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信息化会议讲话精彩尊敬的昌亚厅长、史馆长、巴珠书记,自治区教育厅各处长,来自全国其他省的各位馆长,各地的局长和电教界的同志们,大家上午好:我们非常荣幸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育信息化会议讲话精彩3篇,供大家参考。
尊敬的昌亚厅长、史馆长、巴珠书记,自治区教育厅各处长,来自全国其他省的各位馆长,各地的局长和电教界的同志们,大家上午好:
我们非常荣幸受自治区教育厅和电教馆的邀请,一行20 多人来到西藏,亲自聆听西藏教育厅领导和电教馆领导关于未来全区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宏伟规划及任务的部署,我们也将亲自感受西藏各地区落实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精神,以及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一系列要求的过程中展现出来的一些新的气象、新的做法、好的经验。对我们20 多名同志来说,能够进藏是我们非常难得的学习机会。刚才,从史平馆长的报告和昌亚厅长的报告中,了解了很多情况,学习了很多东西,这次我们来是与西藏的同志们共同商讨新的形势下,怎么样为西藏的教育发展,特别是对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做出我们共同的努力和共同的工作。下面,说三个方面的意见:
一、回顾十年来我国教育信息化取得的成绩
在座的同志都是我们行内人,我们知道,1999 年是我们国家教育发展中非常重要的一年,在那一年里,召开了全国第三次教育工作会议,国务院转发了《面向21 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0xx 年至到20xx 年的教育发展是在这样一系列党和国家的重要方针指导下来推进的。同年,还召开了全国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工作会议,在会上,当时的教育部部长陈至立同志作了重要讲话,对基础教育信息化提出了“两个半目标”。即:在5 到10 年时间里,要使全国的中小学校联网,中小学校要开设信息技术必修课,同时,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应该说从99 年底到现在,我们已经走过了十年的路程,各方面学者、包括教育行政部门也在认真总结十年的工作,我们是不是有这么一个基本的判断。(一)我们1999 年提出要用教育信息化来带动教育现代化的跨越式发展。在基础教育“两个半”的措施的支持下,已经取得了非常大的进展。我想有几个方面的表现。一是,我们国家的学校包括农村中小学教育信息基础设施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应该说今天即使是农村的中小学(指完全小学以上),有相当一部分的学校都可以通过ADSL 方式来联网。虽然目前没有特别准确的统计数字,我们在各地做调研中了解到包括内蒙,所有通电话的学校都已经能够通过电话线来上网。大家想一想,这是一个多么大的变化,在这里头我们看到了十年前我们提出的“校校通”,用多种方式,包括卫星接入的方式来实现中小学校进入数字化的基本环境的目标基本实现。二是,我们提出了要为全国的三年级以上小学生开设信息技术必修课。检查下来看,我们的所有高中都开设了信息技术课程。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过程中,高中课程被列入通用技术课程的一部分,有五个模块,其中有2 个必修模块和3 个选修模块。所有学校都已经能够开课。在教育信息化发展过程中,特别是农远工程建设之后,我们所有初中都具备了开设信息技术必修课的条件,我们算下来,小学经常能够开设信息技术必修课的在一半左右。我们还有相当多的小学还不能够开课。三是,在这样一个推进过程中,提出了一个要求,叫建网、建库、建队的口号,这是上海教委首先提出的,在全国迅速形成了共识。今天,我们已经形成了丰富的基础教育资源,为什么这样讲呢?今天无论你对中小学,特别是义务教育的各个学科和各个主题有需要,你去互联网上用关键词来搜索,那么得到的资源恐怕都不是数以百计,应该是数以千计以上的资源都能得到。那么,我们已经改变了在1999 年推进教育信息化之初讲到的有路无车或者有车无货的概念。在网络建设过程中,我们已经建成了一部分的“路”。同时,我们在这样的“路”中开起了各种所谓的“车”,即各种各样的管理和信息系统。在这样的信息系统中,我们已经具有了各方面的数字化资源,这些资源虽然量很大,但是还不能根本上满足我国的基础教育需要。所以,在20xx 年,教育部在中央电教馆建设了基础教育资源中心。我们今天已经看到,在全国的省级馆包括西藏馆,大概有10 多个省都已经建起了资源中心。这样一种机构的变化,使我们资源的整体的规划和发展向前迈进了一步。应该说,回顾10 年的时候,我们觉得基础教育资源已不是99 年由我们专家提出的,如计算机辅助教学课件,积件、素材的概念,更重要的是我们在这样一系列概念的基础上,形成了知识点资源,探究性学习资源和自主性学习资源、专题教育资源和教师培训资源、为农服务资源等六大类。这六大类资源支持我们中小学信息化发展,特别是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发展。所以20xx年开始在作中长期规划的时候,我们与科技司和基础司共同研究,觉得和其他各级各类教育比起来,基础教育的资源应该说初步形成了自己的结构和体系,这是一个来之不易的成果。
在建队伍方面,我们也取得了很大成绩,如,在20xx 年,由教育部发布了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能力标准。经过几年的努力,使我们从到十五期间,对全国中小学教师培训计算机基础知识、网络基础知识以及制作课件的基本技能,走向了怎么样结合教育教学的需要,结合学生的成长特点和认知特点来应用技术的培训。据我们统计,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除了体育之外,其他学科的应用都超过了10 %。在课堂中经常应用信息技术的教师在各学科中都超过了10 %。这些说明了什么呢?证明各个学科都提出了应用信息技术来提高教育质量、效率及教育效益的一系列的要求。应该说,我们在过去10 年的一系列工作,对未来10 年我们师生应用信息技术,特别是结合教与学的过程来应用信息技术奠定了非常好的基础。我们看到了在一系列的信息化环境,包括三种模式,包括光盘资源,卫星发送的IP资源以及互联网资源和硬盘形式或者局域网存储资源的教学化资源等资源的支持下,信息技术和课程改革已经取得了很好的成绩。
我们觉得在10 年的发展中,还有一系列的问题和矛盾没有解决。首先,我们的应用水平还不高,我们看到发达国家在世纪之初的时候开始转型。上个世纪末的时候,他们非常注意联网。互联网连到教室和连到每个学校。但是03 、04 、05 年的时候,发达国家已经把兴奋点转移到有效应用上。我们是发展中国家,应该说中国现在发展很快,钱也渐渐的多了起来,但是这个钱来之不易,而且我们大家也看到了,在我们发展的过程中,竞争和挤压越来越大,在这样一个国际环境下,我们必须要利用好国家和人民给的每一分钱。因此,教育信息化的应用就摆在一个非常非常突出的位置。怎么样提高教育信息化应用水平?要提高教育应用水平,必然要涉及到设备必须要更新换代,必须要使我们的硬件设备从一种物流化的光盘发送逐渐向大规模的依靠数字传输的通信技术的转移。我们必须要将过去的数字资源库的概念,逐步地让它走向数字资源体系的概念。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去提高我们的应用水平,也更好地为我们孩子今后在国际竞争中去获得他们发展和生存的位置。那么,提高应用水平,除了我刚才说到的这些以外,有两个方面必须要提高,认识或者是更加关注能力建设。第一个能力叫领导能力。曾经在各种教育信息化研究,包括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基础教育等等,大家在讨论过程中,有的专家认为,教师的能力、学生的能力是信息化发展瓶颈。我认为学生和教师的信息化能力,今天用我们更高水平的应用来说还是瓶颈,但不是根本性的瓶颈。如果说我们有很好的策略,他们的积极性、他们创造性可以焕发出来。因此,我觉得教育信息化第一位需要建设的能力是领导能力,包括各级政府的规划能力,以及我们教育系统的规划力和执行力。电教系统,作为教育行政部门重要的技术支持力量。我们用什么样的办法去支持国家的规划,我们用什么样的办法去支持国家的实施,以及能够有效的评价,同时通过各种各样的奖励、发展使我们的信息化能够走向正轨,让孩子能够不是被动,而是让他们有兴趣、个性化、智能化,随时随地都能学习。我想这是我国中长期发展纲要创设的。第二是,我们要特别注意利用技术的创新。我们用领导力把信息化促进教育现代化引向什么地方。我想我们必须要认真学习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关于创新人才的一系列新的论述。我觉得这里头给我印象非常深的就有三条。有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因材施教。这既是目前国际上在研究教育信息化21 世纪技能的培养的一系列重要思想,同时,它的表述也完全反应了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智慧。那么,我们怎么样在这个过程中,在这样一些指导思想下,让我们的孩子学技术。
