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话、民间故事类课文教学要点及教学策略
首先我们了解一下神话和民间故事:
神话故事历史悠久,它起源于人类的童年时期,是人类最早的故事。它反映古代人民对世界起源、自然现象以及社会生活的原始理解,并通过超自然的形象和幻想的方式来表现的故事和传说。神话最大的特点是神奇,充满了奇特的幻想,主人公一般是神。
民间故事年代久远,是由广大的劳动人民创作并传播的、充满奇特想象的口头文学作品。内容包罗万象,既有名人趣闻,也有普通人的日常生活;既有名山大川的典故,又有各个传统节日的传说。与神话故事相比,它的幻想性减弱,更接近现实生活,主人公也多为普通劳动者,故事往往表达人类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道德精神的追求,具有一定的教育和娱乐功能。
神话故事和民间故事都是前人留给我们的智慧结晶,了解和学习它们,是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这些“老故事”会让孩子获得原始的生命能量,不竭的创造力和蕴含其中的生命智慧,有助于孩子的精神成长。
一、神话故事、民间故事在统编教材中的安排及教学要点:
1.神话故事在统编教材中的安排及教学要点:年
级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课
题
《大禹治水》
《羿射九日》
教学要点
按照提示,讲讲“大禹治水”的故事。
根据表格里的内容讲讲这个故事。
1.能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2.能感受神话中神奇的想象和鲜明的人物形象。
《盘古开天地》
四年级
《精卫填海》
《女娲补天》*(神话故事单元)
《普罗米修斯》
2.民间故事在统编教材中的安排及教学要点:年
级
一年级下册
课
题
《咕咚》
教学要点
识字、写字、朗读、积累
三年级下册
《漏》
《枣核》*
能借助提示,按顺序复述故事,不遗漏重要情节。
1.了解课文内容,创造性地五年级上册
(民间故事单元)
《猎人海力布》
《牛郎织女》(一)
复述故事。
《牛郎织女》(二)*2.提取主要信息,缩写故事。
神话故事分布在二、四年级,民间故事分布在一、三、五年级,从篇幅来看,占比还是比较多的,四五年级开始明确向学生提出神话故事、民间故事文体,并以单元整组推进的方式学习,人文主题鲜明,语文要素明晰,中高年级,重点抓住单元语文要素来确定教学要点。低年级的重点是完成识字、写字、朗读、积累,在此基础上,还可围绕本篇课文的语文要素,也就是课后习题来确定教学要点。
不难发现,不管哪个级段,不管是神话故事还是民间故事,一个共同教学要点就是讲故事或者复述故事。不同级段在能力上的发展和提高是逐步进阶、螺旋上升的过程。
二、统编教材实施以来神话故事、民间故事教学现状:
(一)讲述层面
1.忽视口语表达
2.教师琐碎分析
从讲述层面来说,存在着忽视口语表达现象。讲和复述故事是神话、民间故事的教学要点,但我们经常在课堂上舍不得把时间给孩子讲故事,而是把它作为课后作业布置给学生,效果可想而知,对于大部分孩子形同虚设,导致孩子在言语表达能力上不能得到发展和提高。
除此之外,我们还会犯这样的错误,本是想指导学生学讲故事,变成了老师教故事,方法指导变成了教师琐碎的分析,占用了孩子大量的语言实践时间,孩子讲练时间严重不足。
(二)学生阅读层面
3.阅读缺少方法
从学生阅读层面,孩子阅读缺少方法,他们喜欢读故事类书籍,但不管是童话、寓言、神话、民间故事,大多数孩子只关注情节的发展,缺少阅读故事的方法。
另外,我们偶尔还存在着过于关注语文要素,忽视双线融合,忽略感受传统文化独有的魅力等现状。
三、神话故事、民间故事的教学策略
神话故事、民间故事怎么教?针对上列现状,我与大家交流一些策略。关于讲述方面存在的问题居多,有关讲述的策略多交流一点。
(一)理清结构,把握故事主要内容
要想讲好故事,首先要夯实讲的基础。在反复读的过程中,学会理清故事的结构,把握故事主要情节,为讲故事、复述故事做好准备。
1.抓“六要素”法
神话故事的情节比较简单,透过题目就能发现,都是写主人公做了一件事。二年级可以借助课后提示、表格内容来讲,四年级引导学生运用抓“六要素”法,找出时间、地点、人物,梳理出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来把握故事的主要内容。
引导孩子梳理故事经过也是有技巧的。譬如有些神话,虽然只写了一件事,但时间跨度大,以四年级上册《盘古开天地》为例,就有“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天”“天和地分开后”“就这样过了一万八千年”“盘古倒下以后”这五个时间,其中四个是标志性的时间节点,后面跟着富有传奇色彩的主要情节,浓缩成小标题就是:巨人沉睡、开天辟地、顶天立地、化生万物。引导学生根据这四个小标题概述故事的主要内容就水到渠成了。这样教给孩子方法,提升学生提取、概括信息的能力。
2.归纳合并法
而民间故事一般比较长,统编教材中最短的民间故事也有两页半,题目都是以主人公为题,(《漏》《枣核》《猎人海力布》《牛郎织女》)其中《漏》比较特殊,是隐藏的、不曾出现的主角。故事围绕主人公可能只写了一件事,但情节一波三折(《漏》),也可能是写了两件事(《猎人海力布》),或更为复杂的写出了主人公的成长经历(《牛郎织女》(一)(二))。除了《漏》,其他都不适合用“六要素”法了,我们可以引导孩子先分版块归纳出几个部分的内容,然后再合并串联起来,这样先分解后综合,化难为易来把握故事主要内容。
同样是故事,不同的故事结构,用不同的方法把握主要情节,为讲故事做好准备。
(二)研读文本,探寻规律讲好故事
不管是讲还是复述故事,低中年级教材编写者特别用心地在课后习题中为孩子提供了支架,降低了难度。譬如详细复述,可以借助表格、借助示意图和文字提示按顺序复述,还可以迁移运用二年级学过的“讲故事”的方法。
是不是有了这个支架,孩子们就会复述了?还真不一定!譬如《漏》这篇课文,全文一千多字,总计20个自然段,语文要素是详细复述,课后提供了示意图和文字,故事发生的地点是五个,每个地点都可以看做是故事的“节点”。每个节点都要逐一复述,对于三年级的孩子难度系数非常大。然而,如果能在每个节点上找到规律,就可以化难为易。通过研读文本,发现这个故事的情节推演,确实有着显见的规律:
规律一:互相指认对方为“漏”。即老虎认为贼是“漏”;贼认为老虎是“漏”。
规律二:老虎总是在下位,贼总在上位。例如,在屋子的时候,老虎在驴圈里,而贼则在屋顶;跑路的时候,老虎在路上跑,贼则在老虎背上;遇到歪脖树,老虎是在树跟前歪着身子,贼则是蹿上树。
规律三:民间故事语言的交替性。
一天晚上,下着蒙蒙小雨,老虎来了,贼也来了,老虎用爪在墙壁上抓,贼用手在屋顶上挖,不一会儿墙被老虎抓了个窟窿,屋顶被贼挖了个窟窿,老虎钻进驴圈,贼也正想往下跳,忽然老公公和老婆婆在里屋,说起话来,老虎和贼吓的大气都不敢出了。
你发现了这段话有什么语言规律吗?都是先说老虎再说贼,老虎和贼的行动都差不多,句式差不多。这是民间故事的语言特点,角色交替出现,句式语言大致相同。
引导学生在阅读实践中自主发现并记住这几个规律,复述时,只要记住地点的变化,在每次变化时,都依据“规律”进行复述,这样就简单多了。
相信认真研读教材,每一个故事都有一些规律可循。
(三)精讲多练,提升言语表达能力
知识是可以教的,而技能要依靠不断地练习,就像小鸟学飞,只有多练习,才能学会飞,我们的课堂就要给学生“飞”的时间,“飞”的机会,最终他们才能把技能转化为能力。
复述是一项重要的语文技能,只有不断练习,才能转化为能力。练习的时间哪里来?这就需要教师精讲、精指导,留足时间让学生多探究、多实践。例如昨天吴老师执教的民间故事《猎人海力布》,把“创造性复述故事”作为主要的任务驱动。让学生去探究“如何创造性复述?”,问题抛出,给足时间,让学生经历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组际交流,教师适度点拨引领,最终达成问题解决,知道可以从“改变角色、增加情节、变换顺序”等方面进行创造性复述故事。当然,这样做,还仅仅停留在言说和纸上谈兵的层面。为了让学生真正有所收获,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吴老师在课堂上花了20多分钟的时间,让学生真刀实枪地进行讲故事的练习,或独立讲,或合作讲;或讲局部,或讲全部,把讲故事进行到底,切实提升学生的言语表达能力。
当然,前三个关于讲述的策略部分也适用于其他故事文体。
(四)“瞻”前“顾”后,提高故事阅读效果
把课外阅读纳入到教材体系当中,是统编教材的创新点之一。神话和民间故事两个主题单元也都安排了“快乐读书吧”栏目,推荐学生阅读中国和外国的神话和民间故事。但是前面我们指出,孩子阅读故事,普遍存在着不管是什么类型,只关注故事情节的发展,缺少阅读故事的方法,阅读效果甚微。
温儒敏指出,课堂上,除了精读本单元课内的文章,也可以在课上精选课外故事进行阅读。我们可以瞻前顾后,课堂上,除了精读本单元课内的文章,也可以在课上精选快乐读书吧推荐的故事进行阅读,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阅读方法。
例如,教学精读课文《盘古开天地》,孩子们感受到神话最大的特点是神奇,也交流了课文中的神奇之处;还通过含英咀华,感悟盘古勇于献身的人物形象。
紧接着,我这样设计教学:
1.都说读书的方法应书而异,不同的体裁,阅读的方法不一样。说说你们怎么读神话故事的?(读情节)通过今天的学习,你觉得应该怎么读神话故事?(关注神奇的想象和鲜明的形象)说到能做到吗?实践一下。
2.学生实践阅读《炎帝尝百草》片段
阅读时提示他们不动笔墨不读书,有的孩子用笔划出神奇之处,有的孩子圈出关键语句,写下感悟到的人物形象。
3.现场拍下写得好的展示,夸奖他们会读神话故事了。然后让孩子汇报故事的神奇之处及炎帝的人物形象。
4.小结阅读神话故事的方法,并鼓励他们养成习惯。
就这样,在阅读实践中巩固、运用课堂所习得的阅读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提升阅读能力,提高故事阅读的效果。
(五)比较阅读,感悟传统文化魅力
教师可用比较阅读的方式选择一组民间故事和神话故事,拓展学生对这类文本的阅读深度和广度,如我们学完了《牛郎织女》,比较阅读中国古代四大民间故事,通过表格梳理出故事基本的情节、人物形象、故事的主题等等。
通过横向、纵向比较发现,故事情节基本相似,男女主人公真心相爱,情投意合,本可以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但是都遇到了重重地阻挠,让他们的爱情历经磨难,最后的结局难免让人同情、感伤;而男女的主人公身上都有着中国劳动
人民的传统美德,比如说勤劳、善良、纯朴、坚忍、执着等等;故事的主题,都是爱情故事,都表达了民间群众对封建制度的不满和对幸福生活的追求。
当然,我们还可以从语言特点、人物形象塑造等方面来进行比较。通过比较、讨论,培养了阅读民间故事的能力,探寻了传统文化现象,让学生在文化感悟中深度成长。
学习神话故事,也可以通过比较阅读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让我想起了孙双金校长执教的《盘古开天地》,他设计了这样几个环节:
1.不同版本对比,感悟故事情节魅力
把教材中的《盘古开天地》和另一个版本的进行对比,发现部分情节不同,问学生喜欢哪个版本?学生发表自己不同的见解,同时感悟到神话故事在口头传播的过程中,会出现不同的版本,这是民间文学与作家文学不一样的地方。
2.古今文白对比,感悟语言文字魅力
白话文是从文言文中演化而来的,语言的源头在我们祖先的文言文里,通过白话文和文言文的对比,学生发现了文言文语言很凝练,句式有特点,对仗句多,读起来非常有韵味,从而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语言的巨大魅力。然后引导学生品读白话文“化生万物”的片断,感受白话文语言文字同样拥有魅力,并向教材学习表达,进行语用实践。
3.中西神话对比,感悟人物精神魅力
学习了中国版的创世纪神话《盘古开天地》,再来看一看西方神话是怎样开天辟地的?引领学生读西方的《圣经》的创世纪,然后问学生:西方的创世纪神话和盘古开天辟地的神话,你更喜欢哪一个?让学生在比较中发现西方是神给你什么就是什么,得来全不费工夫。而中国的传统神话太了不起了,有故事,有情节,更有牺牲的精神和创造的精神,整节课当中,通过不同版本的对比,古今文化的对比,中西文化的对比碰撞,让学生得到传统文化的浸润,切实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
福建师范大学潘新和教授曾说,以我一辈子做学问的经验来看,可能要说思维方式的培养,最重要的无出其右,就是同中求异,异中求同。在比较阅读的过程中,不也做到了让孩子在同中求异,在异中求同,从而培养了学生的思辨能力,真可谓是一举两得!
