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教学环境的构建与实践]信息化教学环境
随着知识经济对人才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具有高度创新能力和很强信息能力的新型人才的培养,已成为现代教育面临的最重要、最紧迫的任务。在信息化教育的实践过程中,有许多十分重要的工作环节,但最重要的、处于核心地位的则是信息化教学环境的设计。因此,实现一个利用信息技术为基础、以新型教学模式为指导的具有开放性、可持续性、适用性、规范性和前瞻性的信息化教学环境,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信息化教学环境具有主体个性化、时空开放性、技术人性化等特点,特别有利于学生主动性与创造性的发挥,可以说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和信息能力最理想的教与学环境,因而,创建一个开放的信息化教学环境,对培养创造型人才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信息化教学环境的提出
信息化教学环境是指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是为学生和教师创造一个现代化的交互环境。这个环境不只是指教学过程发生的地点,更重要的是指学习者与教学资源、支持系统之间在进行交流的过程中所形成的氛围,其最主要的特征在于交互方式以及由此带来的交互效果。我们认为目前信息化教学环境主要为“多媒体网络”开放型环境,这是一种很典型的学习环境,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与竞争、学生与教师之间的面对面或通过网络的交流、学生与教学材料之间的相互作用等构成了有丰富底蕴的学习环境。此外,还有家庭、企事业机构、政府机关、民间组织发展成为的学习型组织,国家、社会提供的各种教育条件如:大众媒体传播体系,以及在公共场所建立信息查询的网点,为社会公众提供查询、检索服务和发布公共信息等。随着新技术在教育领域中的进一步融合,教学环境将会呈现出一种趋势,即越来越忽略其物理特征,而侧重于师与生、生与生、生与教学资源、生与支持系统之间实现的有意义的交流,逐步向家庭信息化、个人信息化
过渡,为全社会提供综合性信息资源服务。
二、“多媒体网络”开放型教学环境的构建
在这种开放型教学环境的研究与设计中,我们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作为指导思想,提出利用校园网所形成的数字化校园,通过开发和建设功能强大的教学信息资源库、制作多种数字化信息媒体、建立虚拟网络实验平台以及现代的多媒体教室等来构建信息化教学环境的方案,使教学过程更加现代化和实现最优的教学效果。多媒体网络教学环境是一个二维结构要素系统,一维是信息化教学资源系统,一维是信息化教学系统。这个全新的教学环境与传统的教学环境相比,变化主要体现在:增强了教学资源的交流功能;实现了教学设施的网络化,改善了多媒体网络学习环境。作为教学活动主要内容的信息化教学资源系统包括了课件和立体化资源,例如教师开发的符合认知规律的相关学科的学习软件、从网络中搜集的共享学习、专业素材等。信息化教学系统是开展教学活动的平台。教师可以在教学平台中方便地进行课程设计,制作各种教学课件,及时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在线辅导学生学习,实现对学生学习进行科学、定性的评价。而学生在教学平台中可以轻松获得所需的各类学习资源以及网络中共享的各种经典学习资料,对疑点、难点进行深入发掘、开动脑筋解决问题的同时,也培养了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思想和观念。因此,这种开放型教学环境从功能上应支持个性化学习和协作化学习,适应广大普通学生的学习习惯。
在数字化校园中,网络设备、计算机硬件设备是实现其功能的物理基础,通过硬件设备校园网很易于接入Internet,不但可以享受Internet网络中丰富的教育资源,而且又具有运行速度快、运行费用低、便于实现本部门内部的信息管理、资源共享和信息安全性好等优点。网络环境的底层主要指构成网络环境的物理设施部分;网上教育资源包括各种类型的能够为教育所利用的资源;教学支持平台通过各种工具、手段(如教学通讯工具、共享技术等)和教学管理系统来利用教育资源,进而支持网络教育的各种具体应用。
三、建设具有特色的教学信息资源系统
教学信息资源系统由教学信息资源库和教学信息资源库软件平台组成。教学信息资源库是提供给教师和学生在课堂教学或远程学习中自由使用的大量教学知识、信息素材的集合,信息资源库的素材是教学信息资源系统的最基本组成元素。教学信息资源库软件应用平台是供教师和学生使用组合资源库中的信息并最终建立适应教学的平台环境。
信息资源库软件应用平台是在一个资源中心服务器的基础上,搭建各个分布式具有特定功能的服务器——建立分布式教学信息资源系统。此资源库可以分为各类专业知识库、视频库、音频库、专业素材库、课件库、试题库、练习题库、专业论文库、授课素材库、学生素材库以及案例库等。这些资源库可以相互交叉,互相补充,以各种学习要求为目标,并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可以灵活补充。学习化社会的到来,终身教育体系的建立,意味着我们在教学环境的建设中,除了要考虑到院校教学的应用,更要重视如何更好的服务于传统教育范围和时段以外的教育活动。教学信息资源系统是信息化教学环境的核心部分,系统建设要面向在校学生和其他的学习者。教学信息资源库平台应以学生为主要的服务对象,在建立各种教学资源的时候,应考虑学生主体的学习特点、学习素质、学习动机等各种因素,使教学资源库平台实现资源多样、特色鲜明的设计要求。我们可通过不断扩充信息量,完善信息服务功能,结合学科整合,建设相应的学科站点,一方面可以保证为院校教育服务,另一方面也为移动虚拟学习环境中的教学需求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学科站点内容的设计要针对学科特点,形式多样,围绕各学科的教学任务,结合地区性的教学研究,充分体现不同学科教与学的需求,同时还要重视发展素质教育。各站点内容除了题库、库和课件、素材库外,还应该根据不同学科的特点设计多种特色栏目。建成的学科站点不仅要提供管理学习资源、发布学习信息,而且还要为学生解答问题,对学生进行管理等,并提供相关的教学服务。对于优秀的信息资源库平台还应该具有开放性、可扩充性、易用性、标准性、规范性等特点。
上文深入探讨了如何构建信息化教学环境,指出了信息化教学环境应用到现代教学的重要意义,为学生提供了新的学习方式和的领域,指导了学生在现代技术下的资源的学习活动,提供了更加丰富多彩的学习方式,能够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
滕州一中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应用典型案例
我校是山东省首批规范化学校之一,优越的教育教学资源和高质量的教育教学在省内外享有一定的知名度,目前正积极创建国家级示范校,向建设国内一流名校的目标迈进.多年来,学校始终坚持教改与创新,重视先进的科技手段在教学的应用,学校制作的电教片曾在全国公开发行,促进了教学质量的迅速提高。近年来,随着数字化浪潮在全球兴起,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又给我校带来了难得的发展契机。我们在市委、市政府和两级市教委的关心指导下,积极推进信息化建设,部分工作已经走在了省内学校的前列。
