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诚达文秘网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乡村公共服务设施配套指什么(7篇)

乡村公共服务设施配套指什么(7篇)

来源:公文范文 时间:2023-05-04 20:50:03

篇一:乡村公共服务设施配套指什么

  

  “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研究成果(2006BAJ05A05)村镇基础设施配置关键技术研究

  专题六

  村镇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技术与标准研究

  城市建设研究院

  清华大学

  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

  2010年7月

  目

  录

  第一章

  农村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研究内容与方法

  ...........................................................................

  一、村镇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的研究内容

  .................................................................................

  二、国外研究进展

  .....................................................................................................................

  三、国内研究进展

  .....................................................................................................................

  第二章

  村镇公共服务设施规划配置技术

  .......................................................................................

  一、技术目标与路径

  .................................................................................................................

  二、村镇公共服务设施评价技术

  .............................................................................................

  三、需求分析技术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共建共享技术

  .....................................................................................................................

  第三章

  村镇公共服务设施规划标准研究

  .......................................................................................

  一、教育设施

  .............................................................................................................................

  二、医疗卫生设施

  .....................................................................................................................

  三、文化体育设施

  .....................................................................................................................

  四、社会保障设施

  .....................................................................................................................

  五、标准汇总

  .............................................................................................................................

  第一章

  农村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研究内容与方法

  一、村镇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的研究内容

  为解决村镇公共服务设施供给难题,提高公共服务设施服务水平和服务效率,有关学者对村镇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的配置内容、配置方法、配置途径和配置模式进行了长期研究,积累大量可供借鉴的研究成果。

  1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配置目标

  一般认为,村镇公共服务设施(ruralpublicservicefacilities)是为农村社会提供各项公共产品和服务的设施,主要包括教育、社会保障、公共文化体育、公共医疗卫生、商业服务以及行政管理等配套设施。在上述设施中,义务教育、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最低生活保障,是基本公共服务中的“基本”成分1。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提出,要求基本公共服务的内容和水平的均等化(消费均等和结果平等)、服务设施和条件及资源占有的均等化(条件均等和起点平等),以及赋予人们相同的权利和机会(权利平等及制度平等)。

  在推进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均等化过程中,设施配置项目应当符合村镇居民最为关切的实际需求。根据中国改革发展研究院的问卷调查结果,国内专家普遍认为民生类与生产类公共服务是当前农民最关心、最急需、最直接和最现实的基本公共服务,包括基本医疗卫生、义务教育、公共基础设施、最低生活保障、农技支持、就业服务、生态环境保护、社会治安、金融支持等,其中公共基本医疗卫生、义务教育最被关注。农民自身的诉求也非常强烈,大量调研结果表明,村镇公共服务设施急待改善,在部分村庄,对公共服务设施的需求大大超出了对给排水、采暖等基础设施2。

  2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标准

  村镇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标准是政府公共服务所要达到的水平、指标和要求,随着公共服务的社会化、企业化、市场化倾向愈加明显,全能型的政府逐渐衰落,取而代之以通过制定公共服务标准保证服务质量、引导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的服务型政府3。

  根据不同的社会发展水平,公共服务标准是应当不断调整的,根据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标准的目标及内容会发生相应变化。目前,我国尚未颁布覆盖农村地区的公共服务配置标准,无法有效引导村镇公共服务设施合理配置,这是影响农村建设的一大缺憾。可供参考的配置标准一般采用“分级配套—千人指标”的技术路径,一些规范中虽然规定了服务设

  1丁元竹.基本公共服务如何均等化.了望,2007(22).2杨其元,夏锋.名“三农”专家对农村基本公共服务现状的看法.中国农村观察.2008.3.

  3李洺,孟春,李晓玉.公共服务均等化中的服务标准—各国理论与实践.财政研究,2008(10).

  施的服务半径,但仅作为参考因素出现在标准中,没有有机融入规划配置体系之中,很难指导实践。千人指标是对公共服务设施“量”的控制,但无法回答设施选址、配置的具体问题,在指导村镇规划上尤显薄弱,容易导致在实际中设施配置与真实需求相脱节。我国城乡区域差距较大,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标准宜低不宜高,可以先考虑以解决弱势群体的最基本保障为标准。

  3上下协调、多方参与的设施配置机制

  对于发展村镇公共服务设施的发展机制,学者发表了多种观点。有专家认为,应该建立公共财政体制,增加对村镇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数量和比重,也有意见认为村镇公共服务设施的特点使其适合私人供给4;由政府、私人多元主体参与并共同生产和提供产品的PPP模式同时受到了普遍认可5。有专家指出村镇公共服务设施供给(筹资及使用)必须要有强制力,而农村社区组织在发挥集体组织能力和体现民主、效率两方面的优势十分明显,强化村社组织权力是提高村镇公共服务设施供给的最有效途径6。

  在服务设施配置原则和方法上,一些学者强调了村镇公共服务设施应以农村居民实际需要为出发点,适应农村社会的组织形式,采取“自下而上”的模式,通过农民自治使农民充分表达意见,根据农民需求优先顺序提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7。

  总的来看,解决农村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是一项系统化的社会工程,需要各种力量相互平衡、合理分工,其中,政府主要发挥监督指导作用,必须不断健全和完善村镇公共服务设施的标准体系,农村基层社区需要发挥组织能力、表达和协调农民诉求,逐步形成村镇公共服务设施的共建共享机制。

  4公共服务设施空间布局

  新农村规划中多采取“迁村并点”模式,试图通过带动农村人口迁移,实现资源集中配置,提高村镇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效率,是其主要理由。除了集中化布局以外,有学者提出以社区为载体推动城乡一体化的公共服务设施配置与布局模式,在这种“社区模式”的实践中,空间尺度因素被提升为公共服务配置的关键因素之一,如山东省诸城市以2公里为社区的服务范围,配置村镇社区服务中心8。“城市近几年加大行政区划调整力度,分3次将原来的23处乡镇(街道)撤并为13处,并按照‘地域相近、规模适度、便于服务及中心村具有发展潜力’的原则,把全市13个乡镇(街道)的1257农村整合规划为208个社区。每个社区一般涵盖5~6个村、1000~2000户,在中心村设立社区服务中心,所服务的村庄一般在两公里

  4林万龙.中国农村公共服务供求的结构性失衡:表现及成因.管理世界,2007(09).5胡静林,周法兴.PPP模式在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的应用.中国财政,2006(09).6罗兴佐、贺雪峰.农村社区组织建设与公共品供给.理论与改革,2008(02).7李郇.自下而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的新特点.城市规划,2008(12).8为农民打造“两公里服务圈”——山东诸城市推进农村社区化服务与建设调研报告.2009-12ary.aspx?docid=2088234&leafid=1半径内,既方便农村居民,也不会造成公共资源浪费。……服务中心设有一个办事服务厅和医疗卫生、社区警务、劳动保障、社会救助、文化体育、司法调解、人口计生等若干个服务站(室),为农村居民就近提供‘一揽子’公共服务。”

  二、国外研究进展

  1可达性是公共服务公平性的空间表现

  国外对公共服务设施的研究涉及多种领域,社会学、政治学、人类学等学科偏重于对公共服务设施形成机制的探讨,公共经济学注重研究其“公共物品”属性,这些学科的研究成果对政府部门制定公共服务设施的发展政策推动服务设施建设起到了作用。

  国外研究认为可达性(accessibility)的障碍是影响公共服务配置的关键因素,它是指从研究区域内任何一点到某个公共产品服务中心的相对难易程度。由于区位相对偏远和人口较为稀疏,使农村地区在公共交通、社会服务和设施的可达性方面面临结构性的不平等。由于公共交通的萎缩和能源价格的提高,农村居民必须支付更多的出行成本,这给农产品接近市场、农村销售商利用商业资讯和服务都带来了更多困难。供应方面,因为较难形成规模效应,农村服务和设施的配置不可能完全依靠市场的力量,而福利国家的紧缩又进一步加剧了可达性的城乡差异,机会均等和社会公平的议题由此浮现;在需求方面,因农村地区的人口和家庭结构也体现出与城市地区不同的特点(如人口老龄化),在各项服务和设施的可达性上,也会有相应的要求。综上所述,农村地区公共服务设施的可达性是衡量社会公平和城乡和谐发展的重要指标,是社会公平在空间的体现,提升设施可达性与资源可获得性是公共服务空间配置的核心指标。

  1312111092以空间分析为基础的技术手段

  国外研究不少都针对的是农村地区商业活动或服务的空间分布及可达性状况。Wensley和Stabler(1998)改进了需求门槛分析模型,对加拿大Saskatchewan地区584个农村社区的27种商业服务活动进行了空间布局分析。以中心地理论为基础,Henderson和Taylor(2003)用人口学的分析方法,探讨了美国得克萨斯州254个县的医院分布规律,除县域单位的人口数、人口密度和人均收入等变量,农村地区的偏远程度(ruralisolation)也被认为是影响医院分布的一个因素。通过分析建立在邮政编码基础上的商业布局统计数据(ZIPCode

  9Pearceetal.,2005;Kull,200910ManthorpeandLivsey,2007;CRC,200811JosephAE,PhillipsDR1AccessibilityandUtilization—GeographicalPerspectivesonHealthCareDelivery[M].NewYork:Happer&Row,Publishers,1984(1).12CopusandDax,200813FarringtonandFarrington,2004BusinessPatterndata),并结合GIS技术对居民与超级市场(supermarket)/超级购物中心(supercenter)空间距离的测量,Blanchard和Lyson对美国非都会县低成本商店的可达性进行了研究。以美国肯塔基州为个案,Zimmerman(2008)等人比较了城乡之间的生活成本差异,该研究搜集了个案地区一系列产品和服务的地方价格数据样本,并将农村居民消费时的隐含成本(hiddencosts)纳入考虑,其研究结果指出,农村地区的生活成本并不一定会低于城市。

  3政策转化:英国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标准及实践

  以英国为代表,公共服务供给技术的研究已经转化为提升农村服务设施的水平和覆盖率的基础支持,据此提出地域性的政策建议。英国政府于2000年公布的《未来乡村》(OurCountryside:TheFuture)白皮书中明确了农村服务和设施提供的最低标准,它将农村服务分成两个层次:

  (1)村庄基本服务(vitalvillageservices)包括基本的地方服务(商店、酒馆、车库、社区服务点/设施等)、现代化的农村邮政服务(同时可承担一部分网络化的商业、银行和金融服务功能)、当地的学校、教育与交通/通讯设施,以及便利的幼托和早期教育服务;

  (2)农村高级服务(modernruralservices)包括医疗和社会服务、教育服务、应对社会排斥和匮乏的服务措施、就业服务、文化和休闲服务、法律服务,以及增进社区安全的服务等。

  其中,对各类公共服务设施的空间可达性都做了规定,如对于危及生命的急救电话,争取95%的个案反应速度不超过20分钟等。随后的两年时间里,英国环境食品及农村事务部(Defra-DepartmentforEnvironment,FoodandRuralAffairs)又先后公布了两份经过逐项对照改进的标准(RuralServicesStandard2002&2003)。2004和2006年,再经修改的多项标准分别以RuralServicesReview2004和RuralServicesReview2006的名称发布。

  除了在政府文件中规范公共服务设施可达性因素外,英格兰农村公共服务设施评估也大量使用可达性评估技术。英格兰农村社区委员会(CRC,前身是乡村机构:CA—theCountrysideAgency)基于1991、1994和1997年的三次调查结果,完成了关于英格兰农村服务提供水平的全面调研(CA,2000)。这项调研以邮政编码为数据搜集的基本地理单位,并借助农村教区问卷(ruralparishquestionnaire)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GIS),对不同的农村服务设施的可达性分别以2、4、8和12公里的距离作为衡量的尺度半径进行了比较全面的评估,为全面了解英格兰农村公共服务能力提供了重要基础。

  14DELTR,2000:19-22144基于可达性的设施评价

  英国环境食品及农村事务部(Defra)于2002年发布的一份面向国家政策制定者、服务规划和提供者的实践指南——《农村服务发展路径:引导设施有效配置指引》(Thewayaheadforruralservices:Aguidetogoodpracticeinlocatingruralservices),规范了对设施重新配置进行评估的方法,使资料获取及评价技术路线得到了标准化阐述。

  在信息获取上,该指南规定了必须获取的两方面资料:(1)设施使用者的常规信息,包括受访者年龄、住址、邮政编码(用于定点)等信息以及该受访者对某设施的使用频率、出行方式(步行、开车等);(2)有与设施配置变化情况有关的信息,如关闭某设施后的备选设施、使用者的出行成本变化情况以及使用该设施的便利程度。在获取完整的基础信息的基础上,利用技术手段对农村公共服务供需进行评估。

  基于详细的调查数据以及有关出行成本的其他研究成果,该指南进而对大、中、小三类不同服务覆盖范围的公共服务设施的相应测算步骤(modelingapproaches)进行了比较详细的描述,基本可概括为:(1)建立包含参与评价的所有设施和服务范围的基于地图的区域划分系统(map-basedzoningsystem),在评估高等级设施时需要借助地理信息系统;(2)计算各区域到各个设施的人数以及各区域中心店到对应设施的直线距离(‘crow-fly’

  distances);(3)根据单位时间的出行成本数据计算总成本;(4)计算设施改变后的交通量以及新的成本;(5)根据设施使用频率,计算设施改变每年带来的成本,进行综合判断。

  15三、国内研究进展

  1公共服务设施评价技术研究

  在利用GIS技术对公共服务设施进行评估,国内已经展开了一些研究,包括利用缓冲区分析法对城市初级中学选点进行评估1617;利用Voronoi多边形对服务设施地理可达性。这18些研究以设施点距服务区的直线距离为评判基准,没有加入现实交通条件的限制。另外一些研究则通过加入网络拓扑模型对分析方法进行了完善,这些研究包括应用两步移动搜寻法对公共服务设施进行评估、利用ArcGIS中的定位—配给模型对公共服务设施进行定位和分析19。以上研究案例均针对城市的公共服务设施,但在评价方法、分析过程上对农村地区提供

  15Defra.Thewayaheadforruralservices:Aguidetogoodpracticeinlocatingruralservices[EB/OL].[2010-01-08].16邹芳.GIS信息系统用于初级中学布局规划量化的探讨—以武昌区为例[J].中外建筑,2009(11)

  17朱华华,闫浩文,李玉龙.基于Voronoi图的公共服务设施布局优化方法[J].测绘科学,2008(3)18王远飞.GIS与Voronoi多边形在医疗服务设施地理可达性分析中的应用[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06(06).19陈鸿.六安市消防站空间布局优化研究[J].消防科学与技术,2009(5):321-326.

