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心理学 单选253,多选85 • 01《一颗找回自我的心》的出版大大推动了西方心理卫生运动的发展,此书的作者是(A)。
A. 比尔斯 B. 比奈儿 C. 弗洛伊德 D. 克雷丕林 • 02对成就动机具有积极影响且能更好地预测成就的目标是(C)。
A. 掌握接近目标 B. 掌握回避目标 C. 表现接近目标 D. 表现回避目标 • 03按照德韦克的成就目标理论,具有表现目标的个体往往持(B)。
A. 能力增长观 B. 能力实体观 C. 能力表现观 D. 能力掌握观 • 04某生在学习过程中非常注意如何避免不能理解或不能掌握任务的情况发生,按照成就目标理论,该生的成就目标属于(D)。
A. 表现接近目标 B. 表现回避目标 C. 掌握接近目标 D. 掌握回避目标 • 05某大学生相信能力是不稳定的、通过努力是可以改变的。他持有的能力观是(B)。
A. 实体观 B. 增长观 C. 表现观 D. 掌握观 • 06提升成就目标的TARGET模式中的“G”是指(A)。
A. 小组安排 B. 目标设定 C. 群体访谈 D. 指导发现 • 07根据成就目标的3乘2模型,“个体追求比以前干得更好”属于的成就目标是(C)。
A. 任务-接近 B. 任务-接近 C. 自我-接近 D. 自我-回避 • 08采用表现目标的学生倾向于将学业的成败归因于(A)。
A. 能力 B. 努力 C. 任务难度 D. 运气 • 09阿特金森研究发现,更容易选择非常容易任务的是(A)。
A. 避免失败者 B. 追求成功者 C. 矛盾者 D. 所有人 • 10下列不属于成就目标形成过程中个体因素的是(d)。
A. 个体能力 B. 年龄因素 C. 性别 D. 社会文化 • 11艾利奥特认为对“胜任”的评价标准应该有三个:任务参照目标、自我参照目标和(b)。
A. 班级参照目标 B. 他人参照目标 C. 回避参照目标 D. 接近参照目标 • 12个体从一个思维起点出发,沿着不同方向,顺应多个角度,提出多种设想,寻找多种途径,解决具体问题。这种创造性思维方法是(a)。
A. 发散思维法 B. 头脑风暴法 C. 集体研究法 D. 培养恒心法 • 13头脑风暴小组成员的理想人数是(B)。
A. 3人左右 B. 6人左右 C. 10人左右 D. 20人左右 • 14以下对创造性含义的理解,不正确的是(D)。
A. 创造是人类特有的活动 B. 创造的目的是产生有价值的产品 C. 创造的成果有大有小 D. 创造是极少数人的天赋 • 15对于头脑风暴的基本原则,描述不正确的是(d)。
A. 延迟评判 B. 自由畅想 C. 求异创新 D. 鼓励批评 • 16关于创造性与智力发展的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高智商就会有高创造性 B. 低智商也可能有高创造性 C. 高智商是高创造性的必要条件 D. 创造性与智商呈线性关系 • 17一段时间内对问题解决所能给出的解决方案的多少,能够反映出创造性的(B)。
A. 敏感性 B. 流畅性 C. 灵活性 D. 独特性 • 18对所给定的问题产生可供选择的解决方案的种类多少,这一创造性的特征是(B)。
A. 流畅性 B. 变通性 C. 新颖性 D. 独特性 • 19下面有关创造力与智力的关系,表述错误的是(B)。
A. 高智商可能有高创造性 B. 高智商一定有高创造性 C. 高创造性必须有高于一般水平的智商 D. 低创造性的智商水平任意 • 20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是(D)。
A. 集中思维 B. 辐合思维 C. 求同思维 D. 发散思维 • 21人们对自己或他人的行为进行理解与推论,进而通过这种因果关系来调节随后的行为。持这种观点的理论是(B)。
A. 动机理论 B. 归因理论 C. 期望理论 D. 认知理论 • 22当一个人对自己的行为结果进行归因时,如果把失败归因于不努力,这时产生的情感体验是(B)。
A. 激动 B. 羞愧 C. 气愤 D. 惊讶 • 23李明期末考试没有考好,认为是自己没有努力的结果,从归因的3维度分析,该归因属于(C)。
A. 内部——稳定——可控 B. 内部——稳定——不可控 C. 内部——不稳定——可控 D. 内部——不稳定——不可控 • 24学生产生不胜任感、习得性无助感,是由于常将失败归因于(C)。
A. 难度 B. 运气 C. 能力 D. 努力 • 25人们会力图寻找导致他们行为结果的原因,这种现象被称为(C)。
A. 推论 B. 推理 C. 归因 D. 归纳 • 26在维纳的三维的归因模式中,任务难度属于(A)。
A. 外部的、稳定的、不可控制的 B. 外部的、不稳定的、可控制的 C. 内部的、不稳定的、可控制的 D. 内部的、稳定的、不可控制的 • 27下面说法代表归因的内控特征是(D)。
A. “老师出的怪题把我难住了” B. “我不管老师如何评分” C. “我不知道老师会问什么问题” D. “我准备好了,我能对付考试” • 28将学业成败归因于个人外部的稳定因素,指的是下列因素中的是(C)。
A. 能力 B. 努力 C. 任务难度 D. 运气 • 29以合理、完善方式组成的一系列外部操作活动的方式是(A)。
A. 动作技能 B. 心智技能 C. 练习技能 D. 思维技能 • 30下列不属于心智技能的是(B)。
A. 阅读 B. 吹拉弹唱 C. 运算 D. 记忆 • 31有关技能,下列表述错误的是(D)。
A. 技能达到自动化水平称为技巧 B. 骑车、打字等属于操作技能 C. 阅读、解题等心智活动也是一种技能表现 D. 操作技能和心智技能无法相互转化 • 32我国学者冯忠良提出了心智技能形成包括的三个阶段,不属于这三个阶段的是(A)。
A. 原型启发阶段 B. 原型内化阶段 C. 原型操作阶段 D. 原型定向阶段 • 33经常运用于操作技能学习的初期和后期的教师操作示范是(B)。
A. 对比示范 B. 整体示范 C. 分解示范 D. 错误示范 • 34在大学生操作技能的教学指导中,不正确的做法是(C)。
A. 明确操作技能学习的目的和任务 B. 给学生以正确的操作示范 C. 促进学生产生式知识的自动化 D. 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练习方法 • 35下列不属于熟练操作技能的特征的是(A)。
A. 操作的意识控制程度增强 B. 利用线索的减少 C. 动觉控制的加强 D. 运动图式的形成 • 36打字、骑自行车、开车等,当这些动作以完善的方式组织起来时,称为(A)。
A. 操作技能 B. 认知技能 C. 智力技能 D. 外部能力 • 37复杂技能的形成一般经历的阶段为(D)。
A. 编码阶段--识记阶段--保持阶段--再认阶段 B. 理解阶段--再认阶段--回忆阶段--运用阶段 C. 认知阶段--操作分解阶段--再认回忆阶段--自动化阶段 D. 认知阶段--操作分解阶段--操作联系阶段--自动化阶段 • 38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操作活动方式被称作(A)。
A. 操作技能 B. 技巧 C. 操作能力 D. 能力 • 39某教师坚信自己对教师职业的认识是正确的,情感上是热爱的,并将其看作自己的行动指南,这说明该教师所处于的角色形成阶段是(C)。
A. 角色认知 B. 角色认同 C. 角色信念 D. 角色实践 • 40“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得有一桶水”,体现了对教师哪方面的职业角色期待(D)。
A. 崇高的职业道德 B. 先进的教育理念 C. 终身学习的意识 D. 渊博的专业知识 • 41“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主要凸显的是社会对教师哪一方面的职业角色期待(D)。
A. 崇高的职业道德 B. 先进的教育理念 C. 渊博的专业知识 D. 独特的人格魅力 • 42它是社会对处在某一社会位置上的角色的要求,是对角色要求的行为规范,但又有高于一般行为规范的预期。它指的是(A)。
