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高职院校助力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的路径研究
作者:侯丽华
来源:《乡村科技》2018年第12期
[摘
要]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2018年2月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发布,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出了具体的指导意见。广大高职院校应充分发挥自身的专业优势和人才优势,主动为乡村振兴战略贡献力量,助力乡村振兴和农民生活幸福。基于此,本文以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为例,探析高职院校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具体路径。
[关键词]高职院校;乡村振兴战略;生态文明;文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F3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909(2018)12-10-2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并提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体下要求。2018年2月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任务,即到2050年,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
针对这一服务“三农”的重大战略,高职院校充分发挥专业和人才优势,创新思路,主动作为,服务乡村经济建设、生态文明建设、文化建设和人才建设,助力乡村发展和农民幸福,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下面以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为例,探析高职院校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具体路径。
1服务乡村产业发展,助力乡村经济建设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发挥专业和人才优势,通过服务乡村特色产业发展,如指导乡村特色产业制订发展规划、为乡村特色产品进行包装和宣传设计等,增加特色产品竞争力和附加值,帮助乡村打造强势产业,助推乡村经济发展。2017年,湖南工艺美术职业院校组建专家团助力湖南省安乡县美丽乡村建设,指导该县从形象推广、特色产品设计与宣传、特色产业发展规划等方面进行规划设计,突出县域地方人文特色、重点塑造特色产品、打造安乡特色和强势产业,为该县美丽乡村建设“把脉开方”,有效助推了安乡县的特色产业和经济发展[1]。同时,学院利用学生开展毕业作品设计的机会,组织师生为安化特产黑茶、益阳乡村特产皮蛋等地方特色产品创新包装设计、宣传设计等,开发APP进行网络宣传和销售等,服务乡村特色产业发展,助力地方经济建设。
农业高职教育有效对接乡村振兴战略的路径探析
熊飞
【摘
要】在大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农业高职教育应增强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农业职业院校要充分利用自身农业办学特色的优势,做到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与创新等方面均有效对接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增强新时代农业高职教育的办学新活力,为乡村振兴战略培养懂农业、爱农村、爱农业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做出新贡献
【期刊名称】《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8(032)004【总页数】5页(P85-89)
【关键词】农业职业教育;乡村振兴;路径
【作
者】熊飞
【作者单位】广东科贸职业学院,广东
广州51043【正文语种】中
文
【中图分类】G718.5农业高职院校服务乡村振兴战略,既是新时代党和政府赋予农业高职教育的光荣使命,又是农业职业教育自身发展的新动能。
一、农业高职教育有效对接乡村振兴战略的有利条件
(一)农业高职院校有与生俱来面向“三农”服务的办学理念