  了借鉴。针对乡镇,张莉等根据交通网络生成了到达设施的等时线,对江苏仪征市域范围内的医疗设施进行了综合评估并提出了规划构想。孔云峰、李小建对村镇公共服务设施的空间可达性、各种可达性指标及其相应的模型进行了比较深入的分析,并对某县域范围内的教育设施和医疗设施进行了评估,揭示了农村地区公共服务的空间不均衡性。

  21202公共服务设施需求分析技术研究

  目前,国内村镇公共服务设施需求分析多集中在社会调查和统计的技术方法,通过发放问卷、访谈等方式了解农民对各类公共服务设施的需求状况。相关研究包括李琴等(2009)根据典型抽样的原则,在广东省英德和鹤山两市,对村镇基础设施供给的现状和农民的满意度进行了问卷调查,并运用Multi-nominalLogit模型,分析了影响农民对村镇基础设施优先序作选择的因素;管延伟(2009)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山东省农村体育设施及项目的开展情况进行了研究,其样本中包含716份基层农村的入户调查,分析结果来自对有效回收问卷的统计处理;孔祥智等(2006)抽样调查了2省3县的296个农户,目的是掌握这些地区农村基础设施的供给状况和农民对投资农村公共产品的支付意愿;孟海宁(2008)对浙江省11个设市区、44个县(市)的1329个村庄进行了抽样调查,调查针对12类农民所关心的公共设施建设和服务项目,透过空间经济学的视角,并结合对浙江省兰溪市乡(镇)规模效益的分析评价,探讨了村镇公共服务设施的规模经济与聚集效益。从当前该领域研究发展情况看,利用GIS和空间模型技术对公共服务设施的研究集中于对现状设施进行评价,评估技术是对现有公共服务设施(点)的服务水平进行评价,而设施配置问题则需要考虑新设施的选址、配置水平等等复杂问题。因此,科学利用先进技术手段对公共服务设施需求进行计算、预测仍然是难点。

  3公共服务设施共建共享技术研究

  村镇公共服务设施共建共享技术的目标,是提高公共服务的整体配置效率,实现设施集约化发展。因此,村镇公共服务设施的共建共享不仅涉及单个公共服务设施的分析,更是建立在公共服务设施体系的整体结构优化基础上。对村镇公共服务设施配置实现整体优化,不仅仅是地理学科和规划学科的研究内容,还涉及到运筹学中的一类经典问题:设施选址问题(FLP—facilitylocationproblem)。此问题是解决在备选点中选取一些点,建造某种公共服务设施,实现设施布局的最优化。这涉及到最优化条件,在国内外相关研究中,满足设施使用者总出行成本最少是最为常用的标准。在图论中,设施选址问题是一类NP-hard疑难,20张莉,陆玉麒.医院可达性评价与规划—以江苏省仪征市为例[J].2008(2).21孔云峰,李小建.农村公共服务设施之空间可达性研究[OL/M].河南大学环境与规划学院,2009年09月:

  22PBMirchandani,PLFrancisetal.Discretelocationtheory[M].JohnWiley&Sons,199022这是该领域研究中的热点和难点。国内有不少研究从运筹学角度出发研究公共服务配置优化,这些研究主要集中于对复杂算法研究,通过数学模型方法解决设施选址的疑难,包括遗传算法、蚁群算法、微粒群优化算法等等。由于技术手段复杂,上述研究基本停留于纯技术、纯理论,很难在实际的村镇公共服务设施配置中推行。

  总体来看,国内外对公共服务设施评价技术的研究已经相当丰富,对设施配置的技术路径积累了很多成果。在发达国家,一些技术已经在指导实际的设施配置问题上发挥了相当作用。然而,研究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偏重设施评价,而对新建设施的配置问题研究不足;二是对很多研究偏重技术手段,而忽视了现实的各种设施影响因素,难以推广。总的来看,解决中国村镇公共服务设施配置问题,需要借鉴上述研究成果,但同时更要结合农村实际情况,整合技术路线、提升技术手段、完善技术应用。

  232425第二章

  村镇公共服务设施规划配置技术

  中央多次要求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和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注重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强调城乡协调发展。为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目标,近年来,国家着力加大农村投入,逐步改善了农村公共服务的供给状况。自上而下的国家财政保障机制基本建立的条件下,公平问题凸显。当前,虽然村镇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的绝对水平有所提升,但城乡差距、地区差距仍在持续扩大。提高公共服务设施均等化水平、推动城乡公共服务能力整体发展,成为村镇公共服务设施规划配置的关键目标。

  然而,农村居民点量大面广,并具有规模小、布局分散的特征。根据《中国城乡建设统计年鉴》,至2008年末,全国共有建制镇16960个、乡14115个、自然村266.6万个,平均每个县级行政单元内有900多个自然村,居民点数以千计。由于规划配置技术方法缺失,目前,我国尚未颁布覆盖农村地区的公共服务配置标准,无法有效引导村镇公共服务设施合理配置。在缺少统一标准的情况下,规划只能采取自上而下、层层分配的技术路径,不利于设施向基层农村延伸。目前,现有规划手段已经难以满足基本公共服务的发展要求,集中化的设施配置方法已经受到广泛质疑,农民需求、农村特色以及差别化发展的诉求日益显现。

  针对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目标,结合农村实际条件,创新设施需求分析技术、评价技术、共建共享技术是亟待研究的关键难题。

  23张玉芬,齐红然,刘世普.一类应急服务设施选址问题的模型及算法.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09(14).24何晋强,黎夏等.蚁群智能及其在大区域基础设施选址中的应用.遥感学报,2009(02).25张勇,巩敦卫,张婉秋.不确定多项目选址问题的微粒群优化算法.系统仿真学报,2009(12).

  一、技术目标与路径

  1以提升设施可达性和配置效益为规划目标

  一些国家,公共服务设施的配置标准有详细的可达性规定,可达性分析技术已经作为了设施评估、设施配置的标准技术。如英国政府于2000年公布的《未来乡村》(OurCountryside:TheFuture)白皮书中明确了规定了农村服务和设施提供的空间可达性标准;英国环境食品及农村事务部(Defra)于2002年发布的《农村服务发展路径:引导设施有效配置指引》(Thewayaheadforruralservices:Aguidetogoodpracticeinlocatingruralservices)26,明确规范了设施配置的方法和步骤,对可达性分析的技术路线进行了明确阐述。

  2基于“生活圈”的自下而上配置方法

  村镇人口空间分布的不均衡性,是影响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的关键因素。突破城乡规划惯性思维、创新运用空间技术,是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技术的中心任务。通过空间分析解决村镇公共服务设施配置难题,可达性是贯穿技术始终的核心概念,而生活圈是建立在可达性基础上的村镇服务理想模式,是衔接技术与实际的桥梁。

  生活圈是建立在居民可达性基础上的村镇理想模型,是公共服务设施均等化的空间诠释;符合生活圈规律,是公共服务设施的空间均衡条件。“生活圈”是人们的日常生活特征和活动范围,在空间上表现出的某种“圈层”特征,其半径可根据居民接受某种服务的出行范围界定。一般来说,人们的日常生活会集中在一个较小的范围内进行,而高等级的服务则可以相对远离,这样半径越大的生活圈要求其服务等级越高。以此为依据,村镇公共服务中心应当选择相应等级的生活圈中心配置,各等级服务中心以其服务半径为界限相互交织、重叠,组成服务网络,形成适合居民生活的生活圈服务体系。根据居民对不同等级服务功能的需求程度、出行限制可将生活圈分为四个等级,如表2-1所示。

  表2-1生活圈体系

  生活圈

  参考交通方式

  参考出行时间

  (分钟)15等效服务半径

  (公里)0.5-1最大服务面积

  (平方公里)3服务单元

  基本生活圈

  步行

  村镇社区/行政村

  一次生活圈

  步行

  30-602-330中心村/镇

  二次生活圈

  自行车

  304-8300中心村/镇

  26Defra.Thewayaheadforruralservices:Aguidetogoodpracticeinlocatingruralservices[EB/OL].[2010-01-08].

  三次生活圈

  机动车

  3020-252000中心镇/县城

  基于生活圈模型配置村镇公共服务设施,突出了公共服务的可达性与完整性,以空间可达性研究具体地区在特定地理约束下公共服务体系的相对均衡状态,进而反约束设施配置标准,改变了以往先分摊指标、后确定选址的技术路线。在技术中深化、运用生活圈理论模型,为通过技术手段探索村镇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模式和方法、整合配置标准与配置能力、提高公共服务配置效率提供了基础。

  3技术依托

  以设施可达性为核心,对农村的生活圈体系进行分析,必须借助地理信息系统(GIS)等先进工具进行计量空间分析(quantitativespatialanalysis)。地理信息系统(GIS—GeographicInformationSystem)是一种在计算机硬、软件系统支持下,对整个或部分地球表层(包括大气层)空间中的有关地理分布数据进行采集、储存、管理、运算、分析、显示和描述的技术系统。地理信息系统具备对地理信息的综合、模拟与分析评价能力,实现地理空间过程演化的模拟和预测。由ESRI公司开发的ArcGISDesktop是具有代表性的GIS软件产品,作为一个全面的,可伸缩的GIS平台,它能实现地理数据的可视化、创建、管理与分析,整合了GIS与数据库、软件工程、人工智能、网络技术及其它多方面的计算机主流技术。在技术实现过程中,ArcGIS的网络分析发挥了关键作用。网络分析功能实现了在GIS系统中对地理网络(如交通网络)、城市基础设施网络(如各种网线、电力线、电话线、供排水管线等)进行地理分析和模型化,使可达性分析更加精确化。

  二、村镇公共服务设施评价技术

  1技术目标

  在建立网络拓扑模型基础上对村镇公共服务设施进行评价,目标是综合评估现状村镇公共服务设施的可达性和可用性,为村镇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建设提供参考依据。

  1.1可达性评估,针对各村镇居民点,研究居民点到达某类设施的便利性。评价指标以居民点到设施最小距离表示。经过评价,可以在空间数字地图中查找出距离服务设施过远的居民点,初步形成对设施总体分布的直观结果。村镇公共服务设施规划、调整,可以以该分析结果为依据,选取现状可达性差的地区增加村镇公共服务设施供给量,提高配置效率。

  1.2可用性评估,是对可达性评估的深化,应用引力模型计算村镇公共服务设施的实际服务范围及潜在服务能力(潜在需求),比较设施潜在服务能力与实际服务水平,准确形成对各个公共服务设施服务水平的判断(服务能力不足、适量或过量)。评估结果为规划调整公共服务设施布局,提高或降低某设施服务水平提供准确参考信息。

  2技术流程

  在数据数据录入整理基础上,村镇公共服务设施评价的技术流程如图2-1表示。

  图2-1公共服务设施配置评价技术流程图

  2.1可达性评估

  可达性评估的核心是应用最小距离模型分析各个设施,在此采用网络模型中利用特定交通方式从居民点到设施点行动的时间作为测量标准。具体分析过程为:

  2.1.1输入居民点和现状公共服务设施点,构建网络拓扑模型。

  2.1.2以居民点为原点、设施点为终点,查找各个居民点的最近服务设施点。在ArcGIS系统的“最近设施”(closestfacility)分析功能可以完成上述查找任务,分析结束后将生成各点到其最近设施的最短路径,并记录通过此路径所花费的时间,该时间表示居民点到某设施的可达性。

  2.1.3根据上述分析得出的最短交通时间对居民点进行分级,参考生活圈模型规定的交通时间阈值,区分可达性差的居民点。

  2.2设施服务能力分析

  设施可用性评价核心是计算各服务设施的潜在服务能力,该计算需要综合应用引力模型与Huff模型完成,具体步骤为:

  2.2.1输入居民点和现状公共服务设施点,构建网络拓扑模型。

  2.2.2以居民点为原点、设施点为终点,查找各个居民点的最近服务设施点。在ArcGIS系统的“最近设施”(closestfacility)分析功能可以完成上述查找任务,分析结束后将生成各点到其最近设施的最短路径,并记录通过此路径所花费的时间,该时间表示居民点到某设施的可达性。

  补充说明:

  流程中,引力模型通过计算某度量点以外的所有吸引点施加到该点的势能总和来评价该点的可达性。该模型假设设施使用者可以对设施做出多种选择,设施对居民点的吸引力与设施规模成正比,与

  “距离”成反比。某设施的可达性变现为其对周边居民点的引力之和,用公式(1)表示:

  Ai??jSj

  ?dij

  (1)

  i——代表居民点

  j——代表设施点

  Ai——i点的可达性

  dij——i、j之间的距离

  β

  ——距离阻抗系数

  Huff(1964)模型是综合反映设施规模、空间选择行为和距离因子影响的概率模型。该模型认为一个地区消费者访问一个服务设施概率正比于设施规模和某种特征的人口数量,反比于距离衰减函数。应用Huff模型,在引力模型计算出的可达性指标结果基础上,将可达性转化为各个居民点使用该设施的概率,反应实际的设施需求,公式为:

  Gij?Aij

  ?Aijj

  (3)

  Gij即表示居民点i居民使用j设施的概率。通过此概率,可以估测出点i接受j设施的服务量:

  Bij?Gij?Pi

  (4)

  将各居民点服务量加总之后,可达到某设施的潜在服务能力:

  Bj???Gij?Pi?

  i

  (5)

  2.2.3根据上述分析得出的最短交通时间对居民点进行分级,参考生活圈模型规定的交通时间阈值,区分可达性差的居民点。

  3应用案例

  以河南省林州市为例进行技术应用与示范。林州市位于河南省安阳市西部,太行山东麓,晋、冀、豫三省交界处。全市总面积2046平方公里,其中山地、丘陵面积为1760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86%。受到自然条件和资源条件的制约,林州市历来属于比较贫困的地区。2008年全市生产总值230.7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1587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为6358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37.8亿元。目前,全市包括3个乡、13建制镇和4个街道办事处,545个行政村。

  林州市村镇公共服务设施总量不足、设施配置严重不合理严重。以基础教育设施为例,理论上全县的设施总量(教师数)应该可以满足服务需求,但空间分析评价结果表明,以可达

  性为标准,全县小学配置存在着严重的空间差异,地形平坦、城镇周边地区的部分设施供给过量,而山区、远离中心城镇的基层农村设施严重缺失。

  表2-2林州中小学汇总表

  其中

  学校类型

  学校数量

  城市

  小学

  初中

  高中

  44850612104县镇

  14132农村

  422270769983611917786总学生数

  总教职员工数

  48622304818师生比例

  1:16.01:15.71:21.4以现状居民点数据为起点,现状小学、初中、高中为终点,依照技术流程对林州市教育设施的可达性、服务能力进行评价,结果如图2-2所示。

  图2-2村镇居民点小学可达性分级评价

  图2-3村镇居民点初中可达性分级评估

  图图2-4村镇居民点高中可达性分级评价

  表2-3教育设施可达性评估结果

  设施

  等效步行时间(分钟)15小学

  3085.2符合可达性要求的服务人口比例(%)43.230初中

  60高中

  15012030.345.437.045.9可达性分析结果清楚显示,从空间分布来看,林州市教育设施可达性空间分布极不均衡,城关盆地、临淇盆地的设施可达性高,并以城区和临淇为中心向外逐步递减,西部、南部、东部、南部山区设施稀少,居民接受教育的出行成本极大。从数字上看,林州市教育设施的可达性总体不高,尤其是初中、高中可达性很低。造成这一结果可能由于两种原因,一是设施配置整体不足,二是设施布局不合理,具体成因需要通过教育设施的服务能力评估加以分析。

  图2-5村镇居民点小学服务能力评估

  图2-6村镇居民点初中服务能力评估

  图2-7村镇居民点高中服务能力评估

  分析结果如下表2-4所示。

  表2-4教育设施能力评价结果

  设施

  小学

  初中

  高中

  过量(%)75.485.450适量(%)7.14.250不足(%)17.310.40从评价结果上看,林州市教育设施的供给与设施服务区内的需求严重脱节,大部分设施显示“过量”,是由于在这些设施理论服务范围内没有足够的需求规模,说明很多学生上学距离超出了可达性要求。

  综合可达性评价和能力评价结果,林州市教育设施配置表现为总体可达性不足,局部供应过量。该结果表明了林州教育设施供给存在比较严重的空间不公平,而这种不公平性主要是来源于设施布局不合理,而非供给总量不足。

  三、需求分析技术

  1技术目标

  村镇公共服务设施需求分析过程不同于村镇公共服务设施评价。设施评价基于现状设施点,技术路线比较简单成熟;设施需求分析并非仅仅是对单个居民点或整个研究区域需求综合进行计算,关键是要研究村镇居民设施需求的空间分布特征,分析这些需求如何通过有效配置设施满足。在地理空间中,理想的公共服务设施等级体系应当符合村镇居民的需求特征,以生活圈的形式表现出来。因此,对公共服务设施需求进行目标分析,实际就是研究特定区域中的生活圈体系的研究。具体来说,可将该目标分为两个步骤:

  一是判断生活圈中心、生成生活圈体系;

  二是计算各生活圈内的公共服务设施需求量。

  2技术流程

  完成村镇公共服务设施需求分析过程,需要结合理想生活圈模型,灵活、反复运用空间模型技术。首先假设各个居民点都可以作为公共服务中心,依据引力模型计算各点的可达性指数,并根据该指数判断、选取生活圈服务中心、生成生活圈体系;在生成生活圈的基础上根据Huff模型准确计算各个生活圈内的潜在服务需求,完整流程如图2-8表示。

  图2-8村镇公共服务设施配置评价技术流程图

  2.1将居民点数据分别输入网络分析的起点和终点(假设每个居民点既可作为提供服务点,也是接受服务点)。

  2.2根据生活圈最大出行时间的要求,建立规定时间阈值内起点居民点与可达的其它居民点之间的连接。

  2.3在建立起点与终点连接的基础上,应用引力模型,根据与某村庄居民点(起点)相连接的居民点(终点)面积和时间成本,计算各个居民点的综合可达性指数。

  2.4以可达性指数为依据,对各个连接中处于高位的点进行查找,得到生活圈服务中心,并以这些点为中心生成生活圈体系。

  2.5应用Huff模型,准确计算各个生活圈服务中心所承担的公共服务需求量,得到村镇公共服务设施需求分析最终结果。

  3应用案例

  依据需求分析技术路线,对林州市生活圈进行评价,其不同等级的公共服务需求呈现生活圈特征,具体见图2-9。

  图2-9基本生活圈

  图2-10一次生活圈

  图2-11二次生活圈

  图2-12三次生活圈

  图2-13林州生活圈体系

  经过生活圈分级和计算,在链表中记录每个生活圈中心的潜在服务总量,得到设施需求分析结果。

  从生活圈体系评价分析结果看来,以生活圈为基础的公共服务中心体系与以行政为基础的村镇体系并不完全一一对应。由于林州地形复杂、南北距离长,县城作为公共服务的单中心难以满足全县的公共服务需求,需要把临淇镇提升为南部三次生活圈公共服务中心;二次

  生活圈服务中心除全部城镇外,还包括一些位置突出的中心村。由于地形影响,东部山区的公共服务中心宜采用小规模密集、高密度设置,以保证基本公共服务职能为主;盆地地区更容易形成分布均匀、规模较大的服务中心体系。

  表2-5生活圈服务中心建设指引汇总表

  生活圈等级

  三次生活圈服务中心

  二次生活圈服务中心

  一次生活圈服务中心

  基本生活圈服务中心

  数量

  229160900~1000相对村镇体系

  中心城区、临淇镇

  除临淇以外的中心镇、一般镇以及小庄、辛安村等重点中心村

  申村、蒋里等中心村加部分一般村

  一般村、基层农村

  服务重点

  高中、寄宿制学校

  初中、可配高中

  小学

  ——

  四、共建共享技术

  1技术目标

  研究认为,村镇公共服务设施共建共享是对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的有机组成部分。“共建”要求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应考虑地方的经济基础与支撑能力,避免村镇公共服务设施超标准过量建设;“共享”要求公共服务设施配置尽量与村镇需求相匹配,实现设施配置的集成化、高效化。因此,公共服务设施的共建共享技术必须建立在公共服务需求基础上,是对公共服务需求分析的具体化、深入化。

  据此,村镇公共服务共建共享技术目标,是在公共服务需求分析基础上,根据地方实际服务能力(表现为设施服务的覆盖度)确定公共服务配置点,深化生活圈模型。

  2技术流程

  共建共享技术流程如图2-14所示:

  2.1参照共建共享技术流程,完成公共服务设施需求分析,生成地方生活圈体系;生活圈覆盖率理论上可以达到100%。

  2.2根据生活圈服务面积将各个生活圈服务中心排序,由大到小计算生活圈服务中心累计服务面积及累计覆盖率。

  2.3根据地方发展水平确定地方可以支撑的设施可能覆盖率,删除生活圈服务中心中累计覆盖率超过可能覆盖率的点,剩下的点可作为设施配置中心。

  2.4生成生活圈中心与其服务居民点之间的链接,清晰表示某生活圈中可共享该设施的居民点。

  图2-14公共服务设施共建共享技术流程图

  3应用案例

  在生活圈中心基础上根据供给能力挑选适合设施配置点,如下图所示,使一次生活圈覆盖率达到90%,挑选出的服务设施配置点如图2-15所示。

  图2-15设施共建共享输出结果(局部)

  图中红色点表示提取出的设施配置中心点,连线表示某设施点服务的居民点。规划可根据该图对临近村庄的设施共建共享进行合理判断。

  第三章

  村镇公共服务设施规划标准研究

  一、教育设施

  1幼托机构

  1.1设施规模

  《托儿所、幼儿园建筑设计规范》(JGJ39—87)中规定:

  第1.0.3条?托儿所、幼儿园是对幼儿进行保育和教育的机构。接纳三周岁以下幼儿的为托儿所,接纳三至六周岁幼儿的为幼儿园。

  一、幼儿园的规模(包括托、幼合建的)分为:

  ????

  ????

  ????

  大型:10个班至12个班。

  中型:6个班至9个班。

  小型:5个班以下。

  ???二、单独的托儿所的规模以不超过5个班为宜。

  ???三、托儿所、幼儿园每班人数:

  ????

  1.托儿所:乳儿班及托儿小、中班15~20人,托儿大班21~25人。

  2.幼儿园:小班20~25人,中班26~30人,大班31~35人。

  ????

