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诚达文秘网 > 心得体会 > 2023年2023年听讲座心得体会1000字(四篇)【精选推荐】

2023年2023年听讲座心得体会1000字(四篇)【精选推荐】

来源:心得体会 时间:2023-01-04 12:35:06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2023年听讲座心得体会1000字(四篇)【精选推荐】,供大家参考。

2023年2023年听讲座心得体会1000字(四篇)【精选推荐】

我们得到了一些心得体会以后,应该马上记录下来,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能够给人努力向前的动力。那么心得体会怎么写才恰当呢?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学习心得体会范文,希望会对大家的工作与学习有所帮助。

听讲座心得体会1000字篇一

“紧接着,是一位光学专家讲如何创业。学生们好像都特别有兴趣。”童秉纲为自己的这个“意外”发现笑言,“也许真是时代不同了。”

对于童秉纲而言,无论时代如何变迁,他始终都有一个看似平凡的追求:永远要在同龄人中具有竞争力。而这句话,也许可以用来作为他在85岁高龄仍未退休的最好诠释。

童秉纲1927年出生于江苏张家港,11岁那年父亲不幸去世,当时他最小的弟弟刚出生不久。抚养五个孩子长大成人的重担,全部落在母亲一人肩上。看到一家人生活非常艰苦,邻居都来劝母亲,说可以把年龄稍长的童秉纲和他大哥送去当学徒,也好早日做事挣钱,支撑起这个家。“可是我母亲咬紧牙关,坚决不同意,无论如何都要送我们上学。”童秉纲对母亲的坚韧充满敬佩和感激。

家境贫寒,却又赶上国难当头。1937年日军发动侵华战争,童秉纲的家乡很快沦陷。他的整个中学时代,都在抗战烽火中度过。幸运的是,学业并没有因战争中断。

童秉纲高中毕业时,抗日战争已取得胜利,抗战期间撤往内地的各所大学也逐渐回迁开始招生。1946年,童秉纲考入国立中央大学工学院机械工程系,从此进入力学领域。

待到1950年大学毕业时,学校已改名为南京大学,童秉纲和他的同学们则成为新中国第一批实行统一分配的大学毕业生。

与人们熟知的研究生入学方式不同,童秉纲是分配到哈尔滨工业大学读研究生的。当年,作为国家指定向前苏联学习先进教育模式的专门院校,哈工大急需人才投身学校建设和人才培养。“念研究生第二年时,就让我们出来讲课。”25岁的童秉纲登上了大学讲台,并被任命为新成立的理论力学教研室代主任。“那时百废待兴,教学是第一位的。”童秉纲知道,学校给予他的这份信任,其实是肩头沉甸甸的责任。

都说初生牛犊不怕虎,一心扑在事业上的童秉纲没有意料到,他会因为年轻气盛,换来此后长达xx年的人生逆境。

“人生在世,总要做点事,总要有点价值吧。”身处逆境,童秉纲却不曾消沉,仍然能够专心做事。“靠边站”的几年中,他集中精力主编了一本《理论力学》讲义(哈工大理论教研室编),并在1961年被选为试用教科书。这本教科书后来成为极富“生命力”的经典教材,以它为蓝本的修订版,至今已第七版,年发行量达20万册,影响着一代又一代学子。

完成《理论力学》教材的整理出版工作后,童秉纲受邀调往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近代力学系,随即担任高速空气动力学专业教研室副主任,协助系主任钱学森和室主任林同骥安排落实专业教学计划。

当时,恰逢中科大第一届学生入学三年,正要进入专业学习阶段。对中科大倾注了极大心血的钱学森找到童秉纲,说他感觉这批学生基础还不够扎实,准备在学制中增加一个学期,补补数学基础和力学基础,并请童秉纲主持力学补课工作。“这个任务执行起来会很难。”在刚到中科大的童秉纲看来,这相当于“炒夹生饭”,因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参差不齐,“讲深了,相当一部分同学可能听不懂;讲浅了,也会有同学觉得没收获”。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任何学科和研究中,都有一个方法论的问题。教授力学也不能光靠书本,而要让学生搞清楚方法论。”他认为应当通过理论与实际应用相结合,让学生灵活掌握研究的方法,而不是去死背公式。