老师们,让我们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也能做到同中求异,异中求同,用不一样的课堂,绽放同样的精彩!说得不当之处,敬请各位领导、老师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任务驱动,深度阅读
——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中国神话传说》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
整本书教学解读
一、主题解读
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融合主题是“神话,永久的魅力,人类童年时代飞腾的幻想”。语文要素分为三点,包括阅读要素和习作要素。其中阅读训练要素有两点:一是“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感受神话中的人物形象”,二是“感受神话中神奇的想象和鲜明的人物形象”。围绕这一训练要素,教材选编了《盘古开天地》《精卫填海》《普罗米修斯》《女娲补天》四篇神话故事,旨在引导学生“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后,初步把握文章主要内容,进而感受在神奇的想象中,神话所塑造的鲜明人物形象―一开天辟地、造化万物的盘古,执着顽强的精卫,伟大的英雄普罗米修斯,补天救世的女娲。本单元的读写训练要素是统一在“神话故事”这一主题内容下的,是相互关联的,是“读写合编”的。
阅读《中国神话传说》,不仅可了解我国盘古开天地到秦国统一天下的神话及传说,还可以在作者身上学到为人为学的可贵品质,提高阅读能力。学生在文章阅读过程、整本书阅读过程、语文实践活动进行的各项活动中,将语文课程人文教育从教师单向的灌输改变成学生自身的生命体验,不仅大大丰富了语文课程人文性的内涵和外延,而且把握了语文课程人文教育的正确途径。
二、内容特点
(一)丰富多姿的人物形象
《中国神话传说》的封面是燧人氏钻木取火:慈眉善目、聚精会神的燧人氏手搓树枝不断钻木,一团团火苗在树枝与树枝的摩擦中蹦跳出来。
翻开目录,第四篇章“东方天帝伏羲”主要介绍“燧人氏”,看完整个章节,对燧人氏就会了解得一清二楚。故事中还整合了希腊神话中关于“火”的起源,在对比中感受中国神话和希腊神话的异同:中外神话都在歌颂真善美,神话人物无私奉献,勇于献身,造福人类。而受不同文化的影响,不同国家的神话在表达方式上有差异,塑造的人物形象也不相同。
通过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浏览目录,统观整本书内容,能帮助学生对本书形成大致印象。
《中国神话传说》有11个章节,介绍了盘古、女娲、伏羲、炎帝、皇帝颛顼、帝喾、大禹等11位神话人物。在目录中根据每一部分的标题提示,同学们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人物,仔细阅读。
神话传说讲述远古时代的神和英雄们的故事,每读完一个章节,作者便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姿的人物形象”读书活动:
第一,用文字书写“他”给你留下的印象;
第二,摘录书中相关的语句;
第三,画一画自己欣赏的神话人物
(二)一脉相承的人物体系
神话中的人物之间也有着千丝万缕的亲疏关系。如尧,本名放勋,是帝喾和庆都的儿子,是黄帝的第四代孙,他把自己的女儿娥皇、女英许配给舜。其他人物之间又有怎样的关系呢?笔者请学生仿照《中
国神话传说》阅读指导的方法,画一画神话中的人物关系图。根据书中内容画“一脉相承的人物体系”,能帮助同学们理清楚人物之间的关系,从而把多个故事串联整合在一起,形成体系。一个主要人物,多个故事,同学之间进行交流,最后可以形成“中国神族谱”,不仅形式新颖好玩,而且能深入理解故事内容,前后连贯,初步感受中国文化。
(三)一山一水的人物行踪
后羿射日是经典的神话传说,据《山海经》记载,后羿射日发生在华夏东方的西和之国(扶桑国),对照古文献,该国所在位置就是今天的山东省日照市。这一带也是后羿部族繁衍生息的领地,根据其他古文献的记载,西和之国极有可能就是少昊部落。作者指导同学们在中国地图上探寻“圣地”,先从书中找到感兴趣的地名,再查阅资料看看神话故事中的山川位置,有机会更可以亲临现场,实地探访,感受神话的力量。学生带着问题查阅资料或者请教身边的大人,让神话人物走近生活,走进内心,拉近距离,实地探访,感受神话气息,形成自己的英雄观。神话中的故事曾发生在祖国大地上,甚至有的就发生在我们脚下的这片土地上,这让学生感到十分亲切。
(四)一波三折的人物经历
被人们尊为天神、奉为天仙之人,都经历了常人难以忍受的苦难,神话人物的出现往往救百姓于苦难之中。以统编教材中的《女娲补天》为例,通过熟悉课文情节,笔者引导学生发挥想象进行续写:女娲是怎样找到五色石的?会遇到哪些困难?又是怎样克服的?续写过程中,女娲美丽善良的形象深入人心。学生举一反三,又可以续写其他神话人物扑朔迷离的冒险故事。续写时我们特别注意故事发生的环境
和背景,可以利用身边的各种资源探究远古时期人们的生活状态,为故事续写添砖加瓦。
三、阅读价值
1.神话给孩子信心
在孩子们的心中,一提到英雄,总让他们不由自主地崇拜和模仿。他们往往能战胜自然,面对困难和挫折不轻易放弃。孩子们在阅读的时候,可以在这些英雄身上汲取力量,对未来充满希望。
2.神话可以激发孩子的想象力
孩子,天生就赋有想象潜能,而神话刚好可以满足孩子童年的想象力和好奇心。一个个鲜活的精怪形象,既满足孩子异想天开和好奇心,又可以在阅读的过程中不断刺激他们的想象力。
3.神话语言内涵丰富
神话通过以神为主人公,它们包括各种自然神和神化了的英雄人物。神话的情节一般表现为变化和神力。有评论家称,神话的题材内容和各种神话人物对历代文学创作及各民族史诗的形成具有多方面的影响,特别是它丰富的想象和对自然事物形象化的方法,对后世作家的艺术虚构及浪漫主义创作方法的形成都有直接的渊源关系。它的口头叙事形式也成为叙事文学体裁如小说等的先河。
KUD目标表述
学生将知道:1.神话诞生的原因和流传的方式。
2.神话神奇想象的三个角度:身体异能、生命绵长、工具超能。
3.阅读神话故事的重要思维:归类对比。
4.一个完整的故事一般按发展顺序可以分为起因、经过、结果三个部分。
学生将理解:1.神话是远古先民通过想象介绍人与自然的产物。
2.不同的神话人物有其不同的特点。
3.中国神话体系的独特。
学生将能做:1.通过不同方向的归类对比,了解故事发生的目的、想象、人物以及文化内涵等。
2.分享、讲述喜欢的神话故事3.创编我是英雄之神的神话传说。
大概念提炼
1.神话是远古先民解释人与自然关系的产物,它塑造了一个民族的独特精神文明气质。
2.一个事件一般按事情发展顺序可以分为起因、经过、结果三个阶段,分清起因、经过、结果可以帮助我们把握故事内容和发展线索。
核心任务设计与子任务分解
核心任务:创编一个将自己自居为英雄之神的神话故事。
子任务一:完成并借助阅读单“阅读放大镜”,说一说你对书中的人物和情节的发现和感受。
子任务二:以“中国神话人物形象评选”为主题,选出你心中最棒的神话人物。
子任务三:创编我是英雄之神的神话传说。
共读过程设计
子任务一:
一、了解神话诞生的原因与流传方式
1.谈话引入课题。
2.了解神话诞生的原因,流传的方式。
(1)师提问:为什么会诞生神话故事?神话故事又是怎么流传下来的?
(2)生根据已知学习经验回答,或大胆猜。
(3)读《很久很久以前》。
明确神话是祖先对世界的解释,神话是口头相传下来。
(4)联系第四单元课后习题,明确读神话,还要会说神话。
二、用策略读选文
1.回顾阅读策略。
读时:想象、跳读、回读、拟标题、提问、预测等。
读后:讲故事、评价人物、续写、缩写、扩写等。
2.用阅读策略读选文《神农尝百草》。
(1)生默读批注。
(2)生交流:用何种策略,读懂什么内容。
(3)重点交流想象策略。
(4)总结神话神奇想象的三个角度:身体异能、生命绵长、工具超能。
3.发散思维训练。
(1)梳理《盘古开天地》《女娲补天》《精卫填海》神奇想象的角度。
①自己思考。
②小组交流讨论。
③小组展示。
④个别补充。
(2)教师综合评价,引导生用表格或思维导图的方式对比梳理。
4.评价人物。
(1)生评价,并说清理由。
(2)师引导用“人物图鉴”或“思维导图”的方式呈现人物评价。
(3)联结思考:由炎帝想到疫情下的什么人物?
①联想到医务工作者、科研工作者。
②说清两者相似点。
③评价两个人物。
(4)小结:故事也许是遥远的,但精神力量是永存的,用神话的精神和思维看当下的生活,为的是能携手一起走下去。
三、走进整本书阅读
1.读目录,找自己感兴趣的故事,说原因。
2.教师分享自己想读的故事。
(1)出示故事题目。
(2)寻找规律,发现这个神话故事主角都是女性。
(3)猜老师喜欢这些故事的原因。
(4)教师分享想读缘由:女性主题的神话故事很少,为什么这些女性故事能保留下来?疫情中女性医护工作者女性比例很大,我们怎么看待女性的力量?
3.引导学生阅读时对神话进行分类。
(1)按神话故事大类分:创世神话、神佛神话、英雄神话。
(2)自己创造性分类:发明创造神话、战争神话、洪水神话等。
4.由想象的对比与人物形象的对比中总结读后重要的阅读策略:归类对比。
5.拓展归类对比方向:
(1)不同版本故事的异同:对比故事情节、人物、想象的异同。
(2)同一主题中外神话故事的异同:对比故事发生的目的、想象、人物、文化内涵等。
6.总结阅读神话整本书的重要思维:归类对比。
7.阅读任务:借助阅读单“阅读放大镜”,说一说你对书中的人物和情节的发现和感受。
子任务二:
一、通过闯关游戏,体会阅读的成就感,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
第一关:看图猜故事名(PPT出示插图,学生猜故事名)
第二关:好故事齐分享
1、阅读单“阅读放大镜”,说一说你对书中的人物和情节的发现和感受。
2、神话故事最大的特点就是具有“神奇瑰丽的想象力”,心有多高,天地就有多大,只要敢于想象。一如古代人民对美好向往——“嫦娥奔月”“神仙飞天”,如今也都成为了现实。
3、观看“2021年10月16日神州十三号载人飞船成功升入太空”视频,“飞天英雄征寰宇”谈感受。
二、通过运用阅读神话故事的基本策略研读故事,了解故事的起
因、经过、结果,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感悟伏羲为民造福的精神。
1.采访,阅读这本书遇到不理解的地方,你是怎么做的呢?
【预设:看封面、目录、查字典、“圈”“画”“批”“注”法】
2.研读《伏羲的文化发明》
(1)快速浏览51-53页,思考:
①画一画:这个神话故事中的神奇之处。
②想一想:故事主要讲了谁,他做了一件什么事?有着怎样的品质?