我国的农业高职院校绝大部分是由原来的中等农业学校升格或农业管理干部学院等成人教育院校转制成立的,学校原来大多归口地方农业部门主管,先天具有面向“三农”的办学属性。目前农业高职院校的办学理念大部分依然是立足当地农业经济发展,面向“三农”办学,包括北、上、广等大城市的农业高职教育。例如,北京农业职业学院从北京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都市农业发展的需要出发,近几年加大专业结构调整力度并对现有专业的内涵进行升级改造,目前的36个专业中有超过60%以上的专业都与北京都市农业发展有效对接,人才培养做到适应都市型农业发展的需求。在农业体量并不大的上海,上海农林职业技术学院通过实施“上海市特色高职院校建设计划”将涉农专业比例提升到80%,做到坚守农业职业教育办学本色。地处广州市区的广东科贸职业学院(原为广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尽管校名已“农转非”,但其办学理念依然是“初心不改”,现已发展成为广东省教育厅直属的唯一一所以农业为特色、以现代服务业为主导,农科优势突出、生物特色鲜明的农业高职院校。
(二)农业高职教育创建了一套独具行业特色的服务模式
多年面向农业的办学特色使农业高职院校逐步探索出了一条具有农业职业教育特点的服务模式。概括起来主要有:一是采取产学研合作方式,共同进行农业科技与人才的“孵化”;二是通过实施科技挂职、大学生村官培训、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等服务项目为乡村或农村基层政府提供不同的人才服务;三是通过校地共建、协同合作等方式,采取技术服务的形式将学校拥有的农业科技和农村发展新理念落实到乡村。许多农业高职院校通过组建的以理事会为基本机制的紧密合作型现代农业职教集团,共育农业高端技能人才,实现了体制创新和机制优化,为今后服务乡村振兴提供了良好的组织保障。例如黑龙江农业经济职业学院,牵头成立了黑龙江省现代农业职业教育集团,与北大荒集团宁安农场等企业结成战略联盟,参与深度合作的农业企业近百家。该院探索出的“农场+农企+农职+农协+农户”五联动的“校农结合”
合作模式,实施基于人才培养全程管理的工学结合方式,使农业人才培养质量和服务农业的能力大大提升[1]。
(三)党和政府将陆续出台更多农业高职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利好政策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不久前,第十五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进行了全面部署,提出要汇聚全社会力量,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其主要内容包括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支持新型职业农民通过弹性学制参加中高等农业职业教育;加强农村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继续实施“三支一扶”、特岗教师计划等,组织实施高校毕业生基层成长计划;支持地方高等学校、职业院校综合利用教育培训资源,灵活设置专业(方向),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乡村振兴培养专业化人才等[2]。
近几年来国家已颁布了一系列有利于农业高职院校对接新农村建设发展的政策,如《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高职院校专项计划”和大学生“村官”计划等。乡村振兴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新农村建设的“升级版”,上述这些政策为今后农业高职教育服务乡村振兴提供了良好的政策支持,可以持续引导农业高职教育服务乡村振兴发力。
中央一号文件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进行了全面部署,随后包括教育部、农业部等将陆续出台相应的配套政策。如农业部已启动了2018年农业质量年工作,要求各地扎实部署质量兴农科技支撑等行动;教育部则将“制订服务乡村振兴战略,进一步办好农村职业教育和培训地指导意见”列入2018年度工作要点。上述这些利好政策,都将为农业高职教育有效对接乡村振兴提供更加具体有效的政策保障。
二、农业高职教育有效对接乡村振兴战略存在的问题
(一)轻视农业高职教育的传统观念影响农业职业教育的发展
社会上不少人认为职业教育是低水平、低层次的教育,对近几年迅速发展的职业教育、特别是农业高等职业教育仍然持轻视的态度。有的人通常把高职教育等同于职业高中;有的家长认为本科院校毕业生才能具备国家干部身份,农业高职毕业生充其量只能当能工巧匠式的“农民”,最终毕业脱离不了泥土,农业高职学生就业后的工薪待遇比不上非农业高职院校毕业生,社会地位低。这样的观念造成农业高职教育的招生困难,从而进一步恶化了原本就非常艰难的农业类高职院校招生,部分农业高职院校为维持自身的发展确保招生数量,只能通过自主招生等方式拓展生源,这也在一定程度了造成了农业高职教育办学的质量下滑。
(二)农业高职教育人才培养与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新要求存在差距
主要表现在:一是专业设置没有适应当前农村经济发展的新需求。有的农业高职院校过分追求办学“短、平、快”,追逐热门专业设置,没有坚守并形成自身农业院校的特色专业,或者是设置了涉农专业但专业数量占比不多;二是人才培养方案中相关的农业课程设置存在培养模式单一、课程设计不合理等问题;三是师资不能满足乡村振兴人才培养的需要,“三农”专家型教师过少,部分专职教师没有足够的乡村或农业人才培养的实践经验。