童秉纲教学方法的创新最终收到了成效。那届学生中,有很多人后来成为力学领域的知名学者,有人至今保留着当年童秉纲上课时的笔记。“我在那个时期的精力,都投入到了教学任务和管理工作中。”从研究生毕业算起,童秉纲将汗水全部挥洒在三尺讲台上,为国家建设培养出一批又一批急需人才。

然而,教书先生的安定日子没过几年,因为一些原因,童秉纲不得不离开挚爱的讲台。

直到1972年,大学开始招收工农兵学员,童秉纲的日子才稍有好转。童秉纲被派去沈阳一个航空工厂的设计科,协助他们从事空气动力学方面的研究。“那是我科研工作的开始,已经45岁了。”没有消极和萎靡不振,他把过往的苦难抛诸脑后,全身心地去完成研究任务。

童秉纲还记得,沈阳的工厂刚引进一台计算机,他只能安排在后半夜去上机,由于该设备运行非常不稳定,一不小心几个小时的运算数据就全毁了,因此他有很长一段时间,每天后半夜都不能睡觉。长期的超负荷工作,造成他新陈代谢失调,走路头重脚轻,而他心里想的是要做完事才能走。就这样,童秉纲在空气动力学领域闯出了自己的天地,后来不断有各种研究项目请他参与。

倾心科研的同时,童秉纲一直未曾离开他挚爱的讲台。1981年,他成为我国第一批博士生导师。1986年,童秉纲任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一直为学子们授课到70岁。此后,他不时开设讲座,为学生授业、解惑。

如今,童秉纲对教学有了更深的体会和理解。“假如现在让我教理论力学,我肯定比以前教得更好。”在他看来,科研和教学能够互相促进,“经历了那么多年的研究过程,我能把很多有血有肉的、立体的东西贯穿在教学中。”

“你要给学生一勺水,自己就要先有一缸水。”在童秉纲的教育理念里,教师就应该告诉学生那些跟课本不一样的知识。

教育是童秉纲一生热爱的事业,现在尽管已经很少登上讲台,但他对教育的思考从未停止过。

听讲座心得体会1000字篇二

11月12日下午我有幸参加了在本校六楼多媒体会议室由钟雷老师主讲的《做有追求的教师》专题讲座培训学习。钟老师在讲座中为我们阐述了为什么要做有追求的教师、应该追求什么以及如何追求。我听了这个专题讲座后感受颇深受益匪浅。我想作为一名普通的农村中学教师自己应该有理想、有目标、有爱心、有追求,这样人生才有价值、有意义,现将本次学习心得体会总结如下:

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在平时教学中,要走进学生的心灵,了解学生,关爱学生。多做换位思考,少一些急躁。多发挥表扬的作用,少一些批评。

钟老师说:“不想做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不想做名师的教师不是好教师。你的知识水平高低不重要,学习力强才是最重要的。”在日常教学中,要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这不仅要多钻研教材,还要更多的学习先进的教学方法,坚持终身学习的理念。

一名教师写一辈子的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名教师连续写三年的反思就可能成为名师。所以要想使自己成长起来,就需要在平时的教学中进行课后反思。反思自己教学的得与失,并将课堂实践的心得形成书面的反思材料。多和同行进行交流,向他们请教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的办法。将学习和总结出的理论知识指导教学实践。在实践中去验证理论,这就是撰写论文的素材,也是我们专业发展的增长点。我想只有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才能提高自己的专业发展水平,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和教学特色。

总之,通过这次学习,让我明白了只有努力的做一名有理想、有追求的教师,才能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要求,才能飞得更高,飞得更远。

