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板翻译优秀用雕版印刷书籍,唐朝人还没有大规模地做这种事。五代时才开始用雕版印五经,此后,重要书籍都是版印出来的`。庆历年间,有个平民叫毕昇(毕升),又发明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活板翻译优秀9篇,供大家参考。
用雕版印刷书籍,唐朝人还没有大规模地做这种事。五代时才开始用雕版印五经,此后,重要书籍都是版印出来的`。
庆历年间,有个平民叫毕昇(毕升),又发明了活版印刷。它的办法是:用黏土来刻字模,(字模)薄得跟铜钱的边缘一样,每个字刻一个字模,用火烧使它坚硬。先设置一块铁板,在上面用松脂、蜡混合纸灰这类东西覆盖着。想印的时候,在铁板上放一个铁框子,(然后)就密密地排满字模,排满了就成为一版,(再)把它靠近火边烤,(等到)松脂和蜡稍稍熔化,就用一块平板放在版面上往下一压,字印像磨刀石那样平。如果只印两三本,还不算简便;如果印几十甚至成百上千本,那就极其快了。通常做两块铁板,这一块印刷,另一块已经另外在排字了,这一块刚刚印完,那一块已经准备好,两块交替使用,在极短的时间里就可以印完。每一个字都备有几个字模,像“之”“也”等字,每一个字都有二十多个字印,用来防备它们在一版内有重复的。不用的时候,就用纸条给它做标记,每一个韵部的字做一个标签,用木格子把它存放起来。遇到平时没有准备的生僻字,立即刻制,用草烧火烘烤,一会儿就能制成。不用木头刻活字的原因是,木的纹理疏密不匀,一沾水就会变得高低不平,再加上跟松脂等粘在一起,(卸版时)拿不下来;不像用胶泥烧制的字印,印完后再用火一烤,使药物(松脂等物)熔化,用手一抹,字印自然就掉了下来,一点也不会被药物(松脂等物)弄脏。
毕昇(毕升)死后,那些字模被我的堂兄弟和侄子辈们得到,到现在依然被珍藏着。
《活板》是一篇说明文,本篇文章主要围绕“活”字布局谋篇,但由于是篇文言文,篇幅较长,生字词较多,因此理解文意对学生来说就是个难点。
课前我让学生先预习课文,读通、读顺课文。课上我采用多种形式进行教学,需掌握的字的读音、一词多义、重点实词、重点虚词、通假字等。让学生照着自主学习内容自学课文,然后在组内交流自主学习情况,这样既检查学生的自主学习情况,又提高学生的参与率。本课教学中学生对重点的实虚词掌握不理想,我将重点的实词虚词提出来重点讲解,最后再次强化学生记忆,结合课后题和其他练习巩固学生所学知识。虽然每节课字词理解讲解的较少,但从作业及学生反馈来看,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并不理想。也是偶然想着如果让学生自己动手表演活板印刷,这样效果会不会更好呢。同学听说这样的表演之后个个兴趣十足,准备好了军旗做为道具,这样既理解了课文内容,弥补了语言信息的缺失,又提高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而且使学生真正地掌握了我国的四大发明之一的印刷术,真是一举多得。
本课是有关制作的说明文,学习此课,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他们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找到了自信、得到了快乐,因而充满了幸福感,真正体现了新课改的要求。
《活板》原文
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五代时始印五经,已后典籍皆为板本。
庆历中有布衣毕昇(毕升),又为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熔,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熔,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