为适应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形势,学校确立了“以教育的信息化带动教育的现代化,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的办学思想,学校决定:以教育的信息化为突破口,抢占教育改革的制高点。结合学校的实际,高起点规划,全方位实施,整体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现已取得显著成效,为进一步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和实现跨越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滕州一中的教育信息化建设情况如下:
1、审时度势,提高认识,增强教育信息化建设化的紧迫感、使命感
目前,以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为主要标志的信息技术,必将引起社会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教育教学方式的深刻变革。传统的教育手段和管理方法,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猛烈冲击,学校领导清醒地认识到相对滞后的教育教学手段将成为制约教师教研、教改和学校教学质量提高的瓶颈。再就是由于学校规模的扩大,师资力量、生源结构都发生了很大变化,要把学校建成一个现代化的学校,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面临重大抉择。我校在多年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深深体会到学校信息化建设对教育教学工作的贡献之大.面对教育发
展的新形势、新思想、新理论、新技术、新手段的不断涌现,学校信息化成了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必然趋势.为高效推进我校的信息化建设,学校制定了信息化发展规划并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学校信息化领导小组,目前我校的现代教育技术建设已趋向完善,并在努力提高应用及管理水平。
2、科学规划,集约投资,加快现代教育技术基础设施建设
学校针对教育发展新形势和学校的实际情况,及时决策,制定了信息化建设的总体规划;确立了升级、改造、新建多媒体教育环境的近期目标、中期目标和远期目标及具体实施办法.首先,学校于2002年投资近100万元对网络进行扩容升级改造,实现楼宇楼层间光纤千兆连接,百兆到桌面。其次,对教室多媒体升改造.一中的多媒体教室于2003年建成,原有投影机、计算机、视频展台等设备已经不能满足现有教育教学的需要,经过了多方考察、反复论证、比较,于2010年8月对全校117口多媒体教室全部升级改造,在全市率先实现了所有教室建成多媒体,宽带网接入教室,实现了班班通。学校建有校园闭路电视网,可实现有线电视播出、卫星电视播出和现场直播等.学校于2003年开始为所有一线教师配备了笔记本电脑,并于2006年、2008年、2009年、2010年、2013年进行了笔记本升级换发工作,保证了教学的需要和满足了教师学习新知识、新理论、提高业务水平的需要。学校建有自己的网站,社会各界可以通过Internet访问学校主页,注重加强与外界的沟通和交流。
目前有设施完备的金石学术报告厅及两口多媒体阶梯教室,报告厅灯光音响设备完备,高清晰LED显示屏可以满足大型会议、报告及演出的需要;每口阶梯教室配备多媒体计算机、双台高亮度55寸液晶电视、中央控制系统、视频展台、音响设备等,并具备丰富的接口,可接入其他设备如笔记本电脑、DVD机、录像机等设备,可满足上公
开课和中小型会议需要,山东省化学优质课、语文优质课在我校举办,我校提供两个会场并实现多机位录像编辑,得到了省专家的一致好评。
建有校园电视台、120平方米自动录播系统两套、编辑控制室,配有灯光设备、音响设备、特技台、非线性编辑系统等,可以满足学校制作教学片、专题片、新闻片、现场直播和网络视频之需要。学校还以高考听力考试为标准,建成有线广播系统,建有班级监控系统、校园监控系统和校园楼道监控系统,满足电子巡考和教学评估的需要,促进校园文明建设。
教学软件建设是多媒体建设、网络应用的核心内容。硬件建设就像是高速公路,而软件建设就是高速公路上的车。在软件建设上,学校不断购置软件,充实、完善教学资源库,建有电教教材资料中心,配有充足的教学资料,幻灯片、投影片、光盘、录象带等,电教资料中心资料齐全,基本满足教学、学习、管理的需要。根据教学需要,学校有重点、有计划的配备教学软件,所有软件均按省级电教资料目录分类管理。另外,积极鼓励教师结合本校的教学特点和实际,自制和开发课程软件,学校重视校际交流和购买高水平的教学软件。
3、规范管理,强化培训,全面提高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使用效益
为充分发挥设备效益,学校制定完善的规章制度,强化责任管理。学校统一制定了《电化教育工作制度》、《中心机房管理人员职责》、《机房工作人员纪律要求》、《电教资料保管制度》、《电教器材保管制度》、《电教资料(器材)使用借还制度》、《电教器材(资料)损坏赔偿制度》、《电教器材、资料维护保养制度》、《电教科研及成果奖励制度》等;班级张贴多媒体使用管理规定,班主任是教室多媒体管理责任人,每班指定一名责任心强的同学专门管理,并加强与电教中心的联系,教务处负责记录统计每位教师多媒体使用情况,一周一汇总发布到学校网络办公平台,学校对教师使用情况进行通报,并
将使用情况纳入教师业务量化考核。这些制度的建立健全保障了我校信息化工作的健康有序发展。各电教设施设备均有使用记录,保障了电教设施设备的完好率和使用率一直在99%以上。
高水平的设备需要高水平的师资,才能发挥最佳效能。教师的实践能力、操作实验能力以计算机与网络为标志的教育技术知识水平,对教师的教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此,我们制订规划,加大措施,加强对广大教职工信息技术的培训.通过培训使教师学会计算机的基本操作与维护,学会文字处理,学会使用、制作教学课件,学会智能组卷,学会利用网络资源收集和加工信息。经过培训和教学实践,目前全部教师能较熟练地操作计算机和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绝大多数的教师掌握了基本的课件制作技术。目前学校各科学普遍使用多媒体,教改课、研究课、观摩课、示范课更是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典范.学校成立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并经常开会研究信息化工作,督导学校信息化工作全面开展工作。
二、滕州一中的教育信息化应用典型案例如下:案例:全自动录播教室的应用
为推动数字化校园建设,加快现代教育技术发展,推动全校教师深入开展教学反思,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我校东西两个校区全自动录播教室安装完成并正式投入使用。
该教室从采光和采音效果等方面精心装修,能立体式、多角度摄像和录音,将录播室内教师现场讲课或讲座的实况进行录制,与班班通网络服务器对接,可现场直播到每一个教室。
1、此套录播系统,用于教师日常课堂录制,授课教师可通过观看视频,加强教学反思,就教学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加强改进,促进教师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此套录播系统,用于录制精品课程资源,实现教育资源共享、打造高效课堂、提高教育质量、推进教育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3、此套录播系统,用于此套录播系统,用于两市教育局组织的学科优质课展评活动录制,为评课提供技术支持,打造全市高效课堂、提高教育质量、推进教育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4、此套录播系统,用于学校法制报告会直播、滕一杯辩论赛等活动录制,全方位服务好学校的教育工作。