听讲座心得体会1000字篇三

在本次师德培训中看完了最爱乡村教师的事迹,我的心里久久不能平静,最美乡村教师们的身影在我脑海挥散不去,她们的事迹深深震撼了我的心灵。道德是教师的灵魂,师德是教师职业理想的翅膀,教师的工作是神圣的,也是艰苦的,教书育人需要感情、时间、精力乃至全部心血的付出,这种付出是要以强烈的使命感为基础的。“育苗有志闲逸少,润物无声辛劳多”。一个热爱教育事业的人,是要甘于寂寞,甘于辛劳的。这是师德的首要条件。

教育学生,最重要的是要倾注爱心。教师没有深切的爱就难以收到理想的教育效果。用爱心架起师生心灵的桥梁,注意寻找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及时给予表扬,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要爱学生成长过程中的每一微小“闪光点”,要爱他们具有极大的可塑性。要爱他们在教育过程中的主体能动性;
要爱他们成长过程中孕育出来才一串串教育劳动成果。“爱”要以爱动其心,以严导其行;
“爱”要以理解、尊重、信任为基础;
“爱”要一视同仁,持之以恒;
“爱”要面向全体学生。

在传统的“师道尊严”理念的影响下,人们常常有这样的观点:学生就应该服从老师,被老师批评是理所当然的事。然而,这种观点在当今社会显然已不适用。学生,尤其是处于生长叛逆期的中学生,他们追求个性发展,个体意识明显加强,更追求人与人之间的一种平等交往。因此,我想,教师在与学生的交往过程中,尤其是当学生犯错误的时候,一定要有换位思考的意识,尊重学生,理解学生。

理解就是理解学生的思想实际、心理实际和生活实际。在开展班级德育工作,学生德育素质的提高,必须遵守一切从实际出发这一分析、处理问题的原则。尊重就是充分尊重学生的意见和要求、尊重学生的人格,平等待人。

由于受遗传因素、家庭条件、社会环境等方面的影响,学生中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在平时的学校生活中,教师就应注意观察学生的个体差异,应对每个学生都有全面的细致的了解。而要了解学生光靠观察还远远不够,要利用各种机会和学生沟通,沟通多了,就能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和行动表现,及时解决他们的思

想困惑,纠正其不良行为。而事实证明,要想让学生接受老师的观点,批评说教的效果远及不上和学生谈话的效果明显。老师应首先把自己摆在和学生平等的位置上,从关爱的心态出发,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用人格力量去感化他们,要让学生真正的从心底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关心和爱护。

尊重学生,宽容学生,并不是放任自流,对学生的不良行为有时还要作恰如其分的批评。作为一个老师,特别是党员教师,即使学生犯了错误,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时,也应尊重学生的人格谆谆教导学生才能取得教育的效应。一味的训斥,只能促成学生逆反心理的产生,更不能用挖苦、讽刺伤学生的心。批评学生要慎用批评用语,要讲究语言艺术,要处处顾及学生的自尊,使学生产生亲切感、信任感,愿意与你作心灵的交流,这样才能使学生从思想深处认识错误,改正错误,切实有效地发挥批评的作用。

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就会使师生关系愉快。我们要从爱心出发,爱心出发即是进行教育的前提,我们要关心爱护班级的每一个学生,使学生感受到老师的教育,是真心的爱护,是真心希望学生个个都能健康成长,真心希望学生个个都能成材。老师有爱心,能够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学生才能更加尊敬,爱戴老师,师生的感情才能更加融洽,充分发挥情感教育作用。

那么,如何才能真正地尊重学生?

第一,教师要平等友好地对待学生。校园里,师生之间没有人格的尊卑、贵贱之分。教师应平等对待学生,不能以高高在上态度、家长式的作风对学生发号施令。例如,当一个学生有缺点或出现过失时,教师对其进行帮助、教育以至严肃的批评,都是必要的,但必须抱着与人为善的态度,才能为学生所接受。反之,如果教师对学生进行挖苦讽刺,则只能引起学生的反感。久而久之,师生间就会出现一道鸿沟。

