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诚达文秘网 > 范文大全 > 振兴乡镇 > 乡村振兴实践路径研究(10篇)

乡村振兴实践路径研究(10篇)

来源:振兴乡镇 时间:2023-05-02 19:05:02

篇一:乡村振兴实践路径研究

  

篇二:乡村振兴实践路径研究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路径思考

  “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六大任务之一,是根据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提出的重要战略。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说明当前的任务是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而发展的不平衡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乡村和城市之间不平衡;发展的不充分更多表现为乡村发展的不充分。乡村振兴战略是一项系统性、综合性工程。总体要求是: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

  湘潭市是湖南省面积最小,人口倒数第三的地级市,所辖的县市只有湘潭县和湘乡市两个。但湘潭是重要的农业产区,湘潭县是湖南省第二大的粮食与肉类生产县,湘乡市也是全国肉类生产的百强县之一。但还存在小城镇建设滞后、农业现代化进程缓慢、公共基础和服务设施不完善、农业农村支持保护体系不健全、专业农业人才缺乏等困难和问题。湘潭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笔者建议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1.加快小城镇建设,发挥城镇功能辐射作用。小城镇作为沟通农村和大城市的中

  间结点,在物资流通、人力周转、信息交流等方面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加强小城镇建设,充分发挥小城镇在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中的辐射作用,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为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投入更多精力。一是要科学规划小城镇建设。要结合县(市)长期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战略,统筹县(市)区建设、小城镇建设、中心镇建设及村庄建设,科学布局,形成有利发展、方便生活的合理网络。二是要打造核心产业。加强与国家、省级规划对接,在《湘潭市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规划(2015—2020年)》的基础上,根据现有产业资源基础和有利条件,科学修编规划,将农业产业规划与城市规划、土地规划及园区规划等相结合,制定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建设规划,对具有地方特色的优势产业进行认证布局,建设一批湘莲、沙子岭猪等地理标志农产品和原产地保护基地。三是要抓好配套设施建设。重视市政基础设施的规划和建设,严格保证按照规划实施。构建全方位的便民服务体系,尤其要加大与居民每日生活密切相关的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如中小学、医院等。以提高小城镇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标准和服务水平,使小城镇成为宜居宜业的重要区域,切实解决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就业就学就医难等问题。

  2.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农业产业化的根本出路在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以乡村产业的重心为重点,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聚焦抓重点、补弱项,加快农业农村的现代化。一是要打造一批龙头企业。要依托我市区域优势和产业资源优势,坚持“走出去”和大胆“引进来”,积极推进农业招商引资和产业化合作开发,要重点引进和培育扶持一批科技含量高、产品竞争力强,经济效益好、带动作用大的龙头企业,尤其是重点培育和发展优质稻、生猪、湘莲等产业链上的龙头企业。强化龙头企业与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有机整合,打造农业产业化联合体。三是要大力培育农业品牌。发挥中国湘莲之乡、槟榔之乡等天然品牌化、区域性优势,创建与培育区域公用品牌。加大地理标志农产品挖掘、培育、登记和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加快地理标志农产品的品牌定位、技术革新和品种开发。各县(市)区根据辖区内农业资源优势,制定农业品牌发展规划,重点围绕湘莲、粮食、畜禽、蔬菜、水果、油料、水产品、茶叶等优势产业,创建一批在全国和全省有影响力的知名区域公用品牌。积极运用电视广告宣传、农业信息网络发布以及组织召开产品供销会等现代营销手段,树立我市农业品牌,扩大名牌农产品的知名度。三是要形成一批县域及乡镇特色产业。依托生态优势,在林下经济

  上做文章,围绕油茶、楠竹、花卉、苗木以及林下种养,发挥生态效益,推出特色生态农产品,形成一批特色生态产业,重点在组织专业化、规模化生产上进行培育和壮大,做好农特产品精深加工、包装、注册、宣传,提高农特产品附加值,使农民实现农特增收。四是要加快农业农村信息化水平建设。要加大培育运用互联网开展经营的农民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数量。加快农业电子商务发展,推动农业市场化、促进规模化、提升品牌化,加快发展农业生产资料、休闲农业电子商务,推进农产品批发市场信息化应用取得新进展。

  3.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乡村生态宜居。乡村振兴战略用“生态宜居”替代“村容整洁”,是乡村建设理念的升华,是一种质的提升。“生态宜居”四个字蕴含了人与自然之间和谐共生的关系。一是要妥善处理好经济和环保的关系。当前,各乡镇、村缺乏稳定的集体经济收入来源,原来主要依靠砖厂、砂石厂、煤矿等因为环保的都关停了,虽然对经济造成了影响,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乡村的生态环境正在逐步好转,旅游、绿色经济等加快发展。要继续坚决杜绝污染项目,给子孙后代留住青山绿水。二是要开展加强美丽乡村和美丽屋场建设。调研中,大部分乡镇提到要

  继续打造美丽乡村,加强美丽屋场建设。要认真总结美丽屋场的建设经验,在新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美丽屋场建设的可推广、可复制模式及办法。要进一步制定和完善美丽屋场建设标准,更具可操作性,原则上达到绿化、美化、亮化、净化、规范化和产业特色化。三是坚决打好农村环境污染整治攻坚战。高度重视生态保护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农村垃圾和污水的集中处理,对禁养区的畜禽养殖场实施关闭,全覆盖的配置农村生活垃圾收储设备,基本实现农村生活垃圾集中处理全覆盖。在此基础上,把堵与疏结合起来,大力发展循环效益农业,把畜禽粪便的污染收集处理与发展绿色农业、有机农业结合起来。

  4.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推进乡风文明。乡风文明是加强文化建设的重要举措,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要特别注意避免过去的只抓经济,不抓文化的问题。实现乡风文明主要突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要加强农村的思想道德建设。立足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发展软实力,更重要的是发掘继承、创新发展优秀乡土文化,这不仅是概念,还是产品产业。如湘潭县已被列入国家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的“青山唢呐”,齐白石故居的白石文化,彭德怀故居的红色文化、黎氏故居的名