昇死,其印为予群从所得,至今保藏。
字词翻译
板印书籍:用雕版印刷书籍。板印,用雕版、模板印刷。
盛为之:大规模地做这种事。之,指“板印书籍”。盛,大规模地。为,做。
五代:指唐以后的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等五个朝代。始,才。
五经:儒学的经典,指《易经》、《尚书》、《诗经》、《礼记》、《春秋》。汉后合称《五经》。
已后:即“以后”。已,同“以”。
典籍:泛指各种重要(文献)书籍。
板本:板印的本子。
庆历:宋仁宗年号(1041—1048)。
布衣:平民。这里指没有做官的读书人。古代平民穿麻布衣服,所以称布衣。
其:其,代词。做活板的方法。
钱唇:铜钱的边缘。
印:印模、字印。
令坚:使……坚硬。
和(huò):混合。
以:用。
冒:蒙、盖。
欲:想。
范:框子。
持就火炀(yáng)之:把它拿到火上烤。就,靠近。炀,烤。
药:指上文说的松脂、蜡等物。
字平如砥(dǐ):字印像磨刀石那样平。砥:磨刀石。
止:同“只”。
未为简易:不能算是简便。
数十百千:几十乃至百、千。
自:别自,另外。
具:准备好。
更(gēng)互:交替、轮流。
以:用来。
以纸帖(tiě)之:用纸条给它做标记。帖,用标签标出。
每韵为一帖(tiè),木格贮(zhù)之:每一个韵部的字做一个标签,用木格子把它存放起来。韵,指韵部。帖,标签,名词。唐宋时,人们按照诗歌押韵的"规律,把汉字分为206韵,后来又合并为106韵。
奇(jī)字:写法特殊,或生僻、不常用的字。
旋:随即,很快地。
不以木为之者:不用木头刻活字的原因。
文理:纹理,质地。
兼:又。
不可取:拿不下来。
燔(fán)土:指火烧过的黏土字印。燔:烧。
讫(qì):终了,完毕。
拂(fú):擦拭,掸去。
殊不:一点也不。
予:我。
群从(cóng):堂兄弟及侄子辈。
原文
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五代时始印五经,已后典籍皆为板本。
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熔,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熔,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
昇死,其印为予群从所得,至今保藏。
译文
用刻板印刷书籍,唐朝人还没有大规模采用它。五代时才开始印刷五经,以后的各种图书都是雕板印刷本。
庆历年间,有位平民毕昇,又创造了活板。它的方法是用胶泥刻成字,字薄得像铜钱的边缘,每个字制成一个字模,用火来烧使它坚硬。先设置一块铁板,它的上面用松脂、蜡混合纸灰这一灰东西覆盖它。想要印刷,就拿一个铁框子放在铁板上,然后密密地排列字模,排满一铁框就作为一板,拿着它靠近火烤它;药物稍微熔化,就拿一块平板按压它的表面,那么所有排在板上的字模就平展得像磨刀石一样。如果只印刷三两本,不能算是简便;如果印刷几十乃至成百上千本,就特别快。印刷时通常制作两块铁板,一块板正在印刷,另一块板已经另外排上字模,这一块板印刷刚刚印完,那第二板已经准备好了,两块交替使用,极短的时间就可以完成。每一个字都有几个字模,像“之”、“也”等字,每个字有二十多个字模,用来防备一块板里面有重复出现的字。不用时,就用纸条做的标签分类标出它们,每一个韵部制作一个标签,用木格储存它们。有生僻字平时没有准备的,马上把它刻出来,用草火烧烤,很快可以制成。不拿木头制作活字模的原因,是木头的纹理有的疏松有的细密,沾了水就高低不平,加上同药物互相粘连,不能取下来;不如用胶泥烧制字模,使用完毕再用火烤,使药物熔化,用手擦试它,那些字模就自行脱落,一点也不会被药物弄脏。