③猜一猜:编者是按怎样的顺序编写的?
(2)现在让我们聚焦在故事情节上,来共同绘制阅读单“故事元素图”!揣摩故事写法为创作神话作准备。
3.小结。神话结尾,历史开篇。源远流长的文明,悠久璀璨的历史凝练成一首歌,欣赏学生表演《朝代歌》。
三、作业布置:
原来阅读一本书,不仅可以通过文字图片,还可以通过音乐吟诵。
《中国神话传说》读完时,以“中国神话人物形象评选”为主题,画一画你心中的神,或给你最喜爱的一个或几个神话人物做张漂亮的人物图鉴;也可以是神话故事内容的四格漫画或连环画;还可以是现实生活中代表着生生不息奋斗着的民族精神的英雄人物名片。
子任务三:
活动一:回顾神话内容
一、同学们,我们已经读完了整本《中国神话传说》,你还记得哪些故事的名字呢?
(学生指名发言)二、翻到目录认真看一看,从故事的顺序安排上,你发现了什么?(小组交流发言:这本书从世界的开始说起,讲述了一个个神奇的故事)三、你喜欢中国古代神话吗?为什么?(畅所欲言)总结:今天让我们再次感受中国古代神话故事的魅力吧!活动二:感悟神话的丰富想象力
一、直接引入。选择你喜欢的神话故事片段诵读,再次感受古代先民们丰富的想象力。
师:我们知道,因为远古时代生产力水平低下,古代先民们将不能解释的自然现象就归结为一种神作。这时的人类开始思考与探索自然,再结合自己丰富的想象力,于是,神话便产生了。读这些故事时,我们会为故事中神奇的场面、人物和力量所吸引,你可以选择你最喜欢或是印象最深刻的文字读一读吧!二、教师出示片段,多种形式诵读。(其中有展示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相关内容,为下一活动作好铺垫)过渡:中国古代神话不仅仅体现了先民们丰富的想象力,同时,还反映了我们中华民族的特性,将一个博大坚忍、自强不息、富于希望的民族的精神描绘得淋漓尽致。所以,我们作为炎黄子孙,有责任将将这样的伟大精神传承下去。
活动三:传承民族精神
一、学生自主展示(提前准备好),以“中国神话人物形象评选”为主题,选出你心中最棒的神话人物。(形式多样:演、唱、说、图画等)
师:在你心中,一定对某个神话人物充满着敬意。现在请进行提名推荐或展示,并说出推荐的理由。
二、各小组成员在组内商议,小组推荐出一个或两个神话故事中的人物,并在小组成员的共同努力下,为这个人物拟定一段颁奖词。《中国古代神话》故事人物颁奖词(人物外形特点推荐理由)
将上面内容组织成一段连贯的颁奖词
三、小组推荐代表,作为颁奖嘉宾,参加“歌颂英雄人物、传承民族精神”--《中国神话传说》故事人物颁奖典礼、致颁奖词。(教师提前收集关于神话人物的图片,用作颁奖时出示)四、创编我是英雄的神话传说
通过这次的活动,我们的同学已经对中国神话有了更深的了解,我们也尝试着把自己当做一个英雄的神话人物,写写我们的神话故事。可以先写一个一二百字的小片段。
读一读,分享你的神话传说。
本节课没有完成的同学,课后我们继续完成你的大作,期待你们更多的分享。
总结:希望同学们读更多的书,了解中国,了解世界。并作一个中华文明的传承人。
小学语文教学中利用神话培养学生想象能力的教学策略
摘要:在小学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所蕴含的神话故事较为丰富,这些均是对学生想象能力培养的重要素材。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充分地把握这一教育重点,优化现有的课堂教学模式,使每个学生能够在教师所创设的情境中加深对神话故事的印象,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有效的学习,从而使神话教学效果能够得到进一步的保证,促进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
关键词:部编教材;神话教学;想象能力
引言
神话是民间文学体裁之一,是古人借助自身的想象解释人类未知自然现象和规律的故事。在小学语文教学课堂中,教师要充分把握神话故事的教学价值,加强对学生想象能力的科学培育,让学生能够沉浸在神话故事中完成知识内容的学习,并且具备较强的想象力,凸显部编教材神话教学本身的重要价值。
一、读故事感受神奇
在神话故事中,所包含的情节非常的丰富,并且具有较强的想象意境,是学生想象能力提高的重要素材。在部编教材中采取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相互结合的方式完成单元内容的编制。在四年级上册第4单元中,主要是为了让学生能够感受到神话中神奇的现象,并且了解人物形象的特点。神话故事语言充满想象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充分地感受到语言的魅力,并且品读人物形象。在班级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序的把握对应的教学重点,并且还需要和学生理解能力进行相互的衔接,之后让学生能够在轻松而愉悦的氛围中快速地把握课本中的重点知识,使神话教学效果能够得到进一步的保障[1]。
例如,在课堂教学过程为学生讲解四年级上册《盘古开天地》,在让学生初读这篇文章时,教师要让学生自主性地勾画出自己认为比较神奇的句子之后,教师要进行文章内容的重点性指导,发挥示范作用使学生能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比如教师可以让学生抓住关键词,理解神奇的含义,可以以“混沌”为主让学生进行深入性的分析体会到环境和时间的神奇,之后再激活学生学习思维联想出丰富的画面,使每个学生能够按照关键词进一步地掌握这部分重点知识,感受出盘古的神奇力量。在后续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通过画面的想象揣摩人物的心理,感悟人物的形象,充分地理解出盘古身体形态的变化,抓住重点段落,促进学生想象思维的有效发展,提高整体的教学效果。学生在自主探究时,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多样化的角度来进行深入性的探究,以此来为学生想象思维的形成提供重要的基础。
二、讲故事理解神奇
在小学语文神话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按照单元教学的要求为主科学地为学生布置对应的神话学习内容,使每个学生能够激活自身的想象思维,并且把握言语的智慧,体会人物的情感,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2]。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乐读文章或者是配合着人物关系图谱来把握神话的具体情节,之后再激活学生的想象思维,按照教师的引导深入地挖掘这部分文章所蕴含的想象内容,使学生想象力能够得以充分地养成。
例如,在课堂中为学生讲解四年级上册《普罗米修斯》,教师可以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绘制一下各个人物关系的图谱,把握人物之间的特点之后,再按照故事的起因和经过来进行科学的学习。在进行这一部分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提出对应的问题,让学生能够按照自己所绘制人物图来进行深入性的学习,比如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普罗米修斯在获得自由之后宙斯会采取怎样的行动?普罗米修斯又怎样应对呢?让学生能够按照自己所整理的知识进行有效的分析,并且深入地把握人物形象的特点。促进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想象思维来回答出教师所提出来的问题,保证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
三、写故事传达神奇
在小学语文神话教学中培养学生想象思维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自身的想象思维进行有效的实践学习,将课堂中所掌握知识融入到各个学习环节中,从而使学生想象思维能够得以充分地提升[3]。同时在班级教学中,教师需要结合学生当前理解能力和认知能力开展多样化的课堂教学模式,并且强化对学生想象思维的有效启发,扩展学生自主学习的自主学习空间以及平台,使每个学生能够按照教材中的重要知识来增强自身的想象思维。在实践中有丰富的体验,以此来满足小学语文想象能力培养教学的要求,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有效锻炼。
例如,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为学生讲解四年级上册《女娲补天》,教师可以让学生充分发挥自身想象能力联想一下在女娲补天之后又会发生怎样的事,让学生能够立足于这一部分文章内容进行深入的联想以及想象。教师要让学生深入地分析整个故事的起因以及结果,了解女娲的人物特点,按照人物形象选择正确的表达方式,巧妙地设计对应的故事情节,锻炼学生的想象能力,之后,教师也可以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将自己所创设的情节进行有效的演绎。不仅有助于构建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还有助于促进每个学生想象能力能够得以充分地增强,符合小学语文神话教学的要求以及标准。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神话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挖掘神话教学的价值,加强对学生想象能力的有效锻炼,并且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使每个学生能够更加积极地参与到课堂学习氛围中,进一步地加深对相关内容的印象,按照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发展自身的想象思维,把握神话故事的特点,认识到学习小学语文的乐趣和作用,结合着完善想象思维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冯国辉.探讨小学语文教学与学生想象能力的培养[J].教学研究,2019(21):124-125.
[2]邓庆碧.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J].现代交际,2019(5);74-76.
[3]杨丽丽.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想象能力的策略[J].读与写,2019(05):38-40.