  根据相关要求幼儿园最大规模为10~12班,托儿所最大规模为5班。幼托设施面积包括建筑面积、各班独立活动场(面积=60*n)和共用活动场(面积=180+20(n-1))。

  综上所述,国家标准中仅规定了幼托机构的上限,对最小规模以及建筑面积、用地面积没有明确说法。单个托儿所规模最大为5班100人左右,最小可为1班20人;幼儿园规模最大12班350人左右。

  1.2配置标准

  国家规范中对幼儿园的面积、服务半径没有明确详细规定,在生活圈体系中,幼儿园为基本生活圈和一次生活圈中配置的要素,服务半径最佳为500米,最大不超过1000米(根据

  幼儿、老人徒步15~30分钟计算)。

  经过综合整理得到表3-1,幼托机构可按此标准执行。

  表3-1幼托配置标准汇总表

  规模

  项目

  下限

  幼托

  1班20人

  上限

  5班100人

  标准

  0.5最大

  1建筑面积

  生均3.5-4.5用地面积

  生均12-18等效服务半径(千米)建设标准(m)21.3规划布局

  基地选址参考《托儿所、幼儿园建筑设计规范》(JGJ39—87)第2.1.2条规定:

  托儿所、幼儿园的基地选择应满足下列要求:

  ???一、应远离各种污染源,并满足有关卫生防护标准的要求。

  ???二、方便家长接送,避免交通干扰。

  ???三、日照充足,场地干燥,排水通畅,环境优美或接近城市绿化地带。

  ???四、能为建筑功能分区、出入口、室外游戏场地的布置提供必要条件。

  2中小学

  2.1设施规模

  《农村普通中小学校建设标准》(建标109-2008)中规定了农村普通中小学规模,内容如下:

  第八条

  学校规模和班额宜根据生源按下列规定设置:

  一、小学:非完全小学为4班,30人/班;完全小学为6班、12班、18班、24班,近期45人/班,远期40人/班。

  二、初级中学为12班、18班、24班,近期50人/班,远期45人/班。

  经计算,完全小学最小规模按照6班240人记(非完全制120),最大按照24班960人;初中最小规模12班,最小规模540人,最大规模24班1060人。汇总各项标准,村镇中小学建筑面积及用地面积要求见表3-2。

  表3-2中小学建筑规模与用地规模汇总表

  类别

  面积(m)4班

  建筑

  人均

  非完全小学

  用地

  人均

  完全小学

  建筑

  总量

  25--2228-4215-5470-7065总量

  2973----5.58----总量

  6706班

  -12班

  -18班

  -24班

  -2学校规模

  人均

  用地

  人均

  建筑

  全寄宿制完全小学

  用地

  人均

  建筑

  初级中学

  用地

  人均

  建筑

  全寄宿制初级中学

  用地

  总量

  人均

  人均

  总量

  总量

  人均

  总量

  人均

  总量

  总量

  总量

  ---------------8.25913134------------7.811569929775214.352129239600010.017824301005016.7523487396.7518688231078513.31279013480308.9225676291409715.66350593926.5421895201418513.133422632102758.5629982251837515.314130734表中可见各类教育设施的最小规模:完全小学的最小规模为建筑面积2228m,用地面积9131m。

  2.2配置标准

  在现行规范标准中包含了对中小学服务半径的要求。《小学校建筑设计规范》(GBJ99—86)中第一节规定:

  六、中学服务半径不宜大于1000m;小学服务半径不宜大于500m。走读小学生不应跨过城镇干道、公路及铁路。有学生宿舍的学校,不受此限制。从分析来看,该指标较适合于城市,农村地区在规定服务半径内难以形成必要的集聚规模。

  在生活圈体系中,小学为一次生活圈应配置的设施,服务半径为500~2000米,最大半径为2000m;中学和职业教育为二次生活圈应配的设施,最大服务半径8000m,最佳服务半径2000m。

  《地震灾区过渡安置房建设技术导则》2.4.1规定:每1000套安置住宅配置1所小学,建筑面积300~400m。如果按每个家庭3~4人计算,则小学的服务规模为3000~4000人。由于是针对过渡安置房的标准,这一数据远远小于《农村普通中小学建设标准》中的数据。

  根据全国农村幼托、小学、中学人口占农村全部人口的比重(表3-3),可以计算现有教学设施的服务规模。

  表3-3小学及初中人口比重汇总表

  项目

  幼托

  小学

  非完全

  村镇在校学生数

  (万人)(包括县镇)17578803占村镇总人口比重(%)2.512.5最小服务人口(人)800960最大服务人口(人)1403096022完全

  初中

  在校学生数据来源:

  mm46886.719208110768015920根据现有教学设施的服务规模,参考相关标准综合得出,中小学配置要求如表3-4所示。

  表3-4小学、初中配置标准汇总表

  等效服务半径(千米)上限

  24班960人

  24班960人

  24班1060人

  24班1060人

  标准

  14420最大

  388402规模

  项目

  下限

  非寄宿制

  寄宿制

  非寄宿制

  寄宿制

  4班120人

  12班480人

  12班540人

  12班540人

  建设标准(m)建筑面积

  生均6.5-8.3生均13-14.5生均8.5-10生均15-17用地面积

  生均20-30生均32-40生均25-30生均34-39小学

  初中

  二、医疗卫生设施

  1村卫生室

  1.1分类与功能

  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联合发布的《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与发展规划》中规定“村卫生室:是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的最基层单位,承担传染病疫情报告、计划免疫、妇幼保健、健康教育、常见病、多发病的一般诊治和转诊服务以及一般康复等工作。”

  《中央预算内专项资金(国债)村卫生室建设指导意见》规定:“第五条

  承担规定的疾病预防、妇幼保健、健康教育、残疾人康复等工作,提供常见病、多发病的一般诊治和转诊服务”。

  1.2设施规模

  《村卫生室建设标准》规定:每个卫生室占地面积原则上不小于200m,建筑面积在60m以上。各省村卫生室面积基本参照这一标准编制,小有浮动。

  《中央预算内专项资金(国债)村卫生室建设指导意见》中规定:

  “第十条

  房屋建设标准:每所村卫生室按不超过60m建设,不设病床。”

  《标准》与《意见》对村卫生室建设的规模存在冲突(《标准》要求大于60m,《意见》2222要求小于60m)。各省市的村卫生室建设标准一般参照60m以上执行,根据地方情况上下浮动,如青海省规定:“村卫生室业务用房建筑面积不小于40m……中心村卫生室业务用房建筑面积不小于50m;湖南要求“村卫生室业务用房面积原则上在60m以上,边远贫困地区不能少于45m”;湖北省要求“占地面积不少于200m,业务用房120~160m”;安徽要求“业务用房面积在80~120m。占地面积不少于300m”;江西“行政村人口2000人以上的,业务用房建筑面积不少于100m,人口1000~2000人的不少于80m,人口1000人以下的不少于60m”。综合看来,卫生室规模不宜过大,其确定应当结合各地区实际情况。《中央预算内专项资金(国债)村卫生室建设指导意见》中规定:偏远、民族、边境、贫困及重大传染病和地方病流行地区以及地广人稀地区应当降低单个卫生室的服务规模,建筑面积可按45~60m执行,占地面积150~250m;而人口稠密、经济发达地区应当适当增大卫生室服务规模,单个卫生室面积可按照80~160m,占地面积不小于200m。

  1.3配置标准

  《村卫生室建设标准》中没有对卫生室配置标准作规定,《中央预算内专项资金(国债)村卫生室建设指导意见》第六条规定:

  一个行政村只建设一所村卫生室,乡镇卫生院所在村原则上不支持建设卫生室。各地可因地制宜,邻近行政村共建一所村卫生室。

  各省市对村卫生室配置标准的规定较为灵活:

  西安市规定“服务人口为1000人以上的行政村必须设置村卫生室,500~1000人原则上应设村卫生室。对500人以下地广人稀、居住分散的行政村,可采取邻近行政村联村设卫生室”;且规定“村卫生室的服务半径以2.5公里为宜,人口居住半径超过3公里的行政村,可实行一室两‘点’”。

  浙江省规定“一个行政村原则上设立一家村卫生室,人口超过3000人的行政村允许再增设一家村卫生室,若行政村人口过多、地域较广根据需要每增加3000人允许增设一家村卫生室,增设的村卫生室与原有卫生室的距离应在1000米或以上。暂无条件建立村卫生室的偏僻山区行政村,可暂设公共卫生服务点”。

  湖北省规定“平原和山区按照每服务人口3000~4000人或服务区域10~15平方公里(人口稠密的乡镇按8~10平方公里)设立一所中心村卫生室。区域面积较大,居住分散的乡镇可按片设立中心村卫生室。山区按照该县(市)行政村数的20%设置中心村卫生室”。

  青海规定“每个行政村设置1所村卫生室。服务人口2000人以上且居住分散的行政村可增设1所村卫生室。相互邻近,人口较少且比较集中的地区,可在2~3个行政村中设置1所中心村卫生室”。

  《地震灾区过渡安置房建设技术导则》要求每1000套安置住房配置诊所一个,面积50~60m。

  222222222222222222生活圈体系中,村卫生室为基本生活圈服务设施,服务半径要求小于1km。

  综合国家标准要求、地方经验和生活圈理论,单个村医务室服务人口规模为500~2000人,服务半径0.5~2km。

  2镇卫生院

  2.1分类与功能

  参考国家标准包括:《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与发展规划》、《中央预算内专项资金(国债)项目

  乡(镇)卫生院建设指导意见》、《乡镇卫生院建设标准(征求意见稿)》。

  《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与发展规划》中规定“乡(镇)卫生院:是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的中心,按功能分为一般卫生院和中心卫生院。一般卫生院:提供预防、康复、保健、健康教育、基本医疗、中医、计划生育技术指导

  等综合服务,承担辖区内公共卫生管理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报告任务,负责对村级卫生组织的技术指导和村医的培训等。中心卫生院除具有一般卫生院的功能外,还是一定区域范围内的医疗服务和技术指导中心”。

  2.2设施规模

  《中央预算内专项资金(国债)项目

  乡(镇)卫生院建设指导意见》规定:

  第八条

  乡(镇)卫生院按其功能划分为一般卫生院和中心卫生院。按照床位规模,可划分为0~19床和20床以上两种类型。乡(镇)卫生院床位规模一般不宜超过100床。

  第九条

  中心卫生院根据覆盖人口、地理位置和交通条件等因素合理确定,一般覆盖10万左右人口,辐射3~5个一般卫生院。在人口稀少地区,中心乡卫生院的覆盖人数可适当调减。中心和一般卫生院覆盖人口,按本乡镇常住人口计算。

  第十二条

  城市(含县城)周边、距中心卫生院较近的一般卫生院原则上不设病床,只设观察床位。10000人以下乡(镇)卫生院建设规模按表3-5执行。”

  表3-510000人以下乡(镇)卫生院建设规模

  乡镇人口数(人)3000以下

  3000-40004000-50005000-60006000-70007000-80008000-90009000-10000建筑面积(m)1502303003504004505005502《乡镇卫生院建设标准(讨论稿)》中提出:

  第七条

  乡镇卫生院按其床位规模,划分为无床卫生院(含10床以下)、10~29床卫生院

  和30床以上卫生院三种规模类型。

  第八条

  乡镇卫生院规模,应根据其服务人口数量、当地经济发展水平、人口密度、服务半径、地理位置、交通条件等影响居民卫生服务需求的主要因素,按照乡镇卫生院的类型、基本任务和功能合理确定。乡镇卫生院床位规模最多宜控制在100床以内。

  2.3配置标准

  《中央预算内专项资金(国债)项目

  乡(镇)卫生院建设指导意见》第十条规定乡镇卫生院配置标准为每千人0.6床。

  《乡镇卫生院建设标准(讨论稿)》规定服务规模见表3-6。

  表3-6乡镇卫生院千人口床位、人员指标一览表

  乡镇居民平均经济水平

  小

  康

  宽

  裕

  温

  饱

  贫

  困

  每千人口床位数(张)1.2-1.50.8-1.20.6-0.80-0.6每千人口人员数(人)1.7-2.01.5-1.71.2-1.51.0-1.2注:1、乡镇居民平均经济水平以统计部门提供的农民人均纯收入为依据。小康、宽裕、温饱、贫困按国家统计部门规定划分。

  2、指标的上下限取值根据当地卫生资源利用情况定,利用率高的取上限,反之取下限。

  3、床位数中不含门诊观察床、治疗床。

  4、人员数指固定工作人员。

  在标准制定中,应以小康为基本标准。

  表3-7业务用房建筑面积指标

  核定方式

  建筑面积(m)2无床卫生院(含10床以下)按院核定(m/院)300—550210-29床

  按床位核定(m/床)50—55230床以上

  按床位核定(m/床)45—502注:基本型卫生院的基本面积指标上下限取值,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及业务工作确定。对工作人员在5人以下的乡卫生院按人均5m计算;每卫生院最低不低于15m。

  22第四十五条

  乡镇卫生院业务区建设用地指标,不应超过表3-8的规定。

  表3-8乡镇卫生院业务区建设用地指标

  规模

  无床

  29床以下

  30床以上

  用地面积指标(建筑面积:用地面积)1:3.5以下

  1:3.0以下

  1:2.5以下

  《中央预算内专项资金(国债)项目

  乡(镇)卫生院建设指导意见》规定:

  第四十二条

  乡(镇)卫生院业务区建设用地指标,不宜超过表3-9的规定。

  表3-9乡镇卫生院业务区建设用地指标

  规

  模

  0-19床

  20-99床

  用地面积指标(建筑面积:用地面积)1:3.5以下

  1:3.0以下

  三、文化体育设施

  1文化设施

  1.1设施规模

  在乡镇文化站的功能上,《乡镇镇文化站综合管理办法》规定:“第七条

  文化站基本功能空间应包括:多功能活动厅、书刊阅览室、培训教室、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基层点和管理用房,以及室外活动场地、宣传栏等配套设施。”由于功能的复杂性,文化站建筑必定需要较大的建筑面积作为支撑。