A. 角色期待 B. 角色认同 C. 角色信念 D. 角色认知 • 43在现代教育中,随着“以学生为中心”教育理念的确立,以下哪一种教师角色越来越弱化?(D)
A. 学生道德发展的向导 B. 知识学习的促进者 C. 教学的组织者,学习的参与者 D. 学生问题的解决者 • 44高校教师角色形成的影响因素中,不包括(C)
A. 职业认同 B. 榜样示范 C. 生涯规划 D. 投身实践 • 45具有渊博的知识、高超的教育教学艺术以及不断进取的学习精神是教师威信形成的(A)。
A. 主观因素 B. 客观因素 C. 认识因素 D. 政策因素 • 46在“犯错误效应”实验中,最有吸引力的人是(B)。
A. 能力非凡而未犯错误的人 B. 能力非凡而犯错误的人 C. 能力平庸而未犯错误的人 D. 能力平庸而犯错误的人 • 47由教师的卓越能力和人格魅力带来的影响力叫(A)。
A. 人格威信 B. 权力威信 C. 职业威信 D. 知识威信 • 48影响教师威信形成的主观条件有(D)。
A. 教师的社会地位 B. 教育行政部门的管理导向 C. 家长、学生对教师的认可和态度 D. 给学生以良好的第一印象 • 49教师在履行社会交给自己的教育责任过程中所具有的一种使学生感到尊敬而信服的精神感召力量,称为(D)。
A. 责任感 B. 教育信念 C. 教学效能感 D. 教师威信 • 50由于刺激过多、过强且作用时间过久而引起的不耐烦或反抗的心理现象称为(C)。
A. 犯错误效应 B. 南风效应 C. 超限效应 D. 分化效应 • 51下列选项,不属于教师威信形成的主观条件的是(B)。
A. 渊博的知识、高超的教育教学艺术 B. 教师的社会地位 C. 端庄的仪表、良好的工作作风和习惯 D. 高尚的思想、良好的道德品质 • 52教师改变、控制学生心理和行为的影响力,叫做(C)。
A. 教师角色 B. 教师角色期望 C. 教师威信 D. 教师人格 • 53教师的威信包括职业威信和(A)两个方面。
A. 人格威信 B. 社会威信 C. 专业能力 D. 管理威信 • 54融入校园文化,促进自我成长,属于(B)。
A. 心理健康教育内容 B. 心理健康教育途径 C. 心理健康教育任务 D. 心理健康教育原则 • 55人际吸引的最强烈和最高形式是(D)。
A. 激情 B. 亲情 C. 友情 D. 爱情 • 56按照斯滕伯格的爱情理论,只有承诺,没有激情和亲密的爱称为(B)。
A. 完美之爱 B. 空洞之爱 C. 浪漫之爱 D. 伴侣之爱 • 57研究发现,男女大学生择偶的标准中,排在最前面的是(C)。
A. 经济条件 B. 身材容貌 C. 性格爱好 D. 社会地位 • 58恋爱最为积极的目的和结果是(B)。
A. 性 B. 爱情 C. 情感交流 D. 婚姻 • 59从心理学角度来看,爱情是性爱和情爱组成的一种特殊感情系统,其中情爱具有的特点是(C)。
A. 冲动性 B. 排他性 C. 互补性 D. 直觉性 • 60“我宁愿自己吃苦,也不让自己爱的人受苦”,这是一种(B)爱情。
A. 游戏式 B. 利他式 C. 激情式 D. 逻辑式 • 61(A)是恋爱最为积极的目的和结果。
A. 爱情 B. 性 C. 情感交流 D. 婚姻 • 62表征性奖励的理论根据是(A)。
A. 强化原理 B. 认知原理 C. 观察学习原理 D. 人本原理 • 63在品德形成过程中,个体在头脑中形成有关“应当——不应当”的社会道德行为准则,这属于(B)。
A. 态度定势 B. 道德认识 C. 道德信念 D. 道德行为 • 64人们在具有道德认知与道德情感的条件下,是否会产生相应的道德行为,主要取决于其(C)。
A. 道德信念 B. 道德动机 C. 道德意志 D. 道德知识 • 65道德意志的过程不包括(A)。
A. 形成道德观念 B. 生成道德动机 C. 选择道德方式 D. 执行道德决定 • 66它是个体确信的、根深蒂固的东西,一旦形成会使个体的道德行为表现出坚定性和一贯性。这种品德心理要素是(B)。
A. 道德观念 B. 道德信念 C. 道德情感 D. 道德意志 • 67在道德意志的锻炼中,针对依赖性强、易受他人暗示的学生,应着重锻炼其意志的(D)。
A. 果断性 B. 坚持性 C. 自制性 D. 独立性 • 68个体基于过去经验对当前事物产生的肯定或否定的内在倾向,如赞成与反对、喜爱与厌恶、趋向与回避等心理准备状态称为(C)。
A. 思维定势 B. 心理定势 C. 态度定势 D. 行为定势 • 69做了错事之后产生愧疚或者羞耻感,这是(D)。
A. 道德认识 B. 道德判断 C. 道德行为 D. 道德情感 • 70根据皮亚杰的理论,7-12岁儿童的道德发展处于()。
A. 自律道德阶段 B. 前道德阶段 C. 他律道德阶段 D. 后习俗阶段 • 71个体根据一定的道德行为准则评价自己或他人的思想、行为时所产生的内心体验。这种品德心理要素是(B)。
A. 道德认识 B. 道德情感 C. 道德意志 D. 道德行为 • 72某学生判断道德问题时,不仅能依据规则,而且倾向于主持公正、平等。根据皮亚杰的理论,该同学的道德认知发展处于的阶段是(D)。
A. 自我中心阶段 B. 权威阶段 C. 可逆阶段 D. 公正阶段 • 73柯尔伯格对儿童的道德发展进行研究主要采用的研究方法是(C)。
A. 观察法 B. 对偶故事法 C. 两难故事法 D. 实验室实验法 • 74衡量品德的重要标志是(D)。
A. 道德认识 B. 道德情感 C. 道德意志 D. 道德行为 • 75儿童只是根据行为的后果来判断对错,而不考虑行为的动机。按照皮亚杰的理论,该儿童处于的道德发展阶段是(B)。
A. 自我中心阶段 B. 权威阶段 C. 可逆性阶段 D. 公正阶段 • 76关于道德与品德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
A. 品德主要是伦理学的研究对象,道德主要是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B. 个体品德的发展受社会道德的制约 C. 社会道德的发展受公民品德的制约 D. 品德的发展受社会规律的制约,道德的发展受个体因素的制约 • 77人们普遍认为“挟尸要价”中的主人公的做法是违背道德规范的,这种体验属于品德结构中的(A)。
A. 道德认识 B. 道德情感 C. 道德意志 D. 道德动机 • 78皮亚杰研究儿童道德判断能力发展规律的方法是(B)。
A. 两难故事法 B. 对偶故事法 C. 个案法 D. 精神分析法 • 79个体依据一定的道德行为规范行动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和倾向叫(C)。
A. 道德 B. 个性 C. 品德 D. 性格 • 80狐狸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是酸的。这种心理防卫机制是(A)。
A. 合理化 B. 投射 C. 退化 D. 升华 • 81按照艾里斯的观点,下列想法属于不合理信念的是(A)。
A. 努力一定会成功 B. 人一定会犯错 C. 天不会塌下来 D. 好人不一定有好报 • 82克服拖延的毛病,最关键的方法是( B)。
A. 找出原因 B. 立即行动 C. 制定计划 D. 朋友监督 • 83某大学生常常有缺乏明显客观原因的内心不安和担心。他的这种消极情绪是(C)。
A. 恐惧 B. 抑郁 C. 焦虑 D. 沮丧 • 84艾利斯的ABC理论指出,导致人们产生情绪困扰的直接原因是(B)。
A. 诱发性事件 B. 个体所遇到的诱发性事件之后产生的相应信念 C. 在特定的情景下,个体的情绪及行为的结果 D. 外部的强化 • 85外出郊游、散步、看电影、下棋等有助于平静情绪,这利用了控制情绪的(C)。
A. 交往调节法 B. 自我暗示法 C. 转移注意法 D. 反向调节法 • 86对个人内部情感状态的体验属于情绪的哪个成分?(A)
A. 主观体验 B. 外部行为 C. 生理唤醒 D. 认知解释 • 87(A)在应激过程中始终起到关键性作用。