  人文化等等,都有很大发扬和传承的空间。二是要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要逐步配套建设村(居)文化活动室和群众文化广场,并在有条件的村(居)新建篮球场,安装健身器材等文娱设施建设,丰富了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三是要加强农村移风易俗工作。把普及科学、移风易俗作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加强乡风文明建设,必须大力发展科学文化事业,加强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的宣传教育。开展送理论、政策法规、实用技术、文化、卫生、劳务服务、信息、先进典型、安全知识、温暖等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大力宣传科教兴农,宣传科学知识、科学方法和科学思想,帮助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的科技难题,引导农民树立与现代文明相适应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

  5.加强农村民主政治建设,促进乡村治理有效。治理有效是加强农村政治建设的重要保障。一是要充分尊重农民主体地位。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原则。始终把农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尊重农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和监督权。一方面要向农民群众广泛宣传党的各项农村政策,通过建立和完善农村民意表达机制,广泛征求农民群众对农村改革发展的意见和建议,把他们的合理意愿和要求体现到决策中。另

  一方面,要充分尊重农民生产经营自主权,使他们能够完全自主地根据市场情况从事生产经活动。二是要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坚持把基层党建与乡村治理结合起来,探索推进基层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创新。重点是选好配强村支书,充分发挥村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完善基层民主制度,发展农村协商民主,强化村务公开,保障农民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按照权利和义务对等原则,制定落实务实管用的村规民约,健全完善一事一议制度,把村级事务的决策权交给群众。三是要加强农村法治建设。坚持全面依法治理,持续开展普法教育,提高农村干部群众的依法治事、依法管事、依法办事水平。健全依法决策机制,构建决策科学、执行坚决、监督有力的村级治理工作机制。健全依法维权和化解矛盾纠纷机制,引导和支持农民群众通过合法途径维护自身权益,理性表达合理诉求。

  6.夯实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基础,努力实现生活富裕。生活富裕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最终目的,也是建立美丽社会和谐社会的根本要求。主要突出以下几个方面工作:一是要完善公共基础设施。继续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中央惠农强农政策,加大对农业农村发展的投入。推动基础设施和医疗、卫生、教育等公共服务向镇区、乡

  村延伸,逐步消除城乡间基础设施差异,补齐乡村发展短板。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以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和推动农村用电公共服务均等化为重点,基本实现农村安全高效、稳定可靠的供电服务全覆盖。以“组组通硬化路”为目标,实施行政村和自然村未通畅村民小组通畅工程,推动农村公路通畅工程向村社、院落延伸,畅通交通最后“一公里”。二是要健全农业支撑体系。坚持把农业农村作为财政支出的优先保障领域,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带动金融和社会资本投向农业农村,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和杠杆作用。不断创新农村金融服务模式,加快建立适应我市农业生产特点的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竞争适度、风险可控的现代农村金融体系。规范建立土地流转市场,加快土地流转,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在不具备龙头企业进入进行农业开发的地区,发展土地股份合作制,以土地入股、合作经营的方式进行土地经营,衔接小农户,构建小群体、大规模的土地规模经营模式。三是要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大力发展农村教育,加强农民培训,让农民掌握更多的文化知识、科学技术和经营技能,使农民成为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增强他们在农村改革发展中发挥主体作用和首创精神以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能力和本领。四是要培育“三农”人才。要积极创造有利的条件吸引外出发展的农村优质人才返乡创业,同时要鼓励农村经济能人、大学生、退伍军人等乡村人才参与乡村振兴战略。要通过举办培训班、外出学习考察、派驻优秀科技特派员等方式,指导和帮助新型农业主体提高技能,做大做强农业企业。要重视农业农村干部的培养、配备、使用,提高指导服务“三农”的本领,大力支持和引导高校、科研单位和涉农部门人员下乡支持乡村发展。要优化农村基层干部队伍结构,加大力度选派“第一书记”,借鉴脱贫攻坚经验选派驻村工作组,加大从优秀村干部中考录乡镇公务员、选任乡镇领导干部的力度。(弘利教育)

篇三:乡村振兴实践路径研究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路径与策略的研究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我国农村经济社会面临着一些新的问题和挑战。为了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进一步推进我国经济的稳定和持续发展,我国政府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需要制定明确的实施路径和策略,以推动乡村振兴工作的全面发展。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路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产业发展

  农村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要围绕农业发展,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推进农业现代化,提高农业效益。同时,还要发展多元化产业,包括旅游、加工业等,以推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农业综合生产力水平。

  2、基础设施建设

  尤其是公路、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是农村振兴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要完善农村基础设施网络,提高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优化资源配置,加强服务保障,以促进农村现代化和经济发展。

  3、生态环境保护

  要重视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加强土地、水资源、生态环境等方面的保护,优化农业生态环境,提高耕地质量等,推进绿色发展。

  4、城乡一体化

  推进城乡一体化,大力发展新型城镇化,将城市优势和农村优势有机结合,通过优化城乡空间布局,实现城乡互动,推动乡村振兴。

  1、政策支持

  政府部门要出台一系列扶持政策,为农民和农业发展提供支持和保障,包括出台税收、金融、土地等方面的扶持政策,加大对农业的财政投入,优化农村人口结构,以促进农业和农民全面发展。

  2、多元主体培育

  通过政策引导,鼓励各类投资者和企业家投资农业,构建多元化经营主体,推动农业产业化、规模化发展,促进农村经济繁荣。

  3、人才培养

  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实施“百千万”工程,培养和选拔一批具有农业生产技能和管理能力的人才,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支撑。

  4、创新驱动

  创新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推动力。要加强对农业科技创新的支持和引导,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等机构的合作,推进现代农业技术研发、推广和应用。

  以上就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路径和策略的研究。只有根据实际情况,科学制定策略和路径,才能真正推动乡村振兴事业的健康发展。

篇四:乡村振兴实践路径研究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具体路径研究

  当前,乡村振兴战略已经成为国家重点推进的战略,在实施过程中,必须确定明确的路径,从而提升乡村经济、社会、文化和生态环境等各方面的发展水平。本文将从财税、土地、产权和人才等方面,探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具体路径。