二、未来10 年发展任务和特点:
国家中长期教育规划纲要对教育信息化笔墨很重,应该说是史无前例的重视。我刚才讲到了1999 年党中央、国务院的关于素质教育的决定,其中有一条是写教育信息化的,标题是要大力提高教育技术的程度和教育信息化的水平,一共只有一段,但这次纲要一共是四个总体部分,加前面的序言和后面的实施一共六个部分,22 章70 条,我们教育信息化作为独立的一章,而且写到了三条。所以比重是比较大的。特别是信息化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的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这句话应该说对各方面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我们听到了反对的或不太同意的意见。但是我也更多的听到我们教育系统的很多同志感到非常振奋。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下这次提出的四个任务。讲到任务的时候,首先要讲到目标。这次提出的未来10 年的目标要覆盖城乡各级各类学校的数字化教育服务体系,促进教育内容、方法和教育手段的现代化,这是总体的目标。那么,我们总体的目标不是建设一个网络,而是建设一个服务体系,那就必然想到,教育信息化的定位是保障措施。在教育保障措施里面,第一是教师,第二是经费投入,第三是教育信息化,第四是教育的政策法规,第五是项目的实施和改革试点,第六是组织领导。所以,把整个教育信息化定位在服务各级各类教育、为教育发展提供支撑的重要的地位上。这三段文字提出了四个任务。第一是建成基础设施,第二是大力的开发资源,第三个任务是强化应用,提高师生的水平,第四是第一次在信息化相关的内容中提到了信息管理系统。我们一定还会继续使用三种模式的技术,如光盘技术、卫星技术,但是在未来的10 年中,全国基本建成各级各类数字服务体系,也就是说要进入宽带接入互联网的时代。我觉得教育信息化支撑的是教育质量的提高和教育公平。因此,教育信息化要落脚到推进教育公平和促进教育质量的提高。
三、共同为西藏教育信息化做贡献
我想在未来的西藏教育发展过程中,西藏的信息化发展一定会有广阔的空间的。根据国家的信息化发展,西藏自治区教育厅非常及时地已经作了规划,我相信这样的规划能够得到非常好的落实。
我们希望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共同帮助促进西藏教育信息化工作。一是,全国所有免费资源能够服务到西藏的每一所学校,特别是联网的学校。我们现在已经建立了全国的国家基础教育资源网,按照教育部的要求,这些全都是免费的资源,这些免费的资源主要是汉语资源。目前还有一部分由西藏和青海两省(区)教育厅联合开发藏语资源。二是,我们要为西藏搭建网络环境下的远程培训平台。我们的技术人员预计,在暑假期间把网络平台部署到西藏,并联通所有联网学校。第三,根据西藏电教馆要求,我们要进一步修改、修订教育技术和现代教育信息化的管理体系和服务平台及技术支持系统。这项工作放在下半年或明年年初完成。同时,我们也应西藏教育厅的要求,继续在西藏支持培训工作。培训可以是多方面。一是请内地的同志进藏。二是西藏的同志到内地各地去走一走、看一看。有短期培训,也可以稍长时间的培训,见习挂职等等一系列的培训。同时,我们也欢迎所有的西藏各地的同志到全国各个地区参观,我在这里代表中央电教馆,也代表我们今天来到会上和没有来到会上的所有的电教战线同志们表个态,无论什么要求,我们一定努力去完成,和西藏的同志共同为建设一个美好的长治久安的西藏作贡献。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市教育信息化工作推进会议,主要任务是,传达贯彻全省教育信息化暨网络安全工作会、重点工作推进会、应用工作培训会议精神,总结并部署我市教育信息化工作。刚才,张馆长传达了全省会议精神,并讲了贯彻意见,程主任就“一师一优课”活动教研、指导等工作提了要求,一会儿李处长、马局长还将作重要讲话。请大家认真抓好落实。下面,我讲四点意见。
一、全市教育信息化工作有明显进展
近年来,市、县认真贯彻落实中、省《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和《教育信息化三年行动计划》,结合实际,积极推进,在以下五个方面有明显进展。
1.县域推进有新发展。各县区将教育信息化工作纳入“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双高双普”、“教育创强”的整体规划中,政府财政统筹安排建设资金,全面提高中小学校的教育信息化装备水平。已实现“双高双普”、“教育创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县区在整体推进信息化建设方面有了新的发展。旬阳、白河、平利三县实现了乡镇中心小学以上学校教学班优质资源“班班通”目标,宁陕、镇坪已提前实现所有中小学校的“班班通”建设目标。作为信息化区域试点,石泉、岚皋两县积极探索贫困山区推进教育信息化发展长效机制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5所试点学校积极探索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网络协作教研、教师研修培训模式以及有效教学新模式在全市推广。
2.机制建设有新起色。市教育局成立了以局长为组长、相关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教育信息化领导小组,全面规划和组织领导全市教育信息化工作,设立了学校保障科,具体指导教育信息化工作。各县区把教育信息化工作纳入教育工作的整体规划中,统筹规划,统筹安排。石泉、岚皋等县区成立了以政府主管县长为组长、相关部局一把手参与的领导小组,明确了教育信息化工作的股室。“政府引导、社会参与、教育部门实施、学校应用”的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机制基本形成。
3.基础条件建设有新突破。通过三年的努力,全市义务教育阶段1101所学校中888所学校实现宽带网络“校校通”,占学校总数的80.7%;8685个教学班中5381实现“班班通”,普及率达62%。全市累计投入教育信息化资金1.84亿元,其中地方政府筹措资金1.07亿元,占总投入的58%,学校及教育部门自筹5200万元,占总投入28.3%。从资金投入的情况可以看出,县区政府推进教育信息化的责任主体地位进一步明确,学校生均公用经费也由前些年多数用于校舍建设等方面的投入转向用于发展教育信息化建设,资金保障机制初步形成。
4.教师培训有新进步。近三年,全市超过50%的中小学教师参加了“教育技术能力远程教育”、“因特尔未来教育”和“中小学教师教育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工程”等国培项目培训。市电教馆组织的新技术新媒体培训和“名师大篷车信息技术应用基层行”将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优质资源与课堂的融合等内容纳入培训课程;各县区和各中小学校结合实际,开展了以信息技术环境下优质资源与学科融合应用的专题培训和校本培训。通过专家引领、技术培训、名师示范、集中研讨、在岗研修实践等形式,提升参训教师驾驭信息技术手段、融合优质资源的能力和水平。
5.教学应用有新成效。各级教育部门和学校普遍重视实际应用工作,开展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通过辅导培训、观摩研讨、网络交流、展评总结等形式,推进教学应用,并将教师应用情况纳入考评考核内容。实施课题带动,深化应用研究。“”期间,全市申请立项国家、省级教育信息化规划课题62个,旬阳师训中心申报的国家级课题《县域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有效整合的研究与实践》紧紧围绕优质资源的开发和应用研究,具有较强的实用价值。坚持每年举办多媒体课件制作、中小学生电脑制作、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等活动,为师生搭建应用展示平台。宁陕中学的机器人项目多次代表国家出征世界性大赛并屡获殊荣。石泉县两河初中、市一小的电子书包试点项目成果受到省上表彰。
成绩的取得离不开省教育厅领导的关心和支持,同时也是各县区教育行政部门、电教、教研机构、中小学校和广大教师共同努力的结果。在这里,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我市教育信息化发展的省教育厅信保处的领导以及各县区和基层的同志们表示衷心地感谢!