A. 认知评价 B. 情绪体验 C. 生理反应 D. 个体需求 • 88大学生情绪情感具有明显的波动性,这种波动性与大学生的哪些发展因素有关?(B)
A. 身体、心理、学业 B. 生理、心理、社会性 C. 生理、学业、品德 D. 心理、生理、学业 • 89大学生对外部刺激的情绪反应迅速,喜怒哀乐溢于言表。这说明其情绪具有的特点是(C)。
A. 波动性 B. 丰富性 C. 外显性 D. 敏感性 • 90有时内心体验与外部表现一致,有时二者又不一致,这反映了大学生情绪情感特征的D()。
A. 稳定性与波动性并存 B. 丰富性与狭隘性并存 C. 强烈性与敏感性并存 D. 外显性与内隐性并存 • 91大学生在遇到困难与挫折时,往往因为只考虑眼前,很难全面、长远、多角度看待问题,从而容易悲观失望,难以自拔,这反映了其情绪情感的(B)。
A. 波动性 B. 狭隘性 C. 敏感性 D. 强烈性 • 92主张人格实现是人性的本质,自我实现有赖于无条件积极关注的心理学家是(B)。
A. 马斯洛 B. 罗杰斯 C. 班杜拉 D. 荣格 • 93大学生遇到困难和挫折时,容易悲观失望,难以自拔;
面对某些生活事件,往往只考虑眼前利益,很难全面长远的看问题。这说明其情绪具有的特点是(C)。
A. 强烈性 B. 敏感性 C. 狭隘性 D. 波动性 • 94我们高兴的时候额眉平展、面颊上提、嘴角上翘,这属于情绪的(C)。
A. 主观体验 B. 生理唤醒 C. 外部表现 D. 行为反应 • 95情绪和情感的信号功能是通过(C)来实现的。
A. 动机 B. 适应 C. 表情 D. 心境 • 96比较平静而持久的情绪状体是(B)。
A. 道德感 B. 心境 C. 理智感 D. 应激 • 97学校、企业、连队等群体属于(A)。
A. 正式群体 B. 非正式群体 C. 松散群体 D. 联合群体 • 98人们在真实或臆想的群体压力下,放弃自己的意见而与大多数人保持一致。这种现象被称为(A)。
A. 从众 B. 服从 C. 流行 D. 感染 • 99大学中的社团属于的群体类型是(B)。
A. 正式群体 B. 非正式群体 C. 名义群体 D. 网络群体 • 100去个性化现象的产生原因,一般认为不包括(C)。
A. 匿名性以及不明确性 B. 责任分散 C. 主体认知 D. 自我意识 • 101球迷闹事、团伙斗殴等都体现了下列群体心理现象中的(B)。
A. 社会助长 B. 去个性化 C. 群体思维 D. 集体舆论 • 102关于从众的影响因素,以下说法错误的是(D)。
A. 群体凝聚力越强,越容易从众 B. 群体规模越大,越不容易有从众 C. 群体中地位低的人容易从众 D. 群体的认知差距越大,越容易从众 • 103学生起哄、球迷闹事、团伙斗殴中都存在(C)社会心理现象。
A. 社会促进 B. 社会懈怠 C. 去个性化 D. 社会比较 • 104松散群体是指个体只是在空间和时间上结成群体但成员之间尚无共同活动的(A)。
A. 目的和内容 B. 共同语言 C. 深厚友谊 D. 约束力量 • 105大学教育的重点是自我教育,高校教师指导大学生学会自我教育的主要措施是促使大学生(D)。
A. 营造自我教育氛围,形成自我教育意识,省思自我教育哲理 B. 形成自我教育意向,产生自我教育行为,营造自我教育氛围 C. 营造自我教育氛围,形成自我教育行为,省思自我教育哲理 D. 形成自我教育意向,产生自我教育行为,省思自我教育哲理 • 106俗话讲“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说明了以下哪一种因素对人格形成与发展的影响?(C)
A. 家庭因素 B. 教育因素 C. 环境因素 D. 自我意识 • 107既是大学生走向成熟必不可少的能力,又是他们走向成熟的重要体现的是(A)。
A. 自我教育能力 B. 自我反省能力 C. 自我调节能力 D. 自我批判能力 • 108“皮格马利翁效应”说明哪一种因素对学生人格形成与发展的影响?(C)
A. 父母教养方式 B. 家庭结构 C. 教师期望 D. 班级气氛 • 109以下不属于人格健全标准的是(A)。
A. 身心和谐发展 B. 内部心理和谐发展 C. 人际关系和谐发展 D. 社会意识和谐发展 • 110能“忍受生活中不可避免的冲突与挫折,既要善于表达自己的真实情绪情感,也要在情绪情感冲动时适度地进行自我约束”,这体现了大学生健全人格标准中的(C)。
A. 自我整合,悦纳自己 B. 适应良好,行为有度 C. 情绪情感安定,调控有效 D. 独立自主,和而不同 • 111下列有关大学生摆脱自卑心理的表述,错误的是(C)。
A. 悦纳自己 B. 自我激励 C. 孤芳自赏 D. 合理评价 • 112个体自我意识迅速发展并趋向成熟的关键时期是(B)。
A. 少年期 B. 青年期 C. 成年期 D. 中年期 • 113“大五”人格特质所包含的五个因素是(D)。
A. 适应性、宜人性、责任心、神经质、开放性 B. 适应性、稳定性、责任心、神经质、开放性 C. 外倾性、稳定性、责任心、神经质、开放性 D. 外倾性、宜人性、责任心、神经质、开放性 • 114“江山易改,禀性难移”体现的人格特征是(B)。
A. 独特性 B. 稳定性 C. 整体性 D. 社会性 • 115它代表着道德要求,给好的行为提供奖赏,对坏的行为给予惩罚。按弗洛伊德的观点,这种人格成分是(B)。
A. 自我 B. 超我 C. 本我 D. 利比多 • 116马斯洛认为,个体人格成长的基本动力,也是人格成长的目的是(D)。
A. 生理需要 B. 安全需要 C. 爱和归属需要 D. 自我实现 • 117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佛洛依德的人格结构成分的是(A)。
A. 镜我 B. 本我 C. 自我 D. 超我 • 118提出自我同一性危机的心理学家是(B)。
A. 荣格 B. 埃里克森 C. 霍妮 D. 弗洛伊德 • 119当代大学生人格发展中的常见问题是人格发展缺陷,主要表现有(D)。
A. 空虚、脆弱、自卑、敌对、拖延等 B. 空虚、悲观、脆弱、敌对、拖延等 C. 空虚、悲观、冲动、嫉妒、脆弱等 D. 空虚、悲观、自卑、嫉妒、拖延等 • 120某大学生情感细腻,多愁善感,比较孤僻多疑。其气质类型属于(D)。
A. 胆汁质 B. 多血质 C. 粘液质 D. 抑郁质 • 121某大学生比较安静沉稳,老成持重,有耐心,做事比较呆板。其气质类型是(C)。
A. 胆汁质 B. 多血质 C. 粘液质 D. 抑郁质 • 122按照巴甫洛夫的观点,神经过程具有强、平衡、不灵活等特点的人,其神经活动类型是(C)。
A. 兴奋型 B. 活泼型 C. 安静型 D. 抑制型 • 123下面有关人格发展内涵理解不恰当的是(D)。
A. 人格发展过程就是个体社会化的过程 B. 人格发展是个体整体的发展 C. 人格发展是终生的发展 D. 人格发展到成年后基本结束 • 124对于大学生嫉妒这一人格缺陷,以下处理不当的是(A)。
A. 自怨自艾 B. 培养豁达心态 C. 发掘自身潜能 D. 可适当采用“酸葡萄”“甜柠檬”等心理效应进行心理调试 • 125“空心病”对应的人格缺陷是(A)。
A. 空虚 B. 悲观 C. 自卑 D. 孤僻 • 126奥尔波特将人格特质分为共同特质和(B)。
A. 表面特质 B. 个人特质 C. 根源特质 D. 中心特质 • 127人际关系是指人们在交往过程中所形成的心理关系,人际关系所包含的成分有(D)。
A. 认知、情感和人格 B. 认知、人格和行为 C. 情感、人格和行为 D. 认知、情感和行为 • 128用来衡量人际关系质量的是(B)。
A. 交往频率 B. 心理距离 C. 社会交换 D. 卷入程度 • 129在权力或权威的基础上建立与维持关系。这种人际关系是建立在以下哪种需要基础上的?(B)
A. 包容需要 B. 控制需要 C. 情感需要 D. 利益需要 • 130人际关系的核心成分是(B)。
A. 认知成分 B. 情感成分 C. 意志成分 D. 行为成分 • 131“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所体现的影响人际交往的因素是(A)。
A. 相似吸引 B. 互补吸引 C. 仪表吸引 D. 人格吸引 • 132人际关系走向终结的第一步是双方出现(A)。