  村一级的服务设施分类缺乏规范,但基于对农民文化需求的认识,文化设施宜采用小规模、综合化布局基本得到认同。国家和地方标准中提到农村文化设施也基本以综合型设施为主。老版《村镇规划标准中》规定行政村一级的文化设施为“文化站(室)、青少年之家”一类,北京标准中分成“文化站、点”和“青少年、老年中心”两类;《城镇老龄设施规划设计规范》中有“老年活动中心”这一单项(该规范中,老年活动中心被定义为老年人提供综合性文化娱乐活动的设施)。总的看来,各个标准都特别强调了面向老年人服务的设施,以适应老龄化特征日趋明显的农村文化需求,这对本标准研究十分具有借鉴意义。因此,本研究认为,村文化室应当为老年人提供专门的服务设施,当村文化室服务半径超过基本生活圈范围时,村镇应当设置老年活动点,为老年人文化活动提供便利。

  综合上述,村镇文化设施包括乡镇文化站、村文化站(室)以及老年活动中心,如表3-10所示。

  表3-10村镇文化设施规划一览表

  项目

  等级

  内容

  多功能活动厅、书刊阅览室、培训乡镇文化站

  二次生活圈

  教室、文化信息服务、室外活动场地、宣传栏等

  村文化站(点)一次生活圈

  活动室、书刊阅览室、文化信息服务、室外活动场地、宣传栏等

  应提供老年文化服务设施

  处于村文化站(点)基本生活老年活动点

  基本生活圈

  老年人活动场所及文化娱乐设施

  圈范围内的居民点,不用单独设置

  备注

  1.2配置标准

  对村镇文化站(点)的最低面积指标,国家标准没有做硬性规定,可以参考《城市居住区

  规划设计规范》要求:居住区级文化活动中心建筑面积4000~5000m,用地面积8000-12000m;小区级文化活动站建筑面积和用地面积均为400~600m。

  除此以外,一些省份有具体要求。山西省要求新建乡镇综合文化站面积不低于300m;河南省要求“文化站必须单独成院,其中建筑面积500m以上”;浙江省乡镇文化站等级评估标准要求最小的三级文化站建筑面积要达到500m的建筑面积。参考各地标准,以300m作为乡镇新建综合文化站的最低标准,发达地区及人口密集地区可以采用500m。

  用地面积上,乡镇文化站需要提供一定服务水平的室外活动场地,包括标准运动场地(篮球场、排球场等)。河南省标准要求其室外场地不小于800m,浙江省鼓励文化站室外活动面积大于500m。以此为参考,乡镇文化站总占地面积底限可设为700m。

  对村文化室,北京《标准》中规定村庄文化站点和老年活动中心规模规定见表3-11。

  表3-11北京《标准》中对村文化设施面积规定m/人

  最低

  标准

  建筑面积

  0.2-0.60.4-1.1用地面积

  0.3-1.00.8-2.6222222222222村文化室建筑面积不宜过大,可根据村实际情况进行布局,标准面积综合一些地方经验,文化室一般单独成院,文化室建筑面积标准下限设为100m,用地面积最少200m;发达地区可按照300~500m建设。

  2222体育设施

  《全民健身条例》二十九条规定:“公园、绿地等公共场所的管理单位,应当根据自身条件安排全民健身活动场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体育主管部门根据实际情况免费提供健身器材。居民住宅区的设计应当安排健身活动场地。”乡镇级体育场馆应提供的服务包括:室内健身房、乒乓球室、体测、培训教室、医务区,有条件地方可设室内25m标准泳道的游泳池。由于体育场馆所需服务水平较高、投资规模较大,因此可以乡镇为单位提供配套。对超过服务半径的地区,为满足居民的活动需求,应以街道、村庄级的全民健身点作为补充。《北京市基层公共体育设施规范性建设指导意见(试行)》对乡镇体育场馆的设置规定:“有条件的乡镇,建设室内体育活动中心,使用面积不少于2000m;建设室内外相结合的体育活动中心,其室内使用面积不少于1000m,室外群众性健身场地设施面积不少于2000m。”

  以此为参考,乡镇体育场馆总使用面积一般不小于2000m,用地面积不少于3000m。

  全民健身点应提供服务包括:全民健身设施、篮球场、足球场、门球场、室内外乒乓球,在条件不足的情况下,应保证面积不小于人均0.4m/人,总面积不少于300m的开敞空间作为活动场地;在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室内外相结合的方式灵活布置,也可以采取与村文化室、点相结合的方式。按照基本生活圈尺度,全民健身点服务半径不超过1500m。

  2222222四、社会保障设施

  1敬老院

  1.1设施规模

  《城镇老龄设施规划设计规范》“3.2规模与内容”中,规定了敬老院的规模:居住区(镇)级敬老院规模宜为50~100床位,平均每床位建筑面积≥35㎡,每处一般规模的建筑面积为1750~3500m,用地面积为2200~4400m。

  上海市《养老设施建筑设计标准》(DGJ08-82-2000)中规定:3.0.2福利院、敬老院、老年护理院按其养老床位数量分为两类,床位数大于等于100床的为甲类;床位数小于100床、大于等于50床的为乙类;;㎡;二级:≥30㎡;三级:≥25㎡;4.0.8养老设施的容积率,新区不应大于0.3,中心城旧区不应大于0.6。根据上述规定,二次生活圈的敬老院基本对应于该规定中的乙类二、三级敬老院的标准,即床位数50~100床,人均建筑面积25~40m,则每处一般规模的建筑面积约为1250~4000m,按容积率折算,用地面积约为2100~13000m。

  《绵竹市灾后公共服务设施恢复重建适用标准简明汇编》中规定:敬老院建设参照《上海市养老设施建筑设计标准》,以及国家《专项规划》敬老院测算规模,镇乡敬老院的建筑面积为10~25m/床。农村五保户聚居点的建筑面积不超过25m/床。但该规定中的相关人均规模标准显然要低于《上海市养老设施建筑设计标准》的相关规定。

  参照上述相关标准,与二次生活圈相适应的敬老院的规模宜为50~100床,每处一般规模的建筑面积为1250~4000m,用地面积为2100~13000m。

  1.2配置标准

  《城镇老龄设施规划设计规范》(GB50437-2007)“3.2规模与内容”中,规定了敬老院的配置标准各地应按1.0~3.0床位/百老人总体平衡设置。考虑近年来中国老龄化的趋势逐渐提高,配置标准可以适当的取上限值。

  上海市《养老设施建筑设计标准》(DGJ08-82-2000)中规定:新建的居住区、居住小区,应配置与居住区、居住小区人口规模相对应的养老设施,其总床位数不应小于人口规模的2‰。按照中国2008年老龄化率11.6%折算,则设置标准不应低于1.7床位/百老人的标准。

  综上所述,敬老院的设置标准基本可以按照1.5~3.0床位/百老人的标准进行配置,按照每床位建筑面积25~40m的标准换算,则按照每百老人37.5m~120m的建筑面积、62.5~400m的用地面积进行设置。

  1.3规划布局

  基地布局与选址,参考《城镇老龄设施规划设计规范》(GB50437-2007)中的相关规定:

  2222222222222一、居住区内的老龄设施与相同级别的其他公共设施宜相对集中,但应保持一定的独立性,避免干扰。

  二、建制镇老龄设施布局宜与镇区公共中心集中设置,统一安排,并宜与医疗设施、公共绿地等靠近。

  三、老龄设施宜选择在自然环境较好、阳光充足、通风良好的地段布置。

  四、老龄设施应选择在具有良好基础设施条件的地段布置。

  五、老龄设施应在地形平坦的地段布置;应选择在交通便捷、方便可达的地段布置。

  六、老龄设施应避开城镇污染源;避开易燃、易爆、有毒等危险品的生产储运设施或用地。

  七、老龄设施应远离噪声源、城市主要干道、高等级公路及交通量大的交叉路口和集散场地等地段。

  2基层托老所

  2.1设施规模

  《城镇老龄设施规划设计规范》(GB50437-2007)“3.2规模与内容”中,规定:

  新建的居住区、居住小区,应配置与居住区、居住小区人口规模相对应的养老设施。其总床位数不应小于人口规模的2‰。

  基层托老所规模≥30床位,每床建筑面积≥20m;每处的一般建筑面积应≥600m;宜靠近集中绿地安排,可与老人服务站合并设置。

  上海市《养老设施建筑设计标准》(DGJ08-82-2000)中所指的乙类三级老年护理院,与基层托老所的服务范围、内容设置基本一致,因此可以参考其中关于基层托老所的相关规定:三级敬老院每床建筑面积指标应≥25m;三级老年护理院每床建筑面积可略低于上述指标。基层托老所规模和级别低于敬老院,因此,其规模可小于乙类敬老院规模,即小于50床。

  综上所述,基层托老所的规模约为30~50床,每床建筑面积20~30m,每处一般建筑面积为600~1500m,可与其它类似的公共服务设施合并设置。

  2.2配置标准

  基层托老所的配置标准在《城镇老龄设施规划设计规范》(GB50437-2007)与上海市《养老设施建筑设计标准》(DGJ08-82-2000)中有所规定,与敬老院的配置标准类似,因此按照1.5~3.0床位/百老人的标准进行配置,按照每床位建筑面积20~30m的标准换算,则应按照每百老人30~90m的建筑面积进行设置。

  2222222五、标准汇总

  结合村镇公共服务设施规划配置技术路线,研究建议规划标准以生活圈为核心,自下而上规定公共服务设施配置体系。村镇公共服务设施配置应根据生活圈等级确定相应的服务项目如表3-12所示。

  表3-12村镇公共服务设施分类

  分类

  项目

  1.幼托机构

  2.小学

  非寄宿制

  教育设施

  3.初级中学

  寄宿制

  非寄宿制

  寄宿制

  基本生活圈

  ●

  一次生活圈

  二次生活圈

  三次生活圈

  ●

  ●

  ●

  ●

  ●

  ●

  4.高级中学、职业高中

  社会保障设施

  6.基层托老所

  7.乡镇文化站

  8.村文化点、室

  9.老年活动站

  文化体育设施

  10.广播电视台、站

  11.体育场馆

  12.全民健身点

  13.基层卫生室

  14.卫生院

  医疗卫生设施

  15.综合医院

  16.计划生育站

  17.防疫站、卫生监督站

  18.百货店、超市

  19.日杂商店

  20.粮油店

  商业服务设施

  21.副食品店

  22.药店

  23.文化用品店

  24.书店

  25.综合商店

  5.敬老院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6.宾馆、旅店

  27.餐饮、小吃店

  28.理发馆、浴室

  29.综合服务站

  30.银行、信用社、保险机构

  31.百货市场

  32.蔬菜、果品、副食市场

  33.粮油、土特产、畜、禽、水产市场

  34.其他专业市场

  35.党政、团体机构

  36.派出所

  行政管理设施

  37.各专项管理机构

  38.村委会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说明:●——为必须设置内容

  ○——为选择设置内容

  其中,综合上述各项服务设施相关标准,建议设施规模、指标按表3-13执行.表3-13公共服务配置标准汇总表

  生项目

  活圈

  下限

  上限

  标准

  最大

  建筑面积

  用地面积

  应包括生活用基本

  1班20人

  生均3.5-4.5房、服务用房、生均12-18供应用房、活动场地等功能空间

  教育设施

  小学

  寄宿制

  初中

  非寄二次

  二次

  12班480人

  12班540人

  24班960人

  24班1060人

  48生均13-14.5生均32-40非寄宿制

  一次

  4班120人

  24班960人

  24生均6.5-8.3生均20-30应包括教学用房、教学辅助用房、行政用房、生活服务用房计活动场地等功能空间

  48生均8.5-10生均25-30规模

  等效服务半径(km)建设标准(m)备注

  2分类

  幼托

  5班100人

  0.51宿制

  寄宿制

  乡镇文化站

  文化体育设施

  村文化室

  老年活动室站

  体育场馆

  全民健身点

  三次

  二次

  一次

  12班540人

  300—500m

  80m

  2224班1060人

  2040生均15-17生均34-39800-1000m

  248人均0.04-0.05人均0.4-0.6人均0.15-0.3——

  人均0.08-0.1人均0.9-1.5人均0.3-0.6人均0.04-0.17人均0.03-0.12应与计生指导建议将文化室、老年活动站、广播站以及全民健身点集中设置,形成服务中心