  一、财税体制改革方面

  一方面,对于财税体制来说,必须有一个完善、稳定的经济收入支撑。因此,实行推进乡村地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政策,构建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的体系,使得农村地区的基本公共服务得到覆盖。另一方面,加强财政资金的调配和使用,优化财政支出结构,聚焦贫困地区和困难群众,加大财政资金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与乡村振兴的支持力度。同时,发展乡村产业园,促进乡村流通体系建设,强化产业带动作用,提升当地经济实力。

  二、土地利用改革方面

  另外,土地问题也是农村发展的核心问题,土地的量、质和产权问题必须得到解决。因此,建立完善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制度,满足农村现代化发展需要,实行农地占补平衡政策,让农民获得更多的土地利益,保障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同时要强化土地资源的保护,支持农村土地治理和生态修复,为农村振兴提供无短缺基础。

  三、产业发展方面

  在乡村产业发展方面,需要建立以农业为基础的多元经济发展格局,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和先进管理理念,加强农业农村经济创新,引导农民从事高附加值的现代农业、农村旅游、文化创意、乡村电商等新兴领域的产业,提升农村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水平。

  四、人才引进方面

  为了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在人才引进方面也必须作出相应的改革。一方面,通过推进教育和科技创新,加强乡村人才培育,提升乡村人才的素质和能力,为乡村振兴提供全方位的人才支持;另一方面,建立健全乡村人才引进机制,出台优惠政策,吸引更多高素质人才到农村地区创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综上所述,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需要有完善的财税、土地、产权和人才系统的支持,必须建立起合理、有效的政策机制,才能够为乡村振兴提供有力的支撑和保障。只有在不断完善、不断推进的过程中,才能真正实现乡村振兴的目标。

篇五:乡村振兴实践路径研究

  

  调查思考精准扶贫助力乡村振兴的思考及实践路径研究魏海安(河北工程大学,河北邯郸056038)摘要:精准扶贫是我国当前实现乡村振兴伟大战略

  中的重要一环,将精准扶贫落到实处是确保乡村振兴战

  略得以实现的重要保障。从当前我国各地正在开展的精准扶贫实际工作情况来分析,其中还存在着很多的问

  题和弊端亟待解决与完善。本文将就精准扶贫助力乡

  村振兴的思考及实践路径进行深入地分析和探究。关键词:乡村振兴;精准扶贫;实践路径;思考分析引言在近些年的发展过程中,我国乡村振兴战略在实际落

  地过程中已经取得了越来越理想的结果,乡村精准扶贫也

  是小有成就。但是,纵观我国当前农村地区经济的整体发

  展情况,我们不得不承认,现阶段我国还有很多农村地区

  还没有脱离贫困的状态,经济发展水平始终不高,许多农

  民还在为基础的生存与生活条件在努力奋斗,农民生活满

  意度并不是很高。精准扶贫出现和存在的重要价值和目

  的就是为这些经济发展还比较落后的农村地区提供针对

  性的致富方案,帮助这些农村地区的农民朋友寻找到可持

  续发展的路径和方式,通过这种精准扶贫的方式来实现农

  村地区经济的均衡发展。以下是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相关

  工作经验,就当前我国农村地区精准扶贫工作中出现的问

  题以及具体可行的优化路径提出自己的几点看法和建议。1借助精准扶贫来发展乡村的价值和作用分析1.1推动我国农村地区的精神文化建设在推动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的过程中,精神文化建设是

  绝对不容忽视的一项重要工作,只有从思想根源上扭转了

  广大农民的认知和意识,精准扶贫工作才能够得以顺利开

  展和进行,与此同时,农民在精准扶贫过程中不断扭转思

  想意识,那么,其便会为提高乡村经济发展以及乡村文化

  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精神保障。1.2精准扶贫是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方式在乡村振兴战略中,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分别

  是产业振兴、文化振兴、人才振兴、生态振兴和组织振兴。

  在我国当前的乡村振兴战略中,其与精准扶贫保持着非常

  基金项目:《革视阈下贫困山区产业扶贫研究——以平山县

  为例》(河北省科技厅2018年度软科学及科普专项研究项目

  《农业供给侧改》编号:184576166D)。作者简介:魏海安(1979-),男,汉族,河北省邯郸人,本科,讲

  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经济法学。

  紧密的联系,精准扶贫政策和工作体系就是建立在乡村产

  业振兴战略内容的重要基础之上的,精准扶贫主要扶的就

  是农村地区的经济,针对性地发展农村经济。因此,在当

  前推动农村经济向前发展的方式和途径中,精准扶贫是一

  项行之有效的途径和方式。1.3强化农村地区人才力量上文中已经提到,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战略中的重要

  组成部分。无论什么领域、什么行业,其推动向前发展的核心力量永远集中在人才上面,人才始终是最核心的竞争

  力和发展力量,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需要一批批强有力人

  才资源的投入和人才队伍的不断壮大。2当前我国农村地区在落实精准扶贫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分析2.1在精准扶贫工作中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发挥的作用远

  远不够其实,就精准扶贫这一扶贫方向来说,其本质上是属

  于粗放化的一种扶贫措施。因为各个农村地区的经济发

  展水平不一样,可以发展和利用的资源更是不尽相同。如

  果只是单纯依靠上级政府提出的策略以及监管工作来落

  实和实施的话,其很难保障扶贫工作的精准性和针对性。

  因此,这就需要农村地区的集体经济组织的全力配合,要

  将扶贫地区的实际经济情况以及贫困户的情况全部都了

  解清楚,然后才可以制定出更具针对性的解决方法,否则

  太过统一的致富方案是没有办法有效解决好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问题的。笔者在调查和研究的过程中,发现很多农村地区的村

  级集体经济组织都没有发挥出自己该有的价值和作用,至

  少没有发挥充分和全面。比如:一般情况下村级集体经济

  组织都需要根据农村的实际情况,由专职人员负责对农村

  里面每一家贫困户的月收入进行测算,也需要有人具体填

  写每一阶段的帮扶计划、帮扶内容以及帮扶措施等等,然

  后再上门入户签字和照相。但是,这些细节化的工作在具

  体落实过程中,遭到了很多忽视和省略,而且浪费了很多

  时间和机会,最终导致帮扶措施流于形式,严重影响了农

  村地区的经济发展。2.2资金配置与使用存在不恰当之处众所周知,确保精准扶贫政策落到实处的重要保障便

  是扶贫资金,我国精准扶贫中的扶贫资金是一级一级逐步《湖北农机化》2020年第2期11

篇六:乡村振兴实践路径研究

  

