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有关幼小衔接工作心得,供大家参考。
关于幼小衔接工作心得(一)
孩子们在幼儿园是最后一个学期了,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是做 好幼小衔接的一项最重要的工作。什么是“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其实就是一 种相对固定的积极的态度和行为方式,幼小衔接工作就是帮助幼儿形成一种适应小 学生活规律的行为模式。而这项工作要想取得良好的成效,需要的不仅仅是说教、 检查,最重要的是教师如何将其细化,具体的融入到幼儿的一日生活中,点滴积 累、培养、逐步的形成、完成的。
一、关注生活细节促进培养幼儿的独立、自立能力的培养
幼儿园的教育是保教结合的,老师会对孩子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都给予细心的 照顾。而升入小学后,在仅仅几分钟的课间休息时间里,孩子们要完成喝水、小 便、放松调节自己等多项内容,容易出现下课了先去玩,等到上课铃声响起的时候 才会急急忙忙去厕所或是来不及喝水和上厕所就上下一节课的现象,久之对学习和 生活都会造成不良的影响。所以,在做好幼小衔接工作的时候,这是不容忽视的一 个重要方面。虽然大班的孩子们已基本形成了良好的常规习惯,但幼儿园里教师不 间断的提醒造成了孩子的依赖性,许多孩子如果没有教师提醒的话,自己是想不起 来该喝水还是入厕的,所以从本学期开始,我们的工作重点就不仅包括进一步提高 孩子们的自我服务能力,更重要的是通过教师指导行为中细节的转变来促进培养孩 子自理、自立的意识。
二、调节说话方式提高幼儿的听觉理解能力
进入小学后,孩子容易出现的问题还包括由于听不懂老师提出的要求,造成完 成任务的自觉性差。分析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小学教师与幼儿园教师的讲话方式 不同;二是孩子不会倾听,不能够抓住老师说话的重点。而要解决这个问题,教师 调节讲话方式是关键。
三、讲话突出重点,忌罗嗦
针对幼儿的年龄特点,我们幼儿园的教师在组织幼儿的活动时,都比较有耐 心,会很细致的说明要求,有的时候还会形象化、具体化的加以说明,这对于幼儿 园的孩子来说是非常必要的,但是对于大班教师来说,要控制自己的就是要避免罗 嗦,不要怕孩子听不明白而反复强调要求,如:在集体活动前,我们就会提出好多 相关的要求,像玩具收好,手放好,别讲话,眼睛看老师等,其实一句“请小朋友 坐好”就可以表达所有的要求了。久之,形成了孩子们听话时只听老师不让做什么 而不明白老师到底让做什么,行为的自觉性必然会降低。所以说:教师提出要求前 一定要先理清思路,明确自己想达到一个什么样的目的,然后用最直接简洁的语言 提出要求,使孩子能明白老师让自己做什么、怎么做就可以了。也许一开始的时候 幼儿会出现一些抓不住重点,无所适从的现象,但是,教师说话方式的改变一定会 促进幼儿倾听方式的改变,所以改变中的不适应和出现问题是很正常的,这是一个
必要的过程,而我们要做的工作就包括把这个适应过程提前到幼儿园而不是推到幼 儿升入小学以后。
四、要求只讲一遍,忌反复提醒
留意到自己的说话方式,我又发现了一个工作中常会出现的问题,就是虽然在 活动前强调了要求只说一遍,但是在活动的过程中却由于担心孩子们会出现这样那 样的问题而不断的提醒孩子们注意这样、注意那样,结果孩子们会产生依赖性:我 听不清要求没关系,反正老师一会儿还会说的。所以,在活动中我们还要学会管住 自己的嘴巴,不反复提醒,使幼儿懂得老师提出要求的时候不认真听所造成的后果 是不容易弥补的,从而督促幼儿形成认真倾听的好习惯。
有句话叫“细节决定成败”,我们的教育目标要着眼于幼儿一生的发展,但在 具体工作上则一定要落实在每一个细节中。学前教育准备工作所涵盖的内容是非常 广泛的,而我们希望能够通过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的这些具体细节的训练、培养 和引导,来帮助孩子们积累起更多的生活、学习经验,让他们有足够的能力和自信 心去迎接展现在他们面前的越来越广阔的世界!