通过努力,全市在推进教育信息化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为下一步取得更大进展打下了基础,但存在的问题不容忽视。一是观念落后。部分县区对信息化发展的目的和作用认识不到位,推动乏力,部分局长、校长、教师怕影响升学率,把教育信息化当做可有可无的教学辅助手段,对实质内容和本质要求理解不深入,严重影响了当地教育信息化工作推进力度。二是发展不均衡、硬件水平低。县区之间、校际之间、农村学校与城镇学校之间在环境建设、应用水平、教师信息化素养等方面存在差距。全市虽然有888所中小学校实现了“校校通”目标,但多数学校的接入带宽还不能满足“班班通”、“人人通”的要求;已实现“班班通”目标的5381个班级中,有1695套设备还是投影加荧幕,且多数是八年前实施农远工程时的装备,设备老旧,亟需更新。三是应用不广泛、利用率低。一些县区和学校在抓高效课堂的建设等工作中忽视了信息技术手段和优质教育资源的重要作用,不引导用、不鼓励用,“穿新鞋,走老路”;一些学校信息化的使用效率较低,将教育信息化单纯理解为技术工作,教研未跟进,学校无位置,设施成摆设。四是管理人员、校长、教师信息素养有待提高,专业队伍需要加强,学校专职教师需要稳定。教师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需要及时跟进。
这些问题和困难,从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市教育信息化、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实施,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下大力气加以解决。
二、转变观念,切实增强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的责任感
当前,我市教育信息化工作已进入实施《十年发展规划》第二个三年行动计划的关键时期,工作重心已由前三年的硬件环境建设转入深入融合应用,对照第一个三年行动计划,我们还有欠帐,与发达地区的发展和应用水平相比,我们的工作仍处在初级阶段。各县区在抓住国家推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战略机遇,对照《规划》及相关标准查漏补缺、狠抓落实的同时,在工作理念和观念上要有新认识,做到四个“必须适应”:
1.必须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一代互联网技术快速渗透到经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信息经济时代已经全面到来,信息技术正在也必将彻底改变人们的生产生活。微信、慕课这些词汇在过去十分陌生,但今天却已耳熟能详,这就是信息经济的速度。教育同样将被改变,信息技术将打破时空限制,提供新的教学手段,拓展新的教育资源;信息技术将为教育带来新的理念和动力,开放数据、开放资源、开放存储得以实现,虚拟课堂、翻转课堂、慕课得以应用,教育方法、课堂结构、师生关系得以改变,最终改变传统教育模式下学生被动的学习方式,扭转教师低效的教学形式。互联网时代教育将是互为师生的时代。
2.必须适应教育现代化推进步伐。党的报告提出“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强调“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同样,没有教育信息化也就没有教育现代化。一方面,教育信息化是教育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的重要组成,甚至是标志性指标之一。另一方面,信息化为未来的现代化教育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这种带动,不是站在旁边,更不是跟在后面,而是要跑到前面去引领,如果教育信息化不能够提前实现,教育现代化就不可能实现。
3.必须适应教育领域综合改革要求。教育要发展,根本靠改革。教育信息化将在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中发挥重要作用。首先是促进教育公平和提高教育质量的有效手段,教育信息化能够以较低的成本,便捷高效地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在农村和边远地区的覆盖面,可以使农村和边远地区教师零距离接触先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能力和专业水平。其次能带来最新教育理念、模式和方法,能够为解决教育“改革深水区”的热点难点问题提供全新思路和解决方案。如通过构建网络化的教学体系,使学习方式由被动式向主动式、互动式学习转变。通过构建智能化的交互平台,使优质教学资源能以更低成本、更广范围共享,大大提升教育投入产出效率。通过构建系列管理信息系统进行扁平化管理,使教育管理更加科学精准。通过构建泛在学习环境,使学习主体由在校学生向全体国民扩展、学习阶段由在校学习向人的一生延伸,形成灵活开放的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
4.必须适应国省教育发展要求。xx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构建利用信息化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的有效机制,逐步缩小区域、城乡、校际差距”的具体要求,这是教育信息化第一次被写入中央全会重要决议。在任组长的新一届国家科教领导小组召开第一次会议研究教育工作时,教育信息化是4个教育议题之一。刘延东副在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电视电话会议上,明确要求把信息化作为“改薄”计划实施的重要内容。省上决定,今后将采取“先建后补、以奖代补”的办法,对各地、校教育信息化建设予以经费支持。“义务教育均衡县”、“双高双普县”、“教育强县”等创建工作是国省部署,教育信息化装备水平是其中最为重要的评估内容之一,省上出台的中小学“316督导”评估体系中,教育信息化更是重要内容,有明确的建设和应用标准。教育信息化跟不上,就会影响教育发展。
认识决定思路,观念决定行动。我们必须适应上述要求,以不进则退的危机感、时不待我的责任感、只争朝夕的紧迫感,不断进行新的探索和实践,教育信息化才能在安康有实质性的进展。
三、突出重点,提升教育信息化建设和应用水平
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机制是保障,基础在建设,核心是应用,重点在教师,难点在农村,结合我市实际,当前,我们要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加快完善教育信息化管理体制与机制。根据省上最新安排,明年上半年,县区教育信息化管理机构标准化建设要通过市上评估验收。各县区要将这项工作作为近期的重点工作抓紧抓好。要按照省厅《关于开展教育信息化管理机构标准化建设工作的通知》(陕教保[20xx]38号)要求,调整行政岗位设置,落实管理职能,强化行政主导,通过归口管理、年度考核、教育督导等行政手段提升信息化统筹推进力度;通过制度建设、队伍建设,做好管理与服务。各县区严格要落实创建责任,强化措施,狠抓落实,确保按期通过省、市评估验收。