  乡村振兴路径研究

  中国现行的乡村振兴战略,要求全面推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设,重塑乡村结构,实现乡村经济的变革和发展。但我们知道,农村振兴不仅仅是经济发展,更是文化、社会、管理和服务体系的振兴。

  要实现新农村振兴,首先要解决农村人口问题,包括外出务工人员的安全和有效的就业,以及留守儿童的安全发展,改善居民生活水平和提高福利水平。

  其次,需要调整农村的经济结构,加快农村非农业经济的发展,拓展农业产业结构,使新农村建设与现代农业深度融合,推动乡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再次,推动乡村文化振兴,如实施文化普及、博物馆建设、考古发掘、田野考察等活动,以促进乡村文化活跃,形成独特的乡村文化品味。

  同时,要实施农村社会政策,改善居民的社会保障,加强居民治理,增强社会凝聚力,构建以乡村为基础的公共服务体系。

  此外,还要注重基础设施改善,加速村庄道路、电网、通信、供水等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村民生活条件,建设国家人民健康的乡村环境。

  最后,要完善乡村治理体系,实现村居民主体地位,增加投资,引导农民进行自主发展,实现乡村振兴的路径。

  从上文总结,实现新农村振兴路径应该包括(1)解决农村人口问题;(2)调整农村经济结构;(3)推动乡村文化振兴;(4)实施农村社会政策;(5)注重基础设施改善;(6)完善乡村治理体系。针对这条路径的实施,应当充分利用政府投资、市场运行、资源整合和技术创新等政策和措施,综合促进乡村振兴,实现新农村振兴的目标。

篇七:乡村振兴实践路径研究

  

  2021No.12021(Vol.5)艺术赋能乡村振兴的实践路径研究——以张家界市马头溪村的为例刘茂琳(吉首大学美术学院,湖南张家界427000)摘要: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对于各类要素的聚集及发挥作用的要求更加迫切。当前,我国农村地区存在品牌意识不强、劳动力流失严重等问题,制约了乡村的可持续发展。在多地的实践中,艺术介入赋予乡村建设新的动力。本文依托在张家界市马头溪村的实践及思考,探索“艺术+”与乡村振兴之间的关系,用艺术赋能,进而优化农村人居环境、丰富居民文化生活、提升农村产业发展质量。关键词:乡村振兴;艺术赋能;品牌建设DOI:10.12184/wspcyycxWSP2516-413903.20210501十九大报告中便明确提出了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将其作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主要任务之一,这是新时代对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新要求。一直以来,全党都将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党务工作的重点。随着全国乡村振兴战略不断推进,对于各类要素的需求及发挥作用的需求十分迫切。为缓解乡村振兴与各类要素之间的需求,各地将艺术与乡村振兴相结合,运用“艺术+”的方式深入乡村内部,因地制宜挖掘乡村资源。起到优化农村居住环境、丰富人们文化生活、促进农村产业发展、提升产品质量的作用,将艺术注入乡村振兴为其赋能,取得良好的成效。本次社会实践以“艺术赋能乡村振兴”为主题,聚焦湘西地区的乡村振兴与精准扶贫。发挥美术学院专业特色,积极介入乡村的发展与振兴,同时,也作为一个方向,进一步优化艺术类高校学生社会实践的形式与方向。一、当前乡村发展存在的问题随着各地区积极响应,新农村建设、美丽乡村建设在热火朝天的进行中,当前农村的生活环境和人口素质有了较大的提升。如本如本次实践的张家界市马头溪村,2017年开始发展乡村旅游,2018年全部脱贫,通过近几年的建设,已经获得中国传统村落、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等称号,成为远近闻名的文化古村、产业强村、生态美村、旅游名村。当然,在发展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有待解决。(一)乡村产业品牌意识不强经过对乡村资源潜力的挖掘,各乡村积极开发自身的优势资源,各产业工厂也如雨后春笋般冒出,不过,因大多数产业处于发展初期,大多经营者将主要精力在关注产品开发和销售数据上,缺乏品牌意识和市场观念,不重视品牌建立,在市场的竞争压力下,无法使用品牌效应带动产品输出,经济效益也将一度陷入瓶颈。目前,品牌意识淡薄已成为使农村发展受限的原因之一。以马头溪村为例,村里有自己的莓茶、葛根粉、杨梅等产业,但没有自己的品牌和LOGO,与自身的定位不符合。同时,产品包装均为“套牌”包装或直接用散装的盒子自行包装,产品的品质不能很好的通过包装反应出来,大大减少了对顾客的吸引力,产品的售价和销售数量难以达到较好的成绩。总体来说,大多数的乡村产业的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商品化、差异化经营程度较低,不能形成较强的市场竞争力。(二)劳动力流失,乡村建设乏力。乡村振兴离不开乡村自身文化的孕育繁荣与支撑,少不了各方人员的团结合作。然而,全国各地的乡村都面临着这样一个困境——劳动力流失、人才外流。随着城镇化、工业化的不断推进,一批又一批劳动力从农村到城市寻找工作机会,随着时间流失,逐渐搬离农村,导致农村“空心化”现象严重。以马头溪村为例,尽管已经取得了很多国字号、省字号的称号,村里也通过乡村旅游实现人均收入的大幅提升,也于2018年实现脱贫。但是,志愿者在走访过程中,很少碰到年轻劳动力,大多都是老年人和没有劳动力的妇幼儿童,更缺少人才的输入。这对于乡村的可持续发展是非常不利的。同时,因为劳动力的流失,也导致了乡村的创造力、执行力、行动力欠缺。二、艺术赋能乡村振兴的可行性(一)艺术赋能为乡村振兴注入文化动力。目前,乡村文化建设表层化现象较为明显,所以形成的有效供给不足。同时,乡村产业发展,特别是基于文化之上的东西,比如包装、旅游产品、品牌建设等等,千篇一律,缺乏新意,毫无当地特色。在保护乡村文化传续的前提下,通过艺术赋能可以体现出独特的意蕴和现代价值,能够通过外界文化介入、乡村自身文化发展,为乡村振兴提供新的空间,带来视觉的提升,提高乡村文化的品质,丰富乡村文化的内涵,从而为乡村振兴注入文化动力。(二)艺术赋能为乡村振兴提供新业态。当前,我国很多乡村发展模式,大都为乡村旅游+特色产业模式,以此形成相对可持续的发展动力。而注入艺术赋能,为乡村空间赋予更多的可能性,让普遍性的乡村旅游——这种作为乡村发展的重要11Copyright?博看网.AllRightsReserved.