关于幼小衔接工作心得(二)
长期以来,“幼小衔接”一直是幼教和小教普遍关注,但又一直没得到很好解 决的问题。以往的幼教和小教“两层皮”,“铁路警察各管一段”的现象,使幼小 过渡出现了“断层”。
不少小学教师不了解幼儿教材教法,幼儿教师不了解小学教学大纲和教材,再 加上各幼儿园、学前班为迎合部分家长“望子成龙”急切心理,片面强调各种知识 的传授,忽略了幼儿能力及性格的培养,使幼儿教育“小学化”长期得不到根本改 变,违背了幼儿生理心理发展的规律。
而重复的知识传授又使入学新生产生厌学心理。而另一些幼儿园、学前班则缺 乏教学规程,放任自流,使幼儿教育“保育化”,浪费了大好教育时机。
实践证明,如果学前教育抓得不好,会影响人一生的发展,所以幼小过渡的准 备应从幼儿园小班抓起,重点放在大班和学前班,使幼儿平稳过渡入学,为其终身 学习奠定牢固基础。
首先,培养幼儿对未知世界产生浓厚兴趣,激发幼儿探究的欲望。诚如一句名 言所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孩子如果对周围世界有浓厚的兴趣,那么他 自然会专注的去想、去听、去问、去探索。
培养幼儿的这种可贵精神不是一年半载之功,必须从幼儿入园时做起才行。鲁 迅说:“孩子的世界与成人截然不同,倘不先得理解,一味蛮做,大有碍于孩子的 发达。”而学龄前的孩子们常常会想到星月以上的境界,想到地面以下的情形,想
到花开的用处:想到昆虫的言语;他们想飞上天空,想潜入蚊穴,我们应通过孩子 这种丰富想象力和好奇心,引导幼儿把无意注意转化为有意注意,把丰富的想象力 和好奇心转化为强烈的求知欲,经过引导使幼儿的有意注意、兴趣、爱好、求知欲 变得稳定持久,又把兴趣做为学习的动力。既然小学要教会儿童读、写、算的基础 知识和基本技能,学前教育就应为此做好准备,即组织幼儿进行“前阅读”、“前 书写”、“前运算”活动,如:利用幼儿对周围世界的兴趣,引导他们看色彩艳丽 的画册、图片,进行“听读游戏识字”,让孩子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或游戏过程中 听读、跟读、识记、朗读、背诵儿歌,从而识认常用汉字,为儿童进入小学转而以 抽象符号为主要学习内容做好准备,这就是“前阅读”,幼儿教育中没有“写字” 一课,但幼儿教育中的绘画、手工等发展了幼儿手指握笔小肌肉的灵活性,使孩子 握笔轻松,运笔线条均匀,为幼儿入学后书写打下坚实基础,这便是“前书写”。
孩子们在幼儿园经常开展的“穿珠”、“取物”、“开火车”等多种游戏活动有目 的训练了点数,也就是“前运算”。可见,这些游戏活动就是适合幼儿年龄特征和 身心发展规律的,是容易被幼儿接受的,也为幼儿进入小学做了准备。
一提起小学生,幼儿园的孩子们总是觉得非常羡慕,多少还有些感到神秘。根 据幼儿这种心理.幼儿园大、中、小班都可以把小学生请来,请小学生讲讲他们的 学习、生活、劳动,讲讲少先队、队旗、科技活动、夏令营,使小学生与幼儿距离 拉近,激发幼儿向往自己快快长大,带上红领巾,早日成为小学生的愿望。对于大 班或学前班的幼儿还可以有组织的把他们领出去,参观小学校,看他们上课、活动 等等,把幼儿想的、听的变为直观感受,使学龄前幼儿渴望成为小学生。其次,培 养幼儿自理、自立和人际交往能力。幼儿园的一日生活都在老师、保育员和家长们 的照顾下生活,而进入小学就意味着独立生活的开始,离开别人的监护,许多孩子 表现出惊慌、恐惧、不知所措,也有的孩子放纵,安排不好自己什么时候该做什 么。
因此,为了帮助幼儿做好入学后独立生活的准备,幼儿园还要逐渐培养幼儿的 幼儿独立收拾和整理自己的用具、玩具、衣物等。
为培养幼儿的独立性和主动性,还要给幼儿提供机会,让他们自己选择和安排 游戏、玩具和伙伴,学会考虑和决定自己“玩什么”、“做什么”,老师和幼儿一 起讨论和决定事情,可以使幼儿充分学会表达意见,并在执行决定的过程中获得体 验成功的喜悦和机会。关于这种能力的培养也不是一朝一夕的,它需要家长和老师 的密切配合,要经常持久地进行,从幼儿入园时就应开始。