  200m

  224三次

  基本

  30m260m

  20.510.2ha5ha2040150m

  2600m

  20.51——

  医疗卫生设施

  卫生院

  二次

  无床

  150m

  2站集中布置,还基层卫生室

  一次

  45m

  2160m

  224人均0.04-0.16人均0.1-0.5应包括候诊室、值班室、诊疗室及药房等功能空间

  100床

  5000m

  248人均0.04-0.07人均0.03-0.2提供生活起居、社会保障设施

  基层托老所

  敬老院

  二次

  50床

  1250m

  2100床

  4000m

  248适龄人均0.38-1.2每老人0.63-4.0餐饮服务、文化娱乐、医疗保健及室外活动场地等服务

  一次

  20床

  600m

  250床

  1500m

  224适龄人均0.3-0.9提供休息、餐饮——

  服务、活动室、保健室等服务

  说明:人口密集地区宜按上限、高指标执行,人口稀疏地区宜按下限、底指标执行

  其中,公共服务设施服务规模即该设施相应等级生活圈范围内的总人口规模,即相应生活圈内的常住人口规模,常住人口应为户籍、寄住人口数之和,其发展预测宜按下式计算:

  ??Qi=Qi0(l+K)+p式中?Qi---i级生活圈内总人口预测数(人);

  ?????Qi0---i级生活圈内总人口现状数(人);

  n

  ?????K---规划期内人口的自然增长率(%);

  ????P---规划期内人口的机械增长数(人);

  ?????n---规划期限(年)。

  公共服务设施配置规模应根据设施服务规模确定,规模预测宜按下式计算:

  Si=Qi*Ai*Ci式中Si---i类服务设施配置规模;

  Ai---i类服务设施相应服务适龄人口比率;

  ??Ci---i类服务设施适龄人均建设指标;

  ???P---规划期内人口的机械增长数(人);

  ????n---规划期限(年)。

篇二:乡村公共服务设施配套指什么

  

  乡村公共服务设施规划标准

  乡村公共服务设施规划标准包括:

  1、选址原则。乡村公共服务设施应选址于有利于服务需求,周边无明显冲突,连接交通便利的地段,以及环境良好的位置,有助于提高服务效果。。

  2、设施结构。乡村公共服务设施结构应合理完善,设施应当合理规划,充分利用资源,重点聚焦关注需要服务的人群,同时结合当地特色,加大特色服务的投入。。

  3、设施设计。乡村公共服务设施的设计应以安全、经济、节约、人性化为原则,合理利用空间,并且进行美观大方的设计,营造舒适的服务环境。。

  4、资源保护。乡村公共服务设施应重视资源的保护,尽量减少资源浪费,保护自然环境及生态资源,合理节约能源,减少污染,确保设施长期维护。

篇三:乡村公共服务设施配套指什么

  

  城乡公共服务设施配置和建设标准

  城乡公共服务设施配置和建设标准是影响城乡社会环境、城乡居民质量生活的重要因素,它也是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和保障。因此,对城乡公共服务设施配置和建设标准的研究和规划必须得到重视。

  城乡公共服务设施应当配置合理,以确保公共服务的稳定可靠。比如,城市应当在道路上配置公交车、出租车,以满足市民出行需求;农村应当在乡村道路上配备公交车和出租车,以保障农民的出行需求。

  城乡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标准应当符合国家、地方制定的政策和法规,确保公共服务设施符合安全、节能和环保标准。城市应该建设符合国家和地方节能环保标准的住宅、学校、医院等公共设施;农村应该建设符合国家和地方节能环保标准的基础设施,包括水利设施、道路交通设施、电力设施和通信设施等。

  城乡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和配置必须符合社会发展的要求,确保公共服务设施的经济性、实用性和可持续发展性。例如,城市应当加快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建立城市综合信息网络;农村应当加快推进新型农村建设,建设新型农村联网系统、农村电子政务服务平台。

  城乡公共服务设施的配置和建设标准必须符合国家、地方的政策和

  法规,符合社会发展的要求,确保公共服务设施的安全、节能、环保以及经济性、实用性和可持续发展性。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提升城乡居民的质量生活。

篇四:乡村公共服务设施配套指什么

  

  城乡公共服务设施配置和建设标准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提升,城乡公共服务设施的配置和建设标准已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城乡公共服务设施包括有公共住宅、教育设施、公共卫生设施、文化设施和其他公益性设施,这些设施对于城乡居民的基本生活需求提供了重要的帮助,它在政府的公共投资和公共财政收入的分配中具有重要地位。

  一方面,城市公共服务设施的配置是科学决策的必要前提。要确定合理的配置政策,必须考虑到国家发展水平、城乡分布、历史遗留问题等诸多因素,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经济条件、社会条件等,完善相关的城乡规划,确定合理的设施配置要求,以确保资源配置合理、有效和均衡。

  另一方面,也要求城乡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要符合一定的规范标准。主要要求如下:

  首先,建设要充分考虑自然条件,不得损害自然环境。建设过程中要尽量减少或消除对水、土壤、空气等环境因子的污染;

  其次,建设要符合国家建筑设计及施工标准;

  再次,建设应综合考虑建筑的多功能性和经济性,要尽量减少建筑的使用成本,满足市场需要;

  最后,建设要优先考虑安全、卫生、环境保护等因素,充分保护城乡居民的健康和生活福祉。

  城乡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与配置,不仅是政府投资和政策的需求,同时也是市场的需求。建设标准的提高,不仅是为了满足政府的需求,-1-

  更重要的是为了满足市场的需求,同时也是为了创建一个安全、舒适、清洁的社会环境,实现城乡居民的平等、和谐的社会生活。

  因此,要求政府和相关单位要根据当前国家的经济发展要求,科学制定合理的城乡公共服务设施配置和建设标准,促进社会资源合理配置,提高城市建设的综合质量。进一步加大公共投资,优化城乡环境,促进城乡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实现城乡居民的社会福祉,使城乡居民拥有更加安全、舒适、自由的生活环境和文化生活水平。

  -2-

篇五:乡村公共服务设施配套指什么

  

  学习-----好资料

  大新镇农村基层综合公共服务平台功能设施

  调查报告

  近年来,在上级党委、政府的大力关心和支持下,我镇狠抓农村基层综合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基层综合服务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农村组织建设得到加强,基层为民服务的能力和水平不断提升,为新农村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通过公共服务运行,我们也发现不少问题,这对充分发挥基层公共服务起了消极影响。针对存在问题,我镇组织人员对全镇农村基层综合公共服务社会建设情况进行了调研,通过调研究,力争把基层公共服务存在的问题给予解决,更好地服务群众。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我镇位于扶沟县东部,全镇下辖22个行政村,170个村民组。目前,共建有村党员活动室16个、农家书屋0个、公共数字化服务室16个、广播室16个、农民体育健身工程1个、村卫生室22个、村计生室0个、报警点3个、农村幸福院1个、妇女之家22个、留守儿童之家21个、综合服务社96个、各负责人员各司其职,综合服务,发挥效能,为地方经济社会展提供了优质服务。

  更多精品文档

  学习-----好资料

  二、主要经验做法和存在问题

  (一)主要经验做法

  1、因地制宜,合理布局。我镇基层组织建设涉及面广,情况复杂,各村情况不同,问题不同。因此,镇党委、政府坚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区别对待,坚持走群众认可的路子,在基层公共服务设施上,能合则合,能并则并,不符合公共服务要求、不适用、布局不合理等设施,进一步优化,确保其作用发挥最大,做到节约利用、合理利用,杜绝重复建设、造成浪费等现象发生。

  2、积极探索创新,发挥优势。完善农村基层综合公共服务设施是推进农村综合改革的一项全新工作,因此,我镇在改革中勇于摸索,敢于创新,努力建设适合镇情民意的设施。如:充分利用已建立好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场地对农民进行农畜等种养殖方面的培训,以提高农民的就业率。这样的创新设置,都是为了有利于当地经济发展,形成强有力的凝聚效应。

  3、整合资源,充分利用。由于现有的农村基层公共服务设施主要是借助于村级活动场所来完成,充分利用有限资源,尽量把文化、体育、计生、民政等与人民群众切实利益相关的业更多精品文档

  学习-----好资料

  务设置在村民委,把各种服务项目集中在一个场地来办公,既规范了办公环境,又方便了广大人民群众。

  4、强化管理,保护设施。坚持谁主管、谁负责,形成上下联动,集思广益、科学规划设计,进一步形成齐抓共管,狠抓落实的工作机制。由村务监督员对农村基层综合公共服务设施情况进行监督,并将其纳入年终考核,对群众反映强烈的村民委在全镇范围内进行通报,并取消年终评优资格,对服务水平较高、群众满意的村民委将给予一定的奖励。

  通过采取以上措施,我镇农村公共综合服务设施建设得取有效加强,为农村发展提供了快捷的服务,促进农村改革发展和稳定。

  (二)存在问题

  1、功能残缺,活动平台较少。全镇农村综合公共服务中心设立于村委会院内,广大人民群众急需的文化广场建设、计生、警务、妇儿老残服务及相关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聚集于村委会院内,各项功能不齐全,作用发挥不够,办公效能不高。

  2、设施落后,服务水平不高。全镇农村基层活动场所建设时间已久,随着党员人数的增加,现有的公共服务场所已经不更多精品文档

  学习-----好资料

  能满足各种党员活动的开展,村卫生室规模较小,设备不全,无法满足当地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需求。

  3、体制不畅,资源整合困难。由于国家、省、市、县级财政每年投入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上的资金有限,加上我镇经济较为困难,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足,致使农村基层综合服务设施比较薄弱。虽然文化、教育、卫生、计生、民政等他们有各自的主管职能部门,但大多数职能部门只能延伸到乡镇一级,对村一级的管理和投入基本上微乎其微,项目资金安排上也是各行其道,多龙治水,难以统筹整合。再加上县乡财政本身十分困难,没有中央和省级财政的支持则根本无力去考虑村级公共服务设施建设。

  三、下步工作建议

  针对存在问题,结合我镇实际情况,提出以下建议意见:

  (一)统一规划,明确标准。从国家和省级层面上应尽快研究制定统一的发展规划,加快推动各地农村基层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步伐,整体提升村级公共服务设施水平,指导各地因地更多精品文档

  学习-----好资料

  制宜谋划好各自村级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同时,尽快制定科学的村级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标准,完善功能需求,统一技术规范,明确建设内容,避免基层盲目重复建设,造成浪费。

  (二)整合资源,夯实平台。从实践来看,整合基层组织、村级阵地等建设,创建村级综合公共服务中心,为农民提供一站式服务,是一条教育农民、培训农民、服务农民的科学、便捷、高效之路。立足现有服务阵地资源,依托综合办公室,按照“精简、效能、实用”的原则,对功能相近或接近的办公室根据统一规范标准予以合并重组。对相关职能部门投向村级的设施、项目、资金进行整合,现有的农村基层综合公共服务方式单一,没有将文化、体育、卫生、计生、民政、警务等融为一体,通过进一步整合资源,达到便民、利民、服务于民的规范要求。

  (三)加大投入,广拓渠道。针对农村公共服务设施主要由政府和村集体供给,缺乏有效市场竞争的的软肋,要充分发挥市场作用,引进外资、社会组织或个人志愿者等多种法律规范的相对独立的公共服务设施供给主体,积极构建多元化的农村公共服务设施供给模式。要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导向作用,吸引信贷资金和社会资金投入到农村基层综合公共服务体系建更多精品文档

  学习-----好资料

  设中来,切实改善村级公共服务设施参差不齐、运转困难的局面。

  (四)强化责任,注重管理。对农村综合公共服务中心要严格按国有资产管理办法进行管理,层层落实管理责任,严格资产管理处置程序。加大对农村综合公共服务中心办证力度,实现依法管理、规范管理。要加强对村级资产管理的领导,乡村两级分别建立领导小组,明确管理责任领导和管理机构,建立专档,专人管理。要强化日常管理,定期开展资产清查和维修维护,防止资产流失,保证农村综合公共服务中心的正常功能。

  扶沟县大新镇人民政府

  更多精品文档

  学习-----好资料

  2015/8/28更多精品文档

篇六:乡村公共服务设施配套指什么

  

  《关于村(社区)及新居工程公共服务与社会管理配置标准得指导意见(试行)》

  成都市统筹城乡工作委员会

  关于印发《关于村(社区)及新居工程公共服务与社会管理

  配置标准得指导意见(试行)》得通知

  成统筹〔2008〕124号

  各区(市)县政府,市级有关部门:

  经市政府同意,现将《关于村(社区)及新居工程公共服务与社会管理配置标准得指导意见(试行)》印发您们,请遵照执行。

  成都市统筹城乡工作委员会

  二○○八年十二月十二日

  关于村(社区)及新居工程公共服务与社会管理

  配置标准得指导意见(试行)

  为进一步提高村(社区)及新居工程公共服务与社会管理水平,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现就村(社区)及新居工程公共服务与社会管理配置标准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一、村(社区)公共服务与社会管理配置标准