2.着力优化教育信息化硬软件环境。高度重视“宽带网络校校通”和“优质资源班班通”在教育信息化工作中的基础地位,切实做好宽带网络接入和教学基础设施建设。一要加快“宽带网络校校通”建设,到20xx年底,农村学校接入宽带互联网比例达到90%,班均出口带宽不小于1M,城镇学校接入互联网比例达到100%,班均出口带宽不小于2M。在此基础上,学校要根据自身条件,灵活采取有线、无线等技术方式,逐步使网络通达到教室、实验室、办公室等教学、办公场所,让师生在校园内方便地接入互联网,并采取有效措施实现绿色上网;二要加快实现“优质资源班班通”,未实现多媒体教学设备到班县区和学校要加大投入,为学校教室、实验室和各类功能部室配备互动式多媒体教学设备,更新淘汰已老化的投影幕布类设备,到20xx年,农村学校普通教室互动式多媒体教学设备普及率达到50%以上,城镇学校普通教室互动多媒体教学设备普及率达到70%以上。各县区要在争取政府财政支持的基础上,积极开展与有关企业的合作,充分利用“全面改薄工程”资金分期偿还的规定,使“政府规范引导,企业建设运营,学校购买服务”在基础建设中有进展。
3.坚持狠抓应用驱动。应用驱动是教育信息化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硬件建设只能作为基础,不是本质,不是目的,应用才是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的着力点。
一要抓好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工作。今年,教育部启动了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工作,我市有9000名教师参加了该项培训。各县区要做好培训的组织管理工作,督促参训教师按时、高质量完成培训任务。市县教研、电教等培训机构在今后的“名师大篷车”等培训工作中,要针对一线需求,将信息技术应用和优质教育资源与课程融合等内容纳入培训体系,通过专家引领、技术讲座、名师示范、在岗实践研修等形式,不断提升教师驾驭新技术的能力,提高优质资源与课堂融合的水平。
二要做好“人人通”应用工作。“陕西省教育人人通综合服务平台”整合了优质资源推送平台和网络学习空间两项功能,用“一通”实现了“资源班班通”和“空间人人通”,为加快优质资源与教育教学融合提供了更为方便快捷的应用平台。该平台目前已经开通,并在全省开展应用试点工作,20xx年将为全省60%的教师开通空间,并逐步向学生及家长开放。目前,我市石泉、岚皋两县及安康中学等5所学校承担着今年的试点应用任务,希望这些县区和学校要采取有效措施,积极探索“人人通”环境下的优质资源共建、共享机制及教师发展、学生学习和家长交流的方式、方法等,为其他县区的全面应用积累经验。其他县区也要全面启动并推进“人人通”应用工作。
三要精心实施好“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这个活动是今年国、省教育部门安排部署的一项重要工作,活动的目的是深化各级资源平台的应用,也就是达到“让每一位中小学教师能够利用信息技术上好一堂课,使每堂课至少有一位优秀教师能够利用信息技术讲授”的目的,促进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根据市上实施方案的安排,县级晒课和评课活动要在20xx年4月底前完成,5月份前市上完成优课评选并向省厅上报。时间紧,任务重,各县区要精心组织,将这项活动纳入“人人通”平台应用的总体安排中,由县区电教部门具体组织实施,教研部门承担教学指导任务。要制订详细的活动实施方案,明确活动的时间节点和主要阶段,成立评课专家队伍,做好宣传动员,以学校为单位遴选优秀教师和特色课程内容,精心组织教师录课、网上晒课、专家评课、案例推广等环节工作,确保整个活动有序开展。要统筹组织县域中小学校,合理分配各学校的录课任务,最大程度覆盖各学科,形成相对完整的优课资源体系。活动依托“陕西省教育人人通平台”开展,市级平台也已建成上线,并承担着市级的评选任务,参与人数多,上传数据庞大,对技术环境要求很高,因此,市、县电教部门要做好技术支撑,确保平台运行的软硬件环境。市级培训工作明天也将在安康中学开展,培训结束后,各县区和学校也要开展相应的培训工作,力争达到广大教师人人参与培训,个个熟练通过平台晒课、上传资源的目的,为下一步“人人通”工作的全面应用奠定基础。
四要努力做好信息化研究和试点工作,引领信息化工作有序发展。各试点单位要积极开展工作,及时总结经验,尽快完成试点任务,争取申报省级示范。今年,省上把智慧教育建设列入省政府“数字陕西。智慧城市”试点项目,并打造10个左右的智慧校园和人人通应用示范学校。市局从明年起启动“教育信息化示范学校”创建评估工作,决定用3-5年时间,在全市范围内树立一批教育信息化建设和应用的典型。请各县区和学校认真准备,积极参与智慧校园试点,优化环境,应用驱动,建设信息化示范学校,以此带动教育信息化建设整体发展。
4.切实抓好网络安全工作。随着信息化的快速发展和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网络安全面临的威胁持续加大。保障信息和网络安全,既是政治责任,也是职责所在。各县区教育局和各级各类学校要牢固树立安全意识,切实落实中、省、市关于信息与网络安全防护规范和相关制度,细化网络接入、机房管理、容灾备份、数据共享与使用等各方面的安全管理制度,落实责任,做好预案,确保数据与系统安全可靠。要加大教育网站和校园网的建设管理,使用正版软件,丰富内容和载体,过滤有害信息,净化网络空间,为师生创设绿色、文明、安全的网上学习交流空间。
四、真抓实干,推动全市教育信息化有实质性进展
教育信息化是一项系统性工程,涉及教育工作的各个环节,需要统筹谋划、综合施策、多措并举地加以推进。
1.加强组织领导。各县区教体局要将教育信息化工作摆上工作日程,作为“一把手”工程,主要领导负总责、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要拿出贯彻省市工作部署的具体意见,争取地方党委政府的支持。明确管理机构,建立工作机制,赋予相应职能,加强人员配备,建立技术支撑队伍,形成职责明确、分工合作、协同推进的工作格局。改变以技术部门为主推动的现有管理模式,确保信息化工作有人抓、有人管、抓得起,管得好。
2.多方筹措资金。各县区要放下等、靠、要的思想,破解资金来源困局。县区教育行政部门要在教育费附加等可支配的经费分配上加大对信息化建设方面的投入比重,要明确各中小学将一定比例的生均公用经费中用于改善信息化环境。同时要争取各方面的经费支持,一方面要积极争取地方政府财政的支持,另一方面要创新资金投入机制,用好社会和企业力量,拓宽投资渠道,形成政府、社会和企业协同建设的合力。
3.统筹谋划实施。各县区要加强调查研究,摸清辖区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在此基础上,制订好今后几年的发展规划,核算资金投入,并逐步实施。要抓住“双高双普”、“教育创强”、“均衡发展”等机遇,将信息化建设纳入整体规划中,通盘考虑,统筹安排。
4.做好宣传引导。要把信息化工作作为宣传的重要内容,充分利用各种宣传网络和平台,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大力宣传教育信息化工作的重要意义,大力推广县区和学校在推进信息化建设中创造的好经验、好做法和先进典型,提高全社会对教育信息化重要性的认识,激发广大干部师生主动参与、积极支撑信息化建设应用的自觉性,为教育信息化发展营造良好氛围。
5.加强督导检查。市教育局将教育信息化工作纳入对各县区教育工作考核体系中,从组织领导、经费保障、设施配置、师资培训、资源建设、融合应用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评。各县区要把信息化工作纳入到对中小学校的考核指标中,要把信息化应用纳入教师职称晋升、评优表彰和常规教学的考核中,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同时,认真做好教育信息化建设月报工作,及时汇总、按时报送学校和县区教育信息化工作建设情况。今后,要把“人人通平台”应用和“名师优课”活动一并纳入月报,各县区要通过平台的统计功能随时了解和督促辖区学校的应用情况,市教育局也将通过平台汇总和通报各县区的应用情况。教育督导部门要把信息化作为督导工作的重要内容,通过开展综合督导、专项督导,建立定期通报、催办督查等制度,推动工作落实。