实践证明,那种事事处处都代替孩子去做的家长们,虽然重视知识的学习,但 是他们的孩子进入小学一般是不能适应小学生活的。那些受陈旧教育思想影响,只 让幼儿围着老师转,没有独立意识,没有人际交往的教育方式,即使在入学前使孩 子学会了加减运算、汉语拼音等基础知识,他们送出去的学龄儿童也同样不能适应 小学生活。因此,在入学前培养幼儿人际交往能力是很重要的,他可使幼儿入学后 更容易适应新环境,减少骤然进入陌生老师和小朋友之中所产生的交住困难。最
后,要抓好常规训练,培养良好行为习惯。到了大班的幼儿更接近入学年龄,入学 前的准备教育要更具体。
第一,要培养大班儿童或学前班的幼儿具有良好的组织性、纪律性。增加集体 活动.教育他们热爱自己生活的集体,组织幼儿进行集体或小组性活动竞赛或集体 布置活动室等等,形成良好集体风尚。
第二,训练幼儿具有“坐、立、走、说、写、看”的正确姿势,养成每天坚持 看电视中的一段儿童节目,并能讲述其主要内容及情节,从而培养他们的观察、表 达、记忆能力。
第三,在学前班、大班各种教育活动中,要注意培养幼儿延长有意注意时间。
心理学家乌申斯基说“注意是一座‘门’,所有从外界进入心灵的东西都要通过 它”。从小学一年级学生来看,儿童的学习适应能力,有的一入学就可能表现出两 极分化,有的儿童注意力集中,而且持续时间长,有的儿童注意力难以集中或注意 时间较短暂,导致儿童进入正规学习以后成绩悬殊。因此,在大班、学前班下学期 学习,还要调整作息时间,为幼儿人生下一个阶段的到来奠定基础。
第四,制定学前班幼儿一日生活常规训练卡,其中有关规定由教师和家长共同 监督指导并坚持定期总结。
总之,搞好“幼小衔接”要从多方面入手,起步要早。如果把入学准备教育重 点只放在入学前一年,只教幼儿学习汉语拼音、读写汉字、做算术题,有的甚至让 幼儿提前学会一年级课本的内容,那么,这种“小学化”的学前教育是不可取的。
关于幼小衔接工作心得(三)
很多幼儿家长都关心这一问题:小学之前,给孩子报名上幼小衔接班或学前 班,到底有没有必要?
其实,很多幼儿园引“课”入园,提前教一些;不少一年级教师却表示:“孩 子提前就把一年级上册学完了,上课净捣蛋。”
我一直认为知识量不可以成为幼小衔接的重点,幼小衔接班一直都存在,只是 真正贴合儿童需求的培训机构未成主流。理想的幼小衔接课程应整合有效听课能 力、注意力集中能力、超常记忆力、作业规划能力等,通过大脑思维导图、
游戏式头脑风暴等过度形式课程,教会孩子轻松学习、快速掌握。引导孩子具 备由幼儿园升级到小学所需要的知识基础、心理准备及学习能力。在授课形式上, 要承上启下,将游戏、团队互动、课堂教学、家长培训融为一体。如何加入一个 “团体”?大人眼中的小麻烦,实为儿童心中大问题,只有他们提前具备了相应的 理解、交往能力,才能自如的步入小学。
关于幼小衔接工作心得(四)
进入大班,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是做好幼小衔接的一项最重要 的工作。什么是“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其实就是一种相对固定的积极的态度 和行为方式,幼小衔接工作就是帮助幼儿形成一种适应小学生活规律的行为模式。
而这项工作要想取得良好的成效,需要的不仅仅是说教、检查,最重要的是教师如 何将其细化,具体的融入到幼儿的一日生活中,点滴积累、培养、逐步的形成、完 成的。
1.关注生活细节促进培养幼儿的独立、自立能力的培养。