(三)农业高职院校亟需进一步强化农业文化传承与创新方面的功能
有的农业高职院校忽视自己的传统农业职教特色,过多地模仿非农学校的校园文化育人经验,导致校园文化育人特色不足,缺乏“农”的本色;有的农业职业院校只重视专业教育而忽略学生的人文素养教育;有的农业职业院校制订人才培养计划、分析教学质量、完善教学考核工作时没有把对农业类专业学生特色素质的要求列入培养目标、教学设计和考核指标范畴。当前在许多农业高职院校,“文化育人”被片面地等同于第二课堂开展的各种“文化活动”,表面上搞得轰轰烈烈,但实际上育人效果不佳。总之,不少农业高职院校对“文化育人”还存在认识模糊、农业特
色不突出、学农务农为农的爱农情怀淡化、农民心态和工匠精神的价值取向不坚定,亟需进一步强化“文化育人”在文化传承与创新方面的功能。
三、农业高职院校有效对接乡村振兴战略的路径探析
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就是要培养造就数以千万计的高技能专门人才,农业高职院校肩负着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培养合格人才的重大任务,新时代又承担着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光荣使命。农业高职院校应结合自身面向农业办学的资源优势,扬长避短,以问题为导向,强化内涵建设,坚守农业办学初心,矢志不渝地为乡村振兴战略服务。
面对国家部署乡村振兴战略的大好形势,农业高职院校正面临着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应充分利用自身农业办学特色和高等职业教育资源的优势,做到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与创新等方面均有效对接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增强新时代农业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活力,从而更多更好地为乡村振兴战略培养“一懂两爱”的技术技能型人才服务。
(一)从人才培养方面主动与服务乡村振兴形成有效对接
一是科学设置涉农类专业,培养乡村振兴急需的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所需的专业人才。农业高职院校应根据实际因地制宜地设置符合当地乡村振兴发展方向的专业,在设置专业过程中必须做好调研、评估和论证等工作。乡村经济不断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也会与时俱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必将对人才培养提出更高的要求。二是通过改革涉农课程体系,力促人才培养质量提升。既要在内涵建设上下功夫改革涉农课程体系,提高人才培养与乡村振兴的“匹配”,也要在外延方面花力气打造“政府、高校、农业科研院所、乡村”四方合作育人的平台,协同参与课程体系建设。三是在师资队伍建设上开展专职教师与兼职农业专家的有效对接。农业高职院校要采取有效激励措施,吸引知名农业龙头企业、农业科研机构的专家参与到学校人才培养中来,以此优化师资队伍并参与共同制订相关人才培养方案。
(二)从科学研究方面主动与服务乡村振兴形成有效对接
在乡村振兴实施的初期,必将会遇到不少问题,农业高职院校必须坚持走产学研相结合之路,鼓励和组织教师以科研的方式深入农村基层直接参与乡村振兴,把在乡村振兴建设中遇到的问题作为科研课题,利用科研团队的力量努力为乡村振兴解决问题。具体途径有:一是农业高职院校依靠自身的科研力量和技术设备为乡村振兴发展提供服务,进一步拓展发展空间,增强农业高职院校的社会服务功能;二是通过送科研下乡、开展横向科研课题,专家教师深入农村一线实地考察,把收集的相关实际案例充实到教学中,从而提高教学为乡村振兴服务的实效性。
(三)从社会服务方面主动与服务乡村振兴形成有效对接
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时代新使命,催生培育新体系,农业职业教育社会服务的重点工作都应围绕这一要求开展。主要参考做法包括:一是定向培训,提升职业农民从业技能和技术应用水平。积极开展校地合作,在县区成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学院,开展以实用技术、职业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为重点的技能专项培训。合理设置培训科目,定期组织专家教授对口培训,使职业农民在家门口就能轻松学到并应用先进的农业技术。二是系统吸收发展新型职业农民,开展职业农民学历教育,培养现代农业生产领军人物。职业农民学历教育要与产业发展高度融合,采用农学结合、工学交替的灵活教学模式[3]。三是全面培育储备适应新时代现代农业发展需求的新生代职业农民,推进“高站位、多层次、宽口径、立体化”的跨专业融合培养模式,实行专业技能之外的“加餐”式培育。在涉农专业中选拔品学兼优、热爱农业、专业技能较强且毕业后有意愿从事现代农业生产的学生,在本专业课程学习之外加入农业经营管理、市场营销、电子商务、农业机械、信息技术等理论知识,培育一批学农爱农、精通农业、具有大农情怀的高层次未来农业生力军。在非农专业教育中通过开设农业基础课,开展农业主题教育,普及农业知识、培养农业情怀、提升农业素养,为现代农