毕昇死后,他的字模被我的堂兄弟和侄子们得到了,到现在还珍藏着。
《活板》一文语言朴实、简洁、准确。
全文着重说明活板的制作、印刷过程,解释胶泥刻字的性质特点,少有修饰性词语,语言朴实无华,通俗易懂。再说简洁,如“胶泥刻字,薄如钱唇……火烧令坚”,寥寥数语,就非常清楚地说明了活字的材料、形状和加工方法。《活板》只用三百多字,便将我国板印书籍的历史,活字版的创造、发明、用法、功效以及胶泥活字的优点解说得清楚明白。文中还多次用了代词“之”,如“为之”“炀之” “帖之”“贮之”等,它们都分别指代相应的实物,这就减少了内容的重复,有助于行文的简洁。用词准确也是本文显著的优点。如对胶泥字印火烧加热,使之坚硬成型,用“烧”;为了使铁板上的药物(松脂等物)软化凝结,将铁板置于火上或火旁烘烤,用“炀”;为了便于拆版,用猛火高温使药物熔化,用“熔”。“燔土”的“燔”也是烧的意思,和“烧”是同义词,所以用“燔”,避免用词重复,体现了文言的美感与不生厌。“烧”、“炀”、“熔”、“燔”这些词用得都准确、贴切。
活板
第一教时 导读课
知识教学目标:通过学习本文,了解作者及《梦溪笔谈》;了解时间(工作程序)、逻辑相结合的说明顺序;掌握“帖、 旋、 砥、就……”等字的含义及“火、为、帖”等字的不同用法。
能力教学目标:学生在掌握文言字词含义及用法的基础上,初步学会结合注释翻译文言语句;通过口述活版的制作过程,画简要的工作流程图,从而能指出课文的说明顺序。
思想教学目标:学生在了解活版“活”的特点和它在印刷史上的划时代意义中,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激发热爱科学、开拓创新的热情。
教 学 重 点 :指导学生疏通文言语句;指导学生理解课文的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
教 学 难 点:理解文中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文言词语;理解课文的说明顺序。
教 具 准 备:1、录音机、磁带 2、投影仪、投影片 3、铅字打印机的字模、字框
教 法:能力型教学模式(省级教改课题)
教 学 过 程
导入新课 (1分钟)(教师以简短的导语提示课文知识重点,凝聚同学们的注意力)
利用教具字模、字框引出“活字印刷”的话题,然后导入新课:同学们,我手上这一个个的是铅字打印机上的字模,如“是”“我”“国”“中”“人”,一字一印,我按照句子排列:如“我是中国人……”,把整篇文章的字模,放于字框中,固定,压平,就可以反复印刷了,印完之后这些字模拆下来可以反复使用。这可以说就是“活字印刷”的雏形。你知道印刷技术在哪个国家的什么时代发明的?(学生参与回答)我可以很自豪地告诉大家,这“活字印刷”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是900多年前,北宋的平民毕升发明的,比德国的答凳堡活字印刷要早4,这是多么伟大的创举啊!今天我们有幸在语文中学习《活板》一文(板书课题),了解活字印刷在当时的制作、印刷情况。
教师报导读题 (1分钟)
(教师按课文重点归纳出五六个知识点,化解为若干个问题,抛砖引玉,引导学生举一反三,掌握课文的经络重点。报导读题时,要求学生不看书,不作记录,静听默记)
对照注释阅读课文,用圈点勾画法疏通词句,做到能口译全文。
在原文中找出练习三及投影片上的字,理解其不同含义及用法。(投影片1)
请你根椐说明内容,画出简要的工作流程图。然后说说第二段在具体介绍活版时是按什么说明顺序介绍的,
按这样的顺序说明有什么好处?
文中用到了哪些说明方法,试举例说明。
学习了这篇课文后,结合你现有的历史知识,谈谈对你有什么启示?