同志们,我市教育信息化工作已进入加快推进、深入应用的关键时期,任务艰巨,责任重大,我们一定要按照省、市有关教育信息化的要求,精心部署、层层落实、迅速行动、扎实工作,在推动我市教育信息化工作中做出新贡献。
今年2月2日,我们已经召集大家召开过一次督查会议,距离今天不到3个月时间。今天再次召开推进会,就是因为任务紧迫、形势逼人。这次会议的目的主要是贯彻精神,学习领会最近关于科技、教育工作的重要讲话精神,以实际行动来支持抗震救灾。会议的具体目标有两个:一是认真总结、督促教育信息化各项重点工作落实情况;二是进一步细化部署和推进20xx年的各项重点工作。
前面大家的发言都很好,我听了很受启发。既有进展情况、也有好的经验,还提了很多很好的建议,特别是大家对教育信息化的认识深度大大提高,这一点很振奋人心。刚才很多同志讲,观念是第一位的,我也讲过多次,关键是观念。认识不到位,具体工作再怎么做也做不到位。下面我讲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教育信息化工作开局良好,已开始取得明显成效
(一)教育信息化的地位和作用得以明确确立,已经成为教育改革和发展全局的重要组成部分。
国家高度重视教育信息化工作,《教育规划纲要》将教育信息化单列一章,并列为十个重大项目之一。国务院领导高度重视,特别是刘延东副在去年的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对教育信息化的重要性进行了全面的阐述,意义深远、影响巨大。国务院近期发布的《国家“”自主创新能力建设规划》中以很大的篇幅明确把教育信息化列为一项重要任务,并明确提出将“三通两平台”作为建设重点。
中央各部门也把教育信息化摆上了重要位置,并在大力推进。20xx年,教育部出台了《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xx-20xx年)》,特别是在20xx年度教育工作会议上,袁贵仁部长在讲话中将教育信息化列为年度重点任务,并提出了十个需要研究的重大问题,其中之一就是教育信息化。教育信息化的重要性无论怎么强调都不过分,无论是促进教育公平还是提高教育质量,都离不开教育信息化。教育部正在研究制定教育现代化指标体系,教育信息化是其中的重要指标之一。去年教育部等九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当前几项重点工作的通知》。今年工信部出台了“宽带中国20xx年专项行动计划”,其中明确提出支持实施“宽带网络校校通”工程,并要求在“村村通”建设中优先接入学校。发改委近期正在制定信息惠民工程,初步提出了六项重要建设内容,教育信息化也是其中之一。
(二)教育信息化的工作目标已经明确,教育系统正在全力推动,各方联合推进的工作机制初步形成。
在工作目标方面。教育部制定了《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明确了“”期间“三通两平台”的核心目标以及20xx-20xx年的七项重点工作。更加重要的是各方面联合推进教育信息化的工作机制已初步形成。
在中央各部门层面。成立了九个部门参加的教育信息化推进工作部际协调小组。协调小组各成员单位对教育信息化工作给予了大力支持。发改委、财政部明确对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校校通”、资源建设等给予经费和项目支持,工信部已将教育信息化工作列入“村村通”等相关计划,科技部在资源建设和一些管理信息化建设项目方面给予了支持,还有其他部门也给予了大力支持。教育信息化是一项大的系统工程,仅靠教育部一个部门是不行的,仅靠政府财政也是不行的,部门联合推动至关重要。
在教育部层面。教育部党组高度重视,成立了教育部信息化领导小组,袁贵仁部长亲自担任组长,还设立了教育信息化推进办公室。教育部多次召开党组会和部长办公会专题研究教育信息化,目的就是要解决推进教育信息化的思路和机制。从部内协调机制来看,教育部各司局及直属单位都在全力以赴协同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基础二司在深圳举办了首届“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应用展演”,取得很好效果。职成司在南京召开了全国职业教育信息化工作会议,鲁昕副部长亲自参加。教师司、财务司、规划司、高教司、督导办、电教馆、信息中心、科技中心、人教社、高教社、电视台等单位协同配合,都做了大量工作。去年9月份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会议以来,各项工作扎实推进,其中联合工作机制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
(三)重点工作取得明显进展,为实现“”教育信息化的整体目标开了一个好头。
1.“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在落实经费方面,财政部落实经费约3.1亿元,其中,十多个重点省市配套经费约1.5-2亿元。在设备配置方面,本项目从去年11月19号正式启动,到现在整整5个月,根据绝大多数省份汇报的情况,总体任务和相关工作已完成50%左右工作量,而且是难度相对较大的工作量。现在离“9月份开学投入使用”的进度计划还有5个月,再完成50%的工作量应该没有问题。各地也都基本配备了相应的教学资源,项目的成果和进展总体不错。
2.“宽带网络校校通”建设。中国电信已把学校宽带接入任务分配到了各省分公司,动作非常快,今年计划完成6万多所学校的宽带接入。工信部在今年的“村村通”工程中明确提出支持5000所学校免费接入。财政部表示要对中西部校内的应用环境建设给予经费安排,具体经费额度正在进一步落实。很多地方都已开始采取措施推动“校校通”工作,广东、浙江、上海、福建等省在发言中汇报了相关情况。据初步统计,已有9个省市与当地电信公司签署宽带接入合作协议,有的还包括使用上的优惠政策和校内网络学习环境建设内容。安徽明确要在今年提速一万多条学校接入线路,实现高中不低于50M接入、初中不低于30M接入、小学不低于10M接入。甘肃等一些省市,除了要将没有接入网络的学校全部接入宽带以外,还要全面升级改造一批学校的ADSL接入线路。还有一些其他省份的“校校通”工作也做得也很扎实。
3.“优质资源班班通”。“班班通”不是建设问题,而是应用问题。“班班通”主要包括三个课堂。“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就属于“班班通”“三个课堂”中的“专递课堂”,虽然要配备一些必要的设备,但核心还是要推进应用。“名校课堂”各个省市都有,活动非常活跃,发展非常好。“名师课堂”很多省市都做了很好的工作,比原来正规很多,深度广度也都跟以前大不相同。各地许多工作现在还没有数据反映上来,以后除了要有统计数据,也还要多向社会各方广泛宣传。
4.“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初步统计,到目前为止,各级各类网络学习空间超过300万个,包括依托企业平台建设的、依托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的、各省建设的、国家开放大学建设的。新疆,安徽,河南,山东等省市比较全面地部署了本省的网络学习空间建设工作。
5.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国家数字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去年底已正式启动上线试运行,现在已有500多所学校、10万多名师生在平台上有空间,当然这还是非常初步的。去年还启动了面向全社会的资源征集工作,虽说第一批资源还比较粗糙和原始,但这项工作已经启动,有近万条资源征集上来。教育部已经组织了专家评审,将尽快把优秀的第一批资源上网公布,后期还要采取一些政策补助。
