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诚达文秘网 > 教案设计 > 公路工程测量技术设计书

公路工程测量技术设计书

来源:教案设计 时间:2023-11-22 08:10:04

工程测量设计书 项目名称:靖边县四级公路                        编写:
               审核:
               单位:XX大学测量系                日期:二OO七年六月   一、      测区概况 1、项目来源 为了靖边县经济的快速、持续发展,更好地开发靖边县的矿产资源和旅游资源,靖边县政府决定修筑一条横贯靖边县的四级公路,西安科技大学测量系承接此工程的测量工作。要求2007年6月底完成此工程的勘察与设计工作。

2、地理位置 靖边县位于榆林市西南部,无定河上游,长城横贯东西,北部与内蒙古自治区乌审旗,鄂托克前旗接壤。县城在张家畔,距榆林城184公里,北部属风沙滩地,中部以黄土梁峁为主,南部白于山区两侧为丘陵沟壑区,年平均降水量395.4毫米,年平均气温7.8摄氏度,无霜期120天左右,昼夜温差大。

3、交通状况 靖边县境内有一条省道榆靖公路,榆靖高速公路正在建设之中,交通较便利。

二、      资料来源 1、           现有资料 靖边县1:10万比例尺地形图一张 2、           资料分析 靖边县1:10万比例尺地形图为国家6o带基本图,经实地勘察和对图纸的综合分析,该图符合测量和设计等技术要求。

三、      技术依据   1、《工程测量规范》
    由国家技术监督局、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联合发布   2、《公路勘测规范》
    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发布 四、      采用坐标系统 1、平面坐标系统采用任意投影带,测区中心坐标为(4134417.9964,3659870.8357),中央子午线经度为109○06’56.2805”,抵偿高程面高程为582.6088m。

2、高程系统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

五、      测量方法及限差规定 1、平面控制测量 1)该工程平面控制测量采用二级导线 2)平面控制点的选定应符合下列要求       (1)相邻点之间必须通视,点位能长期保存。

       (2)便于加密、扩展和寻找。

       (3)观测视线超越障碍物应在1.3m以上。

       (4)平面控制点位置应沿路线布设,距路中心的位置宜大于50m且小于300m,同时应便于测角,测距及地形测量和定测放线。

3)水平角方向观测的作业要求       (1)水平角观测方向数不多于3个时可不归零。

      (2)水平角方向观测应在通视良好、成像清晰稳定时进行,全部测回宜在一个时间段内测完。

(3)在观测过程中,两倍照准差(2c)的绝对值,DJ2型经纬仪不得大于30’’。

  1-1:导线测量的技术要求符合下表规定:
等级 附合导 线长度 (km)
平均边 长(km) 每边测 距中误 差(mm) 测  角 中误差 (″)
导线全长 相对闭合 差 方位角 闭合差 (″)
测   回   数 DJ1 DJ2 二级 6 0.3 30 8.0 1/10000 ± 1 3 注:表中n为测站数   1-2:水平角方向观测法各项限差应符合下表规定:
等级 经纬仪 型号 光学测微器两次重合读数差(″)
半测回 归零差 一测回中两倍照准差(2c)较差(″)
同一方向各测回间较差(″)
四等 DJ2 3 8 13    9   1-3:光电测距的各项限差应符合下表规定:
等级 测距仪精度等级 观测次数 总测回数 一测回读数较差(mm)
较差单程各测回较差(mm)
往返较差 四等 Ⅱ 1(往) 1 (返) 4~8 ≤10 ≤15 ≤2(a+b*D) 注:测回是指照准目标一次,读数2~4次的过程。

  4)成果的记录、整理和计算   (1)观测工作结束后,应及时整理和检查外业观测手簿,确认观测成果全部符合《公路勘测规范》规定后,方可进行计算。

  (2)平面控制网采用近似平差法。

2、高程控制测量 1)该工程高程控制采用五等水准测量 2-4:公路及构造物水准测量等级               测  量  项  目 等 级 水准路线最大长度(km)
二级及二级以下公路、1000m以下桥梁、2000m以下隧道 五 等 10   2-1:水准测量精度应符合下表规定:
  等 级 每公里高差中数误差(mm)
往返较差、附合或环线闭合(mm)
检测已测测段  高差之差  (mm)
偶然中误差 M△ 全中误差 MW 平原微丘区 山岭重丘区 五等 ±8 ±16 注:计算往返较差时,L为水准点间的路线长度(km);
计算附合或环线闭合差时,L为附合或环线的路线长度(km)。n为测站数。

为检测测段长度(km)。

  2-2:水准测量的观测方法应符合下表规定:
等  级 仪器类型 水准尺类型 观   测   方   法 观 测 方 法 五  等 DS3 单面 中丝读数法 往返、往 后-前    2)外业成果的整理       (1)水准测量观测结束经全面检查确认无误后,编制高差表,计算正常位水准面不平行的改正数。