  2021No.12021(Vol.5)路径,形成更具传统性、包容性、现代性的空间属性。比如说,通过景观再设计、文化创意再造、旅游产品提质等方式,从视觉景观塑造到艺术活动营造,将文化艺术与乡村生产生活相融合,促进乡村振兴的业态逐步完善、丰富。(三)艺术赋能为乡村振兴提供品牌意识。乡村发展同质化现象,成为当前乡村建设的一个重要问题,特别是一些文化资源禀赋相似的村落,更加严重。在这一背景下,艺术的介入,能够在乡村建设当中发挥它独特的作用和能力。在乡村建设的实践中,以艺术赋能作为手段,为乡村振兴注入新鲜血液,提供新能量。通过艺术帮助乡村挖掘内部潜藏的文化价值,将其转化为新型生产力并直接带来经济效益。同时,艺术能够促进村落形成差异化的发展,将乡村特色与文化创意高度黏合,形成真正意义上的“一村一品”。“一品”的形成与建设,能够将乡村发展形成差异化、品牌化的格局,打造特色乡村品牌。(四)艺术赋能为乡村振兴吸引建设人才。人才资源是乡村振兴战略推进的重要支撑。当前,农村青年的流失使得乡村发展缺乏了最基本的要素。艺术赋能,初步带来人才引进,为乡村发展带来更多的可能性。通过艺术的多维度介入,形成一个强大的推动力,提升乡村发展动力;同时,也会形成一个强大的吸引力,吸引劳动力、人才以及更多的人参与到乡村建设当中。艺术赋能振兴乡村,不仅能对乡村居住环境的优化,更能将乡村特色直观的传递给观赏者,提升乡村自信、文化自信。更进一步激发乡村建设主体共同参与村庄发展的内生动力,从而形成新的文化凝聚力。三、艺术赋能乡村振兴的实践路径(一)注重空间规划。村庄规划是乡村建设的基础,要建设宜居的乡村环境和有特色的旅游景点,在村庄规划时应该先打好基础,规划好用地和路线。既要符合当地人的生活习惯也要具有乡村特色和吸引力,适合旅游业的发展及特色产品种植。乡村空间规划计的合理与否影响着农村生态的发展,优化农村建设是乡村产业发展的载体,承载着农民的生产生活,也能促进旅游业的发展。(二)积极发展乡村文创产业提升产品吸引力城市里的生活节奏日益变快,在城市里生活工作久了的人对于乡村质朴宁静的慢生活便常有一种向往,从农村进入城市的劳动力也时常会怀念故乡的生活及物产,近几年,乡村建设加快,各种设施条件变好,城乡之间的互动往来也日益增加,美丽乡村逐渐成为人们休憩放松、短暂卸下工作压力的休闲空间。其次,各种各样的加工食品、调味品侵蚀人们的味觉,人们开始想念乡村最原始的美食,随着人们的需求增加,乡村农家乐、休闲山庄的数量也逐渐增加,人流量也随之增长。为满足居民旅游的需求,更好的推动经济发展,为其他村民提供就业机会,乡村需生产一定数量的特色产品进行售卖。乡村特色产品的生产包装,就需要艺术的作用。当前,乡村的发展,需要形成市场意识、产品意识、品牌意识,以此形成自身独特的“形象”。乡村独特的,有持续吸引力的产品就需要艺术的介入和创意。文创产业的孵化能够为乡村品牌建设和乡村振兴提供经济支撑甚至“出圈”扩大影响力。因此,乡村振兴,要注重塑造乡村鲜明个性形象,通过艺术设计、包装等形式,形成更大的吸引力。(三)积极开展文化节庆活动。通过开展文化节庆活动不仅能通过宣传提高乡村的知名度也能创造一个“文化内容消费物”助力乡村产业的孵化和旅游业的发展。因地制宜,注重乡村特色的宣传展示,在“一品”上着力,不断推进乡村建设,产业文化发展,形成独具一格的特色产业。在乡村发展中,节庆活动在扩大影响力、形成吸引力、提升竞争力等方面扮演着独特的角色。乡村发展,可以围绕具有历史性、地域性、特色化等的活动开展,恢复社会活力、激发产业潜力、促进经济发展,将现代化的生产生活方式与传统农耕文化碰撞出不一样的火花,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助力优秀农耕文化的传播发展,促进文化认同、文化自信、文化传播,增强整个民族的自豪感。许多优秀的案例显示,艺术赋能能够为乡村振兴注入巨大能量,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路径。艺术不是简单的孤立和隔断,它与土地、人民、生产生活发生着十分紧密的联系,扮演着一种动态激活的身份。艺术需要深入乡村寻找深层内涵,乡村则需要艺术为振兴赋能,需要发挥艺术创意的不同功能和价值。乡村是艺术灵感的来源,艺术赋能是乡村发展的助推器,不仅能够增强当地村民的文化自信也能以此为载体向人民传递优秀的乡村文化,增强文化认同,更能培养“乡村自信”!(作者简介:刘茂琳(2001-08),女,汉族,官籍湖南湘潭,本科,研究方向:环境设计。课题:吉首大学美术学院省级大学生“设计类专业创新创业教育中心”创新创业项目:《设计助农:艺术赋能乡村振兴的实践研究》研究成果.)12Copyright?博看网.AllRightsReserved.