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神话编排策略研究
摘要:神话文本一直以来都是小学语文教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神话文本编排的研究可以从中解读出教材文本编排背后的深意,从而更好地指导新时代教师的教学。本文主要从教材中神话的编排现状、出版社文本与教材文本的不同呈现、现代文本版本对古文版本的取舍、学生心理发展需要与神话文本的编排、统编版小学语文神话编排策略启示这五大方面对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神话编排策略进行研究分析,探索神话文本如何在小学语文课程中实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关键词:小学语文;神话;编排研究
“神话”一词源于古希腊语,原意为关于神话与英雄的传说和故事,是指人类各共同体(氏族、部落、民族或国家)集体创造、代代相承的一种以超自然形象为主人公、以特定宗教信仰为内核并为其服务的神圣叙事。在文学的发展史上,神话故事的奇特想象,语言的灵动有趣,对事物的独到见解等闪耀着着古人的智慧光芒,承担着传承民族精神的作用,是众多民族文化溯源的根本,对文化的发展有着不可磨灭的推动作用。在当下的语文教学中,作为一种独特的语言艺术和文学体裁,神话承载着重要的文化意义,对培养学生有着很强的教育意义,因此,在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神话文本在不同的教学阶段都有出现。
小学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培养学生的重要任务,这一点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就课程理念明确提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要注重发挥语文的育人功能,建立学生的文化自信,同时还要注重课程的阶段性与发展性等等。而神话教学是培养学生审美鉴赏能力,传承优秀文化和民族精神,建立民族认同感和自豪感,提高自身语文素养的重要方式。因此,小学阶段语文教学中的神话编排显得十分重要,既要符合此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规
律,又要具有典范性,富有文化价值和精神内涵,同时还要发挥神话的美育作用,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正确的审美观念。
一、统编版小学语文神话选本编排现状
总体来看,统编版小学语文中的神话选本在整个小学语文阶段的教材选本中占比较小。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神话的分布主要集中在四、五年级,与其他文类选本对比,其数量并不多,为更加直观清晰看出神话在教材中的分布情况,笔者根据教材从年级、单元、篇目、单元主题、作品主旨精神这五个方面进行展现。
二年级的学生主要学习任务是识字,这一阶段的文本主要是让学生初步感知汉字,因而并未对文本内容进行单元归纳,至四年级开始,随着学生认知能力的提高和阅读需要的增加,神话也逐渐归入到特定的单元主题中,便于学生更为集中学习神话文本的中的精神内涵。同时,从上表中我们可以看出,从二年级认识世界开始,《大禹治水》《羿射九日》带领孩子走进神话的奇特想象世界中,至四年级上册神话故事单元,开启学生对叙事类文本的探索,感受语言的独特魅力,学习叙事的思维逻辑建构,该单元的单元主题为“神话,人类童年时代飞腾的幻想”,也说明了在神话文本选择和教学中要注重对学生想象力、自主探索能力的培养,这种编排方式也利于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和学生言语能力的提高。五年级的神话为中国传统民间文学中的文化,这一阶段对神话的学习,能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感知中华传统文化的内涵和魅力,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想象,从而在教学中教师能够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文化认同感和文化自信力。
二、出版社文本与教材文本的不同呈现
由于时间跨度大,神话故事的传承主要是依靠人们的口耳相传,随着时间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以及传播范围越来越广,故事的版本也呈现多种多样。我国出版社众多,神话作品也是出版设选择的重要出版方向之一,不同的出版社对神话文本内容的编排侧重点有些许不同,内容的删减也不同,因此同一故事呈现出来文本内容不尽统一。同一个神话作品,一些出版社中的内容与统编版小学语文教
材中的内容相比较,会出现一些差别,将两者进行比较,可以从中探索出一些小学语文教材神话编排的意图。
鉴于出版社众多,笔者无法将其各个出版社中同一神话故事的不同神话文本与教材文本进行分析比较,遂以耳熟能详的普罗米修斯盗火这一故事为例,将教材中文本与译林出版社所出版的《古希腊神话》文本中的《普罗米修斯盗火》进行对比分析,对这两者之间关于故事细节内容、文章结构安排、语言表达方式这三方面的不同呈现进行阐释:
(一)故事细节内容的取舍不同
《普罗米修斯》主要讲述了天神普罗米修斯为人类盗取火种,受到宙斯惩罚,最后得到拯救的故事。译林版本中的故事介绍了普罗米修斯的来历以及职位,对普罗米修斯造人的故事进行了简单的叙述,提及了除普罗米修斯盗火这一主线故事之外的其他事物,如智慧女神雅典娜为人类提供了另一半的灵魂,雕塑之神赫淮斯托斯创造的潘多拉为人类带来灾难的故事,以及海洋女神忒提丝预言的故事。而教材选本中对这些部分却没有涉及到。
统编版教材的此篇课文人物单一,整个故事内容集中、清晰明白——第一段先交代了盗取火种的原因,第二段介绍了盗取火种的过程,三至七段则是普罗米修斯从天上取走火种之后受到惩罚过程,第八段则是普罗米修斯被拯救的结局。在教材的文本中,赫淮斯托斯也经改编,变成了火神。
对于主要人物的描写和事迹的叙述,译林版本中更显丰富和细致,其中描述了普罗米修斯改造人类、教化人类,介绍了普罗米修斯盗火的原因——万物之神宙斯渴望得到人类的供奉,故意被普罗米修斯的智慧给欺骗,从而进一步拒绝了给人类火种。而教材中普罗米修斯看到人类没有火种,生活十分不便。看到人类没有火的悲惨场景,决心冒着生命危险。去太阳神阿波罗那里去盗取火种。
两个版本故事的结尾也有所不同。译林版本中英雄赫拉克勒斯杀死了老鹰解开了锁链,拯救了普罗米修斯,而上半身是人,下半身是马的凯龙心甘情愿成为普罗米修斯的替身,普罗米修斯的脚上也永远带着镶嵌着一块高加索山上的石块
的铁项圈。而统编版教材的版本就相对简单,大力神赫拉克勒斯拯救了普罗米修斯,普罗米修斯获得了自由。
普罗米修斯出现在统编版教材四年级上册。此时的学生的阅读能力有限,舍去了一些不必要的人物,避免其他人物出现分散学生思维,因此以普罗米修斯盗火为主线讲述了一个简单的故事,有助于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故事内容,体会普罗米修斯善良的品质和无畏的精神,主要突出其伟人的品格。
(二)文章结构安排不同
译林版本中的内容分为多个部分组成,虽然是以盗火为主要故事线,但其中穿插了多个小故事,对神话内容和人物形象进行了更为细致的补充,将普罗米修斯盗火的原因、宙斯假装上当受骗的过程、宙斯惩罚人类以及多中手段惩罚普罗米修斯等支线故事进行了细致地叙述。这种详细的故事补充让普罗米修斯和宙斯等多个天神的形象也更加的丰满,如普罗米修斯教化人类、用祭品欺骗宙斯、以及面对威胁不肯就范等多个事例更加能突出普罗米修斯善良、坚毅的品质;而宙斯假装上当受骗、利用潘多拉来将灾难传向人间突出了宙斯残暴奸诈的形象。统编版教材文章结构分为四部分,即普罗米修斯盗火的原因、盗火过程、被惩罚以及被拯救。这样的结构简单清楚,直截了当,更易于学生理解故事主线内容,符合这一阶段小学生阅读的习惯,顺应了这一阶段小学生的认知水平。
(三)语言表达方式的不同
小学生由于阅读水平有限,所以统编版教材的普罗米修斯语言较为直白简单,便于理解,使用的词语也较为通俗易懂。而译林版本的普罗米修斯多有四字成语的运用,对于这一阶段的学生来说,他们的词汇储备量还不够,不易理解故事内容。小学语文教学是学习语文的启蒙阶段,要为学生打好识字、阅读和作文的基础。初读课文要求不添字、不漏字,做到读正确,然后是读得流利,才为精读教学的“读得有感情”打下基础,因此教材版本中的这一神话故事,用语简单。
三、现代文本版本对古文版本的取舍
神话传说古往有之,中国神话流传时间长、范围广,随着不同的记载,相同的故事主题所流传下来的版本也各不相同,中国古代社会所流传下来的书面版本多为古文版本,与现代文之间还是存在着差异。小学生所处年龄阶段阶段学习能力有限,为便于他们理解和学习神话内容,大部分神话故事的版本都是以现代白话文的方式呈现。将古文版本与教材文本中的神话进行对比分析,也可从中探索出一些关于小学语文教材中神话编排的意图。鉴于流传至今的古文版本神话故事众多,无法将教材中的中国古代神话文本一一与不同古文版本进行分析,遂以统编版教材中二年级上册的《大禹治水》这一故事为例进行分析。
教材中的《大禹治水》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语文室根据古代神话传说进行改编,以简单易懂的现代文形式呈现,同时为便于阅读,在课文中为每一个字都标上了拼音,经过了这些改编,这一版本的“大禹治水”与古文版本相比,在大致内容情节相同的基调下,也有一些差异。
“大禹治水”是关于中国古代神话分类中的大洪水神话,古往今来都常为人说道,并且衍生出来不同的版本。”大禹治水”这一传说大致讲了古代人民在面对自然灾难洪水时,大禹勇敢站出来担当,发挥智慧将洪水治理,让人民重归安宁生活这一故事,体现古代人民积极与自然灾难做抗争的反抗精神,同时也歌颂了大禹这一英雄形象的大公无私、为人民造福的贡献精神。在《诗经·长发》中就有关于大禹治水的记载,“洪水芒芒,禹敷下土方”,虽然只有一句话的概述,比较简略,但可以看出在先秦时期,就有了对于大禹治水的相关记载。《庄子·杂篇·天下》:“昔禹之湮洪水,决江河而通四夷九州也。名山三百,支川三千,小者无数。禹亲自操橐耜而九杂天下之川。腓无跋,胫无毛,沐甚雨,栉疾风,置万国。禹大圣也,而形劳天下也如此。”这其中就描写了大禹治水的情景,对大禹这一形象进行了肯定,称其为“大圣”,即圣贤之人。同时这也说明了大禹这一人物所代表的为民奉献的无私高尚品格和抗争的艰苦奋斗精神一直是中华民族传统中为人所称赞的民族精神,也因此这一神话故事会选入小学语文教材之中。为符合学生的阅读发展水平和培养学生道德情操等,大禹治水作为经典神话故事在选入过程中,与古文版本的内容也有一定出入,总体上来时,在不改变原有故事结构的情况下,进行了继承和发展式的改编。
(一)对情节的改编和删减
大禹治水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的经典篇目,关于“治水”这一情节就有多个版本的叙述,治水的背景、治水的手段、治水的后续发展也各不统一,现代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大禹治水在《山海经·海内经》中对大禹治水开始有了详细记载,“洪水滔天,鲧窃帝之息壤以堙洪水,不待帝命。帝令祝融杀鲧于羽郊。鲧复生禹,帝乃命禹卒布土以定九州岛。禹娶涂山氏女,不以私害公,自辛至甲四日,复往治水。禹治洪水,通轩辕山,化为熊。谓涂山氏曰:“欲饷,闻鼓声乃来。”禹跳石,误中鼓,涂山氏往,见禹方坐熊,惭而去。至嵩高山下,化为石,方生启。禹曰:“归我子!”石破北方而启生。”对故事的背景和故事情节进行了铺叙,使故事更加完整。
(二)对经典情节的传承
大禹治水这一故事中的经典情节不仅仅只有“疏水”,还有”治水十三年”和“三过家门而不入”这两大经典情节。《史记卷二·夏本纪》记载:“禹乃遂与益、后稷奉帝命,命百姓兴人徒以傅土,表木,定高山大川。禹伤先人父鲧不成受诛,乃劳身焦思,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薄衣食,致孝于鬼神。卑宫室,致费于沟淢。陆行乘车,水行乘船,泥行乘橇,山行乘檋。左准绳,右规矩,载四时,以开九州,通九道,陂九泽,度九山。令益予众庶稻,可种卑湿,命后稷予众庶难得之食。食少,调有余相给,以均诸侯,禹乃行相地宜所有以贡,及山川之便利。”这其中就记载了大禹治水的细节,对治水生活方方面面都进行了描写,其中大禹治水十三年的描写对大禹形象的刻画起到了重要作用,表现出了他的无私奉献的艰苦奋斗的精神。
关于“三过家门而不入”这一情节,在《华阳国志·巴志》中记载:“禹娶于涂,辛、壬、癸、甲而去,生子启呱呱啼不及视,三过其门而不入室,务在救时,今江州涂山是也,帝禹之庙铭存焉”,对治水紧迫的情节进行了描写,以“过家门而不入”这一情节突出了大禹舍小家为大家的奉献精神和高尚品格,也因此这一情节往往为人所传诵。
这两大经典情节在大禹治水的故事流传中常被人提及,因此,现代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关于大禹治水就沿用了古文中的“治水十三年”和“三过家门而不入”这两大经典情节,对大禹这一英雄形象的刻画也更加深刻,以故事情节的描写加深大禹在学生中的形象,利于二年级这一阶段的学生理解环境的艰难和治水的不易,体会人物身上高尚的精神品格,去学习古人身上的面对困难的抗争精神和勇于担当的责任意识,这些也会成为学生成长中德育部分的重要营养来源。
四、学生心理发展需要与神话文本的编排
学生是发展中的人,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呈现不同的心理特点,有着不同层次的阅读需求,新课标就指出语文课程结构要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内在逻辑,因此神话文本的编排要做到符合学生心理发展规律,在故事的选择、情节的改编,文本的排版等方面都要照顾到这一阶段学生的心理特点,让教学更有针对性,既要契合他们的心理特征,又要做到满足他们的审美情感。从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和皮亚杰个体认知理论来看,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神话的编排就符合着学生的心理发展需要,具有阶段性和发展性。
(一)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与文本的编排
根据埃里克森人格发展八阶段理论,人格的发展经受着内外部的一切冲突和危机,其发展分为八个阶段,各个阶段存在着各自的冲突,而冲突的解决就代表着前一阶段向后一阶段的转化,这其中也表现出了冲突积极解决的品质。
在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的神话编排策略中也体现了埃里克森人格发展阶段理论中的发展规律,同时这一理论也为中小学教师的教育教学提供了有效的教育借鉴。二年级的学生刚刚进入学龄期,正处于埃里克森人格发展八阶段理论中第三阶段和第四阶段的过渡期。在第三阶段,即学前期或游戏期(3~6岁),埃里克森认为该阶段的发展任务为:获得主动感,克服内疚感,体验目的的实现。他认为,在此阶段的儿童已认识到自己是人,他们面临的问题是自己能成为什么样的人。他们充满想象力,其行为也更具目的性和主动性。对事物充满好奇,好动、也喜欢模仿,有当好学生的愿望,只是不熟悉学校的生活和学习节奏。在他们过渡到第四阶段,即学龄期(6~12岁)时,如果在第三阶段他们的主动性和想象力没有得到培养的话,在第四阶段的发展任务中,难以促生勤奋感,自卑感便成为本阶段的发展危机。
因而会在二年级的学生刚进入学龄期时,统编版二年级语文教材选入《大禹治水》《羿射九日》两篇神话,能有效帮助解决“成为怎样的人”这一问题,这一阶段的学生已经认识到自己是人,但是他们需要引导正确认识自己成为一个怎样的人,而神话中的英雄人物形象能为这一阶段的学生提供一个学习的参考对象,他们身上的圣人品质能正确引导学生唤醒内在道德感的发展。并且,如果老师在教学两篇神话的同时,加以鼓励和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想象力,对世界展开不一样的认知,他们便会发展较多的主动性和进取精神。
同时神话的进入有利于儿童认识自我,更好的获自我的独立性,此时的神话就成为儿童认识“自我”的桥梁与手段。通过前人对梦境和神话的研究,我们了解到,神话可以展开与内在力量的对话,从而认识一个更加广阔、更加睿智的内在自我,并与之相适应。四年级的神话单元中的四个神话能有效引导学生认识自己,从《盘古开天地》认识世界开启对世界的认知,到学习《女娲补天》中的舍己为人的奉献精神,学生的内心开启一个从小我到大我的转变,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学生不断的进行内心的深度挖掘,这也是这一阶段学生对自我的认知的一个探索,“成为一个怎样的人”成为他们的发展主题,伴随着这一问题的不断深入,学生的心理逐渐过渡到发展勤奋感的阶段。
(二)皮亚杰个体认知理论与文本编排
皮亚杰论述个体认知发展阶段时,他把个体的认知发展阶段分为四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0—2岁)、前运算阶段(2—7岁)、具体运算阶段(7—11岁)和形式运算阶段(11岁以后)。一般来说,小学生正处于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这一阶段的学生认知状态正处于一种由个体到一般,由具象到抽象的阶段,因此小学阶段的学生逐渐适应了在校的学习生活和学习节奏,懂得一些行为常规,而且愿意努力遵守,他们希望成为群体的一部分,融入学生的群体生活。小学生在上课听讲、完成作业、遵守公共秩序,简单的自我效劳性劳动等方面有一定的认识,逐渐培养自我控制的能力,竞争意识和上进心有所开展。