A. 冷漠 B. 逃避 C. 分歧 D. 收敛 • 133人际吸引的特征表现为认知协调、情感和谐和(B)。
A. 态度一致 B. 行动一致 C. 观点趋同 D. 互相理解与扶持 • 134人际关系的形成和发展,从根本上说,取决于交往双方(D)。
A. 修养和处世方法 B. 身份和地位 C. 交往方式与方法 D. 需要满足的程度 • 135大学生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在交往风格、认知、情感等方面存在明显的不同,这是由大学生人际交往心理的(D)特征所决定的。
A. 迫切性 B. 单纯性 C. 多样性 D. 差异性 • 136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较少带有功利性,主要是切磋学问、交流思想、鼓励安慰、探索人生。这说明大学生的人际交往具有的特点是(A)。
A. 交往目的的单纯性 B. 交往内容的多样性 C. 交往动机的迫切性 D. 交往心理的差异性 • 137一个宿舍的同学之间常常因为来自不同的地区,生活习惯、价值观以及个人心理需求与修养的不同而产生摩擦与矛盾,这主要源于大学生(D)。
A. 交往动机的迫切性 B. 交往内容的多样性 C. 交往目的的单纯性 D. 交往心理的差异性 • 138大学生交往内容的多样性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A)
A. 交往对象、交往渠道、交往方式 B. 交往地点、交往渠道、交往方式 C. 交往对象、交往渠道、交往地点 D. 交往对象、交往地点、交往方式 • 139下列选项不属于大学生人际交往特点的是(A)。
A. 封闭性 B. 迫切性 C. 主动性 D. 自觉性 • 140相对于中小学生而言,大学生的交往认知偏重(D)。
A. 丰富和全面 B. 义气和理性 C. 感性和冲动 D. 理性和认知 • 141在知觉过程中,把一般原理、规则与个别事物或问题联系起来,需要大学生感知的(D)。
A. 目的性水平 B. 精确性水平 C. 准确性水平 D. 理解性水平 • 142下列对大学生思维特征的描述中正确的是(C)。
A. 达到了形式逻辑思维的高级阶段 B. 达到了辩证逻辑思维的高级阶段 C. 创造性思维有了明显发展 D. 思维的元认知能力开始发展 • 143大学生对事物的认识逐步摆脱非此即彼、非黑即白的看法。这体现了他们在以下哪种思维方面的发展和不断成熟?(C)
A. 形式逻辑思维 B. 创造性思维 C. 辩证逻辑思维 D. 抽象逻辑思维 • 144随着年龄的增长,大学生对事物的认识逐步摆脱非此即彼、非黑即白的看法,认识更加全面,这是一种(B)。
A. 形式逻辑思维 B. 辩证逻辑思维 C. 创造性思维 D. 思维的元认知能力 • 145认知过程是人类最基本的心理活动,主要包括感觉、知觉、记忆和(A)。
A. 思维 B. 能力 C. 情绪 D. 气质 • 146个体对自己的思维进行监视和控制的能力叫(D)。
A. 辩证逻辑思维 B. 形式逻辑思维 C. 创造性思维 D. 思维的元认知 • 147下列选项不属于大学生的认知发展特征的是(B)。
A. 感知的目的性更加明确 B. 感知的内容更加丰富 C. 感知的精确性趋于完善 D. 逻辑性知觉水平不断提高 • 148学生在考试时,回答选择题的记忆活动主要是(C)。
A. 识记 B. 保持 C. 再认 D. 回忆 • 149突出“情”,借助学生自身的阅历,运用情动、直觉、感悟等进行说服教育的方式是(B)。
A. 指导——内省式 B. 过程——体验式 C. 践履——训练式 D. 评价——反思式 • 150说服时专注于沟通中的事实,积极梳理与把握沟通中的逻辑。这种说服路径是(A)。
A. 中心路径 B. 外周路径 C. 正式路径 D. 非正式路径 • 151通过交换意见、参观访问、收听广播、观看影视、阅读报刊等方式改变人们的偏见及转变不正确观念和信念的方法,称为(B)。
A. 灌输 B. 说服 C. 宣传 D. 压服 • 152现代说服教育的主要方式为“沟通—对话”式,这一方式可追溯到古希腊时期哪位思想家的产婆术?(B)
A. 亚里士多德 B. 苏格拉底 C. 毕达哥拉斯 D. 柏拉图 • 153作为说服内容的信息特点不包括(C)。
A. 信息的透明度 B. 信息的衍生性 C. 信息的可转化性 D. 信息的心理化 • 154关于说服教育,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B)。
A. “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是一种说服教育 B. 说服教育中把受教育者看成“美德袋” C. 说服教育注重对话与引导 D. 说服教育强调以理服人 • 155下列关于影响说服教育效果的因素中,错误的是(B)。
A. 教师自身的特质 B. 说服的时间地点 C. 学生的心理特点 D. 说服的内容和沟通方式 • 156(B)被认为是改变态度的一种方式,即“通过交换意见、参观访问、收听广播、观看影视、阅读报刊等方式改变人们的观念和信念的方法” A. 诱导 B. 说服 C. 辩论 D. 威胁 • 157问题解决者在头脑中以某种理解来呈现问题,使问题的任务领域转化为问题空间。这种行为称作(B)。
A. 问题的识别 B. 问题的表征 C. 问题的重构 D. 问题的评价 • 158老师问:“一张桌子四个角,锯掉一个角,还有几个角?”张东不假思索地回答:“三个角。”老师又问:“还有其他答案吗?”张东想了想,没有回答出来。这说明张东在解决问题时受到哪种因素的影响?( C) A. 问题情境 B. 功能固着 C. 思维定势 D. 原型启发 • 159以下选项中,对问题解决起阻碍作用的因素是(B)。
A. 中等强度的动机 B. 功能固着 C. 原型启发 D. 创造性思维 • 160由先前活动所形成的并影响后继问题解决的一种心理准备状态是(D)。
A. 问题情境 B. 功能固着 C. 原型启发 D. 心理定势 • 161现代信息加工心理学认为,问题解决是一种以(C)为定向的搜索问题空间的认知过程。
A. 给定 B. 条件 C. 目标 D. 理论 • 162为了解决“用T、R、H、O、E五个字母合成一个有意义的单词”这一问题,先将五个字母所有可能的组合都罗列出来,再选择正确答案。这种问题解决策略为(A)。
A. 算法 B. 手段目的分析法 C. 爬山法 D. 逆推法 • 163依据问题解决的心理过程,在头脑中构造问题的表征发生在(A)。
A. 理解问题阶段 B. 设计方案阶段 C. 执行方案阶段 D. 评价结果阶段 • 164一般认为粉笔是用来写字的,衬衫是用来穿着的,而不易想到,在必要的时可以把粉笔当道具,把衬衫当画布,这种现象属于(C)。
A. 原型启发 B. 心理定势 C. 功能固着 D. 学习迁移 • 165解答算术题所进行的操作在吉尔福特的智力结构中属于()A。
A. 聚合思维 B. 发散思维 C. 记忆 D. 认知 • 166大学生心理成长的主要特点是(D)。
A. 过渡性、可塑性 B. 稳定性、差异性 C. 可塑性、稳定性、矛盾性与差异性 D. 可塑性、过渡性、矛盾性与差异性 • 167马斯洛提出的心理健康模式是(A)。
A. 自我实现的人模式 B. 功能充分发挥者模式 C. 没有疾病模式 D. 普通人模式 • 168心理健康的标准不包括(A)。
A. 智力超常 B. 情绪良好 C. 人格完整 D. 人际关系和谐 • 169认为心理健康的模式为“功能充分发挥者”的心理学家是(A)。
A. 罗杰斯 B. 马斯洛 C. 奥尔波特 D. 英格里士 • 170持有能力增长观的学生具有的成就目标是(B)。
A. 表现目标 B. 掌握目标 C. 趋近目标 D. 回避目标 • 171认为心理健康的模式为“自我实现的人”的是(B)。
A. 罗杰斯 B. 马斯洛 C. 奥尔波特 D. 英格里士 • 172罗杰斯提出的心理健康模式是(B)。
A. 自我实现的人模式 B. 功能充分发挥者模式 C. 疾病模式 D. 普通人模式 • 173从发展的角度看,心理健康是一种(C)。
