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课史料教学模式分析 摘要:史料是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主要载体和媒介,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构建和应用史料教学模式,不但有利于丰富历史课堂教学资源,也能切实增强学生的史料实证和时空观念素养,驱动学生历史解释能力的和谐发展。文章主要探讨高中历史课中史料教学模式的实施价值,从史料的选择、史料的灵活运用、史料探究方式的创新、史料的归纳总结四个方面,论述史料教学模式的具体实施策略,旨在为广大教师提高历史教学有效性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中历史;
史料教学;
教学资源;
价值策略 史料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场景非常广泛,具有极为优越的导趣和导学作用,教师合理应用史料,能够将课本上的历史知识变得生动形象,从而有效培养学生批判研读史料和客观解释历史的思维品质。因此,教师应当明晰史料教学模式在高中历史课中的实施价值,落实史料搜集和甄选工作,将历史课程与史料衔接起来,开展新颖的历史探究活动,引导学生在史料中认识历史,增强学生的历史素养。下面对高中历史课的史料教学模式展开探索。
一、高中历史课史料教学模式的实施价值 高中历史教学领域的史料教学模式,主要指根据历史课程要点,引入相对应的、种类丰富的史料,引领学生对史料展开分析和讨论,从中揭示人类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唯物史观。史料教学模式是学生通往历史时空的“传送门”,借助史料,学生可以轻松掌握历史知识。通过对史料的分析和解读,学生的历史思辨和实证精神都能获得发展。高中历史课运用史料教学模式主要有以下实施价值。第一,实施史料教学模式可以唤醒学生的历史探究兴趣。兴趣是学生学好历史的先决条件,部分学生对历史知识存在枯燥、晦涩的印象,在历史课上的学习态度较为被动。教师将史料教学模式应用于高中历史教学,最有效的作用就是能够唤醒学生的历史探究兴趣。从构建主义理论来说,学生学习历史应该从已有的认知经验出发,将已有经验和新事物、新材料结合起来获取信息,实现历史认识的生成和构建过程。史料就是源于学生已有经验的历史学习材料,教师可以利用历史纪录片、图片、口述等形式的史料,为学生创设历史情境,使历史知识变得更加生动、直观,从而消解学生的历史理解障碍,增强学生历史学习的主动性。第二,实施史料教学模式可以培育学生的史料实证素养。史料实证是高中历史课的培育重点,教师着力实施史料教学模式,对提高学生的史料实证素养大有裨益。如教师可以将史料作为历史教学的说明材料或证据,引导学生对相关史实展开批判性的推断和解释,使学生对历史产生直接、清晰的理解,从而养成良好的史料论证习惯,避免对历史因果、趋向、影响等人云亦云。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围绕历史课程中的事件和人物,自主搜集或合作搜集有关史料,并结合史料论述历史概念,从而使学生充分理解历史事件的发展过程,充分强化和完善学生的史料实证素养。第三,实施史料教学模式可以增强学生的历史时空意识。学生学习历史必须置身于真实的时空情景下,从当时的社会环境出发,识记和梳理历史的演进过程,然而部分学生在学习历史时只依靠机械记忆法,欠缺时空观念。在高中历史课实施史料教学模式,最大的优势就是可以增强学生的历史时空意识。时间和空间是史料提供的最基本信息,无论何种类型的史料,都具有密切的时空关联,因此教师在历史课教学中可以借助史料,帮助学生从时间和空间两个角度切入,识记和掌握鲜活的历史;
也可以应用史料,引导学生反向剖析历史事件产生的社会背景和人文地理特征,从而促使学生树立时空观念,进而有效提升历史教学质量。
二、高中历史课史料教学模式的实施策略 (一)明确史料类型,根据历史课教学需要合理选择在高中历史课中实施史料教学模式,明确史料类型、有效选择史料是第一位的。历史经过漫长的演变和发展,流传下来多种形式的资料印记,历史教师必须先掌握现有史料的常见类型,然后分析历史教材中的史料,优先选择具有教材补充作用的课外史料,这样既能起到拓宽学生视野的作用,也能避免史料教学舍近求远,从而保障史料教学模式的功用发挥。1.明确史料类型,建立史料素材库史料类型按照形式划分,主要有文字史料和非文字史料两种,其中文字史料可以细化为史书文献、学术著作、档案文书、文学作品、报纸杂志、碑铭石刻等。非文字史料是不能通过文字记录和反映的历史材料,或是用其他形式反映的具象史料,可以细化为图像类、实物类、口述类史料,其中图像类史料包括纪录片、照片等影像实录;