篇八:乡村振兴实践路径研究

  

  乡村振兴战略下城乡融合发展现状与实施路径研究

  摘

  要:城乡关系是马克思主义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和国家一直致力于城乡融合发展。如今,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已成为我国“三农”工作的核心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使命。城乡融合发展不仅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方面,也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步骤。因此,在乡村振兴战略下,研究城乡融合发展现状及对策具有重大意义。为了解决当前城乡融合发展存在的问题,我们需要在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从以下四个方面加强城乡融合推进:首先,加快推进乡村产业融合,发展特色经济,协调推进城乡经济多元化发展,以实现城乡共同富裕;其次,要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健全乡村治理体系,加速城乡社会融合;第三,应建立城乡土地、人口、资金等要素自由流通渠道,缩小城乡发展差距;最后,需要打造城乡宜人的居住环境,构建城乡统一的生态文明体制机制,实现城乡绿色发展。

  关键词:乡村振兴战略;城乡融合发展;实施路径

  近年来,我国城市和乡村发展成效显著,但仍存在一些问题。随着城镇的快速发展,乡村人民收入较低且增长速度缓慢,大量青壮年劳动力转移到城市,导致乡村剩余人口老龄化现象严重,建设步伐放缓。同时,城市的快速发展吸引乡村大量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导致城市资源供给紧张,承载压力剧增,就业人数饱和,失业现象屡见不鲜,同时也对城市住房和医疗保障等方面提出更高要求。这些问题导致城乡发展不均衡。在国家对乡村振兴工作的重视下,加快推动城乡融合发展成为缓解城乡发展矛盾的重要途径。

  一、新时期城乡融合发展的现状及存在问题——以山东省为例

  山东省是我国经济发展最为强劲的省份之一,全省地域总面积约为16万平方公里,人口总数超过1亿,经济常年保持稳定健康发展,在全国经济发展中占

  据重要地位。随着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山东省需要承担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和推进现代化强省的重要任务,其中城乡融合将在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中扮演重要角色。因此,了解山东省的城乡发展现状变得至关重要。

  (一)城市化发展现状

  城市化率是反映一个地区城市化水平的代表性指标,通常体现为该地区常住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它能够反映农村人口向城市化转型的速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城乡融合发展所处的阶段水平。城市化率与城乡融合发展状况通常呈正相关关系,即城市化水平越高的地区,其城乡融合发展程度也会相应越好。因此,通过观察各地区城市化率的变化情况,可以了解该地区的城乡融合发展情况及趋势。

  2006-2021年山东省各市的城市化率呈现稳步增长趋势,城市化水平显著提高,但各市的城市化率仍存在差异。2021年青岛市的城市化率最高,达到89%,济南市位列第二,城市化率为84%,烟台市排在第三位为81%。从增长幅度来看,滨州市的增长幅度最大,从2006年的38%上升至2021年的70%。临沂市和菏泽市的城市化率仍处于相对较低水平,分别为58%和60%,需要进一步提高城市化水平,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二)城乡居民生活现状

  乡村振兴的总要求中,生活富裕被认为是一个重要的起点和着力点。城乡融合发展的主要目的之一是促进城乡各类要素的流动,增加农村居民的可支配收入,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和整体生活条件,从而满足他们物质和精神生活的需求。

  2006-2021年,我国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城市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06年的19,109元增加到2021年的54,384元,增长了近3倍;农村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06年的5,153元增加到2021年的19,907元,增长了近4倍。尽管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有所增加,但城乡收入差距仍然明显,各市之间的差距也比较大。据统计,2021年青岛市、济南市和烟台市的城市人均可支配收入位居前三位,而菏泽市、临沂市和聊城市排在后三位;青岛市、威海市和烟台市的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也位居全省前列,而菏泽市、聊城市和临沂市的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相对较低。总的来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居民的生活质量也在逐步提高。

  (三)山东省城乡融合发展现存问题

  尽管山东省的城市化率逐年提高,但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的差距仍然较大,城市相对完善的基础设施建设与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滞后和不足,成为当前城乡融合发展的一大问题。此外,城市和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也存在较大差距,农村地区的经济增长速度和质量相对较低。城市地区的优势产业和高端人才难以流向农村地区,阻碍了城乡经济的融合发展。城乡收入水平的差距也是一个问题,城市居民的收入水平高于农村居民,尤其是一些相对落后的农村地区。城市的公共服务水平相对较高,农村地区的公共服务水平还有待提高。农村地区医疗、教育、文化、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公共服务仍存在不足和滞后,这也是城乡融合发展面临的一大难题。另外,由于户籍制度等原因,城乡人口流动还存在一些限制和不便,影响了城乡人口的有效流动和优化配置。同时,城市化带来的人口增长和用地需求也给土地资源和生态环境带来一定压力。

  综上所述,城乡基础设施不平衡、城乡经济发展不平衡、城乡收入差距、城乡公共服务不平衡、城乡人口流动不畅,这些问题的存在阻碍了山东省城乡融合发展的全面推进和深入发展。需要加强政策支持和措施落实,促进城乡协调发展,推动实现城乡共同富裕。。

  二、乡村振兴战略下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实绩路径

  城乡融合是实现我国乡村振兴工作的重要手段之一,但这不是一项简单的任务,而需要全面部署、多角度考虑。在推进城乡融合过程中,应从多个方面入手,包括推进城乡经济多元化发展、促进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建立城乡要素自由流通渠道和构建城乡统一的生态文明体制等多个方面。这些措施将有助于促进城乡协同发展,进一步推动乡村振兴工作的开展。

  (一)协调推进城乡经济多元化发展,实现城乡共同富裕

  第一,加快推进乡村产业融合。特色产业是地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政府应该采取宏观调控的手段助力特色产业发展,而这需要政府和市场两大关键要素的协同作用。市场会对产业进行优劣之分,优势产业就是能够发展为特色产业的重点。但仅依靠市场力量,特色产业很难壮大其发展规模。因此,政府应该促使政策的改革和提高对特色产业发展的资金投入,同时加大专业技术人才的培育,为地区特色产业的发展提供技术人才支撑。政府还应该降低特色产业相关企业的缴税比率,减少特色产业企业发展成本,加快特色产业的发展。这些措施有助于增加特色产业在地区经济发展中的支持力度,加强区域产业融合,提供新的就业岗位,缓解就业难的问题。