A. 健康常模 B. 心理状态 C. 心理相对平衡的过程 D. 心理绝对平静的过程 • 174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应该把科学教育与学生的主动参与真正结合在一起,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体现的是心理健康教育的(B)。
A. 全体性原则 B. 主体性原则 C. 差异性原则 D. 预防、调治和发展相结合的原则 • 175心理健康表现为个人具有生命的活力、积极的内心体验和良好的(A)。
A. 社会适应 B. 社会化人格 C. 精神面貌 D. 精神状态 • 176下列哪一种说法是正确的。(C)
A. 人的气质有好坏之分,性格也有好坏之分 B. 人的气质有好坏之分,而性格则没有好坏之分 C. 人的气质没有好坏之分,而性格则有好坏之分 D. 人的气质没有好坏之分性格也没有好坏之分。
• 177某大学生关心集体、乐于助人、富有同情心、合群、守纪律。他的这些性格特征属于(A)。
A. 态度特征 B. 理智特征 C. 情绪特征 D. 意志特征 • 178性格特征的四个方面中最重要的是(D)。
A. 理智特征 B. 情绪特征 C. 意志特征 D. 态度特征 • 179自我效能感指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最早提出这一概念的是心理学家(A)。
A. 班杜拉 B. 托尔曼 C. 阿特金森 D. 卡特尔 • 180面对同样的刺激,有的人反应平静,有的人却情绪非常激动,难以自控,这主要体现了性格情绪特征中的何种差异(B)。
A. 稳定性 B. 强度 C. 持续性 D. 主导心境 • 181下列对大学生性格特点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A)。
A. 厌倦学习、不求上进等是大学生对待学习的典型态度 B. 大多数大学生表现出自觉、独立、主动的意志特征 C. 乐观向上是大学生典型的情绪特征 D. 大学生性格的理智特征的代表性表现是在认知活动中积极主动、细心谨慎 • 182人们常说的“江山易改,秉性难移”中,“秉性”指的是(C)。
A. 能力 B. 认知 C. 人格 D. 脾气 • 183性情急躁.缺乏耐性、成就欲高、上进心强、工作投入、时间紧迫性强生活常处于紧张状态,这是对什么人格特征的典型描述hhhh (A)
A. A型人格 B. B型人格 C. 内向型人格 D. 外向型人格 • 184人们顺利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个性心理特征是(B)。
A. 动机 B. 能力 C. 气质 D. 性格 • 185在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中,有意控制某些因素,引起被试某些心理现象的发生,进而探讨两者因果关系的研究方法是(D)。
A. 观察法 B. 调查法 C. 个案法 D. 实验法 • 186人对现实的稳固的态度和习惯化的行为方式反映的是个体的(C)
A. 能力 B. 气质 C. 性格 D. 动机 • 1871903年,《教育心理学》一书的出版被看作是教育心理学独立的标志,该书的作者是(B)。
A. 弗洛伊德 B. 桑代克 C. 奈塞尔 D. 罗杰斯 • 188以下哪位心理学家在莱比锡大学建立的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成为了心理学诞生的标志?(C)
A. 弗洛伊德 B. 华生 C. 冯特 D. 奈塞尔 • 189提出“最近发展区”理论的心理学家是(C )。
A. 皮亚杰 B. 斯金纳 C. 维果斯基 D. 巴甫洛夫 • 190下列选项中属于行为主义观点的是(B)。
A. 心理学应该研究意识的元素 B. 心理学应该研究可观察到的行为 C. 心理学应该揭示人性的本质 D. 心理学应该研究无意识现象 • 191被称为心理学“第三势力”的学派是(B)。
A. 精神分析心理学 B. 人本主义心理学 C. 认知心理学 D. 行为主义心理学 • 192喜怒哀乐指的是哪一种心理过程(B)。
A. 认知过程 B. 情绪过程 C. 意志过程 D. 激情 • 193某同学在学习时为了记住数字、年代等枯燥无味的知识,常对其赋予意义,使记忆过程生动有趣,该同学采用的这种学习策略是(C)。
A. 复述策略 B. 元认知策略 C. 精加工策略 D. 组织策略 • 194某学生在复习时,经常使用层级图和概念图以发现学习内容间的层次关系,并将之归入某种结构体系。这种学习策略属于(A)。
A. 组织策略 B. 元认知策略 C. 资源管理策略 D. 计划策略 • 195下列选项不属于精细加工策略的是(D)。
A. 比较 B. 提问 C. 记笔记 D. 组块化 • 196以下选项不属于精细加工策略的是 D( )。
A. 记忆术 B. 做笔记 C. 提问 D. 监控 • 197下列选项中,属于监控策略的是(D)。
A. 联想 B. 设置学习目标 C. 调整学习计划 D. 自我提问 • 198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根据认知目标及时评价、检测、反馈认知活动的结果,正确估计自己达到认知目标的程度、水平。这种学习策略是(B)。
A. 计划策略 B. 监控策略 C. 调节策略 D. 组织策略 • 199复述策略属于(A)。
A. 认知策略 B. 元认知策略 C. 资源管理策略 D. 计划策略 • 200学习策略一般包含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和(B)。
A. 记忆策略 B. 资源管理策略 C. 思维策略 D. 学习方法 • 201通常,人们将奥苏伯尔提出的学习理论称作为(A)。
A. 认知同化学习理论 B. 观察学习理论 C. 替代学习理论 D. 发现学习理论 • 202有意义学习的实质,就是符号、文字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D)。
A. 人为的和本质的联系 B. 主动的和条理清晰的联系 C. 特殊的和固定的联系 D. 实质性的和非人为性的联系 • 203被称为“机器教学之父”的是心理学家(B)。
A. 巴普洛夫 B. 斯金纳 C. 加涅 D. 奥苏泊尔 • 204当某一情境与某一反应准备联结时,如果给予联结,就会使学习有成效,这符合桑代克的(C)。
A. 联想律 B. 效果律 C. 准备律 D. 练习律 • 205联结主义学习理论的创始人是(B)。
A. 加涅 B. 桑代克 C. 华生 D. 班杜拉 • 206桑代克提出的学习的准备律相当于下列哪一个概念?(C)
A. 学习迁移 B. 学习策略 C. 学习动机 D. 学习定势 • 207布鲁纳提出的学习理论是(C)。
A. 认知目的说 B. 认知同化说 C. 认知发现说 D. 认知接受说 • 208奥苏伯尔认为,通过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实质性和非人为性的联系就是(C)。
A. 上位学习 B. 下位学习 C. 有意义学习 D. 并列学习 • 209由奖励、分数和竞赛等引起的学习动机是(A)。
A. 外在动机 B. 内在动机 C. 主导动机 D. 辅助动机 • 210引起和维持学生的学习行为并使之趋向既定目标的动力倾向是(D)。
A. 学习兴趣 B. 学习迁移 C. 学习目标 D. 学习动机 • 211按照“动机的整合”理论,动机内化过程的最高水平是(C)。
A. 外在调节 B. 摄入调节 C. 整合调节 D. 认同调节 • 212耶克斯—多德森定律阐述的是(D)。
A. 学习动机与学习目的之间的关系 B. 学习动机和学习归因之间的关系 C. 学习动机和学习迁移之间的关系 D. 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之间的关系 • 213学习动机对学习的作用,类似于(C)。