神话文本中如《大禹治水》《普罗米修斯》等故事所包含的英雄主义和奉献精神,能有效地培养起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利于他们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更好地获得正向的自我效能感,在完善自身这种动力之下融入集体社会生活,不再像前一阶段中专注自身,而更愿意获得群体认同。在神话教学的过程中,学生了解公而忘私、一心为民的大禹,征服自然,创造美好生活、不屈不挠的后羿等人物身
上所具有伟大和良好精神品质,并希望成为这样的人,会开始向人物学习,他们的这一学习行为会获得身边人如家长和老师等人的认可,即获得正向的价值反馈。
五、统编版小学语文神话编排策略启示
(一)神话编排对阅读教学的启示
“群文阅读”是学生理解神话文本,体会神话深刻内涵的重要方式,在这种阅读方式中,能有效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从探索中学,以自主学习的方式拓展自己的知识面。群文阅读是教师在教授课文的同时,为学生提供关于课文内容、主题、或者创作手法相关的课外阅读资料,激发学生的探知欲,最终让学生自发地去进行阅读探索。比如在介绍《大禹治水》这一篇目的时候,可以介绍中国及其他国家关于“大洪水”母题的神话故事,比如诺亚方舟等;在讲述《盘古开天地》这一神话故事时可以介绍其他有关创世母题的相关神话文本,如“耶和华创世”或者苗族古歌中的创世神话等,以此来提高学生的探索兴趣,深化对文本的理解。神话文本在统编版教材中从二年级便开始出现,教师如果在此阶段将“群文阅读”融入阅读教学过程中,学生在未来更多样的文本学习中也会用群文阅读的方法去探索更多的知识,深化自身对文本的理解和学习,让学生从知识的接受者逐渐转换成知识的探索者这种阅读方式可以有效从小培养学生多角度看问题的思维方式,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和学科素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不局限于提供阅读资料这一种方式,还可以用布置阅读任务的方法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或者是以读书会的方式让学生去分享自己的课外阅读心得。我们应该了解到,群文阅读也不局限于文本的扩大,可以探索到跨文化领域,比如增加相关电影或是音乐等方面的介绍,让学生从多感官多视角去“读”神话,总之,方法多种多样,因人而异,要注重学生的学情为基础去进行延伸,确立好各个教学阶段的教学目标,让群文阅读成为有效的阅读方式。
(二)神话编排对写作教学的启示
神话故事起源于人类对自然万物的好奇,而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好奇心发展的重要阶段,他们对于生活中的种种现象也充满了好奇,神话故事的教学中应把握好这一点,利用好学生的好奇心,合理设置情境,正确引导他们展开更
多的想象,如深入思考故事主人公思想或者对故事发展情节展开合理想象等,并且将想象的内容转换为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在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第四单元中,单元导语指出要让学生展开想象,写一个故事,这是对学习了这一神话单元之后的写作要求。写作指导是一种能将学生想象思维转换为文字叙述能力的有效教学方式,对学生思维起着激活的作用,在学生的创作过程中,他们不再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而开始主动探究,作为学习的主体去探索文本的深层内容,对神话文本的深度发掘是打开学生想象世界的重要方式。总之,在写作教学中教师要以不同方法提高学生对语言的把握能力,提升他们的语文素养。
六、总结
纵观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神话的编排,我们可以看出随着学生认知和学习能力的提高,神话文本的选择逐渐从简单易懂的单一故事,如《大禹治水》《精卫填海》等;发展到情节较为复杂的故事,如《牛郎织女》。这些神话的文本的编排不仅仅是主题或者情节在逐渐加大理解难度,在语言和文字运用上也逐渐增加学生的理解难度,阅读难度的提高也推动着学生语言运用能力和理解思维能力的提高,不断提升着学生的语文素养。
同时我们还应注意到,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思维活跃的关键时候,神话作为这个阶段的学生喜闻乐见的一种文学体裁,以其内容的奇特、想象的浪漫与夸张、构思的巧妙等吸引着广大学生。语文教学不仅是传授知识,更要育人。神话教学不仅可以打开学生想象的世界,与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心理发展状态相契合,还可以在神话教学中融入语文的教育性。每个不同阶段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各具不同,而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对神话篇目的编排从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出发,用神话文本去开启学生的心灵世界,同时,神话的进入也是建构儿童精神世界的过程,我们可以看出,神话教学的主要任务也与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相契合,让处在不同阶段的儿童能正确看待和处理不同阶段的心理冲突。
新时代的语文教师要利用好神话,在神话教学中,要看到神话文本编排背后的深刻内涵,把握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开展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将神话引入到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当中,不仅仅是让学生知晓故事的内容,更要让学生去品味神话文
本中的语言和包含的审美魅力,让神话发挥出独特的美育作用,引导用学生独特的想象感知力与人类文化世界相连接。
参考文献
[1]刘守华,陈建宪主编.民间文学教程
第2版[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06.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3]孔克勤,叶奕乾,杨秀君编著.个性心理学
修订版[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02.
[4]张万敏.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对中小学教育的启示[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9,(02):69-70.
[5]赵建平.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对儿童健康人格培养的启示[J].现代妇女(下旬),2013,(07):131+123.
[6]刘月.有过程的归纳教学视域下小学中年级神话单元教学设计与实施[J].现代中小学教育,2022,38(02):37-39+46.
[7]约瑟夫·坎贝尔(JosephCampbell)著;张洪友,李瑶,祖晓伟译.指引生命的神话
永续生存的力量[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3.06.
[8]史楠.小学神话类文本教学策略研究[J].汉字文化,2021,(24):122-123.
[9]曹桔桔.小学语文神话文本教学策略探微[J].教育界,2021,(30):33-34.
[10]曹忠华.儿童文学视野下小学神话类文本教学探究[C].苏州大学,2014.
小学语文神话类文本阅读教学研究
小学语文神话类文本阅读教学研究:神话传说和民间故事形式多样,流传性强,充满文化魅力和人文内涵,同时趣味性极强,不同的神话传说和民间故事有其独特之处,神话传说和民间故事作为一种文化艺术有着深远的发展历史,将其融入教育教学中,能够丰富语文教学的内容,打开神奇、魔幻的语文世界,本文主要分析小学神话传说和民间故事的教学价值及教学策略。将神话传说和民间故事融入小学语文教育教学中,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拓宽了教学的深度和宽度。
1小学神话传说和民间故事的教学价值
将神话传说和民间故事融入教育教学中,可以丰富语文教育的内容。民间故事和神话传说取材丰富,将其融入教学中可以丰富课堂内容,语文教学缺乏传统文化的熏陶,内容枯燥,文化内涵缺失,将神话传说和民间故事融进语文教学中,为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教育资源,借助奇思妙想的神话传说和民间故事可以激活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通过传统文化的熏陶,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另一方面,将神话传说和民间故事融入教学中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民间故事和神话有丰富的艺术元素,包含了不同的美,欣赏价值和艺术研究价值极高,同时其用词造句、文笔布局等也极具美感,可以激活学生对文字美、意境美的认知。
2小学神话传说和民间故事的教学策略
(1)
注重鉴赏,体会美感。神话传说和民间故事具有鲜明的特点,其语言优美、幽默、趣味十足,具有极强的赏析价值,传达了人们的美好意愿,读之有较强的愉悦之感,因此教学中要加强赏析,通过鉴赏不仅可以体会其中的含义,也可以悟出作者传达的美好情感,经过多次赏析,逐渐掌握传统民间故事和神话的情感价值。在神话传说和民间故事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故事特点,引导学生进行灵活赏析,帮助学生神话传说和民间故事蕴含的情感价值,指导学生依照对重点部分进行解读,从而体会故事情感[1]。例如,在学习《盘古开天地》一课时,故事内容趣味十足,充满奇思妙想,符合学生的思维认知,且用词简单,文章整体明朗,在鉴赏过程,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对故事的高潮部分进行赏析和解读,对于重点部分,在赏析和解读中,可以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学生赏析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和学生互动,将学生认为较为精彩的部分进行记录,在学生赏析活动结束后,教师可以随机点名,让学生发挥想象,大胆表述,说出对盘古开天地的看法,其中一名学生表示:“这样的神话故事让我想到了人类是怎样来,是不是也是神创造的呢”,通过赏析活动,学生对《盘古开天地》这一神话故事有了新的认识,讲过初次赏析后,可以进行二次、三次赏析,通过反复赏析的方式,在每次赏析阅读后有新的体验,加深学生对故事的理解,提升了学生的文学素养和想象力。
(2)
图文结合,强化理解。神话传说和民间故事在教材编排上都有明显的特点,基本每一篇神话传说和民间故事附有相对应的图片,图片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可以和课文进行融合阅读,可以促进学生的联想和理解,学生对图片的兴趣程度都很高,所以教学中教师应该重视图文融合教学,以图为载体,展开对神话传说和民间故事的联想性阅读。神话传说和民间故事的配图和故事的联系十分紧密,重视图的解析,往往会对神话传说和民间故事有新的理解,所以教师要充分利用神话传说和民间故事的插图[2]。例如,在学习《精卫填海》一课时,本文的插图特色鲜明,反观故事却为生涩难懂,虽然是神话故事,但是以小古文的形式出现,为了提升学生对阅读文本的兴趣,促进学生理解,教师可以先鼓励学生对图展开联想,结合文本标题和图分析文本大意,逐步从插图过渡到文章,通过对插图的联想解析,了解神话的大致内涵,接着从文章再次过渡到插图,实现插图和神话故事的融合理解,提高学生的对神话故事的理解能力,在对插图进行解析时,提升了学生的想象力,图文集合的教学过程层层递进的,层层深入,提高了课堂效果,提高了学生的理解能力。
(3)方法渗透,体会情感。在神话传说和民间故事教学中,关键内容不在于内容,而在于学习方法的渗透,教师
要注重学生学习方法指导,让学生掌握阅读神话传说和民间故事的基本方法,从而可以实现自主探索,自主分析,并可以了解神话传说和民间故事传达的思想情感,进而提升学生的想象力、文化内涵。神话传说和民间故事阅读中同样要把控上下文的联系,注解、词典、联系插图、查阅背景等信息的检索。例如,在学习完《猎人海力布》一课时,教师可以相似的民间故事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指导学生运用同样的方法进行拓展學习,先熟读文章,借助注释、文章背景、作者写作特点、文风特点等,分析重点内容和重点词句,联系插图,指导学生分层阅读,理解文章内容,体会其中的思想情感。
神话故事教学策略
作者:陈炜炜
来源:《小学教学参考(语文)》2020年第07期
[摘
要]神话故事的教学既要关注文本的人文特征,立德树人,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又要带领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语文实践,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教师应帮助学生理清故事顺序,通过搭建支架,引导学生有序具体地讲述;通过主问题贯穿,引领学生品悟神话的魅力,把握神话的文化内涵;通过移情想象,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大胆想象故事,让关键词有活力、有温度、有鲜活的画面感;通过激发内需,让学生自由发挥,进行创造性讲述,真正使学生读得进,记得住,讲得出。
[关键词]神话故事;搭建支架;移情想象;多层讲述;把握特点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068(2020)19-0055-03神话是人类早期的幻想性口头散文作品,是民间文学的一种,具有较高的哲学性和艺术性,对后世影响深远。神话短小单一,充满神奇的幻想,有一种奇异的色彩,包括神鬼的故事和神化的英雄传说。所有的神话都是传说,但传说不一定是神话。
一、神话教学的价值
(一)滋养心灵——润物细无声
神话故事中英雄人物具有勇敢无畏、善良正直、舍己为人、惩恶扬善等高贵品质。《精卫填海》《大禹治水》表达了人们对改造自然、战胜自然的愿望;《田螺姑娘》《白蛇传》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无限向往;《夸父逐日》《后羿射日》表达了人们对英雄的赞美……通过神话故事教学,在语文学科中渗透德育,能够滋养学生的心灵。
(二)感受神话魅力——提升语文能力
神话故事语言朴实,情节曲折生动,跌宕起伏,人物形象鲜明,充满神秘的色彩。在神话故事教学中,可针对神话故事的文本特点,引领学生读故事,品悟语言,感受神话的魅力;讲故事,锻炼语言能力,深入感悟故事内涵。由“教什么,怎样教”向“学什么,怎样学”转变,能够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怎样进行神话教学
神话故事教学中语文素养的训练点就在于读故事、讲故事。读好故事能为讲好故事打下坚实的基础,讲好故事内化了学生的语言,能够促进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
《日月潭的传说》是神话传说故事。故事想象奇特瑰丽,情节曲折生动,跌宕起伏,人物形象鲜明,赞扬了大尖哥和水社姐舍生忘死、为民造福的高贵品质,表达了人们对真善美的追求。
下面我结合《日月潭的传说》一课,谈谈自己对神话故事教学的几点思考。
(一)提炼概述,搭建支架
课伊始,我先让学生用一句话概述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并借助关键词语概括故事的主要情节,分层概述故事内容,理清故事的发展顺序。然后,我从三个情节入手,引导学生记住关键词,为下面的讲故事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通过讨论与提示,让学生掌握讲故事的方法,由扶到放,一步步使学生学会讲故事。
【片段一】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日月潭的传说》这是一个神话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是谁?讲了一件什么事?你能用一句话概括吗?
