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以内加法教案_5以内加法的教学设计 5以内加法的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
《5以内数的加法》一课是同学在数学学习中首次接触计算的问题,这节课的学问基础是5以内数的分与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要能初步理解加法的含义,并能正确计算5以内的加法,在这个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加学习数学的爱好和初步的数学意识。
本节课包括加法的初步熟悉和5以内的加法两部分内容。加法的初步熟悉是选择了同学熟识的校内中同学花坛旁浇花的背景,让同学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体会到把两个数“合起来”要用加法计算。在此基础上,通过进一步让同学看看、摆摆、算算,学习5以内的其他加法算式,并初步学会用加法解决生活里简洁的实际问题。
学情分析:
本课虽是同学在数学学习中首次接触计算问题,但是同学们大都具有肯定的计算力量。同学缺少的是对于加法含义的理解,说不清为什么用加法计算。因此,在教学中,不仅要使同学“知其然”而且要使同学“知其所以然”。面对同学已经具有肯定的学习基础,课程的设计就更应当布满趣味、问题设计有梯度,才能够吸引同学的留意力,完成教学任务,使同学的认知提高一个水平。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4页例1、“试一试”,第45页“想想做做”第1--6题。
教学目标:
1、使同学经受联系详细情境写出加法算式的过程,初步熟悉加法的含义;
熟悉加号,会读、写加法算式;
能依据详细情境填写加法算式。
2、使同学通过主动探究和相互沟通,初步把握得数在5以内的加法计算方法,并能够正确地计算。
3、使同学结合详细情境,初步学会解释自己的思索过程和计算方法,培育初步的观看、比较和推理力量。
4、初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加学习数学的信念。
教学重难点:理解加法的含义,并学会5以内的加法。
教学过程:
一、活动导入 提出要求:请小伴侣左手拿3根小棒,右手拿2根小棒,合起来放在桌上。
提问:我们把几个和几个合起来了?(伴随提问,老师用手势表示“合起来”)
小结并揭示课题:3个和2个合起来是5个,这个问题也可以用加法来算。今日我们开头学习加法。(板书课题)
(设计说明:通过简洁的操作,唤醒同学已有的旧知和相关的活动阅历,为新知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熟悉加法,理解含义 (一)学习主题图 1、师:(出示主题图)从这幅图中你看到了什么? 2、和同学一起分析主题图。
①同学们,图上原来有几个小伴侣?后来又过来几个?那么现在一共有几个小伴侣呢? ②老师再将图意复述一遍:原来有3个小伴侣在浇水,又过来2个,现在一共有5个小伴侣。
③老师带领同学将图意复述几遍。
④让同学试着自己将图意复述一遍。
⑤多找几名同学将图意复述一遍。
3、理解加法的含义。
(1)、原来有3个人,又来了2人,一共有5人。象这样把3人和2人合起来就可以用加法计算。写成算式:3+2(板书3+2)
(2)、熟悉加号。(板书加号)
(3)、那3+2等于多少呢?(板书:=5)你是怎么知道的? 4、理解算法。
5、读算式。
6、说算式表示的意思。
7、指导写算式。
8、小结:像这样把两部分合起来,求一共是多少?可以用加法来计算。
(二)、教学“试一试” 让同学观看两幅图,说说从图中知道了什么。
提问:左边来了1人,右边来了2人,把左边的1人和右边的2人合起来,能得到什么? 追问:把1人和2人合起来得到的一共有3人,可以写出什么算式? 相互说一说,老师板书算式,再让同学在课本上填写算式的得数。
组织同学沟通计算的思索过程,引导说出:由于1和2合成3,所以1+2=3. 5、小结。
“3+2”表示把几和几合起来?“1+2”呢?可以怎样算他们的得数? (设计说明:紧扣详细情境,让同学体会加法的含义,并由此自觉与已经学过的分与合的学问建立联系,从而感悟计算的方法。)
三、指导完成“想想做做”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让同学先说说这两幅图的图意,然后试着把算式填写完整。
沟通时,让同学先说说3+1=4、2+2=4各表示什么意思,再说说是怎样计算的。
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以左边一题为例说明题目要求,弄清画圆、填数的步骤,再要求完成另两题。
3、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同学想一想,直接填出得数。沟通时,重点让同学说说计算时是怎么想的。
4、指导同学自主完成第4、5题,并沟通。
5、完成“想想做做”第6题。指导孩子书写。
(设计说明:实行多种练习形式,逐步提高计算要求,让同学扎实把握得数在5以内的加法,并加深对加法含义的理解。)
四、全课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5以内加法的教学设计(二)
教学目标:
1、使同学初步体会生活中有许多的加法计算问题。
2、初步了解加法的含义,能比较娴熟的口算5以内的加法。
3、初步学会观看现实情景图,口述题意并列式解答。
教学重点:
了解加法的含义,能比较娴熟的口算5以内的加法。
理解加法的含义,能娴熟计算。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学习新课 1 师:小伴侣,知道昨天老师到哪了吗?(调动心情)
老师给大家预备一份礼物了。(课件:鱼市场面)