  (一)硬件配置。村(社区)按“1+13”标准进行配置,即1个村(社区)配置13项公共服务设施。同时,根据各自特色配套2项公共服务设施。配置得13项公共服务设施具体为:

  1、设有劳动保障站,建筑面积不小于50平方米。

  2、设有卫生服务站,建筑面积不小于80平方米。

  3、设有人口计生服务室,建筑面积不小于20平方米。

  4、设有社区综合文化活动室,建筑面积不小于100平方米。

  5、按照公安部《派出所正规化建设规范》、《公安派出所建设标准》及省、市委有关要求设置警务室,办公用房面积不得小于20平方米。

  6、设有全民健身设施(场地),结合小广场、集中绿地设置,用地面积不小于200平方米。

  7、城镇社区设有农贸市场,镇区按照500米左右服务半径设置,建筑面积不小于400平方米;农村社区结合实际情况设置,建筑面积50—200平方米左右。

  8、设有日用品放心店,建筑面积不小于20平方米。

  9、设有农资放心店,建筑面积不小于50平方米。

  10、设有垃圾转运站,建筑面积不小于30平方米。

  11、设有公厕,建筑面积不小于20平方米。

  12、因地制宜地设置集中或分散得污水处理设施,并完善污水收集系统。

  13、根据聚居人口设置相应得教育设施。社区安置人口1000人以上原则上配置幼儿园1处,生均占地面积10平方米左右。

  2项可配套得公共服务设施具体为:

  1、有条件得村(社区)可设公交招呼站。

  2、有条件得村(社区)可设集中停车场,按照每户配置0、3-0、5个标准停车位得标准进行修建。

  (二)软件配置。

  1、村庄规划;

  2、村规民约:村(居)民自治章程、计划生育自治章程等;

  3、安全文明公约;

  4、社会治安管理办法;

  5、村(社区)设立团支部(团小组)、妇联、社区工作委员会等组织机构,有条件得可建立工会组织,成立物业管理协会、老年协会等群众组织;

  6、村委会(社区管委会)有健全得内部管理制度,包括工作人员岗位责任制、财务(政务)公开制度等。

  二、新居工程配套设施与公共服务管理配置标准

  (一)配套设施。新居工程按城镇居住小区得标准配套,暂时达不到标准得,按不低于“1+11”过渡性标准配套社区服务、文化健身、公共设施及市政公用设施等。新居工程过渡性标准具体如下:

  1、设有小区放心店(周边无配套商业设施得),人口规模小于1000人得,建筑面积不小于20平方米;人口规模大于1000人得,建筑面积不小于50平方米。

  2、设有小区就业服务站,人口规模小于1000人得,建筑面积不小于20平方米;人口规模大于1000人得,建筑面积不小于50平方米。

  3、设有小区卫生服务站,建筑面积不小于80平方米。

  4、设有全民健身广场,占地面积不小于80平方米,需设置健身器材;布置集中广场与公共绿地面积不小于小区用地面积30%。

  5、设有功能完善配套得综合文化活动室,建筑面积不小于100平方米。

  6、设有小区物业管理用房,人口规模小于1000人得,建筑面积不小于40平方米;人口规模大于1000人得,建筑面积不小于100平方米。

  7、根据规划需要设置农贸市场。

  8、设有生活垃圾压缩中转站,建筑面积不小于300平方米。

  9、临街设有公厕,建筑面积50平方米以上(可与临街建筑进行叠建)。

  10、设有停车场。对于机动车,按照0、5辆/户;非机动车,按1-2辆/户得标准修建停车场(需考虑大型停车位)。

  11、小区广播电视站,建筑面积不小于20平方米。

  (二)基础设施。

  1、小区内道路硬化率达到100%。

  2、电力、安全饮用水、电话入户率达到100%,光纤电视入户率达到90%以上,有条件得新居工程天然气入户率达到100%。

  3、做到雨污分流,生活污水统一收集集中处理。

  4、小区绿地率不小于30%。

  5、因地制宜设置小区邮政设施。

  (三)软件配置。

  1、依法设立业主大会。

  2、建立镇(街道)、村(社区)干部定期到集中居住区了解情况得制度。

  3、实施市场化物业管理。

  4、新居工程小区成立团支部(团小组)、妇委会(妇女小组)、老年协会等群众组织。

  附件:

  1、村(社区)公共服务与社会管理配置标准(硬件部分)

  2、新居工程配套设施与公共服务管理配置标准

  附件1:

  村(社区)公共服务与社会管理配置标准

  (硬件部分)

  建筑面积

  (平方米)

  ≥50≥80≥20≥100≥20≥200城镇社区≥400(农村社区≥50)

  ≥20≥50≥30≥20因地制宜地设置集中或分12污水处理设施

  散得污水处理设施,并完善污水收集系统

  社区安置人口1000人以上13教育设施

  原则上配置幼儿园1处,生均占地面积10平方米左右

  最低限度指标合计

  ≥920(570)

  除第12、13进入村(社区)综合服务中心用房

  序号

  项目名称

  备注

  123456劳动保障站

  卫生服务站

  人口计生服务室

  社区综合文化活动室

  警务室

  全民健身设施(场地)

  7农贸市场

  891011日用品放心店

  农资放心店

  垃圾转运站

  公厕

  项以外得地面建筑面积

  附件2:

  新居工程配套设施与公共服务管理

  配置标准

  建筑面积

  (平方米)

  ≥20(人口规模<1000人)

  ≥50(人口规模>1000人)

  ≥20(人口规模<1000人)

  ≥50(人口规模>1000人)

  ≥80≥80≥100≥40(人口规模<1000人)

  ≥100(人口规模>1000人)

  按需设置

  序号

  项目名称

  备注

  1小区放心店

  2小区就业服务站

  345小区卫生服务站

  全民健身广场

  综合文化活动室

  6小区物业管理用房

  7农贸市场

  生活垃圾压缩中转站

  公厕

  8≥309≥50对于机动车,按照0、5辆/户;

  10停车场

  非机动车,按1-2辆/户得标准修建停车场(需考虑大型停车位)

  11小区广播电视站

  ≥20≥710(人口规模<1000人)

  ≥830(人口规模>1000人)

  最低限度指标合计

篇七:乡村公共服务设施配套指什么

  

  南京市乡村地区基本公共服务设施配套标准规划指引(试行)

  (送审稿)

  ?????????????

  南京市规划局?南京市城市规划编制研究中心?二?一一年二月????目录?

  1、总

  则......................................................................................22、术

  语......................................................................................33、基本公共服务设施的分级和分类

  .........................................34、新市镇基本公共服务设施的设置准则................................45、新社区基本公共服务设施的设置准则................................8本指引用词说明..........................................................................10本指引编写说明..........................................................................11??1?????1、总

  则

  1.1(目的)

  为了全面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在乡村地区建立布局合理、配套齐全、功能完善、服务便捷的基本公共服务设施体系,并推动乡村地区规划编制与管理的标准化、规范化,特制定本指引。

  1.2(依据)

  本指引以《城乡规划法》、《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江苏省城乡规划条例》等国家、江苏省、南京市相关法律和法规以及各相关部门的技术标准和规范为依据,参照同类城市乡村地区的技术标准与准则,与南京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并结合南京城乡统筹发展的目标和要求制定。

  1.3(适用范围)

  本指引适用于南京市行政区域范围内新市镇和新社区的规划编制和管理工作。编制规划时,应依据本指引合理安排基本公共服务设施项目和规模。

  在进行已建成的新市镇和新社区的更新改造时,可参照本指引优化和完善基本公共服务设施配套,提高配套标准和服务水平。

  1.4(应用原则)

  本指引是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基于规划,按照社会公平、运行高效、兼容配置的原则,综合考虑行业特点、实施管理等因素,对乡村地区各类基本公共服务设施提出的配套要求,着重于对乡村地区的规划、建设和管理进行指导。

  1.5新市镇、新社区进行规划编制和管理除执行本指引外,还应符合国家、省和市现行的有关法律、法规及其他强制性标准的规定。

  1.6本指引在试行中将不断地进行修订和完善,必要时进行版本更新。

  2、术

  语

  2.1乡村地区

  是指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主城、副城和新城规划建设用地范围之外的地区。

  2.2基本公共服务设施

  是指具有基本公共服务功能的一系列设施的总称,包括教育、卫生、文体、社会保障、行政管理、商业服务及市政设施等。

  2.3新市镇

  是指涉农镇街的镇区,规划人口规模为2万人以上。按照南京的实际情况,可分为两类:(1)有行政建制的涉农街道或建制镇的镇区(镇街政府所在地),为其行政区域内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2)虽已撤销行政建制但规模较大且功能较为齐全的镇区。

  2.4新社区

  是指乡村地区内、镇区以外的农村居民点。按照规模和功能,可分为一级新社区和二级新社区两种。

  2.5一级新社区与二级新社区

  二级新社区是乡村地区配置最基本公共服务设施项目的农村居民点,规划人口规模约300~1000人(约100~300户)。

  一级新社区相比二级新社区,是功能更为完善、基本公共服务设施配套更为齐全的农村居民点,规划人口规模约1000~5000人(约300~1500户)。

  一级新社区一般对应于行政村,二级新社区一般对应于规划保留的自然村或特色村。

  3、基本公共服务设施的分级和分类

  3.1分级

  乡村地区基本公共服务设施按新市镇—新社区两级配置。其中,新社区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又按照一级新社区和二级新社区两档配置。

  3.1.1新市镇基本公共服务设施,是指以建制镇(涉农街道)全域或片区(含镇区)范围内的居民为主要服务对象,所提供的较为综合、全面的生活服务项目。

  3.1.2一级新社区基本公共服务设施,是指以本社区内1000~5000人左右以及周边若干二级新社区为服务对象,所提供的基本齐全的日常生产生活服务项目。

  3.1.3二级新社区基本公共服务设施,是指以本社区300~1000人左右为主要服务对象,所提供的最基本日常生产生活服务项目。

  3.2分类

  3.2.1按照使用功能,乡村地区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分为八种:(1)行政管理服务设施;(2)教育设施;(3)医疗卫生设施;(4)文化体育设施;(5)社会福利与保障设施;(6)商业金融服务设施;(7)市政公用设施;(8)公共绿地。

  3.2.2按照产品的公共属性,乡村地区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分为两类:一类是公益性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包括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社会福利与保障、行政管理服务、市政公用和公共绿地等设施,需确保设置;二类是经营性基本公共服务设施,主要是商业金融服务设施,其建设主要为市场力推动。

  3.3对于人口规模低于二级新社区的规划保留村或特色村,不纳入本指引分级分类配建范围,但可通过提高交通可达性,提高新市镇、新社区设施服务覆盖范围的方式来解决其基本公共服务供给问题。

  4、新市镇基本公共服务设施的设置准则

  4.1新市镇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应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和区县城乡总体规划的要求,与地区功能定位、社会经济发展目标和发展需求相适应,合理布置。

  4.2在新市镇交通便利的中心地段或邻近公共交通站点集中设置新市镇基本公共服务设施(需独立设置的设施除外),可与新市镇公共绿地结合设置,共同形成新市镇中心,其用地及建筑规模应按照表1的规定执行。

  4.3宜独立设置的公共设施包括幼儿园、小学、初中等教育设施以及敬老院、卫生院等。幼儿园、小学、初中等教育设施的用地规模应符合表2的规定。

  4.3.1幼儿园按36生/千人、30人/班配建,服务人口宜为1万人左右/所。设置规模宜为12班、15班、18班、24班,新建幼儿园不宜少于12班。

  4.3.2小学按70生/千人、45人/班配建,服务人口宜为1~1.5万人/所。设置规模宜为18班、24班、30班、36班,新建小学不宜少于24班。

  4.3.3初中按36生/千人、50人/班配建。设置规模宜为24班、30班、36班,新建初中不宜少于30班。

  4.3.4敬老院床位数应按不少于200床/所设置。

  4.3.5卫生院床位数应按不少于50床/所设置。

  表1南京市乡村地区新市镇基本公共服务设施配建标准

  序号

  设置项目

  用地面积(m2)

  建筑面积(m2)

  配置要求

  包括街镇政府机构以及市街镇行政管理中心(★)

  行政管理服务设施

  社区公共服务中心(★)

  派出所(★)

  幼儿园(★)

  教育设施

  小学(★)

  初中(★)

  医疗卫生设施

  3000~4000卫生院(★)

  3000~5000详见表2——

  ≥1500政、环卫等管理用房。针对1000~15001000~1500已撤销行政建制的新市镇,可降低或取消街镇行政管理中心的配建标准

  提供社会工作、就业指导、(2/3以上的面积用于家政服务、咨询服务、社保公益性服务)