生1:大尖哥和水社姐降服恶龙拯救日月。
师:一句话就概括故事讲了一件什么事。你能用一些短语来说说故事的主要情节吗?你能把它们写在黑板上吗?
(生概括并板书)
两条恶龙
吞吃日月
一筹莫展
挺身而出
拿到武器
拯救日月
化作青山
守卫潭边
师:谁能用黑板上的词语说说故事的主要情节?
生2:很久很久以前,两条恶龙吞吃了日月。就在人们一筹莫展的时候,大尖哥和水社姐挺身而出,去降服恶龙。他们拿到武器,拯救了日月。最后,他们化作青山,守卫潭边。
师:(相机板书)这是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这节课我们就从这三个情节入手来读故事、讲故事。
【片段二】
师:我们要讲好故事,要注意什么呢?
(出示提示)
1.讲明白:起因、经过、结果,抓住关键词。
2.有创意:大胆想象。
3.讲生动:声情并茂、绘声绘色,有表情、有动作。
(生先自己练,再在小组内练)
师:故事有点长,我们来接龙讲故事,其余同学进行评价。
故事是用来讲的。但讲好故事对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为了降低学习难度,放缓认知坡度,教学中我设计了支架帮助学生理清故事顺序,通过图文结合使学生把握了神话故事发展的要点或关键信息,并按故事情节的发展顺序概括了故事内容。我还引领学生通过读故事记住关键词,品悟人物形象,进一步丰满故事。这样教学,真正使学生读得进,记得住,讲得出。
(二)主问题贯穿,深化人文
主问题是指在教学过程中能够起到主导作用、支撑作用,能够从整体上引领学生深入思考的核心问题、关键问题。这样的问题往往能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主问题的设计就像一根绳子串起一颗颗的珍珠,使珠子不再散落,而是聚在一起成了一串璀璨耀眼的项链。
【片段】
大屏幕出示自学要求:默读课文,圏画出打动你的词语和句子,说一说大尖哥和水社姐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师:谁来读一下自学要求?
(生读并展开自学。师巡视指导)
师:下面我们来看故事的起因。
我围绕文本主题,紧扣教学目标,从“默读课文,圈画出打动你的词语和句子,说说大尖哥和水社姐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这个主问题入手,带领学生围绕主问题沉潜到语言文字中
去品读,去感悟,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细心体会大尖哥和水社姐舍生忘死、除奸惩恶、为民造福的高尚品質,使学生获得了个体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涵养和升华。
(三)移情想象,多层讲述
新课标强调“要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激发他们展开想象和幻想,发挥自己的创造性”。本文有几个情节比较简略,如“他们翻山越岭、披荆斩棘,吃尽了千辛万苦”“与恶龙激战了三天三夜”等。这就给了学生充分想象、思考、联想的空间。学生通过想象还原神奇画面,通过想象走进人物的内心,想象着故事另外的可能性。读故事、聊人物、品语言、悟情感,大尖哥和水社姐的形象在學生心中丰满起来。如果说概述故事给学生讲故事提供了支架,那么读故事就给了学生一个个鲜活的画面,能让人物形象更加丰满,让学生一步步把故事讲生动、讲具体。
【片段一】
师:你能想象一下漆黑一团的情景吗?
生1:天地间什么都看不见。
师:人们的生活会怎么样?
生2:乱作一团。
师:你能用“天地间漆黑一团。植物(),动物(),人们()”来想象当时的情况吗?
师:这对于人们来说,就是一场巨大的灾难啊!你能读好吗?边读边想象画面。
【片段二】
师:我们来看故事的经过。哪个词语打动了你?
生1:挺身而出。
师:大尖哥和水社姐是在什么情况下挺身而出的?
生2:人们一筹莫展的时候。
师:“一筹莫展”是什么意思?
生3:一点办法也没有。
师:你能想象人们一筹莫展的样子吗?他们是什么样的表情和动作?用“人们一筹莫展。有的(),有的(),有的()”的句式来说。
生4:人们一筹莫展。有的愁眉苦脸,有的唉声叹气,有的在屋里走来走去。
师:就在这万分危急的时刻,年轻的渔民大尖哥和水社姐——挺身而出。谁来做个挺身而出的动作?
(生表演:勇敢地站出来)
师:他们会说什么?
生5:让我们去吧!
生6:不要怕,我们会消灭恶龙。
师:真是见义勇为、奋不顾身。
【片段三】
出示:翻山越岭、披荆斩棘、千辛万苦。
师:“翻山越岭”是什么意思?他们翻越的仅仅是一道山岭吗?“披荆斩棘”是什么意思?“千辛万苦”呢?
师:大尖哥和水社姐拿到金斧头和金剪刀容易吗?
(生齐读词语,想象画面)
师:他们吃的仅仅是这点苦吗?你能想象一下他们又遇到了哪些困难,又是怎么克服的?
生1:他们渴了捧一口泉水喝,饿了就摘野果子来吃,腿上划出了一道道血痕,脚上磨起了一个个血泡,可是他们仍然坚持着勇往直前。
生2:他们走在悬崖边,有一次差点掉进了悬崖!
生3:他们饿了只能摘野果子吃,渴了只能喝山泉水。
师:你觉得大尖哥和水社姐是什么样的人?
生4:不怕苦难、舍己为人的人。
师:带着你的感受读好这段话,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
(生读)
【片段四】
师:他们拿到金斧头和金剪刀后,又来到潭边,准备与恶龙激战。你关注了哪些词语?
生1:生命危险。
师:“生命危险”前面还有一个词——冒着。你体会到了什么?
生2:潜入、激战。
师:“激战了三天三夜”是多么的惊心动魄,可书上仅仅只有七个字,你能想象激战三天三夜的情景吗?
生3:恶龙张开血盆大口向大尖哥扑去,大尖哥身子一闪,躲过了这一袭击……
(练读、指读、加上表情和动作读)
师:刚才我通过抓住关键词,大胆想象读故事。读好了才能讲好,讲故事也要用上这些关键词语哦!
聚焦关键词,要注意场景,注意形象,不仅要读出文字的表面意思,更要读出文字背后的意思,读出内涵。“就在人们一筹莫展的时候,年轻的渔民大尖哥和水社姐挺身而出。”这句话要抓住人们是怎么样的一筹莫展,大尖哥和水社姐是怎么样的挺身而出,要把这些词语读鲜活起来,形成画面感。“冒着”“纵身潜入”“激战了三天三夜”,读的时候要抓住这些词语内在的联系和逻辑顺序,让这些词语有活力、有温度、有鲜活的画面感。
只有读好故事才能讲好故事。教学时,我抓住文中的几处空白,让学生大胆想象。想象主人公会经历哪些困难,又会怎样克服,怎样与恶龙激战,想象人物的表情、动作、语言,让人物会动、会说、会思考。在想象中,学生不仅真切地感受到大尖哥和水社姐舍生忘死、除奸惩恶、为民造福的高贵品质,也为接下来创造性地讲故事做好了铺垫,培养了学生的创造精神。
【片段五】
师:如果你是一名来自台湾的小导游,你会怎么和全世界的游客讲这个故事。
生1:大家好,我是一名来自台湾的小导游。欢迎大家来到日月潭。这里青山环抱、树木葱茏。说起日月潭还有一个动人的传说呢!……
生2:我来补充一下。人们为了纪念大尖哥和水社姐,把这两座山命名为大尖山和水社山,把这座潭叫作日月潭。
师:两个同学的讲述,让故事更加完整。掌声送给他们。
师:如果你是大尖哥和水社姐,你又会怎么讲这个故事?
(生讲述)
生3:她没有进行人称的转换。
生4:大尖哥站在那儿不怕被恶龙吃了吗?
师:真该让你去演,对吗?
(生笑着举手要求讲)
师:课后把这个故事声情并茂地讲给家长听。
新课标强调“要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激发他们展开想象和幻想,发挥自己的创造性”。本文有几个情节比较简略,如“他们翻山越岭、披荆斩棘,吃尽了千辛万苦”“与恶龙激战了三天三夜”等。这就给了学生充分想象、思考、联想的空间。学生通过想象还原神奇画面,通过想象走进人物的内心,想象着故事另外的可能性。读故事、聊人物、品语言、悟情感,大尖哥和水社姐的形象在学生心中丰满起来。如果说概述故事给学生讲故事提供了支架,那么读故事就给了学生一个个鲜活的画面,能让人物形象更加丰满,让学生一步步把故事讲生动、讲具体。
【片段一】
师:你能想象一下漆黑一团的情景吗?
生1:天地间什么都看不见。
师:人们的生活会怎么样?
生2:乱作一团。
师:你能用“天地间漆黑一团。植物(),动物(),人们()”来想象当时的情况吗?
师:这对于人们来说,就是一场巨大的灾难啊!你能读好吗?边读边想象画面。
【片段二】
师:我们来看故事的经过。哪个词语打动了你?
生1:挺身而出。
师:大尖哥和水社姐是在什么情况下挺身而出的?
生2:人们一筹莫展的时候。
师:“一筹莫展”是什么意思?