6.国家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主要有两个方面重要进展。一是部分业务管理系统建设全面展开并初显成效。最近在贵州召开了现场会,中小学学生学籍信息管理系统建设已经全面展开,得到了财政部、教育部领导的高度肯定。二是明确把教育管理信息化的工作重点由建设教育部的管理平台,转向推进全国教育系统的管理平台建设,在座的省市都要参与。目前实施方案已经做好,已与财政部协商马上要联合发文启动,由教育部、财政部两个部门共同推进建设。
7.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工作。据初步统计,目前国家层面比较全面、系统地培训了17万多名教师。还有省市、企业等各方面组织的培训,网络培训大幅普及。这些数据我们还没有完全掌握,但总的来讲,教师培训工作取得了明显进展。
此外,还有教育信息化试点工作,涉及到方方面面。第一批682项试点工作已经启动,有的试点已经取得了一些成功经验。总之,自去年工作部署后,教育信息化七项重点工作每一项都有进展、有落实。
(四)各地积极行动,采取有效措施,加大工作力度,开始涌现出一批好的典型。
初步统计,到目前为止,有20多个省市成立了教育信息化领导小组,明确了主管处室、主管部门(或成立了办公室、协调小组等),18个省市召开了教育信息化工作会议,15个省市出台了相关的教育信息化规划和政策,有10多个省市己经明确落实了教育信息化专项经费,启动了相关重点工作。
特别是各地已涌现出许多好的典型,值得大家学习和借鉴。如,湖南的经验就值得大家学习,有些工作已经超出我们的预期。湖南的工作过去主要是在职教领域,现在已经在全省全面开展。湖南工作推进的关键是领导重视亲自抓。第一,成立专门的职能处室,这个很关键。第二,专项经费得到落实。湖南省级财政每年至少投入1个亿,对教育信息化发展起到了保障作用。第三,最重要的是他们在工作方式方法上有创新,这一点特别值得大家学习。还有广东,将以省政府名义出台相关意见,召开会议,对工作有很大的推动作用。还有武汉市,他们是教育信息化试点单位之一。武汉市委带队,主管市长负责,组成了发改委、财政厅、科技厅、教育厅、工信厅等部门共同参加的工作班子,包括相关企业,大家一起研究解决问题,只用了几个月时间,教育信息化工作进展就非常明显,已经初显成效,设备、应用、政策各个方面全面推进。山东临沭县中小学的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应用,仅仅几个月时间,政府投入700万元,为全县中小学生开设了6万多个网络学习空间,并全面开始探索应用。
企业方面要特别表扬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他们一是对教育信息化精神把握的准、二是在行动上落实的快、三是具体工作抓的实。当然还有一批中小企业、科技企业也做得非常好,这里就不一一点名了。
高校也涌现了很多好的典型,如中南大学,不仅是校园的信息化服务,而且利用信息技术面向社会的医疗服务方面做得也很好。华中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在教育信息化方面加大研究力度,成立了协同创新中心,这是一个很好的开端。国家开放大学自去年7月成立以来,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建立了六网学习模式,数字化教学应用工程中心正在筹建,建立了可以为上千万人提供教学服务的平台。
以上这些都是非常宝贵的典型和经验,至少都在某些方面有所创新、取得了重要进展,要进一步认真总结,加以推广。
(五)在机制创新方面,开展了积极有效的探索。
各地、各单位在教育信息化机制上积极探索,并在某些方面有所突破,为教育信息化的持续推进探索了新路。一是企业参与机制。这一点有重大突破。中国移动、中国电信,还有一批中小型企业在网络、资源等建设上积极参与,做出了很多贡献。企业参与机制的核心是合作共赢,企业得到发展、教育信息化事业也得到发展。这个机制非常关键,还需要大力推广。二是联合推动机制。就是要在统筹规划下多部门各负其责、协同推进。即包括教育部门与其他部门的联合,也包括教育部门内部的联合。这一机制在前面提到的典型案例中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三是资源征集与后补助的机制。这项工作刚刚开始起步,今后会有很大的潜力。之所以进行资源征集,就是要形成资源建设的源头活水。优质资源主要是在应用中形成的,大家都是资源建设的主体。除企业外,广大的退休教师、科技人员甚至包括一些领导、管理者,都是潜在的资源创造者。要利用资源征集与后补助机制充分调动大家建设资源的积极性。四是试点探索与典型引导的机制。这一机制对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非常重要,前面提到的好的典型都是各地、各校发挥自己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探索出来的,形成经验后对大家今后开展工作就有非常强的指导意义。
(六)教育信息化的条件与政策保障得到逐步落实,有利于更加有效地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
教育信息化作为一项开创性的事业,条件与政策保障的落实也非常重要。但必须明确,我们落实条件与政策保障的出发点是更加有效的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形成长效机制,有效保障教育信息化应用的开展。
国家有关部门在资金和政策上都加大了对教育信息化的支持。财政部去年在时间非常紧的情况下紧急安排了教学点的经费,对“校校通”也表示支持,重点补助中西部,资源建设、管理信息化也都安排了专项经费支持。此外,科技部、发改委都通过项目支持教育信息化工作。在各部门的支持下,教育部一是集成资源、二是用好资源,既包括资金、项目这样“实”的资源,更包括政策等“虚”的资源。政策等似乎看起来虚,但常常比钱还管用。把薄弱学校改造、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的建设、教师资格标准认定、教师培训、教育现代化的指标、教育督导等工作中支持教育信息化的内容集成到一起,形成合力,就形成了推动教育信息化工作的重要推手。
有些地方在资源集成方面也做的很好,如江西20xx年财政就专门安排了2个亿资金,湖南省今后每年保证1个亿的资金投入。中国电信、中国移动承诺是今后3年左右时间帮助实现10到15万所学校的宽带接入。按每所学校平均投入6万到8万计算,也就是上百亿的投入。还有其他的企业,目前网络学习空间建设,大多都是一些中小企业自己投的。在政策方面,财政部已同意对资源征集进行后补助,今年已安排专项经费。福建省今年明确学校购买信息化服务可以纳入教育年度预算,这个政策就非常重要,可以解决学校持续使用的大问题。
综上所述,自去年9月全国会议以来仅短短不到8个月时间,教育信息化工作就已经取得了这么多重要进展,成绩令人鼓舞。这些成果还产生了两个重要的影响,更加坚定了我们推进教育信息化的自信。一是网络学习空间建设与应用对学习型社会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对学习型社会建设产生的影响可能也是不可估量的。二是我国的教育信息化建设已开始在国际上产生影响,受到一些国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一些专家越来越多的关注。
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教育部党组织高度重视,更是教育战线广大干部、师生及社会各方共同努力的结果。借此机会对大家的努力表示衷心感谢!