5、此套录播系统,用于全市评选的优秀教案课堂录制,为全市的优秀课堂教学资源共享提供视频资源.目前,学校要求各种公开课都在录播教室开设,准备充分利用该教室,让教师享受到录播教室这个资源平台,实现多场景录像、课堂教学直播等功能,充实和丰富学校课程教学资源库,让先进的技术更有效地为教学服务。
总之,随着校园信息化的推广,教师的教育观念、教育思想、教学方法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教师的教学不再是一支粉笔打天下,三尺讲坛
写春秋。多名教师参加各级优质课评比获奖,一部分教师制作的课件获省、市级奖励,科研水平不断增强,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不断深入,并取得阶段性成果。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应用,改变了教师传统的教学模式,有效地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工作效率,激发了广大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创造性,教师教研教改气氛空前浓厚,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明显提高,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的学习方法得到改变,学校教学质量明显提高。学校整体实力和竞争力显著增强。
校园信息化建设典型案例
第一篇:校园信息化建设典型案例
校园信息化建设典型案例
一、实施背景
职业教育中心自1999年建校以来,倡导培养德、技兼备的高素质劳动者,为社会培养大量实用性技能型人才。但是多年来学校信息化建设相对滞后,根据第二批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建设内容,为加快学校信息化,提升教学现代化、信息化,我校将校园信息化建设作为示范校创建的一项重要内容,其主要思路来源以下两方面:
(一)政策推动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要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的战略部署,切实推进职业教育广泛、深入和有效应用信息技术,不断提升职业教育电子政务能力、数字校园水平和人才信息素养,全面加强信息技术支撑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能力,以先进教育技术改造传统教育教学,以信息化促进职业教育现代化。
(二)现实需要
社会在发展,在信息化高度发展的今天,如何保持学校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单纯的课堂教学已不能满足学生对专业技能知识的需求。终身教育的发展趋势,网络的方便高效快捷,都让我们深切感受到信息化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必经之路,信息技术进入校园是提升学校综合实力的必要条件,因此学校非常重视校园信息化的建设。
二、主要目标
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通讯技术对学校的教学、科研、管理和生活服务等所有信息资源进行全面的数字化,并科学规范地对这些信息资源进行整合和集成,构建一个集管理、教学、沟通为一体的数字化教育环境,最终实现教育信息资源合理配置,教育管理、教学过程的全面信息化,构建数字时代新的学校教育。预期成果
(一)加强基础设施和管理平台建设,构建信息网络。
1、不断完善基础建设:一方面建设和完善学校校园网,加强学校
基础设施建设,更新校园网服务器、核心交换机等硬件设施,建设好学校的网络硬件环境;
2、加强软件平台建设:建设和完善学校的门户网站,及时发布学校的各类信息,服务校内师生和社会公众;建设集办公OA、教育教学管理、后勤保障为一体的信息化平台,建设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实现网上办公和提供多种信息服务;
(二)通过数字化的应用,提高教育、教学、教研的效益,造就一批创新型的教师。
1.提高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水平,提升教师信息素养,提升教师信息化水平的运用能力。
2.推进校内办公和应用服务,促进网络教研。
3.利用现代化教育技术培养研究型教师,丰富教师的学习体验,改变教师的思维模式,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通过开辟论坛、博客等落实反思型,研究型教师的培养。
(三)通过数字化的校园的应用,培养一群富有信息素养和新型学习方式的学生。
1.利用数字信息化教育,加强学生道德文化建设力度:利用网络对学生进行相关的道德文化教育,文明上网,合理利用网络,鼓励学生远离网络游戏;
2.加强学生的信息化素养,提高学生的信息化应用能力:指导学生通过博客,校园网站等平台,利用计算机课程的教育契机,培养学生在信息技术应用层面上的能力;
3.探索现代化教育形式下,学生的发展:在现代化教育技术的指导下,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通过信息技术教育的帮助,从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出发,建立起适应学生发展的创新型的学习模式。创新点
三、工作过程
(一)思路
校园信息化是以信息技术为基础,通过对校园网基础设施、教学资源和教育活动进行数字化整合而构建的信息化环境。学校信息化建
设的工作思路是:以“数字化校园软件管理平台”建设为抓手,进一步提高学校信息化基础平台的水平和信息化综合服务能力,积极参与教学资源库的开发建设,不断加强学校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建设,提高资源利用效果,强化信息服务人才队伍建设,为学校的事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信息化支撑条件与服务保障。
(二)方法
根据学校专业特色和发展规划,着重加强基础数据建立、信息标准制定、核心应用及系统集成等方面。通过“211”来实现,即:“两张网(校园网及教学资源网)、一个平台(信息化平台)、一个库(精品课程库)”。我校目前已经全部完成任务。
(三)程序
根据学校校园信息化建设任务书,学校主要从基础设施建设、管理应用平台、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几个方面进行建设。学校成立示范校校园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具体负责信息化建设的工作。
1.是基础设施方面。学校首先对现有网络进行摸底,弄清楚现有网络的布局。对照任务书,学校对信息中心进行升级改造。硬件方面,学校定位实用性、扩展性。先后和几家硬件公司座谈,听取关于对校园信息化硬件名称、参数、价位的介绍。通过和政府采购中心联系确立招投标的方式。通过公开招标的方式确定供应商。经过紧张的施工,校园信息化硬件部分主要包括服务器、防火墙、核心交换机、光纤、上网管理行为等安装到位,校园内监控设施同时维护到位。2.校园信息化应用管理平台。主要是利用现代网络,架设管理应用平台。根据任务书,主要建设校园网、教务管理平台、网络教学平台等。学校先后和多家国内知名软件开发公司座谈,听取关于校园信息化建设情况的相关介绍。经过学校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调研,最终经过公开招标的方式,确立了信息化应用管理平台的建设单位。现在平台搭建工作已经完成,所有数据正在完善中。3.精品课程库。信息化领导小组和四个重点建设专业密切配合,借助校园网这个平台,通过专业视频录播软件,让老师制作精品课程的视频课件。