A. 稳定剂 B. 凝固剂 C. 催化剂 D. 调节剂 • 214下列情境中代表内部动机的情境是(D)。
A. 王伟努力学习,目的是考上好大学 B. 小明把当前的学习和国家的利益联系在一起 C. 小丽一想到老师的鼓励就有了学习的干劲 D. 张华喜欢数学,每天都要学两个小时的数学 • 215学习动机和学习效果之间呈(C)。
A. 线性关系 B. U型曲线关系 C. 倒U型曲线关系 D. 倒V型曲线关系 • 216“为中华崛起而读书”这样的学习动机属于(D)。
A. 近景性内部动机 B. 近景性外部动机 C. 远景性内部动机 D. 远景性外部动机 • 217人们希望从事对他有重要意义的、一定困难的、具有挑战性的活动,在活动中能取得完满的优异结果和成绩,并能超过他人的动机是(C)。
A. 兴趣 B. 权力动机 C. 成就动机 D. 交往动机 • 218(C)指的是个人按照自己的标准评价自己的行为之后在心理上对自己进行奖励或惩罚。
A. 直接强化 B. 间接强化 C. 自我强化 D. 奖励 • 219按照迁移的层次,学习迁移可分为(A)。
A. 横向迁移与纵向迁移 B. 顺向迁移与逆向迁移 C. 特殊迁移与普通迁移 D. 正迁移与负迁移 • 220一种学习中获得的知识经验对另外一种学习的影响称为(B)。
A. 学习动机 B. 学习迁移 C. 学习策略 D. 学习兴趣 • 221主张学习者能够“顿悟”两个学习情境之间的关系是决定学习迁移的重要因素,持该观点的学习迁移学说是(D)。
A. 形式训练说 B. 相同要素说 C. 经验概括说 D. 关系转换说 • 222骑自行车的技能对学习骑三轮车有干扰作用,这种现象属于(B)。
A. 正迁移 B. 负迁移 C. 逆向迁移 D. 垂直迁移 • 223奥苏伯尔强调影响学习迁移的关键因素是(D)。
A. 共同要素 B. 共同原理 C. 学习定势 D. 认知结构 • 224“教学不能仅仅满足于让学生掌握表面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理解隐含的深层次知识,以及新旧知识之间的关系并能将其灵活运用”,持这一观点的迁移理论是(C)。
A. 相同要素说 B. 经验概括说 C. 关系转换说 D. 认知结构说 • 225根据迁移的效果不同,迁移可以分为(C)。
A. 水平迁移和垂直迁移 B. 顺向迁移和逆向迁移 C. 正迁移和负迁移 D. 一般迁移和具体迁移 • 226下面说法含有学习迁移观点的是(D)。
A. 拳不离手,曲不离口 B. 复习才是王道 C.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D. 举一反三 • 227“举一反三”和“触类旁通”所说的迁移类型是(A)。
A. 水平迁移 B. 垂直迁移 C. 负迁移 D. 逆向迁移 • 228以个人感知过的事物的具体形象为内容的记忆是(A)。
A. 形象记忆 B. 动作记忆 C. 语义记忆 D. 情境记忆 • 229什么理论认为,知识遗忘是学习者在学习和回忆之间受到其他无关刺激的干扰而造成的。(B)
A. 衰退理论 B. 干扰理论 C. 同化理论 D. 动机理论 • 230根据记忆内容的不同,“余音绕梁三日不绝”属于下列记忆类型中的(A)。
A. 形象记忆 B. 动作记忆 C. 语义记忆 D. 情绪记忆 • 231容量没有限制,记忆痕迹迅速消退,信息处于未被加工的原始状态,这种记忆是(A)。
A. 感觉记忆 B. 工作记忆 C. 短时记忆 D. 长时记忆 • 232大学生对单词、定义、符号、公式等的记忆属于(C)。
A. 形象记忆 B. 动作记忆 C. 语义记忆 D. 情景记忆 • 233个人以概念、判断、推理等抽象思维为主要形式,以事物的关系以及事物本身的意义和性质等为内容的记忆称为(B)。
A. 形象记忆 B. 语义记忆 C. 情景记忆 D. 抽象记忆 • 234以亲身经历的、发生在一定时间和地点的某个事件为内容的记忆称为(D)。
A. 形象记忆 B. 情绪记忆 C. 语义记忆 D. 情景记忆 • 235根据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遗忘规律的内容是(C)。
A. 均衡且先快后慢 B. 均衡且先慢后快 C. 不均衡且先快后慢 D. 不均衡且先慢后快 • 236我们能够回忆出很多年之前老师给我们上课的过程,这种记忆是(B)。
A. 语义记忆 B. 情景记忆 C. 动作记忆 D. 情绪记忆 • 237专业知识学习过程中的分析与综合属于知识学习的(B)过程。
A. 知识的感知 B. 知识的理解 C. 知识的巩固 D. 知识的应用 • 238在头脑中把同类事物中抽取出的共同的本质属性结合起来,并推广到同类其他事物中去的过程是(D)。
A. 分析 B. 综合 C. 抽象 D. 概括 • 239为了帮助学生准确把握“鸟”的本质特征,老师在讲授“鸟”的概念时不仅列举了麻雀、鸽子,还列举了鸡、鸭、企鹅等例子,这运用的是(C)。
A. 正例 B. 反例 C. 变式 D. 概括 • 240在知识学习中,把由感知所获得的大量信息,进行编码加工,使其系统化、概括化、精炼化的过程,就是(B)。
A. 知识巩固的过程 B. 知识理解的过程 C. 知识记忆的过程 D. 知识应用的过程 • 241把从同类事物中抽取出来的共同的本质属性结合起来,并推广到同类其他事物的思维过程是(D)。
A. 分析 B. 比较 C. 抽象 D. 概括 • 242大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去认识事物的种种联系、关系,直至认识其本质、规律的学习活动是(B)。
A. 知识感知 B. 知识理解 C. 知识巩固 D. 知识应用 • 243在知识理解的过程中,教学时总是先出现若干个变式例子,使概念的(B)不断变化,同时保持概念的本质特征不变。
A. 关键特征 B. 无关特征 C. 整体特征 D. 局部特征 • 244知识是个体通过与环境相互作用后获得的(D)。
A. 感受与体验 B. 前人经验 C. 记忆的内容 D. 信息及其组织 • 245某教师经过若干年的实践,感觉到自己完全能够站稳脚跟,便将关注的重点投向提高学生的成绩上,此时,该教师便进入到教师成长的(B)。
A. 关注生存阶段 B. 关注情境阶段 C. 关注学生阶段 D. 关注研究阶段 • 246从教师成长与发展阶段来看,其成长成熟的重要标志是(C)。
A. 关注生存 B. 关注情境 C. 关注学生 D. 关注自我感受 • 247有助于高校教师成长与发展的外部途径是(C)。
A. 教学观摩 B. 微格教学 C. 岗前培训 D. 科学研究 • 248关于专家型教师的特征,下列描述中不正确的是(C)。
A. 具有敏锐的洞察力 B. 具有良好的教学监控能力 C. 具有宽容的人格特点 D. 善于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 249对于熟手型教师特点描述不准确的是(D)。
A. 对所教学科知识很熟悉 B. 积累了大量教学经验 C. 可以将学科知识和教学方法相融合 D. 富于创新,善于创造性解决问题 • 250某教师把大量的时间花在如何管理和控制学生上,而不是把重点放在如何教好学生上。该教师处于的成长与发展阶段是(A)。
A. 关注生存 B. 关注情境 C. 关注发展 D. 关注学生 • 251在关注情境阶段,教师担心的问题是(D)。
A. 学生是否能听我的 B. 我能胜任自己的工作吗 C. 同事们如何看我 D. 备课材料是否充分 • 252微格教学的时间一般为(A)。
A. 10分钟左右 B. 20分钟左右 C. 30分钟左右 D. 40分钟左右 • 253以下不属于教师教学能力的是(C)。
A. 教学认知能力 B. 教学操作能力 C. 自我反省能力 D. 教学监控能力 多选 • 254从自我体验的形式看,大学生自我体验的特点包括(ABCD)。
A. 丰富性 B. 敏感性 C. 波动性 D. 深刻性 • 255埃姆斯提出的课堂情境中影响学生成就目标的TARGET模式,所包含的结构因素为(ACD)。
A. 任务设计、权力分配 B. 教师指导、学生选择 C. 认可活动、小组安排 D. 评价活动、时间分配 • 256成就目标可以划分为(ABCD)。
