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学2023年秋季学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仅供学习)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早上好!
“离离暑云散,袅袅凉风起。”四时俱可喜,最好新秋时。淡云舒卷,秋水如镜,天地之气舒适宜人。漫长的假期已经结束,我们迎来了新学年的第一天,借此机会,我代表学校热烈欢迎2023级高一新生来到xx一中学习,开启你们美好的高中生活。今天我想与同学们分享这样一个话题:教养,根植于心的修养。
最欣赏作家梁晓声曾说过的一句话:“文化是根植于内心的修养,无需提醒的自觉,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为别人着想的善良。”这句话同样适用于人的教养。
一个人的教养是装不出来的,因为它嵌入我们的灵魂,深入我们的骨髓,存在于每一个人的生活细微处。
教养,无需提醒的自觉。自觉是指自己感觉到,自己意识到。己有所认识而主动去做,自觉地遵守纪律。有些问题虽然自己意识到了,但需要有人提醒,而无需提醒的自觉是主动积极地做某件事情,这种愿望是发自内心的,没有任何外力作用和外部的影响。
我们去买东西,看到有人排队就自觉的排队;
去坐公交车,看到老人、抱婴儿者、行动不便者、孕妇就自觉让座;
看到别人要用密码,自觉移动眼睛看别处;
有老人摔倒了,主动扶一把;
下雨天开车,遇到行人自觉放慢速度,防止雨水溅到人的身上;
人帮你干完一件事,不忘说声谢谢等众多这样行为的叠加,不仅是一种修养,更是一种教养。
真正的教养是默默地为别人着想,在无形的言行中,让周围的人感受到了我们的温暖与美好。
教养,发自内心的善良。《周易》曰:“积善之家,必有余庆;
积恶之家,必有余殃。”善良是一种切实的行动,心底善良的人,会为自身和家庭累积诸多福报。正如管仲说:“善人者,人亦善之。”善良,是形成良好教养的土壤,也是人的精神长相。人一旦有了善良才能生出礼貌、谦让、慈悲、温雅、爱人、助人的教养。
有这样一则小故事:一只蝎子掉入水中,老禅师伸手去捞,差点被蝎子蛰到,于是,老禅师换了种方法,终于把蝎子救了出来。一旁的小和尚不解的问道:师父,蝎子想要蛰您,您却还要救它呢?老禅师缓缓说道:蝎子蜇人是它的天性,善良是人的天性,我不能因它蜇人,就丢掉了自己的天性。
《三字经》开篇提到:“人之初,性本善。”向善是一种天性,善良不会因他人的过错,而丢失自己做人的品格和原则。善良是和谐、美好之道,心中充满善良、慈悲,才能感动、温暖人。教养是内心的善良,时常修正,时常省悟,才能发心从事,将善念行之于起止之间。
教养,理性的情绪控制。喜、怒、哀、乐,七情六欲,人之常情。好的情绪有利于解决问题,促进人们和谐、坦诚交流,但是不良情绪会加剧矛盾激化,阻碍人们对问题的判断,甚至会迷住双眼,出现一些过激行为。
网上流传着一段视频,讲述的是2023年2月28日晚,山东临沂,闹市街头,一个年轻女孩,对着一位三轮车阿姨拳打脚踢,引发了众人的围观。女孩看起来柔柔弱弱,下手却十分凶狠。她死死扯着阿姨的头发,将人拉了过来,然后一脚一脚,重重地踹到对方头上。嘴里不仅脏话不断,还一直叫嚣着:“要是我今天有刀,我就弄死你。”
让人不禁疑惑,到底是多大仇多大怨,女孩要下这种死手?据周围的目击者们称,两人矛盾的起因,是前一天女孩不小心把手机落在了阿姨车上。阿姨看到后,好心联系了女孩。两人商议好了,女孩第二天来取,并支付给阿姨60元的感谢费。没想到,第二天女孩一拿到手机就反了悔。不愿意给钱,扭头就走。
阿姨拉住了女孩,女孩就对她动了手。却说:“你有本事别送,我让你来你就来,我是你妈吗?你咱这么听话?”
这个女孩,只有16岁。一身戾气,怎么看都不像是一个未成年孩子的行为。对一个能当自己妈妈的长辈暴打侮辱,什么样的家庭才能教出这么暴力、没教养的孩子?