四、条件保障
为保证建设质量,学校成立了示范校校园网建设领导小组,校长邓建强亲自任组长,成员包括王海瑛、朱小强、杨永钊、赵保卫、高涛、翟枭、吴昊及计算机专业教研组所有教师和各科室信息员。所有建设项目都按照方案的要求组织实施;软硬件系统建成后都通过了测试;各技术文档和验收材料完备,符合方案要求及附件规定的其他验收条件。
五、实际成果、成效及推广情况
目前我校信息化已经实现师生基于教室、实训室和网络开展混合式教学;实现主要办公自动化、管理流程、公共服务和校园文化生活的数字化,能够对社会提供网络化的教学与培训,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特别能够是第三年校外顶岗实习所建的网络师生联系、校企联系、家教联系。教育教学方面,学校每年组织教师基本功大赛,举办课件制作、说课比赛、信息化教学比赛,使全体专业教师掌握必备的多媒体知识,提高信息化教学水平。
六、体会与思考
创建信息化校园,管理是关键、培训是前提、学习是根本、建设是保障、研究是动力、应用是核心,只有做好这些工作,才能真正实现以教育的信息化促进教育的现代化。我校将在示范校建设过程中,根据学校实际情况,有计划地进行校园信息化建设,并在此基础上不断更新、发展,实现现代化、高质量、有特色、示范性的办学目标。教师要改变传统办公、教学模式的转变,积极适应信息化教学模式。
第二篇:校园信息化建设典型案例
校园信息化建设典型案例
一、实施背景
曲阜中医药学校建校20多年,传承中医药教育事业,为社会培养大量实用性技能型人才。但是多年来学校信息化建设相对滞后,根据第二批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建设内容,为加快学校信息化,提升教学现代化、信息化,我校将校园信息化作为示范校特色项目建设,其主要思路来源以下两方面:
(一)政策推动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要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的战略部署,切实推进职业教育广泛、深入和有效应用信息技术,不断提升职业教育电子政务能力、数字校园水平和人才信息素养,全面加强信息技术支撑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能力,以先进教育技术改造传统教育教学,以信息化促进职业教育现代化。
(二)现实需要
社会在发展,在信息化高度发展的今天,如何保持学校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单纯的课堂教授已不能满足社会各类人员对中医药知识的需求,终身教育的发展趋势,网络的方便高效快捷,都让我们深切感受到信息化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必经之路,信息技术进入校园是提升学校综合实力的必要条件,因此学校非常重视校园信息化的建设。
二、主要目标
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通讯技术对学校的教学、科研、管理和生活服务等所有信息资源进行全面的数字化,并科学规范地对这些信息资源进行整合和集成,构建一个集管理、教学、沟通为一体的数字化教育环境,最终实现教育信息资源合理配置,教育管理、教学过程的全面信息化,构建数字时代新的学校教育。预期成果
(一)加强基础设施和管理平台建设,构建信息网络。
1、不断完善基础建设:一方面建设和完善学校校园网,加强学校基础设施建设,购置服务器、核心交换机等硬件设施,建设好学校的网络硬件环境;
2、加强软件平台建设:建设和完善学校的门户网站,及时发布学校的各类信息,服务校内师生和社会公众;建设办公OA、教学管理、网络教学平台,建设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实现网上办公和提供多种信息服务;
3、整合资源打造特色:将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学校课程以及其他教育教学内容整合到数字化校园平台的建设中,逐步深化和渗透网络环境下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
(二)通过数字化的应用,提高教育、教学、教研的效益,造就一批创新型的教师。
1、提高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水平,提升教师信息素养,提升教师信息化水平的运用能力。
2、推进校内办公和应用服务,促进网络教研。
3、利用现代化教育技术培养研究型教师,丰富教师的学习体验,改变教师的思维模式,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通过开辟论坛、博客等落实反思型,研究型教师的培养。
(三)通过数字化的校园的应用,培养一群富有信息素养和新型学习方式的学生。
1、利用数字信息化教育,加强学生道德文化建设力度:利用网络对学生进行相关的道德文化教育,文明上网,合理利用网络,鼓励学生远离网络游戏;
2、加强学生的信息化素养,提高学生的信息化应用能力:指导学生通过博客,校园网站等平台,利用信息课程的教育契机,培养学生在信息技术应用层面上的能力;
3、探索现代化教育形式下,学生的发展:在现代化教育技术的指导下,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通过信息技术教育的帮助,从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出发,建立起适应学生发展的创新型的学习模式。创新点
三、工作过程
(一)思路
校园信息化是以信息技术为基础,通过对校园网基础设施、教学资源和教育活动进行数字化整合而构建的信息化环境。学校信息化建设的工作思路是:以“数字化校园软件管理平台”建设为抓手,进一步提高学校信息化基础平台的水平和信息化综合服务能力,积极参与教学资源库的开发建设,不断加强学校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建设,提高资源利用效果,强化信息服务人才队伍建设,为学校的事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信息化支撑条件与服务保障。
(二)方法
根据学校专业特色和发展规划,着重基础数据建立、信息标准制定、核心应用及系统集成等方面。通过“三个一”来实现即:“一张
网(校园网)、一个平台(数字校园平台)、一个库(教学资源库)”。我校目前已经全部完成任务。
(三)程序
根据学校校园信息化建设任务书,学校主要从基础设施建设、管理应用平台、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和运维与管理四个方面进行建设。学校成立示范校校园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具体负责信息化建设的工作。
一是基础设施方面。学校首先对现有网络进行摸底,弄清楚现有网络的布局。对照任务书,学校对网络中心机房进行维修改造,铺设防静电地板,安装空调。硬件方面,学校定位实用性、扩展性。先后和几家硬件公司座谈,听取关于对校园信息化硬件名称、参数、价位的介绍。通过和财政局、招投标办联系确立招投标的方式。通过询价的方式确定供应商。经过紧张的施工,校园信息化硬件部分主要包括服务器、防火墙、核心交换机、光纤、上网管理行为等安装到位,校园内监控设施同时安装。
二、校园信息化应用管理平台。主要是利用现代网络,架设管理应用平台。根据任务书,主要建设校园网、教务管理平台、网络教学平台等。学校先后和成都依能、江苏金智、深圳过泰安、北京神码、济南国子等软件开发公司座谈,听取关于校园信息化建设情况的相关介绍。经过学校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三、教学资源库。信息化领导小组和四个重点建设专业密切配合,借助校园管理平台,通过购置三分屏视频录播软件,让老师制作视频课件。同时积极联系购买一些成品课件。