幼儿园的教育是保教结合的,老师会对孩子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都给予细心的 照顾。而升入小学后,在仅仅 10 分钟的课间休息时间里,孩子们要完成喝水、小 便、放松调节自己等多项内容,容易出现下课了先去玩,等到上课铃声响起的时候 才会急急忙忙去厕所或是来不及喝水和上厕所就上下一节课的现象,久之对学习和 生活都会造成不良的影响。所以,在做好幼小衔接工作的时候,这是不容忽视的一 个重要方面。虽然大班的孩子们已基本形成了良好的常规习惯,但幼儿园里教师不 间断的提醒造成了孩子的依赖性,许多孩子如果没有教师提醒的话,自己是想不起 来该喝水还是入厕的,所以从本学期开始,我们的工作重点就不仅包括进一步提高 孩子们的自我服务能力,更重要的是通过教师指导行为中细节的转变来促进培养孩 子自理、自立的意识。如:
(1)、从最初的每次活动后都要求孩子们去小便、喝水改变为每次活动前询 问刚才是不是都去喝水和小便了,同时由生活班的老师负责监督饮水量、幼儿记录 喝水次数等来使孩子养成在活动间歇时间里首先做这些事情的习惯。
(2)、在天气预报的环节中,加入与昨天气温相比较的过程,让孩子们感受 温度的升高与下降,讨论应该增还是减衣服。同时,在户外活动前,孩子们穿脱外 衣的环节中逐步减少教师的帮助成分,教会孩子自己想办法解决困难,如学习自己 拉衣服拉链;对着镜子系围巾、戴帽子;当羽绒服太长、太厚系不好拉链的时候, 两个人一组互相帮助等,让幼儿学会照顾自己,解决一些经常会遇到的小问题。
(3)、提供自我服务工具,培养保持着装整理的习惯。在生活区提供镜子、 梳子、发夹等,男孩子和短头发的女孩子午睡后自己梳头、进餐后看自己的脸是否 清洁、外出前戴帽子围巾等。而对于冬季里幼儿露肚皮的现象,我们由原来的多次 提醒和帮忙改为要求幼儿随时掖好衣裤,并请小朋友互相检查督促,使孩子懂得注 意自己的仪表和着装,既是尊重别人,也对自己的身体健康有益。
2.调节说话方式提高幼儿的听觉理解能力。
进入小学后,孩子容易出现的问题还包括由于听不懂老师提出的要求,造成完 成任务的自觉性差。分析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小学教师与幼儿园教师的讲话方式
不同;二是孩子不会倾听,不能够抓住老师说话的重点。而要解决这个问题,教师 调节讲话方式是关键。
(1)、讲话突出重点,忌罗嗦。
针对幼儿的年龄特点,我们幼儿园的教师在组织幼儿的活动时,都比较有耐 心,会很细致的说明要求,有的时候还会形象化、具体化的加以说明,这对于幼儿 园的孩子来说是非常必要的,但是对于大班教师来说,要控制自己的就是要避免罗 嗦,不要怕孩子听不明白而反复强调要求,如:在集体活动前,我们就会提出好多 相关的要求,像玩具收好,手放好,别讲话,眼睛看老师等,其实一句“请小朋友 坐好”就可以表达所有的要求了。久之,形成了孩子们听话时只听老师不让做什么 而不明白老师到底让做什么,行为的自觉性必然会降低。所以说:教师提出要求前 一定要先理清思路,明确自己想达到一个什么样的目的,然后用最直接简洁的语言 提出要求,使孩子能明白老师让自己做什么、怎么做就可以了。也许一开始的时候 幼儿会出现一些抓不住重点,无所适从的现象,但是,教师说话方式的改变一定会 促进幼儿倾听方式的改变,所以改变中的不适应和出现问题是很正常的,这是一个 必要的过程,而我们要做的工作就包括把这个适应过程提前到幼儿园而不是推到幼 儿升入小学以后。
(2)、要求只讲一遍,忌反复提醒。
留意到自己的说话方式,我又发现了一个工作中常会出现的问题,就是虽然在 活动前强调了要求只说一遍,但是在活动的过程中却由于担心孩子们会出现这样那 样的问题而不断的提醒孩子们注意这样、注意那样,结果孩子们会产生依赖性:我 听不清要求没关系,反正老师一会儿还会说的。所以,在活动中我们还要学会管住 自己的嘴巴,不反复提醒,使幼儿懂得老师提出要求的时候不认真听所造成的后果 是不容易弥补的,从而督促幼儿形成认真倾听的好习惯。
(3)、教师要及时采取与要求相对应的措施,忌虎头蛇尾。
也许是由于幼儿园里工作的琐碎,我们在日常工作中很喜欢随口就提出一些要 求来,也容易出现执行起来虎头蛇尾的现象,这就造成部分孩子对老师提出的要求 不以为然,得过且过的不良习惯。发现这个问题后,我就尽量少说一些不必要的要 求,而对必要的要求提出后则一定坚持严格的执行,并针对幼儿的表现及时总结, 采取相应的奖惩措施,一个要求就有一个结果,让孩子知道老师提出的每一个要求 都是非常重要并应该自觉、认真地去完成它。