A. 表现接近目标 B. 表现回避目标 C. 掌握接近目标 D. 掌握回避目标 • 257对大学生创造性的评价和识别,通常采用的方法有(ACD)。
A. 创造性思维为主的测验 B. 创造性知识评价法 C. 创造性人格问卷 D. 创造性产品评价法 • 258创造性的典型心理特征包括(BCD)。
A. 精密性 B. 流畅性 C. 灵活性 D. 独创性 • 259发散思维的基本特征有(ABC)。
A. 流畅性 B. 变通性 C. 独创性 D. 开放性 • 260告诉学生,考试取得好的成绩是由于个人付出努力、复习认真、准备充分等自己可控的原因。这种归因训练方式是(CD)。
A. 外在归因 B. 不可控归因 C. 努力归因 D. 可控归因 • 261维纳将人们活动成败的原因归结为六个因素,其中属于自身内在因素的是(ABD)。
A. 能力高低 B. 努力程度 C. 任务难易 D. 身心状态 • 262下列哪些措施是对大学生心智技能教学指导的主要措施?(ABCD)
A. 促进学生程序化知识的形成 B. 促进产生式知识的自动化 C. 加强学生语言表达训练 D. 促进学生把握正确的练习方法 • 263以下有助于大学生心智技能形成的教学指导是(ABCD)。
A. 促进学生程序化知识的形成 B. 促进产生式知识的自动化 C. 加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训练 D. 指导学生科学练习 • 264在大学生心智技能的教学指导中应指导学生进行科学练习,为提高练习效果,应注意(ABCD)。
A. 明确练习的目的要求 B. 掌握正确的练习方法 C. 练习要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 D. 充分利用练习中的反馈强化作用 • 265教师角色的形成一般需要经历的阶段有(ABC)。
A. 角色认知 B. 角色认同 C. 角色信念 D. 角色实践 • 266高校基本功能包括(ABCD)。
A. 人才培养 B. 科学研究 C. 社会服务 D. 文化传承创新 • 267高校教师角色的形成过程主要有以下阶段(BCD)。
A. 角色抉择阶段 B. 角色认知阶段 C. 角色认同阶段 D. 角色信念阶段 • 268教师的威信是指教师个人或者组织改变、控制人们心理和行为的影响力,主要包括(BC)。
A. 学术威信 B. 职业威信 C. 人格威信 D. 知识威信 • 269作为一种无形的教育力量,教师威信在教育教学中所起的作用包括(ABCD)。
A. 影响学生的认知 B. 影响学生的情感体验 C. 影响学生的思想品德 D. 影响学生的行为习惯 • 270高校教师威信形成的主观条件有(ABCD)。
A. 具有高尚的思想、良好的道德品质 B. 具有渊博的知识、高超的教育教学艺术以及不断进取的学习精神 C. 具有端庄的仪表、良好的工作作风和习惯 D. 具有正确的学生观并给学生以良好的第一印象 • 271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有(ABC)。
A. 遗传基因和社会环境 B. 学校与家庭环境 C. 学生个性特征与自身生活方式 D. 人际交往与学业水平 • 272以下关于大学生恋爱观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BC)。
A. 渴望爱情,正视“性”的需求 B. 强调以感情为基础 C. 注重对方的人格品质 D. 当代大学生的婚恋知识主要来自学校教育 • 273爱情与喜欢的区别主要表现在(ABD)。
A. 亲密 B. 依恋 C. 服从 D. 利他 • 274道德情感的几种表现形态是(ABD)。
A. 直觉的道德情感 B. 想象的道德情感 C. 记忆的道德情感 D. 伦理的道德情感 • 275品德的心理结构包括的要素有(ABCD)。
A. 道德认识 B. 道德情感 C. 道德意志 D. 道德行为 • 276促进学生道德信念确立的措施或做法包括(ACD)。
A. 使学生获得道德行动的经验 B. 培养学生抗诱惑的能力 C. 利用道德情感的“催化”作用 D. 发挥教师的言传身教作用 • 277柯尔伯格将个体道德发展概括为三个水平六个阶段,其中后习俗水平包括的阶段有(CD)。
A. 服从与惩罚定向11 B. 好孩子定向21 C. 社会契约定向 D. 普遍道德原则定向 • 278道德情感可分为多个层次,包括(BCD)。
A. 个体本身的情感体验 B. 直觉的情绪体验 C. 由道德形象引起的情绪体验 D. 伦理道德的情感体验 • 279在道德发展的研究方法中,社会学习论注重实验室实验,进行的有代表性的实验有(ABD)。
A. 模仿学习实验 B. 抗拒诱惑实验 C. 延迟满足实验 D. 言行一致实验 • 280当代大学生积极参与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主动维护自身心理健康的主要途径有(BCD)。
A. 正确认识社会 B. 拓展社会实践 C. 寻求心理咨询 D. 融入校园文化 • 281职业倦怠的特征包括(ACD)。
A. 情感耗竭 B. 意志薄弱 C. 去人性化 D. 个人成就感降低 • 282迈尔认为情绪智力包括的方面有(ABCD)。
A. 对情绪的知觉、评价和表达能力 B. 用情绪促进思维的能力 C. 理解和分析情绪的能力 D. 调节情绪以促进情绪与智力发展的能力 • 283情绪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主要体现在(ABCD)。
A. 适应功能 B. 动机功能 C. 组织功能 D. 信号功能 • 284姿态表情可分为(ABC)。
A. 语调表情 B. 身体表情 C. 面部表情 D. 手势表情 • 285群体的特征有(BCD)。
A. 共同的存在空间 B. 共同的目标与规范 C. 特定的组织结构 D. 相互作用和情感联系 • 286下列与去个性化产生有关的是(BCD)。
A. 群体规模 B. 匿名性 C. 责任分散 D. 自我意识 • 287下列选项中,存在着去个性化现象的是(ACD)。
A. 集体起哄 B. 随大流 C. 球迷闹事 D. 团伙斗殴 • 288对健全人格的标准,可以从以下哪几个方面来理解?(ABC)
A. 人与自我的关系方面 B. 人与他人的关系方面 C. 人与社会的关系方面 D. 人与自然的关系方面 • 289帮助大学生认识自我的方法,正确的是(ABC )。
A. 用全面的眼光看待自己 B. 用发展的眼光看待自己 C. 通过实践活动认识自己 D. 通过不断比较相信自己 • 290为帮助大学生发展健全人格,可以采取的措施有(ABCD)。
A. 帮助大学生全面认识自我 B. 引导大学生积极参加实践 C. 重视大学生学会自我教育 D. 协助大学生建立良好人际关系 • 291卡特尔使用因素分析法建立了人格特质理论模型,该模型包括的几个层次是(ABCD)。
A. 个别特质和共同特质 B. 表面特质和根源特质 C. 体质特质和环境特质 D. 动力特质、能力特质和气质特质 • 292人格发展理论的主要流派包括(ABCD)。
A. 精神分析理论 B. 特质理论 C. 人本主义理论 D. 认知——行为理论 • 293大五人格特质理论认为人格的五个基本特质是外倾性、宜人性和(BCD)。
A. 精神质 B. 责任心 C. 神经质 D. 开放性 • 294以下对气质的描述,正确的是(BCD)。
A. 有好坏之分 B. 具有独特性 C. 与生俱来的 D. 具有稳定性 • 295下列做法可以缓解大学生空虚心理的有(ABC)。
A. “天生我材必有用” B. “我爱人人,人人爱我” C. “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要知足常乐” D. “人比人,气死人” • 296成就目标具有(AC)。
A. 相对稳定性的特点 B. 自主性的特点 C. 情境性的特点 D. 效价性的特点 • 297下列哪些手段是维护良好的人际关系的主要手段。(BCD)
A. 情境控制 B. 避免争论 C. 学会批评,讲究批评艺术 D. 勇于承认错误 • 298维护良好人际关系的方法有(ABCD)。