  第二,坚持走农业现代化发展道路。在当今社会,中国相当一部分人口依然主要靠农业谋生。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指引下,推行农业现代化有助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然而,目前乡村产业结构相对单一,农业现代化水平较低。为了应对这些问题,需要抓住城乡融合的机遇,加大提升农业科技水平的力度,帮助中国顺利实现农业现代化,这是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基础。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需要建立扎实的农业发展基础,处理好生产、经营和产业体系之间的关系,同时坚守土地的公有制。作为一切农业生产的基础,土地必须坚持耕地红线,建立耕地保护机制,以保障中国的粮食安全。对于破坏耕地的行为应该进行相应处罚。其次,要引进城市先进科技,促进农机更新换代,提高农业生产效率,节约人力资源。同时,还应该为农村配备相应的技术指导人员,向农民传授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此外,还需要合理利用可用资源激发农业生产的主动性,加大对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力度,提高政府农业财政补贴,优化从事农业生产所享待遇,吸引农民工返乡发展。这不仅能减缓城市资源紧张等问题,还能大大激发农业发展潜力,为现代化农业提供新的发展空间,带动乡村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

  (二)促进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发展,加速城乡社会融合

  第一,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是城乡居民日常生活所需的基础工程,缺乏完备的基础设施会影响居民的生活幸福感。为打造和谐的城乡发展环境,需要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城乡二元结构对城乡关系产生深刻影响,城市基础

  设施建设与乡村基础设施建设之间的不平衡局面日益扩大,需要迫在眉睫地进行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的整体规划。然而,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存在一些问题,包括清洁能源供应、道路交通、厕所改造、垃圾处理等方面,这些问题在当前乡村振兴和城乡融合工作中显得尤为重要。农村经济发展缓慢,与城市经济发展相比处于弱势地位,城乡二元结构进一步使乡村基础设施在农村发展中处于弱势环节。因此,需要加强乡村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道路交通设施的完善、基本生活设施的推进、清洁能源的普及、厕所改造和垃圾处理等方面。

  第二,推进城乡医疗卫生服务合理分配。医疗卫生服务是居民身体健康的基本条件。我国虽然在公共服务方面不断优化,但乡村医疗卫生服务仍存在问题,包括医疗资源不均和保险体系不健全。解决这些问题对于促进城乡医疗均等化发展和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发展有利。首先,加大对乡村医疗的资金投入,提升政府财政支持力度,确保经费落实到位,更新和完善乡村医疗设备和基础设施。其次,加强乡村医疗人员队伍建设,政府要鼓励医疗人员来到乡村工作,并优化乡村医疗机构工作环境,提升医疗人员福利待遇。最后,加强城乡医疗机构联动,定期组织乡村医疗机构与城市医疗机构开展联动交流活动,对乡村医疗事业进行指导,并定期进行集中培训,以掌握先进技术和丰富经验。这些措施可以帮助解决乡村医疗卫生服务存在的问题,促进城乡医疗均等化发展和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

  (三)建立城乡要素自由流通渠道,缩小城乡发展差距

  第一,构建城乡土地要素流转机制。首先,应加速乡村土地所有权改革,让农民掌握土地的经营权,并促使乡村土地入市。其次,应回收闲置住宅土地,建立乡村土地集中管理平台,登记管理所有农用和住宅用地信息,确保土地资源发挥最大价值。国家应减小对乡村土地的征收规模,规范土地征收流程,并划定统一赔付补偿标准,以保障农民权益。最后,应推进城乡土地严格化管理,整合城乡土地,提升土地利用率,实现土地价值最优化,构建城乡土地资源自由流通的局面。

  第二,加快实现城乡人口自由流通。首先需要完善城市人才入乡待遇机制,吸引城市优秀人才入乡,解决乡村优秀人才短缺问题。地方政府可以采取相应扶

  持政策,优化人才入乡待遇,并通过增加财政补贴鼓励城市优秀青年入乡发展事业。其次,我们需要大力培育入乡和返乡创业的人才队伍,为其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待遇优待,减少人才流失现象。要大力发展专业技术人才培育机制,培养新型职业农民,提高扎根农村的人才队伍规模,为生产方式的变革提供人才支持。最后,我们应当放宽农民工市民化的限制,制定统一的落户标准,注重对农民工培训力度的提升,培养高素质农民。放宽市民化限制对城市承载力提出更高要求,需要合理规划城市建设,完善相关基础设施,并注重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让农民工所享待遇与市民同等化,助力城乡人口的灵活互通。这些措施可以推动城乡关系的发展,实现城乡间要素的互通和互补。

  参考文献

  [1]蔡继明,李蒙蒙.城乡融合发展的现状与对策[J].中国国情国力,2019(03):55-57.

  [2]宋迎昌.城乡融合发展的路径选择与政策思路——基于文献研究的视角[J].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41(01):131-136.

  [3]许彩玲,李建建.城乡融合发展的科学内涵与实现路径——基于马克思主义城

  乡关系理论的思考[J].经济学家,2019(01):96-103.

  [4]河南省乡村振兴研究课题组.孟津县城乡融合促乡村振兴的经验启示[J].农

  村·农业·农民,2019(12B):15-19.

  [5]李红玉.马克思主义城乡融合发展理论及其意义[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

  社,2018.

  [6]叶超.体国经野:中国城乡关系发展的理论与历史[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2014.