3. 循序渐进的引导、培养幼儿的自律能力。
大班强调学前准备工作的重要性并不等于这项工作只局限于大班阶段,其实, 整个幼儿园的教育都是在为幼儿进入小学乃至一生的发展奠定基础。随着幼儿年龄 的增长和自我意识的不断完善,教师的指导重点也应该更多的倾向于帮助幼儿完成 由他律到自律的过程。所以,我们的教育目标不是一成不变的,教师的引导也是循
序渐进的,每当一个要求转化为幼儿自觉的行为习惯后,教师就可以在这个基础上 提出新的要求,一切好的习惯都是这样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如:从中班时期开始 就有的值日生工作,原来是由教师每天插卡,在值日板上显示出来并由教师每天提 醒,后来变成值日生插卡家长督促提醒,现在是不需要提示,每个幼儿都记得自己 哪天值日,该做些什么工作;而值日生的天气预报也由原来的有人记就可以,到约 定谁记录再到现在全体值日生参与预报;幼儿记录天气预报的方式也由最初的绘画 记录到符号记录或是文字记录再到现在一些幼儿不用记录而直接凭记忆预报,关注 天气变化已成为幼儿生活当中的一部分。看起来每天都在重复的值日生工作,却在 这循环的重复之中悄悄的发生着变化:孩子们行为的动力由最初的教师推动逐渐进 入到了幼儿自觉在集体中承担一定义务和责任的阶段。要促进这一转变,教师必须 善于从幼儿的现状中发现问题,找到帮助孩子实现行为自律的突破点。以做智力训 练为例:我们发现做题时有的孩子很认真,但是不得法,做起来很吃力,还有的孩 子很聪明,但是不认真,常常由于马虎出现问题。这里就包含了学习态度、思维方 式和良好学习习惯的教育契机。于是,我们从最小的环节抓起:拿到智力训练题第 一件事——在第一页的上方写名字;接下来观察每一道题,根据提示中的符号猜测 题意;然后听教师讲解每题的要求,操作,最后自己检查一遍,交上来。这是一个 流程,在经历了由教师提示到慢慢自觉完成的过程里,大部分的孩子都形成一个良 好的答题习惯。但习惯不等于定式,实现自律还必须学会解决一些问题,如:我们 发现在做题的过程中有的孩子遇到难题后会停滞不前,就教他们在遇到不会的问题 时先放下,做后面会的题目,最后想这个问题,以免耽误答题;有的孩子在检查中 发现问题后为了改正错误把卷面画的乱七八糟很沮丧,我们就告诉孩子尽量想好再 做,一旦发现错误后可在上面打个叉,在旁边写上新的答案等等。这些看似琐碎的 小事,却对幼儿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习惯和意志品质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4. 注重个体差异的不同教育方式、方法的训练培养
有句话叫“细节决定成败”,我们的教育目标要着眼于幼儿一生的发展,但在 具体工作上则一定要落实在每一个细节中。学前教育准备工作所涵盖的内容是非常 广泛的,而我们希望能够通过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的这些具体细节的训练、培养 和引导,来帮助孩子们积累起更多的生活、学习经验,让他们有足够的能力和自信 心去迎接展现在他们面前的越来越广阔的世界!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诚达文秘网 https://www.rk1k.cn Copyright © 2019-2025 . 诚达文秘网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诚达文秘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浙ICP备1904212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