二、充分认识教育信息化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切实增强紧迫感
对教育信息化工作重要性的认识程度大家正在不断深化,今天我特别要强调一下紧迫感。延东同志最近在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会议上特别强调,信息化对美国高等教育领域的深刻变革已经初见端倪,值得我们深入思考、高度关注。这个变革不只是体现在几门视频课程上网上,而是将可能涉及到教学方式、学历学位认证、学分交换以及办学方式、学校间相互竞争等等一系列问题。党的明确提出了“新四化”的要求,国家要推进信息化,教育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具有基础性、全局性、先导性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信息化肩负的责任非常重大。教育是面向未来培养人才的,要支撑引领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不仅要通过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自身的改革发展,还要通过教育信息化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各领域的信息化培养大批创新人才,提供充足的人力资源和有力的智力支持。今年3月4日,在参加全国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科协、科技界委员联组讨论时指出:现在世界科技发展有4个方面的趋势,第一就是移动互联网、智能终端、大数据、云计算、高端芯片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将带动众多产业革命和创新。习的重要讲话,对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有很强的指导意义,我们要深入学习领会,认真贯彻落实。
党的报告提出了20xx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战略目标,现在只有不到8年的时间,难度非常大。教育部正在抓紧组织制定教育现代化的核心指标体系,教育信息化就是教育现代化的核心指标也是基本标志之一。教育规划纲要明确提出,“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什么叫“带动”?落在后面或者走在同一水平线上都不叫“带动”,只有走在前面并且领先一定幅度,才能起到“带动”作用。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对教育改革发展的革命性影响,以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思想、理念、体制、人才培养模式甚至办学形态等的全方位创新和深刻变革,引领各级各类教育走向现代化之路。20xx年基本实现现代化,教育信息化要起到带动作用,任务非常艰巨,时间非常紧迫,必须加快推进。否则,不仅不能带动,还有可能拖后腿。我们必须要增强工作的紧迫感,归根到底就是要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具体体现就是必须要主动思考、主动工作、主动推进,坚决不能等、不能靠。
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规划承前启后的关键一年,也是推进教育信息化“”“三通工程”的关键一年。必须切实增强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的紧迫感,进一步加快工作节奏。当前,个别地方对教育信息化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还不到位,工作积极性不高、推进不力、进展缓慢,甚至到现在还没有统筹教育信息化各项工作的职能部门和工作人员,必须抓紧加以改进,迅速行动,迎头赶上,至少要赶上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的总体步伐,不能拖了全国的后腿,更不能因为一部分地方工作没有做好,拖了整个教育信息化进程的后腿,甚至影响整个教育现代化的进程和质量。
三、坚定信心,真抓实干加巧干,推动20xx年教育信息化工作取得重大进展
20xx年是教育信息化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电视电话会议顺利召开,刘延东同志亲自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教育信息化工作的重视。在这样的大好形势下,20xx年应该是教育信息化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有所收获的一年。
去年全国会议后,教育部、发改委、财政部、工信部等九部门联合发文,对教育信息化重点工作已经进行了明确部署。在今年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袁贵仁同志对教育信息化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教育部20xx年工作要点》中,对教育信息化工作进行了强调和部署。教育部还专门制定了《20xx年教育信息化工作要点》,确定了20xx年教育信息化工作的思路、方式、核心目标和20项重点工作,印发了教育部内各单位,并抄送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可以说,教育信息化工作的任务和目标都己经十分明确。我们这次会议的目标,就是要在以上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工作部署并加以督促推进,把教育信息化工作一项一项落到实处。
要把工作落到实处,首先就要坚定信心,增强自信。党的提出,我们要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习在今年“两会”上又强调,要增强创新自信。这对我们都非常具有指导意义。教育信息化有难度,但只要我们以自信的心态,踏踏实实、真抓实干,就一定能够做好教育信息化工作,甚至在国际上产生重大的影响。
做好20xx年教育信息化工作,必须进一步明确工作思路,这里简单归纳为三句话:核心是真干,实干加巧干,干出成效来!下面,我主要针对20xx年教育信息化工作怎么干的问题,提出五点要求。
(一)不断深化认识,切实把教育信息化放在教育改革发展全局工作中摆上重要位置。
对教育信息化的认识不到位、特别是部分负责管理同志的认识不到位,是当前影响教育信息化工作的最大障碍之一。延东同志在去年的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会议上强调,各级政府是教育信息化工作的责任主体,各级教育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是教育信息化工作的实施主体。对照国务院对教育信息化工作的部署和重视程度,各地要检查自己是不是和国务院一样对教育信息化有充分、足够的重视,对照教育部党组对教育信息化的重视程度,各地教育行政部门也要检查自己是不是和教育部一样对教育信息化有充分、足够的重视和细致的安排部署。
要把教育信息化工作摆上位置,领导是关键,要增强责任感与紧迫感,提高对教育信息化的重视程度。一是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切实加强领导,必须有分管领导归口统筹负责,必须有行政职能处室归口统筹落实。要归口管理和统筹推进本地区的各级各类教育信息化工作,务必做到领导到位、机构明确、责任到人、统筹有力。二是各地要建立本地发改、财政、工信、科技等有关部门参与的、跨部门的教育信息化工作协调机制,形成政府相关部门通力协作,共同推进教育信息化的良好局面。今年,教育部将把各地加强领导和行政职能处室落实情况纳入教育信息化工作专项督导内容,通过多种形式对各地的落实情况加强督导检查。
(二)坚持开拓创新,建立和探索推进教育信息化的有效工作机制。
教育信息化还是处在开拓期的一项工作,没有现成的路子可走。要顺利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还需要实干加巧干,就是要开拓创新,建立和探索好的机制,发动大家的力量,利用集体的智慧,多方联合不独揽、不单干,这样才能干出成效。首先就是要联合政府各部门共同推进。政府各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都有支持教育信息化的工作,现在就是要把大家的力量集成起来,形成合力。其次要充分调动企业等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突破仅仅依靠政府项目推动的传统路径,把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与企业合作要坚持互补合作、互利共赢,还要多宣传好典型、好案例、好成果,鼓励大家共同帮助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第三是要充分发挥教育系统各专业机构的作用,如电教馆、信息中心、电视大学、电视台等等。同时各专业机构也必须树立全局观念、站在全局的高度,处理好工作与效益的关系、处理好各单位间相互协作的关系,把政府交给的工作认真负责地做好。第四是要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教育信息化很多是新的工作,需要大家用创造性的实践不断丰富我们的思路、做法,要勇于实践、勇于探索。
(三)突出工作重点,采取有效措施,确保今年教育信息化重点工作取得实质性重大进展。
今年的重点工作就是九部门联合下发的文件中确定的七项重点工作。