听课文录音(3分钟)
(学生听课文录音初步感受课文,明确一些字词的读音,并思考导读题)
默读课文,做书间笔记 (8-10分钟)
(学生用铅笔在课文中圈点勾画,作批注)
快速在每个自然节前,依次编上节码,例:1、2、3……
给生字、生词注音释义(文言文还应包括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的理解)。
用( )括出打比方、举例子等说明方法 的句子。
把握行文思路,给课文分段、分层(用“11”隔开)
归纳文章的主题思想(写于篇眉)
.总结分析课文的。写作特色(写于页角)
学习组讨论 (5分钟)
(前后两桌四个同学为一个学习小组,讨论导读题及其它常规的书间笔记,分析自学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集思广益,准备作班内交流)
自言自语整理书间笔记 (1分钟)
(学生把通过自学独立完成,又经过学习组交流的书间笔记作口头整理) 学生自告奋勇在全班交流书间笔记 (5分钟)
(由几个同学串讲课文的文言字词 结合导读题3~6题,交流在疏通文言字词句的基础上,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学生齐读课文 (3分钟)
(在自学、讨论和交流的基础上,通过读,整理思路)
教师精讲课文 (10-15分钟)
(重在点拨,归纳概括学生的书间笔记,突出重点、解决难点)
本文的作者和出处可见注注,要补充的是作者沈括曾在我们余杭生活过,沈括墓就在余杭安溪。这是我们余杭人民的骄傲。(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这是一篇文言说明文,下列几个字词意义、用法需要我们掌握的(展示投影片1):
板:(通“版”) 为:(做,使用) 已:(通“以”)
布衣:(平民) 又为活板(做,引申为“发明,创造”) 火烧令坚(用火,名作状)
和:(huo,混合,拌和) 持就火炀之(接近,靠拢) 极为神速(快,迅速)
第二已具(准备好,齐备) 更互用之(交替,轮换 ) 瞬息可就(完成)
以纸帖之(贴上标签,动词) 每韵为一帖(标签,类,名词) 奇字:(冷僻)
旋刻之(随即,马上) 用讫再火令药熔(用火烤,动词)
从(弟侄辈) 为……所(被动用法)
我认为这篇文言说明文,总体上是按时间顺序说明的
一、(1)交代活版发明之前用雕版印刷的时间和使用情况
二、(2)点明活版发明时间
三、(3)交代活版下落
主体部分在具体介绍活版的制作、用法、功效时是综合运用时间顺序(工作程序)
和逻辑顺序说明的:1、介绍活版的制作(用胶泥刻字――则字平如砥)是用时间顺序(工作程序)说明的(展示投影片2):
制 字 制 版 排 版 (印 刷) (拆 版)布 字 火 炀 按 平
2、介绍活版的功效、提高功效的措施、用胶泥刻字的好处等是按逻辑顺序说明的:
功效:印数越多越好,极为神速
措施:常作二铁板,更互用之,瞬息可就
一字数印,分类贮存
●概括:作者在介绍活版印刷术时,紧扣一个“活”字,综合运用了时间顺序、逻辑
顺序来说明,符合事物自身的规律,体现了制字、制版、排版、拆版各个环节都灵活高效的特点,科学而有条理。
●思想教育:学习了《活板》,使我们充分地感受到了我们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力量,也为毕升的。创新精神所感动,现在,计算机技术正日益普极,印刷业有了更新的发展(计算机文字处理系统,能随意设置字号、字体、文字的色色彩……这些都是活版所做不到的),但还有更新的课题,需要我们去研究,去创造,希望我们努力做21世纪的毕升、张衡、祖冲之……
十、学生朗读并试背课文第二段 (2分钟)
(一个学生朗读,其余同学仔细听,整理、修改书间笔记,然后以投影片2为提纲,试背)
十一、请学生上讲台,口述有关活版的制作、特点、功效等情况(若时间允许。鼓励学生利用铅字打印机字模、字框辅助说明)
十二、布置作业(1分钟)
熟读课文,把重点字词句分类整理在本子上。
完成课后练习二、三。
思考:小作文:介绍一种计算机文字处理系统 (视学生对计算机的了解情况)
第二教时 演练课――听记
能力训练目标:学生通过静听、默记教师按行文思路提出的题目,并追忆作答,培养按行文思路复习,理出重点,迅速记忆等综合能力;进一步掌握重点文言字词的意义和用法,理解按时间、逻辑顺序说明事物的方法及其作用。
思想教育目标:通过答题,进一步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激发热爱科学、开拓创新的热情。