教养是对情绪的理性控制,一个控制不住自己情绪的人,会遇到更多的困难。情绪稳定,内心平和,在大是大非面前会保持起码的定力和判断力,也才能做出适合时宜的举动。没有教养,无法无天的孩子,终将自食恶果,迟早会为自己的愚蠢买单。有教养的孩子,让人如沐春风,运气也差不到哪儿去。
教养,包容万物的格局。古人云:“大肚能容,容天容地,于己何所不容;
启齿便笑,凡事一笑置之。”有了宽容的襟怀,才有容天容地、容人容事的广博,也就有了来自心底的真诚和待人接物、处理问题、决策决断地大格局。心胸坦荡就不会以世俗荣辱所累,不为凡尘琐事所扰,不为痛苦烦劳所惊,我们就会获得轻松、潇洒、磊落、舒心。宽容能够容纳万物,学会了包容,对手或许就是我们的朋友、贵人、知己、恩人,也就成就了人的最高修养。
春秋时,齐襄公被杀后,公子小白和公子纠为争夺王位而战。鲍叔牙助小白,管仲助纠。双方交战中,管仲曾用箭射中了小白衣带上的钩子,小白险遭丧命。后来小白做了齐国国君,即齐桓公。
齐桓公执政后,任命鲍叔牙为相国。可鲍叔牙心胸宽广,有智人之明,坚持把管仲推荐给桓公。他说:“只有管仲能担任相国要职,我有五个方面比不上管仲:宽惠安民,让百姓听从君命,我不如他;
治理国家,能确保国家的根本权益,我不如他;
讲究忠信,团结好百姓,我赶不上他;
制作礼仪,使四方都来效法,我不如他;
指挥战争,使百姓更加勇敢,我不如他。”齐桓公也是宽容大度的人,不记射钩私仇,采纳了鲍叔牙的建议,重用管仲,任命他为相国。管仲担任相国后,协助桓公在经济、内政、军事方面进行改革,数年之间,齐转弱为强,成为春秋前期中原经济最发达的强国,齐桓公也成就了“九合诸候,一匡天下”的霸业。
《论语·阳货篇》曰:“宽则得众。”如果我们不以宽容心待人,不容许别人出错,一旦出错一味严厉追究责任,我们的路便越走越窄,知己就会陷入孤家寡人的处境。
教养,深藏细节的言行。《道德经》说:“天下难事,必做于易;
天下大事,笔者于细。”教养是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修养。一个人是否有教养,不在于他说什么,关键要看如何去做,特别是做人、做事的细节。
坐头等舱的人,尽管很有身份,但是有些人把被子团成一团扔在脚底下就走了,而有的人飞机落地后乘务员去整理座位时,被子竟然叠得整整齐齐。在公交车上,挽着裤腿,穿着被水泥、油漆等污点沾满着已看不出什么颜色的鞋子,身上的衣服和裤子上也挂满了五颜六色涂料的农民工,为了不弄脏座位,安静地站在走廊的一侧。一个人有没有教养,往往体现在细节上,不管是达官显贵,还是普通百姓只要体恤他人,能够做到将心比心,站在对方角度,为他人着想,懂得换位思考,都值得尊重,都是人们心中最美的人!
李嘉诚机场偶遇孩子,资助他们旅费的新闻,不知道大家还有没有印象。
为什么一群素不相识的孩子,能让李嘉诚慷慨解囊?就因为一件小事。在上自动扶梯的时候,这群孩子和李嘉诚一行撞上了。孩子们一看他是一位老人,便主动地站到了旁边,让他们先上。李嘉诚对孩子们这种礼让的行为大加赞赏。事后,还想尽办法联系到了带队老师,表示要资助这趟游学的全部费用。
《三国志·蜀书·先主传》说:“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这是刘备临终前对儿子刘禅托孤遗诏的话。意思是让刘禅不要轻视小事,不要因为较小的善事就毫不关心。一个孩子有教养还是没教养往往体现在细微之处,可以细微到一个招呼,一个微笑,甚至一个眼神。
英国哲学家洛克说:“在缺乏教养的人身上,勇敢就会成为粗暴,学识就会成为迂腐,机智就会成为逗趣,质朴就会成为粗鲁,温厚就会成为谄媚。”缺乏教养,优势资源也会成为你的劣势。教养是一个人从骨子里透出的气质,藏不住,装不来;
教养是言行得当,让每个人都很舒服,如月之光华,明亮且柔。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诚达文秘网 https://www.rk1k.cn Copyright © 2019-2025 . 诚达文秘网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诚达文秘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浙ICP备1904212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