1.“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今年的任务就是要100%的完成已经布置的任务!就是实现已列入项目的教学点“设备配备到位、资源配送到位、教学应用到位”。教学点项目是民生工程、民心工程,今年必须实现三个到位,没有任何折扣可讲,也没有什么理由好讲。根据现在大家的工作进度来看,经过努力,这个目标是完全能够实现的。
2.“宽带网络校校通”。也就是学校宽带接入与网络条件下的教学环境建设,这是教育信息化的基础与前提。没有“校校通”,“班班通”、“人人通”就都无法实现。“校校通”是20xx年教育信息化工作的重中之重,必须优先安排予以推进。20xx年,“校校通”全国的总目标是:新增10万所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实现宽带网络接入;各地达到本地50%以上中小学校实现宽带网络接入。对“校校通”工作,中国电信和中国移动两家企业都非常积极,并已对各省(区、市)的分公司进行了具体部署。希望大家抓住这个机会,主动和本地电信、移动等网络接入服务商对接,解决学校网络接入问题。同时,教育部也将商财政部研究对中西部地区学校网络条件下的基本教学环境建设给予一定程度的补贴。各地要根据教育部的统筹安排,尽快摸清现状底数,精心做好实施方案,切实落实配套经费,并抓紧组织实施,完成50%的目标。同时,希望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今年能够优先安排支持“校校通”,并加大工作力度。
3.“优质资源班班通”。今年全国的总体目标是优质数字教育资源的应用覆盖50%以上的义务教育学校。“班班通”核心重在数字教育资源在课堂中的应用,但这种应用绝不仅仅是简单的拿过来使用,而是需要教师创造性地使用,是在用的过程中不断更新、不断形成新的资源,从而不断提升教学质量的过程。“班班通”50%目标也是根据“校校通”的目标确定的,要求就是,只要实现了“校校通”,有了宽带接入和网络基本教学环境,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应用这一核心工作就要同步跟上。各地必须按照这一原则安排“班班通”工作。
4.“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这是教育信息化面向未来的发展方向,是在网络时代下对学生学习、老师教学及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新模式的创新与探索。信息技术对教育的革命性影响也主要体现在“人人通”上。因为是代表未来的,所以对“人人通”的内涵、模式还需要大家多研究、多学习、多实践。初步地说,“人人通”就是在网络条件下有特定内涵和要求的专业化学习平台。实现“人人通”要注意发挥专业化企业的作用,充分发挥他们建设与运营平台的优势。学校作为使用方,要在深入研究促进信息技术与具体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的有效模式上、在网络学习空间的有效应用上多下功夫。积极探索依托学习空间、利用信息技术促进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变革的有效途径,利用信息技术丰富教育内容,变革教学手段、改进教学方法与学习方式,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逐步形成中国特色的教育信息化发展道路做出贡献。关于“人人通”,今年的总体目标是网络学习空间数量达到600万个,各地也要根据各自实际确定各自目标。
5.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今年的目标就是要扩充资源数量、提升服务能力、扩大服务范围。20xx年要使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具有为1万所学校、100万名教师和1000万名学生提供网络学习空间和数字教育资源服务的能力。这里还要特别强调一下对省里资源平台的要求,国家、省级资源平台应该是一个整体,各省应该着重开发具有本省特色的资源,而不应再搞与国家平台重复的资源,否则也是一种浪费。大家都做具有特色的东西,每个省都有自己特色的东西,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特色的东西,合起来在全国范围内就是一个非常好的优质教育资源大平台。
6.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20xx年的目标是学籍管理等主要系统要投入使用,实现全国100%教育机构、100%学生和部分教师等数据入库,并为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及其他部门与公众提供服务。对管理平台,教育部确定了国家和省两级数据中心建设,中央、省、市(地)、县和学校五级应用的基本思路,《国家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省级数据中心建设指南》今天已印发给大家,希望各地认真按照这个思路推进相关工作。
7.教师教育信息技术能力培训。教师培训是教育信息化的一个关键环节,是决定教育信息化应用水平的主要因素。教育信息化的应用水平主要是由教师决定的,对教育信息技术能力的培训必须先于或与其他工作同步予以部署开展。20xx年,教育部将组织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能力专项培训,通过与企业合作等多种方式直接培训100万名以上的中小学教师。同时,还将组织管理干部教育信息化专题培训班,对地市教育局长、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教育信息化职能处室处长,以及部分中西部地区县级教育局长进行培训。目前,教育部也正在考虑逐步将利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活动的能力纳入教师资格认定标准和教师工作考核内容。根据教育部的组织安排,各地也必须充分认识教师培训的重要性,将教师培训作为一项重要任务予以安排。
(四)要狠抓应用驱动,不断探索符合教育信息化规律的发展道路。
在教育信息化的建设与发展中,应用是教育信息化的根本目的,也是一个永恒的主题。推进应用要注意两个方向,一是在教与学这个主战场中的应用,二是教育信息化的应用要变成常规的教学活动。不注重这两个方向,而仅仅是在教与学的外围搞点应用,或者仅仅是搞点展示性的应用,那绝不是教育信息化真正的应用,更不是发展的方向。在推进教育信息化应用过程中会遇到很多新的问题与挑战,因为信息化的应用会改变传统的教与学的模式、改变大家的习惯,但是,只有做好应用才是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方向和本质,而且是具有无限潜力的方向,是教育信息化的希望所在。 (五)要善于典型引导,及时有效的学习、总结和推广好的经验与做法。
强化试点引导,推广典型经验,是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的一个很重要的方法,希望大家要充分重视。教育信息化还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也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以遵循,推进工作就要靠我们去探索。谁走前面,谁走的好、做的好,我们就先学谁。有些省市介绍的经验非常好,我们要有敏锐的目光,及时发现、及时总结、及时推广。
教育部去年启动并批复了第一批682个教育信息化试点,目标就是鼓励探索、培育典型、总结经验、示范引导,并选择好的逐步推广。各地推进工作都需要这个方法。对去年启动的试点,有一些单位还没有认识到试点工作对探索模式、创新机制的重要意义,还按以往争取项目的思路,等待中央给予经费然后才考虑开始工作。这种想法和我们推进试点工作的思路是不相符的,也是不正确的。教育部会根据试点工作进展,对取得突出成绩的典型给予奖励。但试点的目的绝不是经费,而是要将试点工作切实变成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的一个有力抓手,并尽快摸索出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的一些新模式、推进教育信息化快速发展的新路子。只有这样才能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把工作干出成效。
同志们,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是事关教育改革发展全局的战略任务,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时间紧迫。我们要紧密团结在周围,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战略部署以及教育部的要求,按照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会议和本次会议的部署,振奋精神、迅速行动、精心部署、真抓实干加巧干,确保完成年度既定工作目标,使我国的教育信息化事业发展取得新进展、迈上新台阶,为推进我国教育改革发展和实现教育现代化做出实实在在的贡献。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诚达文秘网 https://www.rk1k.cn Copyright © 2019-2025 . 诚达文秘网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诚达文秘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浙ICP备1904212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