业吸纳多元新生从业力量。
(四)从文化传承与创新方面主动与服务乡村振兴形成有效对接
农业高职院校要重视“农民心态,工匠精神”在文化传承与创新方面的育人功能。“农民心态”重视的是崇尚自然和知足常乐,“工匠精神”体现的是追求卓越和精益求精。农业职业教育是培养农业工匠精神的重要平台,校园文化是农业工匠精神培育极其重要的手段。校园文化育人在提升农业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核心竞争力中起着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近年来,广东科贸职业学院逐步构建了基于“高度、深度、广度”育人体系的特色校园文化,将“农民心态,工匠精神”在文化传承与创新方面的育人功能融入其中,实现了“服务文化”“专业文化”和“创业文化”在育人工作上的三维交融,即在精神高度上致力于服务文化的打造,在技能上致力于专业文化的打造,在职业上致力于创业文化的打造,最终促使学生达到人格、技能和实践的和谐统一。具体做法为:
一是以“农业科技三下乡”为平台,全方位诠释“服务文化”,凸显志愿精神。每年利用涉农专业自身的现代农业与生物技术等专业方面的优势,选派500名师生参加广东省农业厅、团省委组织的“寒假大学生回乡社会实践”“暑期农业科技三下乡”活动;涉农专业采取“与种养大户手牵手”、师生组建“农业科技特派员服务小分队与农户结对子帮扶”等形式,多渠道志愿服务农户,助推农村经济发展。通过这些措施,实现校园文化与志愿服务文化的交流与互动,推动学院育人的深化发展。
二是以“专业技能竞赛月”为依托,多形式展示“专业文化”,体现农业办学特色。每年举办“专业技能竞赛月”“社团活动周”“文化艺术节”等活动,开展基于专业技能、体现农业特色的“专业文化”系列竞赛项目。茶艺专业开展以弘扬茶文化为主题的茶艺表演大赛;畜牧兽医专业举办“动物科技文化节”“狗狗志愿服务队行动”;园林园艺专业举办“美丽科贸、花香校园”插花艺术大赛;生物技术及应
用专业举办“校园美食节”等。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专业文化”活动,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学生爱校、爱农、爱专业,同时提升涉农专业技能。
三是以“企业文化进校园”为纽带,多渠道传播“创业文化”和“工匠精神”。按照“融入农业企业标准、对接农业技术前沿;融入农业岗位需求”的思路,通过开展农业龙头企业专家进校园,宣传农业企业家以农民的心态、工匠的精神做实业的社会责任与职业荣誉;在校园中开辟农业工匠精神的创意展览论坛并利用现代化网络技术展示农业工匠精神。通过营造形式多样的工匠精神校园文化氛围,培养学生的农业职业认同感,使学生的职业追求、技术钻研成为自觉,在不断追求技术卓越的同时,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4]。
综上所述,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为农业高等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带来了新的契机。农业高职院校要主动服务、有效对接乡村振兴战略,抢抓机遇、乘势而上,为实现农业高职教育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做出新贡献。
【参考文献】
【相关文献】
[1]张继忠.产教融合,办强农业职业教育,助力龙江大粮仓建设[M].哈尔滨: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15.[2]董峻,王立彬.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全面布局乡村振兴战略[N].中国城乡金融报,2018-01-26(B01).[3]张红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需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J].农村经营管理,2017(11):1.[4]王春玲.探析工匠精神培养在农业职业教育中的应用[J].现代职业教育,2017(25):100-101.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诚达文秘网 https://www.rk1k.cn Copyright © 2019-2025 . 诚达文秘网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诚达文秘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浙ICP备1904212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