实物类史料主要是古代文物,如农具、钱币、服饰、建筑、壁画等;
口述类史料有民间流传的历史风俗、历史人物信息口述回忆、方言和口碑传说,等等。教师掌握常见的史料类型后,还应该建立史料素材库,比如在备课阶段,教师就可以在互联网平台,搜集整理多种形式的文字和非文字史料,利用多种信息工具编辑成多媒体史料课件,可以直接上传到云空间,让学生在课余时间自主预习,从而为史料教学模式的实施奠定基础[1]。2.以历史教材为本位,合理选择课外史料在历史课堂实际教学中选择和应用史料,教师应该坚持以教材为本的原则,合理、恰当地选择课外史料。比如历史教材中已经提供了比较完备的史书文献和文物图片史料,教师就应该优先带领学生分析教材中的史料,避免掺入过多课外史料而扰乱学生的注意力。再如教材中对一些历史人物的介绍史料较少,或是内容不全面,教师就可以在课外选择该人物的人生经历、成就、墓志铭等作为补充史料,和教材史料整合到一起呈现给学生,促使学生立体地认识历史人物,达到科学选用史料的目的[2]。
(二)灵活运用史料,依托历史课教学环节穿插引入在高中历史课中实施史料教学模式的关键,在于对史料运用时机的把握。学生在每个历史课堂教学环节中的思维状态和学习需求是各不相同的,史料在不同教学环节的应用能够发挥不同作用。因此,教师开展史料教学,应该综合考虑学情和历史课堂教学规程,依托历史课教学环节穿插引入史料,不必局限于固定的模式或方法,要确保史料教学的灵活性,从而借助史料攻克历史课程重难点,锻炼学生的能力品格,具体实施策略如下。1.在历史课导学环节应用史料历史课导学环节的趣味性,决定着学生整节课的思维活力,所以导学环节是应用史料的最佳时机。历史教师在开展历史课教学之初,应尽量采用多媒体工具展示史料,如根据历史课程知识点,播放一段民间歌谣或历史纪录片,指导学生认真聆听和观看,在学生了解多媒体史料的基本内容后,教师乘机提出导学问题:“同学们,在老师提供的民间歌谣和历史纪录片中,你能获取哪些有价值的信息?”学生结合多媒体史料展开热烈的课堂交流,之后会回答史料中蕴藏的历史年代、历史分期或事件、人物信息。教师可以追问:“那么这段史实的发生原因和发展过程究竟是怎样的呢?”对于教师的提问,学生的探究兴趣会被调动激发,这样教师就可以借此揭示历史新课的主题,从而达到史料导趣、导思、导学的目的[3]。2.在历史新知学习环节应用史料史料是传播历史知识的载体,所以教师在历史课的新知学习环节,应该将史料作为主要讲解的材料。如在讲解历史新知时,教师可以将教材中的知识和课外搜集的史料一并出示在白板屏幕上,然后组织学生合作研读、观看史料。在学生初步认知史料内容后,教师接着提出史料分析问题,问题要结合历史课程的核心知识点来设计,如课程要点是了解某个历史分期商业繁荣发展的原因,那么教师可以提问:“同学们,依据课内外史料,大家认为该历史分期商业大繁荣的原因是什么?”在学生分析史料期间,教师需要点拨学生,从当时的疆域、国家统治情况、农业手工业的发展情况、道路水利交通,以及商业交易的币种、当时政府的商品交易制度等方面展开思考。在学生探讨并阐述史料观点后,教师再指导学生利用史料反映的情况,进行具体的原因说明,比如哪则史料反映了当时农业、手工业的高速进步,哪幅图片表现了当时陆路、水路交通的便利程度等,使学生一一对应解析商业繁荣发展的多重原因,这样学生掌握历史新知的效率就能够大幅提高,并能在史料分析中形成良好的思辨能力。3.在历史课拓展环节应用史料拓展训练是历史课教学的重要环节,史料教学模式也适用于拓展阶段应用。如在检验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效果时,教师可以出示两三则课外史料,同时布置拓展任务:“同学们,请大家分组合作,说明这几则史料和课本中历史事件的关系。”有的学生认为史料内容反映了历史事件产生的直接或间接原因,还有的学生表示史料传达出历史事件对后世的影响,这样在史料教学的支持下,学生就能够活学活用课本中的历史概念。再如,在历史学习的拓展训练阶段,教师也可以将互联网平台开放给学生,让学生立足教材中的历史事件或人物,自主搜集课外史料。学生搜集并展示史料后,教师再让学生相互评价史料的真实性,看其与教材知识是否契合,从而锻炼学生的史料筛选和信息资源整合技能,并检验学生对历史基础知识的理解深度,进而实现史料教学在历史课堂教学各环节中的高效运用。