教 学 过 程
习字五行(要求临帖,上节课结束时布置)
表扬上次听记训练中作业做得较好的同学(2分钟)
注音(3分钟,用投影仪出示)
字平如砥 ( ) 腊和( )纸灰 和( )面 随声附和( )
更( )互 燔( )土 群从( ) 火炀( )
教师报听记题目(3-5分钟)
(根据行文思路,理出课文重要知识点,学生不作记录,不作交头接耳,静听默记)
印刷术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你知道另外三大发明是什么吗?请你写出来。(火药、指南针、造纸术)
《活板》一文的作者系我国古代某个朝代著名科学家、政治家,请你写出他是哪个朝代,叫什么名字。(北宋,沈括)
课文就选自他写的笔记体学术著作,请你写出这部著作的名称。(《梦溪笔谈》)
“活板”的“板”是个通假字,是通哪个字,文中还有其它的通假字,请你写一个。(板�版�?�以)
课文第一节介绍了活版出现之前的雕板印刷的情况:“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第二节介绍了活版发明的时间“庆历中,有布衣毕升,又为活板”,这里两面个“为”意义有何不同?(1、使用、推广 2、创造、制作)接着,作者介绍了活板的制作方法,制字是用胶泥刻,“薄如钱唇”这句话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打比方)
字刻好以后,再“火烧令坚”,印刷结束后拆版时,是“火令药熔,以手拂之”,这里有两个“火”字,意义有何不同?(1、名词作状语,用火 2、名词作动词,用火烤)
排版时,“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这里的“就”和下文“瞬息
宋代沈括
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五代时始印五经,已后典籍皆为板本。
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熔,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熔,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
昇死,其印为予群从所得,至今保藏。
译文
用雕板印刷书籍,唐朝人还没有大规模地这么做。五代时才(用雕版)印刷五经,以后的经典文献就都是雕版印刷的本子了。
宋朝庆历年间,有个叫毕昇的平民,又发明了活字版(印刷)。它的方法是:用黏土刻字,字模薄得像铜钱边缘似的,每个字刻一个字模,用火烧使它坚硬。先设置一块铁板,在它的上面用松脂、蜡混合着纸灰这一类东西覆盖好。想要印刷,就把一个铁框子放在铁板上面,于是在铁框内密密地排上字模,排满了一铁框就成为一块印版,把它拿到火上烘烤;待铁板上的药物稍稍熔化,就用一块平板按在字模上面,那么(所有排在板上的)字模就像磨刀石那样平。如果只印两三本,不能算是简便;如果印几十乃至成百上千本,那就极其快速。通常是做两块铁板,这一块在印刷,那一块已另外在排字了,这块印刷才完,第二块板已经准备好了,两块相互交替使用,很短的时间就能完成。每一个字都有好几个印模,像“之”、“也”等字,每个字有二十多个印模,用来准备同一版内有重复的。字。不用时,就用纸条给它们作标志,(按照字的韵部分类)每个韵部做一个标签,用木格子把它们贮存起来。遇到平时没有准备的生僻字,随即刻制,用草烧火烘烤,很快就能制成功。
不用木料制作字模的原因,
是因为木的纹理有疏有密,一沾水就会变得高低不平,再加上木刻的字会和药物粘
在一起,(拆板时)拿不下来,不像用胶泥烧制的字模,印完后再用火一
烤,使药物熔化,用手轻轻一掸,那些字模就会自己掉下来,一点也不会被药物弄脏。
毕昇死后,他的字模被我的堂兄弟和侄儿们得到,到今天还珍贵地收
藏着。
注释
板印书籍:用雕版印刷书籍。板印,用雕版印刷。
盛为之:大规模地做这种事。之,指“板印书籍”。
已后:即“以后”。已,同“以”。
五代:指唐以后的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等五个朝代。始,才。
五经:儒学的经典,指《易经》、《尚书》、《诗经》、《礼记》、《春秋》。汉后合称《五经》。
典籍:泛指各种重要(文献)书籍。
板本:板印的本子。
庆历:宋仁宗年号(1041—1048)。