四、运维与管理。为进一步提高学校信息化领导小组成员的四、条件保障
为保证建设质量,学校成立了示范校校园信息化项目建设领导小组,分管领导孔蕊,组长蒋强,副组长颜勇
谢卫洪,成员包括电教中心所有专业教师和校园合作公司。所有建设项目都按照方案的要求组织实施;软硬件系统建成后要通过测试;各技术文档和验收材料完备,符合方案要求及附件规定的其他验收条件。
五、实际成果、成效及推广情况
目前我校信息化已经实现师生基于教室、实训室、实习基地和网络开展混合式教学;实现主要办公自动化、管理流程、公共服务和校园文化生活的数字化,能够对社会提供网络化的教学与培训,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特别能够是第三年校外顶岗实习所建的网络师生联系、校企联系、家教联系。教育教学方面,学校每年组织教师基本功大赛,举办课件制作、说课比赛、信息化教学比赛,使全体专业教师掌握必备的多媒体知识,提高信息化教学水平。
六、体会与思考
创建信息化校园,管理是关键、培训是前提、学习是根本、建设是保障、研究是动力、应用是核心,只有做好这些工作,才能真正实现以教育的信息化促进教育的现代化。我校将在示范校建设过程中,根据学校实际情况,有计划地进行校园信息化建设,并在此基础上不断更新、发展,实现现代化、高质量、有特色、示范性的办学目标。教师要改变传统办公、教学模式的转变,积极适应信息化教学模式。
第三篇:信息化典型案例
各教管办,市直各学校:
为总结推广全市中小学信息化应用先进典型经验,潍坊市电教馆要求各县市区报送信息化应用典型经验材料(市县、教办、学校均可),典型经验的范围不限,运用信息化手段进行学习、教学、培训、科研、管理、会议、交流等均可总结,对每个典型经验,逐一撰写成简短的说明性文字材料。请各单位及时总结、提炼本单位在信息化应用工作中典型经验,教管办和市直学校统一审核后,教管办提交2-3篇,市直学校提交1-2篇,于10月23日前从平台报电教中心庄明科处。
青州市电教中心
二O一二年十月十二日
信息化教学先进典型经验(学校)青州一中
时间过得真快,不知不觉中我工作已有五个年头了。作为一名信息技术老师将信息化教学更好地应用到学科教学中一直是我的奋斗目标和职责。在这过去的五年里作为一个见证人也看到了学校在信息化
教学的道路上发生的的重大变化。
一、自我学习,不断充实完善自己。
在这过去的五年中我在教学之外的闲暇时间,学习理论知识如何更好地与现在的教学相联系。学习教学技艺,学习新的科学的教学理念以努力实现信息技术更好地与教学实践相结合的信息化教学。尽管教育技术是自己的专业,但是真正应用到教学实践中来,在很多地方还是需要深化和学习。伴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在现代化教学中的应用也越来越重要,必将成为未来国内外教学的发展趋势,信息化教学经过几年的发展在我们学校得到了很好的体现。从教师的专业成长来说,改变了过去教师对信息化不了解。认为会使用电脑,或者用PPT来设计教学课件,或者使用多媒体的教室就是信息化了。现在各科老师从根本上认识到信息化的概念远不只是这些,它还包含了能够实现信息化的资源和手段。信息化的资源包含了视频,音频,图像,文字,材料,试卷,作业等。信息化的手段包含了网联网,局域网等能够实现信息化的各种途径。不仅如此现在教师已经向如何更好地整合信息化的资源方向发展,而这要求教师除了必须掌握OFFICE的设计制作信息化课件的工具外,还需要掌握其他的设计软件。例如:FLASH,AUTHORWAER,DIRECTOR等设计课件的软件;还有图形图像处理如PHOTOSHOP,以及音频处理,视频处理的软件。而现如今的大部分教师都能够灵活运用,能够在此基础山设计出一堂优质的信息化课程。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老师的专业成长也在其中得到了提升,到目前为止我校多名教师获得省市级电教优质课及电教骨干,电教能手等荣誉,很多老师的优秀课例成为省市级观摩课、展示课,在各种形式的比赛中获奖,老师们意识到点滴的荣誉让我们的羽翼不断丰满,激励我们不断前行。
二、我校的信息化工作管理也是欣欣向荣。
其中我校一个特色是班主任利用信息技术管理班级工作和班务工作。在班务管理中,充分利用电子表格建立班级数据档案,对学生的信息分类处理,统计学生的成绩,追踪学生的成绩发展情况及成绩报
告单打印工作,极大的减轻了班主任的工作负担。其次,为了更好的与家长沟通交流,班主任在网上申请了自己的工作主页,将自己的教育故事,工作感受展示出来与同行分享,与家长讨论教育孩子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极大的提高了工作效率,也架起了一座新的家庭与学校之间的桥梁。
三、信息化教学离不开领导的重视和支持。
学校的信息化教学搞得好离不开领导的支持。
首先是组织到位,我校成立为组长的教育信息化领导小组,以分管校长
为组长的数字化校园,创建工作小组,统筹推进学校教育信息化工程项目建设。形成了以学校教育信息化领导小组为主体,“数字校园”创建工作小组协调组织,学校信息管理中心维护设备,提供技术服务和负责教师技能培训,教导处,教科室负责督察评估一体化管理机制,一环抓一环,环环落实,提高工作效率,保障了学校信息化建设顺利进行。
其次是经费到位,学校为了缓解学生在上信息技术课的紧张压力,在2008年先后分两批购置了新的机器,在原来的基础上又配置了两个新的机房,为三个年级的信息技术上机课的顺利进行提供的充分的保障。在师资配备上,有原来的信息技术老师兼职职员上课转变为信息技术老师作为专业教师专职上课。不仅如此学校又为三个年级近80个教室更新了投影仪设备,并且每个学期有专门的电教老师负责维护和维修,为各个学科的多媒体教学提供了保障,解除了后顾之忧。又在2009年学校又为每个教师配备了笔记本电脑,方面了老师的多媒体备课和上课。
在网上拜读了中央电教馆王晓芜馆长的关于信息化融入到日常教学中的发言,让我意识到我们的信息化教育道路还有很漫长。我相信我们学校的以多媒体教学为依托的信息化教学会越来越好。
第四篇:教育信息化典型案例
加强信息化建设,推进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
教育信息化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教育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实现教育现代化、创新教学模式、提高教育质量,迫切需要大力推进教
育信息化。我校充分认识到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性,结合“三通两平台建设”,积极推动学校教育信息化水平,提高信息技术在管理中的应用,将传统教学与信息技术相结合,推进教育现代化发展。
一、建设网络教育资源基础环境
学校早在2001年就开始组建校园网并鼓励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活动。随着2004年新校的建立和使用,校园网进行了彻底的更新换代,每间教室,每个办公室都连接到了互联网,为信息化在教学中的应用提供了完善的硬件保障。
学校建立了专门的网络中心,由专人负责管理。网络设计详细规划,构建了一个松散耦合的分布式应用体系,为学校的教学、教研、管理提供全面的服务。网络采用了网通的百兆专线出口,骨干网采用千兆光纤传输,办公室与教室实现了百兆到桌面。在教学应用方面学校以信息化校园建设为基础,强化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教育信息化核心理念,重点落实“三通两平台”建设,推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学校为每位教师配备了笔记本电脑,每间教室都配备了完善的多媒体设备。学校建立了数字化录播教室,实现课堂全过程、全场景的无人值守自动录制,以及视频的编辑分享。建立的电子阅览室、信息技术教室、探究实验室、校园一卡通、校园监控系统等一系列硬件平台。网络中心部署了十多台服务器,为全校师生提供办公管理平台、教学服务平台、心理咨询、网络科技馆、教学资源库、数字图书馆、视频监控、网络教研、上网行为监控、流量控制等功能。