生3:一点办法也没有。
师:你能想象人们一筹莫展的样子吗?他们是什么样的表情和动作?用“人们一筹莫展。有的(),有的(),有的()”的句式来说。
生4:人们一筹莫展。有的愁眉苦脸,有的唉声叹气,有的在屋里走来走去。
师:就在这万分危急的时刻,年轻的渔民大尖哥和水社姐——挺身而出。谁来做个挺身而出的动作?
(生表演:勇敢地站出来)
师:他们会说什么?
生5:让我们去吧!
生6:不要怕,我们会消灭恶龙。
师:真是见义勇为、奋不顾身。
【片段三】
出示:翻山越岭、披荆斩棘、千辛万苦。
师:“翻山越岭”是什么意思?他们翻越的仅仅是一道山岭吗?“披荆斩棘”是什么意思?“千辛万苦”呢?
师:大尖哥和水社姐拿到金斧头和金剪刀容易吗?
(生齐读词语,想象画面)
师:他们吃的仅仅是这点苦吗?你能想象一下他们又遇到了哪些困难,又是怎么克服的?
生1:他们渴了捧一口泉水喝,饿了就摘野果子来吃,腿上划出了一道道血痕,脚上磨起了一个个血泡,可是他们仍然坚持着勇往直前。
生2:他们走在悬崖边,有一次差点掉进了悬崖!
生3:他们饿了只能摘野果子吃,渴了只能喝山泉水。
师:你觉得大尖哥和水社姐是什么样的人?
生4:不怕苦难、舍己为人的人。
师:带着你的感受读好这段话,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
(生读)
【片段四】
师:他们拿到金斧头和金剪刀后,又来到潭边,准备与恶龙激战。你关注了哪些词语?
生1:生命危险。
师:“生命危险”前面还有一个词——冒着。你体会到了什么?
生2:潜入、激战。
师:“激战了三天三夜”是多么的惊心动魄,可书上仅仅只有七个字,你能想象激战三天三夜的情景吗?
生3:恶龙张开血盆大口向大尖哥扑去,大尖哥身子一闪,躲过了这一袭击……
(练读、指读、加上表情和动作读)
師:刚才我通过抓住关键词,大胆想象读故事。读好了才能讲好,讲故事也要用上这些关键词语哦!
聚焦关键词,要注意场景,注意形象,不仅要读出文字的表面意思,更要读出文字背后的意思,读出内涵。“就在人们一筹莫展的时候,年轻的渔民大尖哥和水社姐挺身而出。”这句话要抓住人们是怎么样的一筹莫展,大尖哥和水社姐是怎么样的挺身而出,要把这些词语读鲜活起来,形成画面感。“冒着”“纵身潜入”“激战了三天三夜”,读的时候要抓住这些词语内在的联系和逻辑顺序,让这些词语有活力、有温度、有鲜活的画面感。
只有读好故事才能讲好故事。教学时,我抓住文中的几处空白,让学生大胆想象。想象主人公会经历哪些困难,又会怎样克服,怎样与恶龙激战,想象人物的表情、动作、语言,让人物会动、会说、会思考。在想象中,学生不仅真切地感受到大尖哥和水社姐舍生忘死、除奸惩恶、为民造福的高贵品质,也为接下来创造性地讲故事做好了铺垫,培养了学生的创造精神。
【片段五】
师:如果你是一名来自台湾的小导游,你会怎么和全世界的游客讲这个故事。
生1:大家好,我是一名来自台湾的小导游。欢迎大家来到日月潭。这里青山环抱、树木葱茏。说起日月潭还有一个动人的传说呢!……
生2:我来补充一下。人们为了纪念大尖哥和水社姐,把这两座山命名为大尖山和水社山,把这座潭叫作日月潭。
师:两个同学的讲述,让故事更加完整。掌声送给他们。
师:如果你是大尖哥和水社姐,你又会怎么讲这个故事?
(生讲述)
生3:她没有进行人称的转换。
生4:大尖哥站在那儿不怕被恶龙吃了吗?
师:真该让你去演,对吗?
(生笑着举手要求讲)
师:课后把这个故事声情并茂地讲给家长听。
小学语文教材神话故事教学策略漫谈
杨元娣
【期刊名称】《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年(卷),期】2015(0)【摘
要】"开天辟地""女娲造人""哪吒闹海""嫦娥奔月"……这些故事曾滋养着一代代人的成长。神话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民间文学,是民族的文化之根,包含着丰富的生活经验、民众情感和历史价值。神话故事最初通过口耳相传的形式流传于民间,是个体精神成长的"母乳"文化。神话属于儿童,神话类教材的语文课堂就应立足儿童,顺应童心。
【总页数】3页(P75-76,77)
【作
者】杨元娣
【作者单位】江苏扬州市维扬实验小学
【正文语种】中
文
【相关文献】
1.徜徉在神话的殿堂里——神话故事教学策略漫谈2.小学语文教材选文的主题类型与教学策略研究——以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为例3.神话故事教学策略——以《日月潭的传说》为例4.神话故事教学策略浅探5.小学语文“中国经典神话故事”教学策略研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国神话故事》与《希腊神话故事》比较阅读
教学设计
教学
主题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
《普罗米修斯盗火》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借助课内学习到的阅读方法,阅读《写给儿童的中华经典:神话故事》和《希腊神话故事》两本书,初步了解中国神话故事与希腊神话故事;
2.通过比较阅读,了解神话中所蕴含的道理,理解中国神话故事与希腊神话故事中包含的丰富多彩的文化,体会民族精神,初步感受神话的起源对于现代人的影响;
3.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引导学生掌握读书方法。
其中,目标2与3既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也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二、课前学习活动设计
1.
阅读《中国神话故事》与《希腊神话故事》两本书。
2.
组建阅读小组,并完成组员招募工作,设立组长、副组长、中心发言人、计时员、资料员、记录员等岗位。
3.
完成《<中国神话故事>与<希腊神话故事>比较阅读导读卡》。
神话故事导读卡
班级:
姓名:
《中国神话故事》
故事名称
主人公
故事名称
模样(文字、绘画):
模样(文字、绘画):
《希腊神话故事》
主人公
精彩情节摘抄:
精彩情节摘抄:
人物评价
本领大
乐于助人
力气大
与自然或恶人作斗争
为民造福
不怕困难,坚持不懈
勇于探索
无私奉献
心胸狭窄
残暴
嫉妒
自大
其他:
人物评价:
本领大
乐于助人
力气大
与自然或恶人作斗争
为民造福
不怕困难,坚持不懈
勇于探索
无私奉献
心胸狭窄
残暴
嫉妒
自大
其他:
中国神话与希腊神话的相同点
(友情提示:可以从人物、情节、文化等方面考虑)
(友情提示:可以从人物、情节、文化等方面考虑)
中国神话与希腊神话的不同点
三、教学流程设计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1.神话故事会
师:同学们,前段时间我们一起
一、复学习了《开天辟地》《普罗米修
习导,进而我们又展开了对
入,展斯盗火》示旧《中国神话故事》,《希腊神话故1.
复述故事
知。
事》的阅读,很多同学都已经都(1)抓关键词复述故事
完了两本书。我们还从课文中学预设:
学生活动
会了借助人物关系思维导图,抓小组1:
大家好,我们是XXX住关键词,结合感受做批注的读小组。我们最喜欢《XXXX》这书方法。上节课,我们进行了小个故事,现在就请我们小组的组分工,现在就开始我们的神话XX来为大家讲述这个故事。
故事会!哪个小组愿意先来分享(讲述故事)
你最喜欢的故事?
2.总结复述方法
(1)抓关键词复述故事
(2)借助图画复述故事
预设:
评:抓关键词讲故事是上节课老小组2:大家好,我们是XXX师教给你们的好办法,看来这个小组。在读书的过程中,我们小组已经完全融会贯通了。还有发现可以结合插图来想象故哪个小组愿意分享你们最喜欢事,所以我们组的小画家XXX的故事?
(2)借助图画想象复述故事
就创作了这幅图画,同学们看这是哪个故事?现在由XX代评:借助图画想象讲故事是也是表我们小组给大家讲讲这个一个好方法,这也是我们三年级故事。(讲述故事)
学到的一种方法。其他小组呢?
(3)借助坐标轴曲线图复述(3)借助坐标轴曲线图复述故故事
事
小组3:大家好,我们是XXX评:我听出来了,他们不仅关注小组。我们小组最喜欢的故事了故事的情节和内容,还注意到是XXX,在选择故事的时候我
了人物的情感、心情。既然是大们发现故事的情节十分曲折,何创造的,我们把命名权送给特别吸引人,但是读起来很复他,给它起个名字,就叫——杂,所以大何同学就创造了这XXX。在今后的阅读中,大家就个坐标轴曲线图法。现在,请可以使用这种新方法啦!还记得他给同学们讲解一下这个方老师上节课教给你们的人物关法:XXXXXX。(讲述故事)
系思维导图吗?哪些小组运用
人物关系图来读故事了?
(4)借助人物关系思维导读复(4)借助人物关系思维导图述故事
复述故事
过渡:请组长把自己整理的人物其他小组组长贴上人物关系思维导读,并邀请班级同学看关系图拿上来(投影展示)谁也着思维导图讲故事。
读了这个故事?谁敢挑战,看着
导图来讲故事?
(依次三个复述)
评:掌声送给这几位勇敢的同
学,也感谢这四个小组,正是因
为他们的图抓住了人物关系,线
索清晰,才让讲故事变得更简
单!从同学们的分享中,我们不
仅得到了乐趣,还能学到许多好
词佳句。现在就请积累小组出2.
积累小组展示阅读成果
(1)
积累好词
动,给我们说说吧!
预设:
小组4:大家好,我们是XXX
小组,我们想和大家玩个小游
戏,看同学们能不能看到图片
就能猜到成语,这是什么?这
个呢?这个呢?(3-4个词
语)
生:现在没有图片了,大家能
不能看着意思猜出成语?
(3-4个词语)
(2)积累佳句
预设:我们在阅读《XXX》这评:谢谢智多星们。读书做批注,个故事时,感到很有意思,尤也是我们这个学期一直在使用其是这个片段,先请XX同学的读书方法,你们小组学以致给我们读一读,我们从这里感用,真了不起!
受到。我还想补充一点:XXXX。
(2-3处)
二、深1.借助导读卡,比较特点
1.小组讨论
入探结合课前究,比师:同学们,古中国和古希腊都请你以小组为单位,较不同
是世界文明古国,《希腊神话故完成的导读卡,把希腊神话故事》既是希腊最早的文学形式,事和中国神话故事对比看一也是欧洲文学的源头,而《中国看,它们有哪些相同点,又有神话故事》反映了早期华夏儿女哪些不同点?注意友情提示:淳朴的思想,开创了中国文学的你可以从人物、情节、文化上先河。现在就请同学们以小组为进行思考和讨论。
单位,结合你的导读卡,把希腊
神话故事和中国神话故事对比
看一看,它们有哪些相同点,又
有哪些不同点呢?这里有个友
情提示:你可以从人物、情节、文化上进行思考和讨论。
(1)探究共同点
2.全班交流
(1)探究共同点
师:同学们讨论的很热烈,我们(预设)
先来讨论共同点。
①想象神奇
①想象神奇
生:我发现无论是希腊神话还是中国神话,都包含了丰富的想象,十分神奇。
请大家翻到XX页,这上面说:
对想象进行指导归类。
女娲细心地把哪些小泥人在岸边排好,朝着他们吹了一口气,这些小泥人便被灌注了活
力,立刻活了起来,变成了一群直立行走、能言会语、聪明灵巧的小东西,女娲称他们为“人”。
有意思的是,在希腊神话里人的出生也是这样呢:
第二代天神克洛诺斯的提坦神哥哥普罗米修斯,参与了人的创造。他用地上的泥土造成了人的形状,把动物的善良、勇猛、温和以及贪婪和狡猾等都糅合在一起,放进人的心中。雅典娜把呼吸送给人,这批小泥人就活了,成为真正的人。
人的出生是很神奇的,神捏好后,把呼吸送给人,人类就活A想象一:对未知事物的猜测。
了。XX页:
师:同学们读得很细致,这一处华胥国里的居民不仅拥有神想象与众不同,而这里的想象—力,可以在大地上行走,而且—就是人们对未知事物的一种还能在天空中自由穿行;他们猜测。
落入水中不怕淹,掉进火里也
B想象二:夸张的想象。
不怕烧;他们生活美满幸福,没有私欲,也不要首领来管理。
我们人哪有这样的能力?可是神话里的人却可以不怕火、不怕淹,好像有超能力一样。
生:我也想补充一下,因为我很喜欢《夸父追日》这个故事,其中有一段是这么写的,请大家翻到书XX页:
为了不让太阳落下去,夸父急忙伸开巨大的双臂,想把这个红亮的大火球捉住,可是太阳师:这里的想象——带有夸张色炙热的火焰灼烧着他,他觉得彩,夸大了神的力量。
口干舌燥、嗓子里火辣辣的,全身水分都被蒸发了,如果不立即喝水,就要晕倒过去。夸父只好暂时放弃捉太阳的念头,站起来走到东南方的黄河边,服下身子,猛喝黄河里的水,黄河水很快就被他喝干
了。可是,刚站起来,他又觉得焦渴,就跑到不远处的渭河边,一头扎进渭河里,喝干了渭河的水。
C想象三:绝望中寄希望于神的古人的想象力真丰富,口渴到想象。
尽然可以喝下去黄河、渭河的师:这里的想象——是人们在现水,那得有多大的胃啊!