布衣:平民。这里指没有做官的读书人。古代平民穿麻布衣服,所以称布衣。
其:其,代词。做活板的方法。
钱唇:铜钱的边缘。
印:印模、字印。
令坚:使……坚硬。
和(huò):混合。
以:用。
冒:蒙、盖。
欲:想。
范:框子。
持就火炀(yáng)之:把它拿到火上烤。就,靠近。炀,烤。
药:指上文说的松脂、蜡等物。
字平如砥(dǐ):字印像磨刀石那样平。砥:磨刀石。
止:同“只”,仅仅。
未为简易:不能算是简便。
数十百千:几十乃至百、千。
自:别自,另外。
具:准备好。
更(gēng)互:交替、轮流。
以:用来。
以纸帖(tiě)之:用纸条给它做标记。帖,用标签标出。
每韵为一帖(tiè),木格贮(zhù)之:每一个韵部的字做一个标签,用木格子把它存放起来。韵,指韵部。帖,标签,名词。唐宋时,人们按照诗歌押韵的规律,把汉字分为206韵,后来又合并为106韵。
奇(jī)字:写法特殊,或生僻、不常用的字。
旋:旋即。
不以木为之者:不用木头刻活字的原因。
文理:纹理,质地。文通“纹”,花纹。
兼:又。
不可取:拿不下来。
燔(fán)土:指火烧过的黏土字印。燔:烧。
讫(qì):终了,完毕。
拂(fú):擦拭,掸去。
殊不:一点也不。
予:我。
群从(zòng):堂兄弟及侄子辈。
赏析
这是一篇很有价值的史料,由于统治阶级的偏见,像毕昇这样平民出身的创造发明家,在正史中没有任何记载。本文作者独具眼力,为我们保存了这一宝贵史料。一些划时代的科学发明,往往是从小人物开始做起的,这种进步和发明,大大推动了社会生产力向前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加速器,我们应该对毕昇这类民间革新家、发明家保持崇高的敬意,尊重他们的创新精神。
本文抓住特点,说明工艺程序,有条不紊,给人以明晰、完整、系统的形象。写活字版印刷,紧扣“活”字,在说明时又主要按照工艺顺序进行说明,并且通过与雕版的比较,体现活版的优越性。写制版是按照制字、设版、排字、炀版、平字的顺序加以说明的。写印刷厂用二板,“一板印刷,一板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写拆板是附带说明,但是胶泥字模的优越性,也在与木头刻字的对比中,其灵活方便得以充分显示。
全文着重说明活板的制作,印刷整个过程,包括最后拆板的过程,一整套工艺,全无修饰性词语,用词准确,通俗易懂。整篇文章只用三百多字,便将印刷书籍的历史,活字版的创造、发明、用法、功效以及胶泥活字的优点解释得清楚明白。文中多次运用了代词“之”,如“为之”、“炀之”,“贴之”“贮之”、“刻之”它们分别指代相应的事物,这就减少了行文的重复,有助于行文的简洁。用词准确也是本文的优点,“烧”、“炀”、“镕”、“燔”,按照加热的方法、程度不同分别使用,用得都准确贴切。
《活板》原文
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五代时始印五经,已后典籍皆为板本。
庆历中有布衣毕昇(毕升),又为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熔,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熔,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
昇死,其印为予群从所得,至今保藏。
字词翻译
板印书籍:用雕版印刷书籍。板印,用雕版、模板印刷。
盛为之:大规模地做这种事。之,指“板印书籍”。盛,大规模地。为,做。
五代:指唐以后的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等五个朝代。始,才。
五经:儒学的经典,指《易经》、《尚书》、《诗经》、《礼记》、《春秋》。汉后合称《五经》。
已后:即“以后”。已,同“以”。
典籍:泛指各种重要(文献)书籍。
板本:板印的本子。
庆历:宋仁宗年号(1041—1048)。
布衣:平民。这里指没有做官的读书人。古代平民穿麻布衣服,所以称布衣。
其:其,代词。做活板的方法。
钱唇:铜钱的边缘。
印:印模、字印。
令坚:使……坚硬。
和(huò):混合。
以:用。
冒:蒙、盖。
欲:想。
范:框子。
持就火炀(yáng)之:把它拿到火上烤。就,靠近。炀,烤。
药:指上文说的松脂、蜡等物。
字平如砥(dǐ):字印像磨刀石那样平。砥:磨刀石。
止:同“只”。
未为简易:不能算是简便。
数十百千:几十乃至百、千。
自:别自,另外。
具:准备好。