A. 避免争论 B. 学会批评 C. 勇于承认错误 D. 讲究批评艺术 • 299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有(ABCD)。
A. 交互性原则 B. 社会交换原则 C. 自我价值保护原则 D. 情境控制原则 • 300大学生人际关系的主要类型有(ABC)。
A. 同学关系 B. 师生关系 C. 社团关系 D. 管理关系 • 301大学生心理发展主要经历哪几个发展阶段?(ABD)
A. 适应准备 B. 稳定发展 C. 巩固形成 D. 走向成熟 • 302大学生认知发展特征主要体现在(ABC)。
A. 感知觉特征 B. 记忆特征 C. 思维特征 D. 人格发展特征 • 303大学生思维发展主要表现在(CD )。
A. 动作思维 B. 形象思维 C. 形式逻辑思维 D. 辩证逻辑思维 • 304指导—内省式说服,强调由指导到内省的变化进程,这种内化的过程包含三个层级,这三个层级是(ACD)。
A. 指导式认知 B. 体验式认知 C. 研讨式认知 D. 内省式认知 • 305为了达到最优的说服效果,作为说服内容的信息应该具有(ABC)特点。
A. 透明度 B. 衍生性 C. 心理化 D. 艺术性 • 306作为说服者的教师,其影响说服效果的因素包括(ABC)。
A. 诚信度 B. 权威性 C. 亲和力 D. 身体素质 • 307安德森认为,问题解决的主要心理特征有(ABD)。
A. 问题解决具有目的性 B. 问题解决包含一系列的心理运算 C. 问题解决具有顺序性 D. 问题解决具有认知性 • 308我国心理学界一般认为问题解决的心理过程包括的阶段有(ABCD)。
A. 理解问题 B. 设计方案 C. 执行方案 D. 评价结果 • 309以下哪些因素会影响问题解决?(ABCD)
A. 问题表征 B. 思维定势 C. 功能固着 D. 原型启发 • 310有结构的问题的解决过程包括以下步骤(ABCD)。
A. 建立问题标准 B. 搜寻解法 C. 执行解法 D. 评价解法 • 311心理健康状态具有的特点有(ABCD)。
A. 相对性 B. 连续性 C. 动态性 D. 可逆性 • 312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标准的基本维度包括(ABCD)。
A. 内外协调适应 B. 情绪情感稳定 C. 角色与功能协调 D. 良好的学习能力 • 313教师心理健康的维护,需要从学校层面做到(BC)。
A. 树立尊师重教的良好风气 B. 健全公正合理的教师评价机制和激励机制 C. 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氛围 D. 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 314奥尔波特的人格特质理论中属于个人特质的有(ABD)。
A. 首要特质 B. 中心特质 C. 根源特质 D. 次要特质 • 315“从小看大,三岁知老”没有反映出人格的哪些特征?(BCD)
A. 稳定性 B. 生物性 C. 个别性 D. 整体性 • 316心理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ABCD)
A. 个体心理特征 B. 意志过程 C. 认知过程 D. 心理状态 • 317个性心理特征主要包括(ABC)
A. 能力 B. 气质 C. 性格 D. 动机 • 318人的心理过程包括(ABC)。
A. 认知过程 B. 情绪情感过程 C. 意志过程 D. 行为过程 • 319学习的认知策略包括(BCD)。
A. 计划策略 B. 组织策略 C. 精加工策略 D. 复述策略 • 320认知策略主要包括( ABC)。
A. 复述策略 B. 精加工策略 C. 组织策略 D. 调节策略 • 321以下属于资源管理策略的有(ABD)。
A. 建立时间表 B. 寻找固定地方 C. 调整阅读速度 D. 调整心境 • 322一般来说,下列哪些特点属于大学生学习的主要特点。(ABCD)。
A. 学习的内容更专业 B. 学习的实践应用性更强 C. 学习的空间更广阔 D. 学习的自主性更强 • 323下列选项中属于建构主义教学模式的有(ABD)。
A. 支架式教学 B. 情景性教学 C. 程序性教学 D. 随机通达教学 • 324班杜拉认为观察学习的过程包括(ABCD)。
A. 注意阶段 B. 保持阶段 C. 复制阶段 D. 动机阶段 • 325“耶克斯——多德森定律”揭示了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之间的关系,以下表述正确的是(BCD)。
A. 学习效果与学习动机之间呈线性关系 B. 学习效果与学习动机之间呈倒“U”型关系 C. 通常学习动机处于中等水平时,学习效果最佳 D. 学习效果与学习动机之间的关系受任务难度的影响 • 326学习动机具有的功能包括(ABD)。
A. 启动功能 B. 维持功能 C. 感染功能 D. 定向功能 • 327关于学习动机的最佳水平与学习活动的难易程度的描述正确的有(ABC)。
A. 当学生完成较容易的作业时,教师应使其心理紧张程度控制在较高水平 B. 当学生完成较难的作业时,教师应使其心理紧张程度控制在较低的水平 C. 当学生完成中等水平难度的作业时,教师应使其心理紧张程度控制在中等水平 D. 不论是何种性质的学习任务,学习动机水平都是越高越好 • 328奥苏泊尔认为对学习迁移会产生直接影响的认知结构变量有(ABC)。
A. 认知结构的可利用性 B. 认知结构的可辨别性 C. 认知结构的巩固性 D. 认知结构的可迁移性 • 329按照迁移的顺序,迁移可以分为(AC)。
A. 顺向迁移 B. 反向迁移 C. 逆向迁移 D. 纵向迁移 • 330下列现象属于正迁移现象的有(ACD)。
A. 学会弹钢琴,可以有利于拉手风琴 B. 后来的学习对先前的学习产生一定的影响 C. 会骑自行车的人比较容易掌握摩托车技术 D. 汉语拼音的学习会对以前学习的汉语发音产生积极的影响 • 331下列属于短时记忆的特点的是(BCD)。
A. 加工水平最低 B. 保持时间在1分钟以内 C. 以言语听觉编码为主 D. 容量为5-9个组块 • 332解释知识遗忘的理论主要有(BCD)。
A. 进化理论 B. 衰退理论 C. 干扰理论 D. 提取失败理论 • 333属于长时记忆的特点的是(ACD)。
A. 保持时间1分钟以上 B. 加工水平低 C. 记忆容量非常大 D. 语义编码为主 • 334大学生知识理解的基本过程包括(ABD)。
A. 分析与综合 B. 比较与分析 C. 发现与提炼 D. 抽象与概括 • 335任何知识的学习过程都包含一系列复杂的心理活动,包括(ABC)。
A. 感觉 B. 记忆 C. 想象 D. 意志 • 336提升高校教师的幸福感需要(ABCD)。
A. 树立正确的教师人才观 B. 建立有效的社会支持系统 C. 尊重教师的合理需要 D. 教师应注重塑造积极的品质 • 337与非专家型教师相比较,专家型教师的主要特征包括(BCD)。
A. “浓缩自己生命”的工作观 B. 高效率地解决教学领域的问题 C. 丰富而有效的专门知识 D. 创造性的洞察力 • 338()和()根据教师的需要和不同时期所关注的焦点问题,将教师划分为关注生存、关注情境和关注学生三个阶段。AB A. 富勒 B. 布朗 C. 埃利斯 D. 弗洛伊德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诚达文秘网 https://www.rk1k.cn Copyright © 2019-2025 . 诚达文秘网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诚达文秘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浙ICP备1904212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