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计算专题复习》教学设计 (专题概述)
中考化学计算题是最后一道大题,它的难度一般属于中等难度,但却得分较低,属于拉开分数差距的题目。我市的中考化学计算题是一个大题,八分,在试题形式上,主要有图像,表格,实验情景等形式给出数据。但不管哪种形式,都要涉及到化学方程式与溶质质量分数相结合的计算。化学计算题不是纯粹的数学计算,而是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化学知识分析、解决化学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情分析)学生对化学计算有一些基础,但分析数据能力和计算能力都有待提高,水平也参差不齐,甚至有些学生都要放弃计算题了。
(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1.掌握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的步骤和书写格式 2.会分析、解决几类常见的中考计算题题型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正确读题,分析数据,明确解题思路,规范解题格式,在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基础上,进行有关题型的综合的计算。
(重点与难点)有关化学方程式与溶质质量分数的相结合的计算 (教学过程)
一、解题步骤:
1设:根据题意设出未知量(未知量不带单位)
2写:写出并配平化学方程式 3标:找出已知量和未知量的关系 (代入的已知量必须为纯净物的质量)
4.列:列出比例式 5解:解出未知量 6答:简单写出答案 二、常用的计算公式 溶质质量 溶质质量 溶质质量 溶质质量分数=___________*100%=______________ *100%=_______________ *100% 溶液质量 溶质质量+溶剂质量 溶液体积*溶液密度 三、综合计算方法 1.与含杂质的物质参加反应相结合的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注意杂质溶解与不溶解,能否计入溶质和溶液的总质量。
2.与函数图像、图文、数据表格相结合的计算,要找准信息。
解答综合计算时,要善于将综合题分解成几个单一的计算,理清思路,寻找突破口,拟定解题步骤。
四.方法技巧 1、利用质量守恒定律寻找已知项:题干中所给的反应前的质量比反应后的质量大,其差值可能是生成的气体或沉淀的质量。
例1、实验室有一瓶硫酸溶液,老师请小明同学设计方案测定该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小明先取一只洁净的小烧杯,称其质量为16.4,然后往其中倒入少量硫酸溶液后称量,总质量为30.2克,之后将一枚质量为11.8克的铁钉(已用砂纸打磨去除铁锈)放入该小烧杯中,待铁钉表面不再有气泡产生后,再次称量,总质量为41.9克。请回答下列问题:
(1)
反应后产生气体的质量是( )
(2)
计算该硫酸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计算结果精确到0.1%)
解析: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产生氢气质量为30.2+11.8—41.9=0.1g。
2.根据铁与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由生成氢气的质量可以计算硫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从而可以计算硫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2.利用坐标图像的信息寻找已知项 获取坐标图像的信息需细心观察,“一看坐标,二看三点,三看趋势”。“一看坐标”即先细心观察纵、横坐标所代表的变量,“三点”即坐标图像中的起点、拐点、终点;
起点若不是从0处开始,要仔细分析其中的原因。分析曲线的“趋势”可以了解各个量的变化规律及相互关系。
例2、BaCl2是一种重金属盐,其水溶液具有很强的毒性,如:误服了BaCl2溶液,可立即服用MgSO4溶液解毒。为测定某BaCl2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现取100gBaCl2溶液,不断加入MgSO4溶液,反应过程中溶液总质量与加入MgSO4.溶液的质量关反系如图所示,请回答: (1)P点时溶液中的溶质名称是( )
溶液总质量/g (2)反应生成沉淀的最大质量为( )
(3)求原BaCl2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176.7 0 100 MgSO4溶液质量/g 解析(1)因为该反应为BaCl2 +BaSO4=BaSO4 +MgCl2,当加入MgSO4 溶液质量100g时,溶液总质量出现拐点,此后随着MgSO4 溶液的增加,溶液总质量增加,不再产生新的变化,故P点时MgSO4 溶液与BaCl2 溶液恰好完全反应生成BaSO4沉淀和MgCl2,因此P点时溶液中的溶质名称是氯化镁。