更(gēng)互:交替、轮流。
以:用来。
以纸帖(tiě)之:用纸条给它做标记。帖,用标签标出。
每韵为一帖(tiè),木格贮(zhù)之:每一个韵部的字做一个标签,用木格子把它存放起来。韵,指韵部。帖,标签,名词。唐宋时,人们按照诗歌押韵的规律,把汉字分为206韵,后来又合并为106韵。
奇(jī)字:写法特殊,或生僻、不常用的字。
旋:随即,很快地。
不以木为之者:不用木头刻活字的原因。
文理:纹理,质地。
兼:又。
不可取:拿不下来。
燔(fán)土:指火烧过的黏土字印。燔:烧。
讫(qì):终了,完毕。
拂(fú):擦拭,掸去。
殊不:一点也不。
予:我。
群从(cóng):堂兄弟及侄子辈。
《活板》全文翻译
用雕版印刷书籍,唐朝人还没有大规模地做这种事。五代时才开始用雕版印五经,此后,重要书籍都是版印出来的。
庆历年间,有个平民叫毕昇(毕升),又发明了活版印刷。它的办法是:用黏土来刻字模,(字模)薄得跟铜钱的边缘一样,每个字刻一个字模,用火烧使它坚硬。先设置一块铁板,在上面用松脂、蜡混合纸灰这类东西覆盖着。想印的时候,在铁板上放一个铁框子,(然后)就密密地排满字模,排满了就成为一版,(再)把它靠近火边烤,(等到)松脂和蜡稍稍熔化,就用一块平板放在版面上往下一压,字印像磨刀石那样平。如果只印两三本,还不算简便;如果印几十甚至成百上千本,那就极其快了。通常做两块铁板,这一块印刷,另一块已经另外在排字了,这一块刚刚印完,那一块已经准备好,两块交替使用,在极短的时间里就可以印完。每一个字都备有几个字模,像“之”“也”等字,每一个字都有二十多个字印,用来防备它们在一版内有重复的。不用的时候,就用纸条给它做标记,每一个韵部的字做一个标签,用木格子把它存放起来。遇到平时没有准备的生僻字,立即刻制,用草烧火烘烤,一会儿就能制成。不用木头刻活字的原因是,木的纹理疏密不匀,一沾水就会变得高低不平,再加上跟松脂等粘在一起,(卸版时)拿不下来;不像用胶泥烧制的字印,印完后再用火一烤,使药物(松脂等物)熔化,用手一抹,字印自然就掉了下来,一点也不会被药物(松脂等物)弄脏。
毕昇(毕升)死后,那些字模被我的堂兄弟和侄子辈们得到,到现在依然被珍藏着。
赏析
《活板》一文语言朴实、简洁、准确。
全文着重说明活板的制作、印刷过程,解释胶泥刻字的性质特点,少有修饰性词语,语言朴实无华,通俗易懂。再说简洁,如“胶泥刻字,薄如钱唇……火烧令坚”,寥寥数语,就非常清楚地说明了活字的材料、形状和加工方法。《活板》只用三百多字,便将我国板印书籍的历史,活字版的创造、发明、用法、功效以及胶泥活字的优点解说得清楚明白。文中还多次用了代词“之”,如“为之”“炀之” “帖之”“贮之”等,它们都分别指代相应的实物,这就减少了内容的重复,有助于行文的简洁。用词准确也是本文显著的优点。如对胶泥字印火烧加热,使之坚硬成型,用“烧”;为了使铁板上的"药物(松脂等物)软化凝结,将铁板置于火上或火旁烘烤,用“炀”;为了便于拆版,用猛火高温使药物熔化,用“熔”。“燔土”的“燔”也是烧的意思,和“烧”是同义词,所以用“燔”,避免用词重复,体现了文言的美感与不生厌。“烧”、“炀”、“熔”、“燔”这些词用得都准确、贴切。
板印书籍①,唐人尚未盛为之②。五代③时始印五经④,已后⑤典籍⑥皆为板本⑦。
庆历⑧中,有布衣⑨毕升,又为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⑩,每字为一印(11),火烧令坚(12)。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13)纸灰之类冒(14)之。欲印,则以一铁范(15)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16);药(17)稍熔,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18)。若止(19)印三二本,未为简易(20);若印数十百千(21)本,则极为神速。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22)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23),更互(24)用之,瞬息可就(25)。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不用,则以纸帖(26)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27)。有奇字(28)素无备者,旋(29)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不以木为之者(30),文理(31)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32)与药相粘,不可取(33);不若燔土(34),用讫(35)再火令药熔,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36)沾污。