  作者简介:

  王琪,女,汉族,山东省邹城市,1997.04.24,研究生在读,中国近现代社会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篇九:乡村振兴实践路径研究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路径研究

  随着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如何才能让乡村实现真正的振兴成为了一个关键的问题。本文将从实施路径方面进行研究,探讨如何有效地推进乡村振兴战略。

  一、优化农村经济结构

  乡村经济结构优化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前提。要实现乡村振兴,首先需要改变传统的农业经济模式,实现农业的多元化和产业结构的升级。

  在优化农村经济结构方面,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发展现代农业

  发展现代农业是提高农村经济效益的关键。现代农业可以增加农产品附加值,提高产品质量,实现农业规模化、品牌化、产业化,从而对农业市场的竞争力产生积极影响。

  2.发展乡村旅游

  振兴乡村旅游是改善农村经济的另一个重要途径。中国传统的乡村风光、民俗文化和地域特点等吸引了许多游客,可以带动当地的服务业和小微企业的发展。乡村旅游产业融入当地的文化、传统产业和现代科技,可以促进乡村经济结构的升级。

  3.发展农村电商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农村电商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驱动力。农村电商可以改变传统的销售模式,改善农产品销售渠道,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同时,农村电商在发展过程中也会产生一定数量的就业机会,带动乡村经济的发展。

  二、优化城乡环境

  城市和乡村的生态和环境是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基础。优化城乡环境建设,不仅可以改善当地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还可以吸引更多的资本、人才和旅游投资等资源。

  1.改善农村环境

  改善农村环境需要从治理农村垃圾、污水处理、规划布局等多个方面入手。在农村垃圾治理方面,可以通过设置垃圾站、推广生物处理等手段逐步实现垃圾分类和资源化。污水处理问题也需得到重视,完善农村的生活污水收集、处理和利用,使其满足生态、环保的要求。

  城市也需要改善环境。一方面,城市可以通过提高市民生活水平和消费能力等方式增加农产品消费,从而实现乡村经济的发展。同时,城市也需加强环境保护,积极推进绿色发展,实现生态、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三、增加农民收入

  增加农民收入是乡村振兴的另一个重要途径。通过增加农民收入,可以改善农民生产、生活和社会地位,落实“农民富裕、农村美丽”的目标。

  1.推广新型农村经营模式

  推广新型农村经营模式,鼓励和扶持符合当地资源、条件和市场需求的新型经营主体和经营方式,提高农民产业经济收益。建立统一的、服务于多层次产品销售和技术创新的新型农业合作社,充分发挥集体经济的作用。

  2.发展农村人力资本

  通过改善农民的教育水平和职业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的专业素质和竞争力,增强农村人力资本的价值,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使之得到充分发挥。

  3.优化农业生产组织形式

  随着农村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农业生产组织形式也需得到改革和完善。优化农业生产组织形式,通过农业社会化服务机构的建设,加强农业社会化服务,优化生产组织形式,提高农民收入。

  乡村振兴实施路径的探讨必须结合当前的实际情况,从具体情况出发,制定适合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发展战略。只有坚持科学、统筹、稳步推进的思路,加

  大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才能让乡村真正实现振兴。

篇十:乡村振兴实践路径研究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路径与策略的研究

  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扩大,乡村地区逐渐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相对滞后区域。在此背景下,中国政府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旨在推动农村经济社会持续发展。乡村振兴战略的成功实施需要明确可行的路径和策略。

  一、初步实施路径

  乡村振兴战略的初步实施路径包括三个方面:产业升级、生态修复和社会文化发展。产业升级是乡村振兴战略的核心,旨在提高农村地区的经济效益和竞争力。农村产业升级可以通过以下措施实施:一是推进农村新型经营主体的培育,以提升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水平;二是改革农村土地流转机制,打破“三块地”、“三权分置”等制度障碍;三是发展农村电商,推进电商+农产品的销售模式;四是大力开发乡村旅游资源,提高农村地区的综合竞争力。

  生态修复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方面,是保护农村生态环境、促进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生态修复需要通过以下途径实施:一是加强草原植被恢复、防沙治沙和退耕还林还草等工程,变“砂锅”为“绿盔”;二是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建设生态廊道和生态村落;三是推广生态农业,促进农业非化肥化、非农药化和非转基因化,保证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四是积极推进生态补偿机制,激发地方政府和企业等多方参与农村生态修复的积极性。

  社会文化发展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旨在改善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社会文化发展的实施需要以下措施:一是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如铺设农村网路、修建卫生室、改善农村饮水等;二是加强农村教育和文化建设,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和科学技术水平;三是改革农村户籍制度,促进城乡一体化,让城市和农村的分割线逐渐消失;四是创新公共服务体系,提供优质的医疗、养老、教育等服务,提高农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二、具体实施策略

  在初步实施路径的基础上,乡村振兴战略需要进一步明确具体实施策略,以有效推动乡村振兴事业的发展。具体实施策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加强资金保障: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时,必须加强资金保障。政府应当加大对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提高对农村产业升级和生态修复等领域的投资;发挥金融机构的作用,提供优惠的贷款和融资服务,帮助农村企业和农民解决融资难题。

  (二)创新产业发展模式:在推进农村产业升级时,应当创新发展模式,实现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型。推广以产业结构调整、农村集体经济和家庭经济为支撑的新型农村经济发展模式,加强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的应用,提高农村产业的整体效益和竞争力。

  (三)加强科技引领:在推进农村经济升级时,应当加强科技引领,促进新技术、新产品和新业态的发展。鼓励高校、科研院所等机构与农村企业合作,推进农村科技创新;支持加强新型农业龙头企业的建设,以带动整个农业产业链的升级。

  (四)完善土地制度:在推动农村产业升级时,应当完善土地制度,打破农村土地流转的限制。政府应当加强对土地流转过程的管理,保证农民的权益;采取一定的税收和补偿政策,使土地流转的成本得到相应的补偿。

  (五)加强农民组织建设: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时,应当加强农民组织建设,发挥农民组织的作用,帮助农民更好地参与乡村振兴。鼓励农民自组织,加强农民协会、专业合作社等组织的建设,提高农民的组织能力和行动力,促进农村民主政治的发展。

  三、总结

  乡村振兴战略是确保农村地区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初步实施路径和具体实施策略的制定,是推动乡村振兴事业发展的必要措施。在未来的实施中,应当把握发展机遇,加强政策协调,紧密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做到因地制宜、量身定制,切实提升农村地区的发展水平和竞争力,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诚达文秘网 https://www.rk1k.cn Copyright © 2019-2025 . 诚达文秘网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诚达文秘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浙ICP备19042126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