(2)由图示可知两者恰好完全反应时消耗MgSO4 溶液质量为100g,剩余溶液总质量为176.7g,所以生成沉淀的最大质量为100g+100g—176.7g=23.3g 3.通过表格信息寻找已知项 分析表格型计算题必须通过比较各组数据,找出“矛盾点”(即不同点),较难的表格型计算题一般需要找到另一个生成物或反应物的量,分析得出哪种物质有剩余,进一步推出哪种物质完全反应,从而获得所需的计算数据。
例3、实验室有一变质的NaOH样品(样品中只含碳酸钠杂质,且成分均匀),为测量样品中Na2CO3的质量分数,小明进行了如下实验。
(1)取质量、大小相同的3个烧杯,分别加入一定质量分数的稀盐酸100克;
(2)向上述3个烧杯中分别加入3粉质量不同的样品;
(3)充分反应后,再用电子天平称量烧杯及烧杯内物质的总质量(假设产生的气体完全逸出)。实验数据如下:
实验一 实验二 实验三 反应前稀盐酸+烧杯质量(克)
150 150 150 反应前固体样品质量(克)
4 8 12 反应后烧杯内物质+烧杯质量(克)
m 155.8 158.7 解析(1)因为实验三产生气体质量:150+12—158.7=3.3克;
实验二产生气体质量150+8—155.8=2.2克,实验三气体多于实验二,所以实验二中稀盐酸有剩余,8克样品已反应完。实验二中8克样品反应完生成CO2质量2.2克,则4克样品反应完生成CO2为1.1克,m=150+4—1.1=152.9。
(3)
利用化学方程式,根据Na2CO3和CO2的质量关系克计算出8克样品中Na2CO3的质量,进而计算出样品中Na2CO3的质量分数。
4.计算反应后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常用方法 溶液质量=反应前总质量—生成的气体—生成的沉淀(或不溶性固体杂质)
若原样品中也有该溶质,则溶质质量=反应生成的质量+原样品中该物质的质量 例4、现有一家庭食用纯碱样品,其中含杂质NaCl(不含其它杂质),为了测定样品中杂质NaCl的质量分数,李明同学进行了三次实验。实验数据如下表:
编号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所取固体样品的质量/g 15 12 12 加入氯化钙溶液的质量/g 100 100 150 反应后生成沉淀的质量/g 10 10 10 解析:经分析,第2次时碳酸钠和氯化钙恰好完全反应。设12g样品中Na2CO3 的质量为x,参加反应的CaCl2的质量为y,生成 NaCl的质量为z Na2CO3 + CaCl2=CaCO3↓+2 NaCl 106 111 100 117 X y 10g z 106/x=100/10g x=10.6g 111/y=100/10g y=11.1g 117/z=100/10g z=11.7g (1) 样品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为(12g-10.6g)/12g×100%=11.7% (2) 氯化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1.1g/100g×100%=11.1% (3) 恰好完全反应后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为(11.7g+12g-10.6g)/(12g+100g-10g)×100%=12.8% (本节小结)本节课我们总结学习了有关计算题解题的一些知识,有解题的步骤,基本公式,计算题的几种常考题型及解题方法,大家有什么收获吗? (练习作业)
1. 某学习小组测定某工业废水(含有H2SO4,HNO3,不含固体杂质)中H2SO4的含量。取100g废水于烧杯中,加入100gBaCl2溶液,恰好完全反应,经过滤得到176.7g溶液。(可溶性杂质不参加反应,过滤后滤液的损失忽略不及)
(1)充分反应后生成沉淀的质量为( )
(2)该工业废水中硫酸的质量分数为多少?(写出计算过程,计算结果精确到0.1%)
(板书)化学计算题 一、解题步骤:
二、常用的计算公式 三、综合计算方法 四. 方法技巧及常考题型 1. 文字表述型 2. 坐标图像型 3. 表格型 (参考资料)2019年版《5年中考,3年模拟》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推荐内容
诚达文秘网 https://www.rk1k.cn Copyright © 2019-2025 . 诚达文秘网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诚达文秘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浙ICP备1904212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