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改造我们的学习读后感上中学时,毛主席的诗词就以他那宏伟的气势和强烈的激情曾经深深的感染着我,今天,当我再次读到他的这篇论辩性很强的文章《改造我们的学习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毛泽东改造我们的学习读后感3篇,供大家参考。
上中学时,毛主席的诗词就以他那宏伟的气势和强烈的激情曾经深深的感染着我,今天,当我再次读到他的这篇论辩性很强的文章《改造我们的学习》一文后,钦佩于他的敏锐视角,钦佩于他的犀利语言。
《改造我们的学习》主要是针对党内在学风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论述。在文中毛泽东同志号召全党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反对主观主义倾向,不深入实际调查研究、理论脱离实际风气。阐述精辟透彻,论证充实有力。他为那些不注重深入中国现状,不注重研究中外历史,不注重马列主义的实际应用者画了一幅像:"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印象深刻,脍炙人口。
毛泽东主席早在井冈山时期,就提倡调查研究,并且身体力行,强调"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 事实上,现在我们党和国家领导人都把调查研究作为自己工作的一部份,像胡锦涛同志,温家宝总理抽一切可能的时间深入到基层去、工厂去、农村去开展调研工作,了解人民群众的疾苦、呼声、需要,这样的领导被群众所爱戴。但是,在一些同志中,这种调查研究的优良传统并没有很好地得到发扬。有的人不愿意、或不善于深入基层作调研,他们对基层群众想的是什么、需要的是什么, 哪些是热点问题,哪些难点问题并不清楚或一知半解;有的仍存在凭自己的主观臆断办事、下结论。正如毛泽东主席批判的那样"闭塞眼睛捉麻雀"、"瞎子摸鱼"."这种作风,拿了律己,则害了自己;拿了教人,则害了别人;拿了指导革命,则害了革命。"
古人云:"知之非难,行之惟艰".知道一个道理并不难,难的是把这个道理付诸实践并取得成效。光说不干,再好的路线、纲领也实现不了,再好的政策、措施也会变形走样。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时期就要求全党"实事求是,力戒空谈","要讲真话,不偷,不装,不吹。偷就是偷东西,装就是装样子,……吹就是吹牛皮。"实事求是,就要因时而异,因地制宜。我们一些干部讲起理论一套一套,把理论当方案,把知道当知识,但大多来看中听不中用,结果作茧自缚,削足适履,不是难以操作,就是运用效果不理想,还不如有些"土办法"来得管用。想法很好,办法不妙,就会成为思想的"巨人",行动的"矮子". "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学习的最终目标是在实践中运用。在工作的过程中寻找学习的差距与解决问题的钥匙。利用一切机会最大限度地扩大学习成果,并在第一时间将学习成果应用到工作实践中去。
"吾生而有涯,而知也无涯" 从懵懂学童到耄耋老人,人类始终把学习当作一个永恒的主题,现在的时代是一个知识爆炸的时代,谁不学习,谁就要落后。因此,我们应树立学习、学习再学习的理念,调动我们的学习的激情、培养我们的学习习惯,使我们自觉把学习作为一种态度、一种责任、一种追求、一种境界,以在学习中拓宽视野、提升能力、增强本领;在学习中陶冶情操、开阔胸襟、提高修养。我们工作的环境为我们提供了很多学习的机会,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众多,每天都会给你新的课题;你的周围有众多的领导、同事,每个人都有其突出的一面,每个人都有值得你学习的地方。你学习的知识和技能可以立即运用于工作,工作会给你反复练习、增加自我心得的机会。边学边用,边用边学,知识和技能迅即深入你的头脑,最终演练成你一生的傍身之技。
邱娅妮
最近,读《改造我们的学习》一文,流连字里行间,特别对“学习”一词生发些许感悟。作为教师,对于“学习”一词是那么熟悉,因为每天都教育学生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让学生从小就明白:通过学习,一个人可以不断进步、成长、成才。然而,反思自身的工作,“学习”对于教师的意义何在呢?我们在践行“学习”的过程中又做得如何呢?