(三)创新史料探究,基于史料设计历史课角色扮演史料教学模式在高中历史课中的实施,要求教师不断创新史料探究方式。角色扮演符合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行为特征,因此教师可以将角色扮演和史料教学相结合,带给学生新颖的史料探究体验,同时能够深化学生对真实历史情景的感知。教师在创新史料探究方式时,应该基于史料设计历史课角色扮演活动,组织学生用历史情景剧演绎的形式,重现史料所反映的史实。教师利用史料开展历史课角色扮演活动时,应首先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史料和表演依据,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历史情景剧表演。如在探讨某项君主专制的措施和影响时,教师可以先在白板上展示文字形式的历史文献,如有关君主专治的政策文书拓片;
然后播放史实还原度高的影视剧片段,引导学生关联史料和教材概念,了解君主专制的具体措施。接着教师可以以史料为基础的角色扮演任务:“同学们,在这项君主专制下,假如你是当时的官员、商人、平民、书生,你的生活会受到哪些影响?请大家参考史料,分组编排和表演历史情景剧。”这样学生就会投入角色扮演活动中,教师可以启发学生结合君主专制的措施,对自己所扮演角色的生活、境遇展开合理的联想和设计,每个角色的表演台词中要体现出社会环境和人物的真情实感。最后教师应组织各组学生表演编排好的历史剧目,交流共享对君主专制影响的分析结果,这样学生就能更好地理解史料,从而实现史料教学和探究活动的创新开展[4]。
(四)加强史料总结,培育学生历史归纳和反思意识在高中历史课中引入史料教学模式,教师对知识进行有效的归纳、总结和反思是不可或缺的。通常在一节历史课中,教师会带领学生分析多则不同类型的史料,学生需要识记的知识点和史料结论非常多,容易出现记忆不牢固或者遗忘等现象。因此,教师实施史料教学模式时,应该加强对史料的总结归纳,引导学生对史料进行总体梳理,从而培育学生的历史归纳和反思意识。教师在历史课上开展史料总结时,应该先把整节课分析过的史料,全部出示在电子白板上,让学生分成小组合作回顾一遍。随后,教师提出史料总结问题:“同学们,本课研究的每则史料,分别传达出哪些历史现象或信息?大家解读史料得出的结论是什么?”学生对课堂史料探究展开归纳总结,每反馈一个总结观点,教师都将其记录在白板对应史料的下方。待学生总结完毕,白板上的知识脉络已经十分清晰和完整。教师可以让学生自主浏览,如果有理解不透彻的史料,要鼓励学生大胆发问,师生共同解疑答问和查缺补漏。接下来,教师引导学生对史料展开反思:“同学们,在这些史料中,大家收获了哪些历史经验和教训?”在学生交流和反思期间,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历史事件的意义、影响出发,联系当代生活阐述从中获取的道理和启示,从而培养学生以史为鉴的思维品质,增强史料教学模式的实施质量和效果[5]。
三、结语 在高中历史课中实施史料教学模式,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历史探究兴趣,也能显著提高学生的史料实证素养,还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历史时空意识。因此历史教师应该明确史料类型,根据历史教学需要合理选择史料,重视对史料的灵活运用,择取最佳的课堂教学环节和时机穿插引入课外史料,同时基于史料开展历史课角色扮演等活动,引导学生加强对史料的归纳总结和反思,从而全面达成史料教学模式的高效、创新应用的目标。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诚达文秘网 https://www.rk1k.cn Copyright © 2019-2025 . 诚达文秘网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诚达文秘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浙ICP备1904212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