2 猜猜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什么?用布把鱼缸盖起来。
出示鱼缸,师:有几条红金鱼?用几表示? 3 小伴侣,这里又是什么?指另一个用布盖起来的东西(出示黑金鱼,又一次引起同学感官上的刺激)
数数有几条黑金鱼?(3条)
4 师:两缸金鱼合起来,你们说一说一共是几条金鱼? (在这里,老师先不演示,而是让同学大胆猜想,合起来究竟是几条金鱼呢?留给同学想象的空间。)
5 刚才同学们都说是5条,究竟是不是5条,我们来验证一下。
(把两缸金鱼倒进大鱼缸里)
看一看,是不是5条金鱼? 6 谁来说一说老师刚才做什么了?你们说得真好,刚才老师做的这个过程,我们可以用一个数学算式来表示,你们知道是什么吗?怎么表示呀? 7 课件 2+3 师总结:中间的+号表示合起来的意思 (课件闪动加号)
8 2+3等于5,数学上就说2+3=5,板书“=”领同学读算式(课件逐步演示)
二、进一步理解加法的意义 1 课件演示,老师预备回家了,发觉了这样一个数学问题,小伴侣看一看,说一说? (停车场上原来有3辆摩托车,看!有什么变化?(计算机课件)又开来了1辆)
2 你观看得真认真。谁能把两句话连起来说一说? 3 现在一共有几辆车?你们会算吗?课件演示算式:3+1=4 4 提问:4、1、3各表示什么意思? 3表示原来有的3辆摩托, 1表示又开来1辆摩托,4表示合起来一共是4辆摩托车。
三 试一试 1 师:其实小伴侣每天都遇到这样的数学问题,(课件)三个小伴侣做值日一边1人一边2人,你可以列出什么数学算式?又来了一人(课件)你又可以列出什么算式? 2 想想生活中还有什么这样的数学问题吗?你能告知大家吗? 五、嬉戏部分 师:在教室的四周,贴了很多图画,你们喜爱吗?你们先自己看一看,都画了什么?想要这些图画吗?听清老师的要求:每个同学只能拿一幅画,可以选择自己喜爱的,拿回去之后,说说图上画了什么,用一个加法算式表示,说完之后,把你的画跟你的好伴侣沟通一下。
同学自己选择图片,自己写算式,与好伴侣沟通。
六 小结,沟通学习体会。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遗憾的地方? 教学反思:
这一课的最大特点是数学和生活的紧密联系,多种情境的创设让同学充分感受到生活中到处有数学。
我认为这次基础训练改革,其根本变化,在于更加重视对同学情感的培育,使同学建立正确的数学观,熟悉数学的价值体验数学的趣味,清晰数学与生活密不行分的关系。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些目标的实现,对于同学,是比学问本身更重要的。同学一旦认为数学好玩、有用,而自己通过学习能够运用,那么,同学就具备了学好数学的愿望和信念,有了学习的内驱力(即学习动机)。这对于同学主动学习数学至关重要,是起打算作用的。《加法》是21世纪数学试验教材第三单元的开头内容。在同学学习10以内数的熟悉的基础上,初步了解加法的含义,使同学初步体会生活中有许多的加法问题,能够比较娴熟地口算5以内的加法。
我在备课上、上课过程中始终贯穿的一个理念是一切从“同学的生活”动身。第一部分,主要是利用谈话,自然而然地过渡到鱼市买鱼的情景,为了关心孩子们学会加法,我把小金鱼带进了课堂,先让同学猜一猜两缸金鱼合起来是几条金鱼,老师再通过把两缸金鱼合起来的演示,进一步验证了同学们的猜想。随着小金鱼玩耍地游在一起,加法的概念形象而生动地在孩子们头脑中生成。
这一部分主要是抓住了低班级直观教学的原则,贴近同学生活,生动而又好玩味,不但通过演示使同学牢牢地记住了加法是表示合起来的意思,同时让同学感受到生活中的事情能够用数学表示,产生对数学的亲切感,情愿用数学来表示生活中的情景。当同学列出算式后,我没有过多地追问1、2、3分别表示什么。之所以这样做的想法,是我把同学的进展看成一个动态的过程,在后面的例题及练习中再进行相关内容的熟悉。而在例1中不处理,这样做的目的是更加突出让同学去感受数学情境,更加突出“合起来”的意思。一部分再添上一部分,也要用加法计算。我设计了停车场停车问题这一个情境,在同学理解了加法的含义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1、4、3各数的意思,分散了难点,符合同学的认知规律。然后连续通过多媒体手段,我找到了同学做值日这一个每天都要接触的事情更进一步熟悉到,使同学又发觉身边的事也存在数学问题。最终嬉戏部分,我选择了很多好玩的加法开放题,同学可以选择自己喜爱的图画,和自己的好伴侣说一说,即复习了新知,又增加同学之间的友情,从同学开心的笑容、轻松的作答、热闹的争论中,不难看出,同学学得轻松、开心,只有在这种开放的学习情境下,同学的思维才能充分活跃,才能迸发出创新的火花。在这里开放包含两层意思:一是从题目的选择上,给了同学一个自由选择和开放空间。同学有自己的想法,他可以依据自己的想法,去选择喜爱的图画。二是题目的设计上体现开放。在这里也有两层:A是在设计图画时老师有意识地设计了一些开放的题目。如在嬉戏中,我设计了这样一幅图:一个篮子里,左边2个红萝卜,右边1个红萝卜1个绿萝卜,同学既可以左右看,列出2+2=4,也可以从颜色上区分,列出3+1=4,B是最终的连加。这幅图的设计,就充分体现了开放,在这里,不但要看同学表示的结果,更要重视给同学机会,让同学说出自己的想法。即重视反馈的环节,同学只要“自圆其说”就可以了。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诚达文秘网 https://www.rk1k.cn Copyright © 2019-2025 . 诚达文秘网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诚达文秘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浙ICP备1904212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