揽镜自照
新课程倡导“一课一得”。一堂课的主人不再是教师,而是学生。评价一堂好课的核心也不再是原来“老师教的怎么样”,而是“学生学的怎么样”。这种教育理念和评价方式的转变迫使一线所有走进课堂的老师采用一切方式转变角色,活化教材,更新教法,提升效率。
为此,学校组织各教研组接受了无数的培训和指导,学习和研讨,但身为一线教师反观自己的语文课堂教学,似乎想的和做的,实践和效果总是有很大的反差和距离。最近一段时间,各年级教师汇报课和评课进行的如火如荼,老师们也是越听越茫然,越评越无力。作为一名旁听者,我亲眼目睹着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在经历了这么长时间的磨砺后还是如此沉闷、低效,就像从这些课中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内心产生一种从未有过的落寞和失败。
问题在哪里呢?是我们不够认真么,是我们没能领会透“一课一得”的精神内涵么,还是我们压根就没弄懂什么是“吴忠豪理念”,什么是“于永正教法”,所有教学理念都浮于表面,就像《改造我们的学习》中所提到的拿来主义,不解其内涵,不研究理论,盲目地拿来为己所用,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险象丛生
“一课一得”是指有重点地让学生在一节课中或理解一个问题或明白一个道理或掌握一种方法,最终使学生对重点内容有一个透彻的理解。这样,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可以分解目标,化整为零,一节课训练一个点:文笔优美的课文,就重点训练朗读,积累优美词语、句子;写作方法巧妙的课文,就重点体会方法;课文故事性强的,则可训练复述,归纳主要内容;人物描写传神的,就抓关键词句去体会人物形象和情感……目标分解了,既避免了千篇一律的教学模式,又因任务相对简单,有充足的时间,使训练落到实处。
但纵观我们目前的课堂教学,我认为最大的问题还是“碎”。课文是一个整体,即内容的整体,语言形式的整体和形象的整体。当前有些课被随意宰割、支解,弄得课文支离破碎。在教学中,要学生凭兴趣选读某个段落,难道不感兴趣的就不读了吗,最后又不返回整体;有的课脱离了上下文,脱离了文章整体,让学生孤立地理解课文中的一句话,课堂中大量使用课件,课本被闲置一旁,让学生只读屏幕上的某段、某句、某词,脱离了课文整体。好端端的课文总是被肢解得支离破碎,经过此番折腾,课文的美感从何而来,学生又怎能体会到其中的韵味呢?
其次是一味地夸大自主学习。在新课改的课堂中越来越多的教师怕被扣上“满堂灌”的罪名而越来越少讲,越来越不敢讲,把学生自主学习理解为“自己学习”,整堂课全部让学生自己活动。过去是“什么都管”,而现在是“什么都不管”。例如,许多语文教师在让学生读课文时常对学生说“用你自己的方式读”“你喜欢怎样读就怎样读”。表面看,这似乎是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了学生的独特体验,然而,中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小学生还远没有达到对语文的欣赏水平,“喜欢怎样读就怎样读”能够处理好文章的节奏、停顿、语气和情感吗?能够领悟语言之美、文学之美吗?因此,教学中仍然需要教师的引导、示范,需要教师用栩栩如生、声情并茂的讲解和示范,将学生带入那种妙不可言的体验之中,使他们愉悦地感受,快乐地畅想,从而获得知识,陶冶情操。
拨云见日
之所以在语文教学中会出现这些极端的乱象,我认为根本问题出在我们自身的学习上,教师们对所谓的课改并无深刻了解,并没有弄清课改到底在改什么,就不切实际地盲目追风,所以才导致拿起课本不知道该讲啥的尴尬局面,就此现象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1
制度保障,强行推进
没有波澜的大海只是死水潭。人都有惰性和固步自封的一面,一群大雁也总是尾随领头雁遨游天际。学校语文课改工作的推行,需要学校管理者的"决策支持,需要通过完善的制度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需要通过各种培训和讨论更新观念。严格执行各种措施、落实各项考核,让教师将课改理念内化于心,在熟悉规定动作之后,才能随心所欲,化有形于无形。
2
以教促研,反思中成长
(1)研在课前——吃透教材,活用教材
面对新课标,面对新的教学目标和评价体系,我们必须重新组织教师学习,认真领悟课程改革的新理念,区别新课程标准与以往教学大纲的不同,吃透教材的特点,重构新的教学体系,研究用什么手段,采用什么方法才能把课上好。
(2)研在课后——教学经验理论化。
错误往往是正确的先导,教师要善于反思才会有所进步。记成功之举、反“败笔”之处、思教学机智、想学生见解、写再教设计。每当上完课后,多问自己几个为什么?写反思贵在及时,贵在坚持。一有所得,及时记下,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以记促思,以思促教。
3
教师的自我成长
教师是课程改革的关键所在,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关乎课程改革的成败,更直接决定着学生的发展。如何运用正确、科学的方法、策略,有效的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应该是我们所有管理者共同探索的一个课题。学校要为教师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比如我校积极组织教师开展各种各样的学习活动,为教师创设各种学习机会,充分利用教研组、备课组活动的时间,有计划地组织专题学习活动,增强教师课改意识,提高教师专业化发展,让所有教师正在领会“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的真正内涵。
综上所述,改造我们的学习关键在于改变思想,只要方向正确,方法得当,只要我们一直在学习的路上,不改“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执着情怀,坚定探索的脚步,就一定能迎来胜利的曙光!