升死,其印为予群从(37)所得,至今保藏。
【字词注释】
①板印书籍:即用木板刻字印书。板印,雕版印书。②盛为之:大规模地做(使用)。之,指“板印书籍。”③五代:指唐以后的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等五个朝代。④五经:儒学的经典,指《易》、《尚书》、《诗经》、《礼记》、《春秋》。汉后合称《五经》。⑤已后:以后。已,通“以”。⑥典籍:重要的文献书籍。⑦板本:板印的本子。⑧庆历:宋仁宗年号(1041~1048)。⑨布衣:平民。古代没有官职的人穿布衣服,所以称布衣。⑩钱唇:铜钱的边缘。(11)印:印模。(12)令坚:使坚硬。(13)和(hu^):混合。(14)冒:蒙、盖。(15)范:框子。(16)持就火炀(y2ng)之:把它拿到火上烤。就,靠近。炀,烤。(17)药:指上文所说的松脂、蜡等物。(18)字平如砥(d!):(所有排在板上的)字像磨刀石那样平。(19)止:只。(20)未为简易:不能算是简便。(21)数十百千:几十乃至百、千。(22)自:别自,另外。(23)具:准备好。(24)更(g5ng)互:交替,轮流。(25)就:完成。(26)以纸帖之:(把活字分类)用纸条标记。帖,用标签标出。(27)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意思是把字按韵分类,分别放在木格里。(28)奇字:生僻字。(29)旋:随即,很快地。(30)不以木为之者:不用木头刻活字的原因。(31)文理:纹理,质地。(32)兼:并且。(33)不可取:拿不下来。(34)燔(f2n)土:就是上文所说的“用胶泥刻字,火烧令坚”。燔:烧。(35)讫(q@):完毕。(36)殊不:一点也不。(37)为予群从(z#ng):被我的弟侄辈。群,众,诸。从,次于最亲的亲属,例如堂兄弟为从兄弟,侄为从子,伯叔父为从父。单说“从”,指比自己小的。
【诗文翻译】
用雕版印书,唐朝人还没有大规模地这样做。五代时才开始用雕版印五经,此后,经典文献都是版印的本子。
庆历年间,平民毕升又创造了活版印刷。他的办法是:用胶泥来刻字印,薄得跟铜钱的边缘一样,每个字一个印,刻好以后,用火烤一下,让它变得坚硬、牢固。先准备好一块铁板,把松脂、蜡和纸灰之类的东西铺在上面。想印的。时候,在铁板上放一个铁框子,然后一个紧挨着一个地排上字印,排满了就算一版,(再)拿到火上去烘烤,等到松脂和蜡稍稍熔化,就用一块平板放在版面上往下一压,那字印就平得像磨刀石一样。如果只印两三本,还算不得简便;如果印几十几百甚至上千本,那就显得非常快了。(最好是)经常准备两块铁板,一块印刷,一块同时排字,这一块刚刚印完,那一块已经排好版面,两块交替使用,在极短的时间里就可以印完。每一个字都备有几个字印,像“之”、“也”等字,每一个字都有二十多个字印,以便它们在同一版内重复出现时使用。不用的时候,就拿纸条做标记贴上,按韵分类,分别放在木格里。有些生僻字平时没有准备出来,那就当时动手刻,用草火烘烤,很快就可以投入使用。字印所以不用木料来刻,是因为木的纹理疏密不匀,一沾水就会变得高低不平,再加上跟松脂等粘在一起,(卸版时)拿不下来;不如用胶泥来烧制,印完后再用火烘烤,使松脂等物熔化,用手一抹,字印自然就掉了下来,一点也不会弄脏。
毕升死后,他的字印被我的堂兄弟和侄辈得到了,到现在还保存得十分完好。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诚达文秘网 https://www.rk1k.cn Copyright © 2019-2025 . 诚达文秘网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诚达文秘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浙ICP备1904212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