二、监督管理,保障信息安全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深入,教师日常办公越来越离不开网络,对网络的安全和稳定性的要求越来越高。构建一个高效安全的网络成为摆在我们面前需要首先解决的一个问题。
为保证网络正常运行,我们建立完善的管理规章制度,每天检查设备运行情况,及时发现问题技术处理。定期对网络设备进行维护保养。并且做好网络的规划,我校根据学校的情况将网络划分为三大部分,教学区、办公区、微机教室。通过合理的VLAN划分以及流量限
制,行为管理等措施提高网络的运行效率和安全。
刚开始,如何有效地控制网络的合理使用是一件让人头痛的事。专业的行为管理软件过于昂贵,很多免费软件不适合学校现有的网络情况,后来我们采用了一款国产免费行为管理软件Panabit解决了这个问题。只需要一台配置不很高的计算机,三块网卡即可。首先根据不同的部分划分了三个IP群组,每一个群组将会赋予相同的策略,从而完成管理。
首先,我们根据不同群组特点,利用“自定义协议组”的功能定义需要禁止、限制或放行的各类网络协议集合。比如上班时间禁止网络购物、禁止网络游戏、对于学生微机课限制网络聊天等等。
然后,我们利用“策略管理”来进行“流量控制”、“连接控制”和“HTTP控制”。我们利用“策略管理”中的“数据通道”功能可以限制预留或者保证某些对象的可用带宽。通过“流量控制”指定不同群组的具体应用的流量策略。然后设置策略调度,也就是给策略一个发生作用的时间段。这样一条完整的流量控制策略就设置完成。通过这些不同的策略搭配可以有效的控制网络中访问行为,实现校园的上网管理。另外利用Panabit强大的日志记录功能,可以讲每次访问互联网的各种程序行为记录到专门的日志服务器,以便需要时查询。利用Panabit的统计功能,我们可以监控到网络的各种数据传输统计,便于我们分析网络的应用情况分布,便于及时发现部分网络问题,方便网络的管理。
三、提高应用水平,推进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
1、我们坚持以平台为依托,以培训为先导,使老师们对各种应用平台由了解到熟悉,由熟悉到应用,不断的提高信息技术在日常教学中的应用水平。各种应用培训是提升信息技术应用水平的纽带,我们从信息技术基础开始,包含了教学应用的各个方面,从计算机等级考试、英特尔未来教育等等专业培训,到学校组织的各种软件和教学平台的专项培训,平均每学期进行一次全员的信息技术方面的培训。有效地提高了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调动了广大教师技术应用的积极性。
2、加强信息平台建设,为教学教研提供有效支持。结合学校情况,为各教研组和教师提供了资源共享平台,学校组织骨干教师编制学案等教学资源并共享到资源平台,教师将自己上课时用的资源、课件、视频等分享到平台。资源共享平台与学校自建的资源库、科技、电子图书馆行成了有效教学资源支持平台,为教师的备课、教研和教学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我校还建立了自己的在线备课授课系统,系统选用了成熟免费课程管理系统Claroline(课廊)。Claroline是“ClassRoomOnline”的缩写,它是一个开源的Web课程管理系统,由比利时鲁文大学开发,它有八年多发展史,并获得多个奖项。它的设计目标是建立一个高效的、易操作的在线学习和课程管理系统,它特别强调合作性学习活动的管理,课廊包括在线课程管理、学员管理、课程讨论、作业、小组学习、测试评估、进度状态跟踪等典型LCMS(在线学习与课程管理系统)的几乎所有功能。课廊的设计最初的目标就是建立一个合作性学习系统,所以它安排了学习小组、班级、协作资源(wiki)等内容,为合作性学习奠定了非常坚实的基础。也适合于构建主义的教学模式。它在教学管理上还有一个特色,就是可以方便地实施“因材施教”。课廊相比其实几个课程管理系统,最大的特色在于“学习路径”,它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师的实际情况,把素材按照不同的顺序组织成不同的路径,不同层次的学生可以按照不同的路径进行学习,从而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而且本系统操作简单,构架合理,运行速度快,并且是一个自由软件可以免费获得。利用教师账号登录系统后,在面板中单击“新建课程”按钮,在创建课程页面输入新课程的相关信息。确认后,一个拥有计划安排、讲义材料、课程论坛、聊天答疑等管理功能的新网站就建成了。登录后,就可以按照需要添加先前准备好的课程素材了,如课程简介、课程计划、课程讲义、练习、作业等。还可以建立“学习路径”,它本身没有任何题目和教学内容,它只是把“课程讲义”、“课程练习”和“作业”里的内容按一定的顺序连接起来,让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去学习。比如必须先学完“文字的设置”后,才能去做“字体的练习”,最后才能去学“超链接”。这对于循序渐进的学习很重要。一方面可以让学生了解一下知识间的联系,还可以做到“边学边练”,从而避免了学生被埋在素材堆里不知所措的情况。相对于传统教学,我们还可以利用“学习讨论”、“学习小组”、“聊天答疑”、“协作资源”等功能,充分体现网络优势和体现合作性活动。除了教学活动,利用本平台也可完成网络备课活动。
3、利用网络的优势和便利,展示优秀教师风采。为了突出优秀教师的带头引领作用,我们专门建立了滨州一中三名教师工作室网站。将其教学经验、管理经验、教案、学案、课件、检测题、课堂视频等优质教学资源上传至个人空间与广大师生分享。
四、拓展数字服务,丰富资源支撑
学校充分利用网络通信便利,建立了学校、年级部和部分学科QQ群,方便信息的沟通与联系。班主任都加入了学校的飞信平台,及时地传递学校的管理信息,促进了学校管理。
为丰富教学资源,学校定制了中学学科网网校通、中学学科网e卷通、第二教育资源网、校视通等校外资源网站,极大地丰富了学校的教学资源,方便教师的教科研工作。
学校大力推进滨州市数字化教育应用服务平台的应用。为此,学校组织260多名一线教师进行了专门的培训,使教师能够积极参与平台的建设和使用。通过其建立网上教育资源库的共建、共享机制,实现了人人参与、人人享用,使每个年级、每个学科、每个章节都有可供教师参考利用的资源,让教师从低层次、低效率的备课中解脱出来,以更多的时间、精力用于教学设计的改进和教学方法的创新。
今后将继续推动教师在课堂教学和日常工作中有效应用信息技术,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探索在信息技术条件下的有效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学习环境,真正使优质网络教育资源助力提高教学效率、减轻学生学业负担、均衡教育发展,提高学校教育信息化水平。
第五篇:教育信息化典型案例
打造数字化校园,推动学校的发展
——教育信息化工作典型案例
2014年5月
打造数字化校园,推动学校的发展
——教育信息化工作典型案例
不可否认,当今学校的发展与学校信息化建设息息相关。近几年,我校倾力建设校园网,精心打造数字校园,着力培养师生的信息素养,通过信息化建设推动学校的发展。
几年来,我们围绕学校“站在新起点,实现新跨越”的总体思路,本着信息技术“为学校管理服务、为教师专业发展服务、为学生个性发展服务、为家校沟通服务”的宗旨,开展了以下几方面的建设:
一、加强硬件设备建设
几年来,我们在上级主管部门的统一调配下,学校投入了大量的资金用于信息化设备的添置。现在学校基础设备齐全,有一间网络主控室,主干宽带10兆,一间备课间、一间多媒体教室。每个教室和办公室都由一个信息节点,覆盖整个校园。并给每位班主任教师和专用教室配备了笔记本电脑,方便老师备课、上课。所有的教室都安装了班班通设备,实现了日常教学多媒体化,实现了信息交互和资源共享。
二、健全管理、保障机制(1)机构设置和队伍建设