读完《改造我们的学习》这本书,让我明白知识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基础,只有丰富的知识与透过调查研究得到的第一手资料相结合,才能进行理论创新和实际创新。本文是由第一范文网读后感频道为大家带给的,期望对大家有所帮忙。
读了毛泽东同志的《改造我们的学习》深有体会。毛泽东同志的这篇文章虽然写于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却依然对我们此刻有指导好处。伟人就是伟人,总是看的那样准和深远。
在这些文章里,毛泽东进一步地从思想问题上总结了过去中国共产党内路线的分歧,分析了广泛存在于党内的非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作风,主要是主观主义的倾向,宗派主义的倾向,和作为这两种倾向的表现形式的党八股。《改造我们的学习》重点讲了四个方面的问题:
一、回忆二十年来,共产党人探索救国救民真理的精神和取得的成绩:我党幼年时期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认识和对于中国革命的认识是何等肤浅,何等贫乏。此刻我们对于这些的认识是深刻得多,丰富得多了。我党经过艰苦的奋斗牺牲,将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和中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二、指出了党内存在的缺点,并指出要纠正这个缺点,否则工作就无法更进一步。首先是缺少对国际国内现状的研究。粗枝大叶、夸夸其谈,满足于一知半解。马克思列宁主义教导我们要认真研究状况,从客观的真实状况出发,而不是从主观愿望出发。我们的许多同志违反了这一原则。其次是研究中国历史的气氛不浓,只明白研究马列,忘记了自我的祖宗。再次就是在学习国际革命经验方面,只知学马列,不能应用于实际。违背了马列关于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
三对两种态度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第一种是主观主义的态度。即对于周围的环境不作系统的周密的研究,单凭主观热情去工作。毛泽东对于这种没有科学态度的人,对于只明白背诵马列著作词句的人,对于徒有虚名并无实学的人用一副对联比喻之,相当深刻:
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
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第二种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态度:就是应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方法,认真进行调查研究。不是单凭热情去做工作,不能割断历史。要实事求是。
四、提议:1、向全党提出系统研究周围环境的任务;2、研究近百年中国历史;3、对于在职干部的教育,应确立以研究中国革命实际问题为中心,以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则为指导方针,废除静止的孤立的研究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方法。
这篇文章对于此刻仍具有很好的指导好处:
首先,我们作任何工作,尤其是做出重大决策之前,要个性注意防止犯主观主义的错误。不能凭想当然,凭一知半解就第一范文网在那里发号施令。要从实际出发,作深入的调查研究工作,要探求事物内在的联系,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少犯错误或不犯错误。回头看看我们走过的路,我们的共产党人凭着一腔热情和想当然走过了多少弯路呀?交了多少不该交的学费呀?
其次,在学习方法上,不能简单的为学习而学习,要有效的结合自身的工作去学习,要带着问题学,要和实际相结合,要以提高自我的工作绩效与自身潜力为目的的学。空洞的理论和说教是没任何用的。我们记学习笔记,不能什么都记,要摘录那些对我们有借鉴和帮忙好处的文字。
再次,要学习多方面的知识。知识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基础,只有丰富的知识与透过调查研究得到的第一手资料相结合,才能进行理论创新和实际创新。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推荐内容
诚达文秘网 https://www.rk1k.cn Copyright © 2019-2025 . 诚达文秘网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诚达文秘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浙ICP备1904212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