  服务、法律援助等服务

  按36生/千人、30人/班配建

  按70生/千人、45人/班配建

  按36生/千人、50人/班配建

  含残疾人康复设施,也可单≥3000≥20003(其中业务用房使用面独设置。卫生院床位数应按积不小于2000)

  不少于50床/所设置

  老年公寓是专为老年人集中养老提供独立或半独立家居老年公寓(☆)

  4000~5600≥3200形式的居住建筑。一般以栋为单位,具有相对完整的配套服务设施。床位数宜按不少于80床/所设置

  敬老院是为乡村五保对象提供养老服务的社会福利事业4社会福利与保障设施

  敬老院(★)

  8000~10000≥6000机构,设有起居生活、文化娱乐、医疗保健等多项服务设施。每所乡村敬老院应有5序号

  设置项目

  用地面积(m2)

  建筑面积(m2)

  配置要求

  一片绿地、一片菜地、一个活动室。敬老院床位数应不少于200床/所,可附托老所一并设置。针对已撤销行政建制的新市镇,可降低或取消敬老院的配建标准

  包括室外全民健身设施、室内健身房、慢跑道、篮球场、体育健身设施(★)

  8000~12000>1000羽毛球场、乒乓球台、小型足球场和游泳池等设施项文化体育设施

  ≥3000文化站(★)

  (含不少于2000m2的室外活动场地)

  建制镇镇区不低于1500;涉农街道镇区不低于1000(其中业务用房面积不少于总建筑面积的3/4)

  目。可结合文化站一并设置

  包括宣传栏、展览室、图书阅览室、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点、多功能室(影视、歌舞、游艺)、科技服务点以及各类文艺培训、青少年和老年活动场地等

  包括粮油、蔬菜、肉类、水菜市场(★)

  >2000>1500产品、副食品、干货、水果、熟食等商品销售

  含超市、餐饮、中西药店、书店、文具、美容美发、洗6商业金融服务设施

  新市镇商业金融服务设施(☆)

  浴、服装、五金电器、日用品、旅馆等商业服务设施,≥10000银行储蓄所等金融服务设施。其中餐饮可采取小食中心、小贩中心等方式,以便利居民使用为目标,相对集中设置

  公交首末站(★)

  垃圾转运站(★)

  公厕(★)

  液化石油气瓶装供应市政公用设施

  站(☆)

  消防站(★)

  ≥900200~100600~700≥200≥6含绿化隔离带用地

  为用户提供换瓶服务,可储存一定数量的空瓶与实瓶

  包括邮政分销业务,出售邮邮政所(★)

  ≥350资凭证,国内函件、包件,国际平常函件,报刊收订和零售业务,邮政储蓄业务、6序号

  设置项目

  用地面积(m2)

  建筑面积(m2)

  配置要求

  汇兑业务(条件允许情况下),水、电、气等代缴费业务,市民卡等充值业务,汽车票、火车票、飞机票等票务代理业务,国内电话业务,报刊、邮件投递业务。可结合商业金融服务设施设置。

  电信所(★)

  8公共绿地

  公园、小游园(★)

  ≥10000可含在邮政所内

  包括有线电视、固话移动通讯、互联网业务。

  可与文化体育设施一并设置

  不含教育设施、公交首末站、合计

  (公益性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建筑面积)

  >20000垃圾转运站、液化石油气瓶装供应点、消防站和商业金融服务设施的建筑面积

  注:1、设置项目后带“★”号的设施(公益性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和菜市场),必须设置,其标准为刚性规定。带“☆”号的设施项目(经营性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和液化石油气瓶装供应站),可选择设置,其标准为弹性要求。表中未提及的市政设施参照有关专业规范配置。

  2、新市镇公共服务设施的服务半径一般为镇域。具体可根据人口规模确定各类设施的用地及建筑规模。

  表2南京市乡村地区幼儿园、小学、初中学校设置标准

  12班

  15班

  幼儿园

  18班

  24班

  18班

  24班

  小学

  30班

  36班

  24班

  初中

  30班

  36班

  13~1513~1518.117.216.4115.6421.8420.7518.7175001000014700186002210025300262003110033600生均用地(m2/生)

  15.613~15校园用地(m2)

  56006000注:生均用地按南京市乡村地区一级标准计,来自于《南京市普通中小学办学条件标准》。

  5、新社区基本公共服务设施的设置准则

  5.1新社区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应在交通便利的中心地段或社区入口集中设置,具体配建要求和规模应按照表3的规定执行。

  5.2一级新社区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应集中布局,符合省、市相关规定,形成中心用地,公益性基本公共服务设施总建筑面积不应少于1200m2。若新社区人口规模达到5000人左右,可设置一所6班幼儿园。

  5.3二级新社区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参照一级新社区,适当减量或有选择性配置,鼓励空间多功能复合利用,公益性基本公共服务设施总建筑面积不应少于500m2。

  表3南京市乡村地区新社区基本公共服务设施配建标准

  序号

  设置项目

  一级新社区

  配置弹性

  配置标准

  二级新社区

  配置弹性

  配置标准

  配置要求

  含“两栏两站九室”:村务公开栏、宣传栏;社区服务站(社会工作站)、卫生计生站(卫建筑面积≥600★

  m2(其中,警务室建筑面积≥100m2)

  ★

  建筑面积480~600m2(其中,警务室建筑面积≥80m2)

  生室);党组织办公室、村委会办公室、财务室、村民议事室、信息(档案)室、治安民调(警务)室、教育培训室(科技服务点)、图书阅览室(农家书屋)、社会保障服务室(法律援助、居家养老服务、就业指导)

  人口规模达到2教育设施

  幼儿园

  ☆

  5000人左右,可设6班幼儿园,占地约3000m2——

  ——

  行政管理服务设施

  社区行政管理与公共服务用房

  生均用地按南京市6班幼儿园乡村地区一级标准计(18m2/生)

  医疗卫生设施

  卫生室

  ★

  建筑面积≥120m2建筑面积≥200m28可含在社区行二级社区卫生室可结合社区☆

  政管理与公共行政管理与公共服务用房内服务用房内

  的卫生计生站一并设置

  ☆

  建筑面积≥100托老所是短期接待老年人托m2管服务的社区养老服务场所。4社会福利与保障设施

  托老所

  ★

  一级新社区

  配置弹性

  配置标准

  二级新社区

  配置弹性

  配置标准

  序号

  设置项目

  配置要求

  二级社区可结合社区行政管理与公共服务用房设置

  含1片混凝土标准篮球场、2体育健身设施

  ★

  用地面积≥1000m2★

  张以上乒乓球台(室内或室用地面积≥600外)、室外全民健身设施及活m2动场地。可结合文化活动室一并设置。

  建筑面积≥80包括图书阅览室(农家书屋)、5文化体育设施

  文化活动室

  ★

  建筑面积≥100m2★

  m2,可含在社区文化娱乐、社区文化活动等。管理服务用房可结合社区行政管理与公共内

  服务用房一并设置

  包括粮油、蔬菜、肉类、水果、水产品、副食品等商品销售。可为露天市场

  菜市场

  ★

  用地面积100~500m2建筑面积约100m2☆

  用地面积50~250m2建筑面积约70m26商业服务设施

  生活日用品超

  市

  农资超市

  ☆

  ☆

  ☆

  建筑面积100~300m2服务半径不宜大于80m建筑面积≥40m2用地面积500~600m2☆

  建筑面积70~150m2服务半径不宜大于80m

  垃圾收集点

  ★

  ★

  结合新社区规划设置

  公厕

  ★

  ★

  建筑面积≥2m2用地面积250~300m2为用户提供换瓶服务,可储存一定数量的空瓶与实瓶。可结合商业服务设施设置

  包括出售邮资凭证,国内函液化石油气瓶装供应站

  ☆

  ☆

  市政公用设施

  邮政代办点(农村邮政加盟店)

  ★

  建筑面积≥160m2可含在社区行☆

  政管理与公共服务用房内

  件、包件业务,水、电、气等代缴费业务,市民卡等充值业务,汽车票、火车票、飞机票等票务代理业务,国内电话业务,报刊、邮件投递业务等。可结合商业金融服务设施设置

  电信代办点

  ★

  可含在邮政代办点内

  ☆

  可含在邮政代包括有线电视、固话移动通办点内

  讯、互联网业务等。

  一级新社区

  配置弹性

  配置标准

  二级新社区

  配置弹性

  配置标准

  序号

  设置项目

  配置要求

  公共绿地

  公园、小游园

  ★

  用地面积≥3000m2★

  用地面积≥1000m2可与文化体育设施一并设置

  不含体育健身设施、幼儿园、合计

  (公益性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建筑面积)

  >1200m2>500m2垃圾收集点、液化石油气瓶装供应点和商业金融服务设施的建筑面积

  注:“★”表示必须设置的公益性基本公共服务设施项目,其相应标准为刚性规定。“☆”表示为经营性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和可选择设置(或可空间复合利用)的设施项目,其相应标准为弹性要求。

  本指引用词说明

  1、为便于在执行本指引条文时区别对待,对要求严格程度不同的词说明如下:

  (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

  (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

  (3)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正面词采用“宜”,反面词采用“不宜”;

  (4)表示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的,采用“可”。

  2、条文中指明应按相关标准执行时的写法为“应符合……规定”或“应按……执行”。

  本指引编写说明

  1、新市镇、新社区是构成南京市域主城—副城—新城—新市镇—新社区五级城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南京实施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载体。因此,编制好新市镇、新社区规划对提高乡村地区建设和管理的科学性和规范性意义重大。制定本指引的目的就是为新市镇、新社区规划编制提供统一的、符合南京乡村地区发展实际的基本公共服务设施配建标准,使新市镇、新社区规划更具指导作用,同时进一步完善南京乡村地区规划技术标准体系。

  2、本指引中所确定的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分级分类配建标准是根据社会公平、成本可控、运营高效和空间复合利用的要求,在参考、整理、归类和整合各行业主管部门提供的相应标准、规范和政策要求(见下表)的基础上,制定而得。

  表4各行业相关标准、规范和政策一览表

  提供部门

  市委社会建设工委

  市住房与城乡建设委员会

  市公安局

  市民政局

  文件名称

  《南京市加强社会建设行动纲要》

  《城市公共交通站、场、厂设计规范》(CJJ15-87)

  《城市消防站建设标准》(GB50293-1999)

  《城镇燃气设计规范》(GB50028)

  《公安派出所建设标准》(建标100-2007)

  《城镇老年人设施规划规范》(GB50437-2007)

  11提供部门

  文件名称

  《关于加强全市社区居委会和村委会规范化建设的意见》(宁民政【2007】10号)

  《中共南京市委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和谐社区建设的意见》(宁委发【2007】22号)

  《关于进一步做好农村五保供养工作的意见》(宁政办发【2008】155号)

  市旅游园林局

  市商务局

  《旅游厕所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GB/T18973-2003)

  《南京市商品交易市场管理条件》(2010年8月20日南京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制定)

  《南京市镇街文化站星级评估定级标准》

  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

  《南京市村级文化活动室示范点标准》(2005年3月15日市文化局发布)

  文化部《乡镇综合文化站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令第48号)

  《南京市文化发展“十二五”规划》(征求意见稿)

  《江苏省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与发展规划》(苏卫规财【2010】1037号)

  市卫生局

  《江苏省示范乡镇卫生院评估标准》(试行)(苏卫农卫【2010】4号)

  《省体育局关于实施“江苏省万村体育健身工程”的意见》(苏体群【2006】17号)

  《2006年江苏省“万村体育健身工程”实施方案》(苏体群【2006】18号)

  市体育局

  《关于进一步加强城乡社区体育设施建设的意见》(苏体办【2007】4号)

  《江苏体育发展“十二五”规划》(征求意见稿)

  《南京城市体育设施布局总体规划》(2007~2020)

  市城市管理局

  《城市环境卫生设施规划规范》(GB50337-2003)

  《南京市普通中小学办学条件标准》(宁政发【2005】141号)

  《南京市市区中小学幼儿园用地规划和保护规定》(2004年6月28日南京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市教育局

  委员会公告第15号公布)

  省委省政府《江苏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苏办【2010】59号)

  《关于推进新班额计划的实施意见》(宁政办发【2010】67号)

  市邮政局

  《农村邮电支局所工程设计规范》(YD2006-92)

  《镇规划标准》(GB50188-2007)

  市规划局

  《江苏省村庄规划导则》(苏建村【2008】145号)

  《南京新建地区公共设施配套标准规划指引》(NJGBBC04-2005)

  3、按照本指引所确定的标准设置乡村地区的各类设施,基本可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要求,但新市镇、新社区也可根据实际情况,在规划建设过程中适当提高控制要求和配建指标,以适应于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

  1213

诚达文秘网 https://www.rk1k.cn Copyright © 2019-2025 . 诚达文秘网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诚达文秘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浙ICP备19042126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