第二,教师要由衷地信任学生。信任学生是一种特殊的尊重,对学生有着特殊的教育功能。无端猜测是对学生不尊重的表现。事实上,教师把学生当什么样的人看待,就等于暗示他应该成为什么样的人。学生往往从教师的信任和期待中体验到人的尊严,激励自己不断进取。因此,信任是催人向上的力量,是教育学生的一种特殊手段。同样,信任学生也是培养学生自尊心的一个原则。

教书育人是一项重大的严肃的工作,来不得半点虚假。因此,要不断提高自

身各方面素质,深入学习各种理论学习,把教育理论最新研究成果,引入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不断探索新的科学教育模式,在耕耘中拓展视野,在执教教学中提炼师艺、升华师技。

“一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工作是辛苦的,每天都进行着大量的平凡琐碎的工作,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备课、上课、批改作业,管理班级??但是,今天通过学习师德先进教师的感人事迹,我将在教育教学的工作中,更加严格要求自己,用高标准的师德观念,规范自身的行为,提高自身的素质,在平凡的岗位上,发挥出不平凡的力量。

听讲座心得体会1000字篇四

x月x日,学校组织的《心理健康讲座》,我有幸参加,受益颇多。

进入大学,标志着人生开始了一个新的'成长阶段。大学阶段是大学生走向成才的重要阶段,健康向上的心理是大学生成才的必备条件之一,大学生要科学认识自我发展,努力加强心理素质培养,逐步提高自我心理调适能力,不断增进心理健康水平。

学习环境在改变,大学生要变积极适应新的环境,科学确定新的目标,逐步树立新的自我。保持正常的心态,稳定的情绪。有健康的心理的人能正确地审视自己、认识自己,坦然地接受自我。摆正自己的位置。所谓“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没有哪个人在每个方面都是最好的,也没有哪个人在每个方面都是差的。作为大学生,应该对此有正确的认识,思想上要自立自强,以积极健康的态度对待客观现实,寻求对策,赢得主动。

大学生面对陌生环境,相互之间特别需要沟通,需要理解,渴望建立一种和谐的人际氛围,以摆脱寂寞感和孤独感。为此,大学生首先要树立自信,大胆真诚地与他人进行交往,加深彼此间的了解;
其次要主动参加集体活动,热情帮助他人,扩大自己的交往际圈。

身心健康是成长成才的基础,因此,每一位大学生都应该重视自己的健康,这当代不仅此于身体健康,也都应该对自身的心理架空负责,大学生心理健康是一种理想尺度,它反映的是个体能很好地适应社会所必需的一种心理状况,但不是最完美或完善的境界。这就要求大学生一方面要调整和修正自己的心境,以达到心理健康的标准,更好地维持大学生正常的学习、生活和工作,另一方面要不断增进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追求心理发展的更高层次,以完善自我,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

大学阶段是成长和发展的关键时期,是成才的重要阶段,是大学生人生道路的一个里程碑。在大学期间,大学生要储备科学知识,开发智力潜能,优化个性品质,增强身体素质,协调人际关系,面临择业就职的思考等等。所有这些,都是建立在大学生健康心理的基础。因此,大学生必须正确认识自己的心理发展特点,加强心理素质培养,不断增进心理健康状况。

大学生只要正视现实,对社会和自身具有正确认识,对人生价值和生活意义付出正确评价,坚定实现理想百折不挠的信念和意志,不断追求远大的理想目标,才能理智地面对社会,科学的思考人生,从而积极向上,一步一步地向成才目标迈进。因此,我们必须保持健康的心理,这样才能更容易集中我们的精力,为实现自身的理想和自己走上成才的道路努力奋斗。

健康是人的第一财富,是人生发展的基础。我们应该树立科学的健康意识,重视身心健康,更要维护和增进自身的心理健康,培养优良的心理素质,提高自我的心理调适能力,为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为此。我们都要保持情绪正常,认知合理,正确把握自己,积极适应新的环境和主动与人沟通。

诚达文秘网 https://www.rk1k.cn Copyright © 2019-2025 . 诚达文秘网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诚达文秘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浙ICP备19042126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