为了确保我校信息化工作的稳步开展,我们成立了教育信息化推进工作小组,校长担任组长,分管副校长担任副组长,组员由中层领导、年组长和信息技术教师担任。小组内成员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工作小组定期召开会议,商讨信息化推进工作,制定发展规划,落实推进方案,以期达到“建网、建库、建队伍、建数字校园”的规划目标。正是有了工作小组的正确决策和指导,我校教育信息化各项工作得以贯彻落实。
(2)完善的管理制度
完善的制度是开展工作的重要保障,为此,我校从实际出发,健全了教育信息化各项管理制度,修订了《微机室管理使用制度》、《网络控制室管理和使用制度》、《多功能教室使用和检查制度》等十多项。各专用教室、多媒体教室都做到了制度上墙。
学校定期对所有设备进行检修。每学期初,学校都会对所有信息
化设备进行一次检查,平时做好日常维护工作。这样做一方面可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另一方面增强负责人的责任意识。目前所有机器均性能良好,使用正常。各类设备都落实责任人。计算机室、网络控制室、多功能教室等设备都有专人负责。教师用计算机管理规范,每人都与学校签定了相关责任书;普通教室计算机管理也是管理规范,每位任课老师使用计算机都要有记录,计算机保管责任到人,同时加强对班级学生信息管理员的培训与指导。(3)重视软件管理
学校一直非常重视“教育资源库”的建设,先后购买了大量学科资源。平时注意资料的收集、整理。目前正在着手准备建设集资源共建共享、学科信息发布、交互交流等功能于一体的各学科、多层次的学科资源网,目的是构建一个“学教并重”、“建用并举”的交互式资源建设和应用环境,积极建设有特色的教育资源,为教学设计、学科教学提供优质资源支持。现在我们在财务、人事、学籍等工作上都推行使用软件来进行管理。(4)以学校网站为平台
我们学校的网站也在今年进行了全新的改版,不仅设计更富有朝气,栏目也更完整,涵盖了学校的各个方面。目前学校网站已有最近更新、学校简介、支部工作、教育教学、阳光办学、特色办学、学生园地和成绩荣誉等栏目,这
些栏目内容很充实,信息更新快,已成为我们学校教师和学生信息交流的场所、学校行政管理的操作平台、校务公开的窗口、学校对外宣传的主阵地、学校、家庭、社会密切联系的纽带。
学校网站建设及维护由专人负责,并成立领导小组,对网站信息发布进行全方位指导、监督和督促,使该网站面向社会提供了全方位、综合性的教育信息发布服务,网站信息更新及时,起到了很好的教育宣传效果。
三、注重教师的发展(1)加强教师培训
学校一直非常重视对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自2008年以来至今,对全校教师进行了多次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方面的培训,如操作系统基础知识培训;办公自动化软件培训,演示文稿制作,课件制作,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培训等。通过培训,老师们的信息技术应
用能力有了显著的提高,绝大部分老师都能熟练运用多种软件,有95%以上的教师能结合课堂教学实际,通过上网下载和自己制作一些PPT,来配合这些课件使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效率。
另外学校非常重视对专职教师的培养,一有机会就会派信息技术专业教师外出学习各种现代教育技术,同时加强网络管理人员的培训。(2)开展各种研究活动
学校积极开展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公开课、观摩课、教学研讨会等教研活动。通过一系列的活动,老师们的学科整合意识增强了,教学水平也有了提高。
四、加强对学生的培养
学校重视对学生信息技术素养的培养,成立信息技术兴趣小组,鼓励学生自己动手,运用所学的现代信息技术制作电子作品,并积极参加中小学电子作
品竞赛。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学生能够利用所学的信息技术知识收集资料、制作课件,丰富了课堂活动的内容。
通过这几年的努力,我校已在发展教育信息化的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为学校课程教学改革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起着极大的推动作用。下一步,学校将进一步依托教育信息化,将教育教学改革工作引向深入,我们会继续深入学习,大胆实践,提高教育信息化的应用质量和水平,为新课程改革和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服务。
2014年5月
信息化教学环境建设与应用总结500字
一名合格的老师应该学会从网络上获取资源,这也是我们必须掌握的技能。在课堂上我们不是只用传统的方法教学生,而应该用更加现在的方法来教授。所以我们必须要不断的学习,学会使用不同的搜索殷勤。比如获取有关数学的知识时,我们可以选择专门的数学网,将来我们成为编制教师,我们还可以在国家教育资源公共平台或者地方教育资源公共平台上获取更多知识,年轻老师还可以通过观看微课来学习优秀教师的授课方式。专业的网站让资源查找更加高效。信息化教学让以前零散的网络知识更加整合,为我的以后的学习和工作带来了很多便利,比如,一些很抽象的问题,通过演示操作,学生可以直观的理解掌握,克服了过去单凭语言表达的空白和乏力,而且可以一步步深入引导学生,直观形象的演示更容易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使课堂重难点;运用声形并茂的展示,能唤起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在情感上的参与,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给新课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并且在信息化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强化,有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在这种教学模式中,学生的知识不只是传授来的,而是通过网络、论坛、多媒体以及信息化的软件。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自主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加工信息,进而培养了其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所以信息化教学环境建设与应用是一个很好的教学方法。