     (2)采用间接观测平差,平差后应求出最弱点相对于起算点的高差中误差,并作精度评定。

3、定线方法 (1)该工程采用纸上定线 (2)根据测量控制点和纸上定线成果,可采用拨角法放样。

4、基平测量    (1)水准点的密度一般沿线路每隔2Km左右设一个,在地形复杂路线可适当缩短水准点间距。

   (2)水准点布设位置应离开线路中线一定距离,以50—100m为宜,以免施工时被破坏。

   (3)基平测量应与国家水准点或等级相当的其他点联测,应不远于30Km联测一次,构成符合水准路线。

5、中线测量  放线时,中线一般每隔5Km,特殊情况下不远于10Km,应与初测控制点联测。

5-1:中线闭合差不应超过下表规定:
名      称 二级及二级以下公路 水平角闭合差 长度相对闭合差 1/1000 注:n为交点数   5-2:路线中桩间距不应大于下表的规定:
直        线(m)
曲        线(m)
平原微丘区 重丘山岭区 不设超高的曲线 R>60 30<R<60 R<30 ≤50 ≤25 25 20 10 5 注:表中R为曲线半径,以米计。

  5-3:中线量距精度和中桩桩位限差不得大于下表规定:
公 路 等 级 距离限差 桩位纵向误差(m)
桩位横向误差(m)
平原微丘区 重丘山岭区 平原微丘区 重丘山岭区 二级及二级以下 1/1000 S/1000+0.10 S/1000+0.1 10 15 注:表中S为转点或交点至桩位的距离,以米计。

  5-4:曲线测量闭合差应符合下表规定:
公 路 等 级 偏角闭合差(″)
纵向闭合差(m)
横向闭合差(cm)
平原微丘区 重丘山岭区 平原微丘区 重丘山岭区 二级及二级以下 120 1/500 10 15 120   6、中平测量 水准点距定测中线应为50~200m。中桩高程测量应起闭于水准点,其允许误差:
(mm);
中桩高程可观测一次,读数取位至厘米。中桩高程检测限差:±10cm。

  6-1:水准测量的技术要求 等级 水准仪 的型号 视线长 度(m)
前后视 较  差 (m)
前后视 累积差(m)
视线离地面最低高度(m)
红黑面 读数差(mm)
黑红面 高差较差(mm)
五等 DS3 100 大致相等 — — — — 等级 往返测距总和(km) 往返测距    中数(km) 各测站高差(mm) 往返测高差总和(mm) 往返测高差中数(mm) 高程(mm) 各等 0.1 0.1 0.1 0.1 1 1 6-2:水准测量计算数字取位   7、横断面测量    该工程采用手水准皮尺法   7-1:横断面检测限差应符合下表规定:(m)
路      线 距     离 高    程 二级及以下公路 ±( L/50+0.1) ±( h/50+L/100+0.1) 注:① L——测点至中桩的水平距离(m);

 ② h——测点至中桩的高差(m)。

横断面测量采用全站仪法。其中的高程、距离的读数取位至0.1m。

  8、带状图测绘 8-1:地形图的基本等高距  形类别 不同比例尺的基本等高距(m)
1∶500 1∶1000 1∶2000 1∶5000 平原区 0.5 0.5 1.0 2.0 微丘区 0.5 1.0 2.0 5.0 重丘区 1.0 1.0 2.0 5.0 山岭区 1.0 2.0 2.0 5.0        注:①基本等高距可视工作需要在此表基础上适当加密;

    ②一个测区同一比例尺,宜采用一种基本等高距。

  8-2:地形图的精度 图上地物点位置中误差(mm)
等高线的高程中误差(mm)
主要地物 一般地物 平原区 微丘区 重丘区 山岭区 ±0.6 ±0.8        注:①主要地物是指外廓明显的坚固建筑物;

②森林、隐蔽或困难地区,可按表中要求放宽0.5倍;

③Hd为基本等高距。

        8-3:测记法测距最大长度  比   例  尺 地形点间距(m)
测距最大长度(m)
1∶500 15 300 1∶1000 30 450 1∶2000 50 700   桥隧测绘1:500或者1:1000的地形图,施工测绘1:1000或者1:2000的地形图。测绘法测图所用的仪器和工具,应符合下列要求:
1.视距常数值应在100±0.1m以内;

2.垂直度盘指标差不应超过±2′;

    3.比例尺尺长误差不应超过±0.2mm;

    4.量角器半径不应小于0.1m,其偏心差不应大于0.2mm。

  8-4:测绘法测距最大长度   比  例  尺 地形点间距(m)
测距最大长度(m)
地 物 点 地 形 点 1∶500 15 60 100 1∶1000 30 100 150 1∶2000 50 180 250 注:①垂直角超过±10°时,测距长度应适当缩短;
平原微丘区成像清晰时,测距长度可按上表规定放长20%。

   ②1∶500、1∶1000比例尺施测主要地物时,测距读数应读至0.1m。

   ③地形点间距在山岭重丘区及地貌变化处应适当加密。

  8-5:丘陵地区高程注记点的间距 比  例  尺 1∶500 1∶1000 1∶2000 高程注记点间距(m)
15 30 50      注:平坦及地形简单地区可放宽至1.5倍,地貌变化较大的丘陵地,山地与高山地应适当加密。

基本等高距为0.5m时,高程注记点应注至0.01m;
基本等高距大于0.5m时,可注至0.1m。

  六、      附录 1、 测区1:10万比例尺地形图及纸上定线成果 2、 测区平面控制测量成果 3、 测区高程控制测量成果 4、 测区纵断面图测绘成果 5、 测区横断面图测绘成果 6、 测区带状图测绘成果 附录附件无 仅供参考

诚达文秘网 https://www.rk1k.cn Copyright © 2019-2025 . 诚达文秘网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诚达文秘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浙ICP备19042126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