自贡一中---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应用典型案例教育信息化让中学教学插上“天使之翼”四川省自贡市第一中学校是盐都自贡的一所有九十八年办学历史的城市完全中学,位于自贡市城市中心,学校创立于1918年。前身为加拿大教会创办的“培德中学”和自贡市政府创办的“市立师范和市立中学”,1982年经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为四川省重点中学,2002年经四川省教育厅复查验收,确认为四川省示范性普通高中。2005年1月被四川省教厅批准为四川省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我校由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传统教学走进了真正的“屏幕教学”,由“讲授型”教学走向“创新型”教学发展的道路,这都时时离不开信息技术的应用。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信息技术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的学习活动中去。”它以丰富的语言、文字、动画演示、视频、音频等新颖独特的方式给广大教师和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教育教学资源,革新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信息化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教育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实现教育现代化、创新教学模式、提高教育质量,迫切需要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我校充分认识到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性,结合“三通两平台建设”,积极推动学校教育信息化水平,提高信息技术在管理中的应用,将传统教学与信息技术相结合,推进教育现代化发展。一、建立健全规章制度促规范化精细化管理1、机构设置学校为推动信息化建设的发展,专门成立了信息技术中心,成员为信息技术专业人员和各学科的带头人。明确岗位职责。各司其职,定期交流,1协商工作,共谋创新与发展的思路。为落实工作目标,还在每个教研组设立信息化工作小组,其中教研组组长牵头,收集和提供素材,让熟悉电脑知识的老师先活跃起来,信息技术老师做指导,带动教研组其他老师。精细化管理,确保我校信息化建设工作有效落实。2、完善制度管理制度是开展工作的重要保障,根据我校实际情况制定了非常详细的信息化管理规章制度,包括每间专用教室、教室的多媒体设备(西沃一体机,音箱终端和监控设施)机房、录播教室、以及校园电视台、网络控制中心、监控中心等的使用制度。信息技术中心管理人员定期对硬件设备进行检测和维修,专人负责,责任到人,并及时做好维护和使用记录,每间教室的信息化设备落实到班级,班主任是第一责任人,建立班级学生信息管理员制度,教师监督、学生管理,有力保障教育教学活动顺利进行。二、学校重视加大投入硬(软)件上水平1、校园网络精心规划校园网络的布局,将学校的网络中心设在实验大楼的六楼,每栋教学楼、宿舍楼、办公楼都分别设有分支中心。网络中心与各分支光钎互联,千兆主干线,百兆到桌面。实现了有线和无线网络的班班通,整个校园无线网络全覆盖。校园内线路布局合理、美观。三间计算机机房、功能室、录播教室、通用技术教室全部集中在实验楼(增能楼)五楼和六楼,校园广播电视台和监控中心设在办公大楼(培德楼)五楼。2、硬件建设近几年来,在自贡市教育局的领导下,教育局和学校先后投入大量资金改善信息化基础硬件设备,改善教师办公条件,人手配备一台笔记本电脑。80间教室全部配备了西沃55寸触控液晶2教学一体机,教室内接入互联网,无线网络全覆盖,实现了优质资源班班通。近三年,学校在信息化硬件建设上加快步伐,建成了校园电视台、校园数字寻址广播系统、校园数字网络监控系统、录播(直播)教室、升级更换了校园广播系统音柱,实现了校园室内外广播同步与分离广播以及每间教室,每个年级或者每栋楼,每层楼的同步与分离。校园电视台也顺利开播,自创节目有”自贡一中校园新闻”(每两周一期),每周一到周五都有节目播出,“百家讲坛”、“原声影院”、“实验集锦”、“事实新闻”等。校园电视台在校园内开展得有声有色,深受广大师生好评,制作的节目也有极高的专业水平,今年选送的《高2017届远足活动》、《2015自贡一中招生宣传片》在四川省电教馆、四川省教育电视台举办的四川省第十一届中小学校园电视评选活动中获得金奖和最佳摄像奖。自办节目有《校园新闻》、《名师访谈》等。校园电视台充分发挥了我校在传承优秀文化传统、推动文化创新和引领文化发展等方面的作用,从而促进了学校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自录播教室建成以来,鼓励教师探索新型的教与学模式,培养教师利用各种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教学资源开发。每学期通过公开课、观摩课、示范课等形式,以举行晒课活动、一师一优课为平台,组织教师对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模式与教学策略的选择、教学设计、教学资源的集成与整合等方面进行研讨。3、软件建设2016年学校的网站进行改版,合理规划网站栏目,设有学校概况校园动态党工建设教学园地教改科研艺体教育德育管理学生园地招生考试等栏目,有专人管理网站,并成3立领导小组,对网站信息的发布进行全方位的知道、监督和督促。分配给各部门、科室相应的信息发布权限,做到校内信息及时更新,做学校宣传的主阵地,做到家庭、社会、学校联系的纽带作用。学校还开通了微信公众号,及时推送学校的一些重大事件和新闻,能与社会和家长形成互动,有效推进学校的发展。三、定期开展专业培训提高教师信息化素养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晒课、一师一优课、录像课、微课、微视频、课件、优秀教案等活动的评比。并取得了优异的奖项和名次,使广大教师在不断实践中提高信息素养。与教务处、教科室等部门相互协作,定期对教师进行办公软件、PPT、微课制作、音视频处理等软件的培训。学校也每年举行现代教育技术大赛,鼓励教师积极向学校资源平台提交课件资源。四、培养学生信息素养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结合信息技术课堂的实际,全面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注重课堂学生兴趣的培养,课堂环节围绕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来设置,每一个学生必须有一个自己的特长方向,打字、画画、编程、制作网页、视频制作等等。根据这样的要求,信息技术老师一方面在课堂教学上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另一方面在课外兴趣班、中午开放时间等注重学生兴趣培养,积极辅导学生,积极参加上级组织的比赛。4五、面临的问题及未来的发展当然,我校的信息化建设工作还存在着很多不足之处,如:我校的教育信息集散功能不强,服务器容量及配置较低,学生机房配置较低,教育教学资源库尚不完善,学生在比赛中获得的奖项较少,教师、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和参与网络学习意识还需要进一步培养等等。虽然面临着种种困难,但我校一直坚持“一切为了学校、教师、学生的发展”的总目标,努力提升学校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同时努力实现教科研活动的信息化,利用网络开展教科研活动,逐步开展校际远程教学与听课、评课、远程培训等,总之,学校信息化工作是一个基础工程,也是一个系统工程,我们的目的是通过信息化来带动学校教育的现代化,是为学校教育、教学服务,而且服好务。今后我们将继续围绕“三通两平台”建设,逐步推进“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生一空间、生生有特色”,逐步实现“一。在教育主管部门的指导和带动下进一步提高学校信息化的水平!5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诚达文秘网 https://www.rk1k.cn Copyright © 2019-2025 . 诚达文秘网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诚达文秘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浙ICP备1904212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