实生活中遇到了解决不了的难
题,寄希望于神。
生:我来补充一下,请大家看《中国神话故事》XX页,后D想象四:基于现实生活的合理羿射下九个太阳,真的有人能想象。
射下九个太阳吗?
师:这里的想象——是人们现实
生活的折射,是基于生活中的生:请大家看《中国神话故人、事、物,想象与现实生活具事》,有一篇是《燧人氏取火》,有一定的相似性。
我查找了相关资料,在史书上记载有这样一个燧人氏……
师:是啊,神话里包含了人们丰
富的想象(板书:想象),这些
想象有的是夸大的想象,有的是
基于生活的合理想象,有的是人
们对未知事物的猜测,还有的是
面对天灾无能为力,而寄希望于
神。还有同学有新发现吗?
②寄托美好
②寄托美好
师:这真是个了不起的发现,神预设:我们发现大部分故事都话故事里包含了人们美好的愿是好人有好报,坏人遭到惩望:所以故事总是正义战胜邪罚。而且故事里总喜欢把好人恶,美好的感情永留人间(板书:写的美丽,把坏人写的丑陋。寄托美好)。我相信:希腊神话比如在描写墨杜萨和她的两和中国神话一定还有许许多多位姐姐时,书上说:
的相似点,同学们下课可以继续头和脖子都密布鳞甲,脸上长讨论,那两种故事又有什么不同着公猪的獠牙,手是铁做的,点呢?
又冰冷又粗糙,还长着金色的翅膀。其中墨杜萨长得更是可怕,她的头上没有一根头发,而是盘着无数条不断涌动的毒蛇。
看到这副模样,我觉得很可怕。真是又凶恶又丑陋。但是好人往往会有美好的结局,幸福地生活在一起,书上说田螺
(2)探究不同点
①人物形象与性格不同
姑娘和年轻人一起幸福的生活了,梁山伯和祝英台虽然化蝶了,但他们终于在一起了。正义一定会战胜邪恶,《九色鹿》里的调达,《西游记》里的妖怪,都受到了应有的惩罚。
(2)探究不同点
①通过补充资料:了解人物形象与性格不同
师:真了不起,你们不仅认真读预设:
了书,还查找了资料(板书:看生:在我们小组中,有的同学插图),老师也查找了一些资料,喜欢女娲,有的同学喜欢普罗让我们来看看这几幅图片,女米修斯,也有同学喜欢伏羲,娲、伏羲、神农、夸父、白蛇、我们仔细对比了一下书中的龙王,就连我们最喜欢的孙悟空插图,又找了一些资料,其中也是……中国的神大都是半人发现他们在外形上有很大的半兽。再来看看希腊的神:宙斯、不同:中国神话中的神大多是克洛诺斯、法厄同……他们和人半人半兽,比如:女娲是人首类长得差不多。不仅在长相上不蛇身的女神,她滑行在大地同,有没有小组注意到他们的性上,游历于天空中。中国的雷
格和品质?
神人首龙身,他只要鼓起肚子吹气,天空就会响起大雷。伏羲是人首蛇身,夸父虽然长得和人一样,他身材高大威猛,力大无穷,但是他喜欢把黄蛇挂在自己的耳朵上,缠到自己的双臂上。还有我们熟知的白蛇传,孙悟空,中国的神好多都是半人半兽。而希腊的神都和人长得差不多。
生:希腊的神好像都有犯错的时候,开始我读《普罗米修斯师:其他小组成员有补充吗?中盗火》觉得宙斯是极度残暴、国的神呢?
狠心的,可是当我知道一开始他的父亲要吃掉他,我就很同情他,后来他救出他的兄弟姐妹,和他们一起打倒了宙斯,我又觉得他很勇敢。再说代达罗斯吧,开始是充满嫉妒,甚师:是啊,希腊的神和凡人一样,至杀了他的亲外甥,可是后来既有优点也有缺点,具有多面他又很憎恶残暴的国王,逃出
性,而中国的神就是神,没有缺了他的魔爪,用智谋杀死了点,很完美。它们还有不同吗?
他,后来我又觉得他很有智
②文化不同
师:(提示目录)让我们打开目慧。
生:中国的神是很完美的,比如故事XX,XX,他们造福人民,不惜一切代价,无私奉献。
③通过看目录,了解文化不同
录看一看,你发现了什么?(板生:我们发现:在希腊神话中,书:目录)
大部分章节都是在写战争。大家翻到目录看看,希腊神话故事主要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诸神传说;第二部分:英雄传说;第三部分,战争传说。这里面都是在打仗。而中国神话不同,大家再看看目录,都师:希腊神话多是描写战争,通是写神怎么造福百姓,正义的常书中的情节,这些英雄、战士会取胜。
通常都十分强壮,力大无穷。为
什么会产生这样的不同呢?
提示:地理因素
提示:传统文化因素
生观察地图,寻找地理因素。
中国:大陆广袤,幅员辽阔,物产丰富。
希腊:四面环海,地形狭长,因为古希腊人“尚武”,而古代国土面积小。
中国人呢?崇尚的是“德”,正
所谓“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谓不
朽。”中国人重的是“德行”。由
此,我们又看出古中国和古希腊
文化上的不同。这是我们从“目
录”中得到的信息。我相信它们
还有许多的不同,都等着大家去
发现呢。
(3)总结读书方法
师:同学们,我们读书时不仅要
学会查资料,看目录,其实啊还
有一个窍门呢!你知道是什么
吗?(生答2-3)
师:那就是——序,一本书的秘(3)读序言,交流收获
密都藏在书前的“序”中(板书:序),请大家打开《希腊神话故事》第三页,迅速浏览一下,“序”中都有什么?(生答2-3)
师:是啊,序中包含了一本书的背景、主要内容、历史价值,以及对后世的影响……所以读书要学会读序。
师总结:这节课,我们不仅探究
三、总结读书话故事》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还方法。
学会了运用查找资料,观察目录和读序言去了解一本书。
师:课下,希望同学们结合“序”,学生继续阅读两本书未完成四、布继续阅读两本书未完成的章节,章节,在阅读小组内继续讨置作业
相信你们一定会有新的收获,今论。
天的课就上到这里,下课。
了《中国神话故事》与《希腊神
板书设计:
中国
希腊
人物
半人半兽
与人相似
看插图
神化
想象神奇
人化
情节
生活
战争
目录
文化
尚德
寄托美好
尚武
……
……
……
序
《<中国神话故事>与<希腊神话故事>比较阅读》学情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51人,其中男生27人,女生24人。对于神话类的文章,学生往往具有较为浓厚的兴趣。故事性的书籍包含巨大的魅力,因为神话本身就富有丰富的想象,能让读者幻想,脱离现实,来到虚幻的境界,容易让人浮想联翩。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喜欢幻想,喜欢读神话故事,乐于编故事、写故事、讲故事,所以学生们十分喜欢阅读《中国神话故事》与《希腊神话故事》。
在阅读策略上,我给学生提供了《神话故事导读卡》,以辅助学生阅读两本书。两整本书,对于学生来说,篇幅过于宏大,所以我有必要给学生提供一个阅读的阶梯来帮助学生进行阅读。这一导读卡包括学生对于中国神话故事和希腊神话相同点与不同点的比较,其中包含了学生对于喜爱人物模样的勾勒,其形式可以用绘画或者文字的形式予以表达,表达方式是自由且灵活的,这也符合神话故事的特质。对于精彩情节的摘抄,这是引导学生进行积累,培养其积累文章优美词语、精彩句段的习惯。
在《语文课程标准》第二学段的目标中,要求学生能够用普通话交谈。学会认真倾听,能就不理解的地方向人请教,就不同的意见与人商讨。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能在教师指导下组织有趣味的语文活动,在活动中学习语文,学会合作。在本课中,我就是力求达成这样的目标,让学生在讲故事、听故事、讨论故事中学习语文,领略传统文化的魅力。
在先前的一个月的阅读中,绝大部分学生完成了整本书的阅读,部分同学完成了《中国神话故事》整本书的阅读,以及《希腊神话故事》前两卷的阅读,这两卷其中包含十二章,将近二十个希腊神的故事,足够开展比较阅读。另外,在阅读的过程中,我设立了八个阅读小组,由学生自己组建了具有自己组名的读书小组,拥有组长、中心发言人、资料补充员、积累员、记录员,每周一次定期讨论,由我或中心发言人提出讨论议题,小组就该问题进行讨论,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思考与表达能力。
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不仅形成了自己的观点,也就课堂内老师提出的读书方法进行了延伸阅读与方法讨论,形成了利用人物关系图、时间轴与重大事件结合图、缩略图、思维导图等方法,对于不同章节有了不同的阅读策略。如对于人物较多的希腊神话故事,部分小组同学喜欢使用人物关系图,这样可以清晰地梳理出各人物之间的关系。而对于情节比较复杂的故事,同学们喜欢使用重大事件结合时间轴,有小组甚至创造性地模仿心电图的方法,关注到主人公情绪的波动,这样既能抓住所有的事件,同时又可以把握主角的心理变化……在讨
论前,学生对这两本书已具备一定的分析,具有思考能力,能够带着自己的理解参与本节课的讨论。
《<中国神话故事>与<希腊神话故事>比较阅读》
评测练习效果分析
第一题:同学们,你最喜欢的神话人物是谁呢?请你写一写为什么喜欢他/她?
在这一题中,学生能够准确地写出自己的喜欢的神话人物,并且能阐述自己的理由,部分学生理据充分,并用“第一、第二、第三……”等富有条理性的字眼进行归类,具有极强的逻辑性;部分同学还能采用举例子的方式来支持自己的理据。但也有部分同学陈述的原因较为单一,不够充分,条理不够清晰。因此,在自我表达和书面呈现上是具有一定差距的,所以仍然需要提升学生的书面语言表达能力。
第二题:经过一节课的讨论,你认为《中国神话故事》与《希腊神话故事》还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呢?
由于本课是阅读课,并不像常规课程具有明确的数据分析。因为课堂容量有限,关于《中国神话故事》与《希腊神话故事》仍有诸多可讨论的地方,所以我设计了这样一个开放题目,作为课下讨论的延续。在这一题的答案中,第一,可见学生已经吸纳课上所讨论的精华;第二,对不同点与相同点有了新的想法。如有同学细致地比较了中国的创世说与希腊的创世说,有的同学比较了神的外形特征,有的同学详细比较了故事的结尾,甚至有同学延伸至地理学科,比较了中国与
希腊神话因地理位置的不同所产生的故事不同;第三,学生的差异性较大,有的学生写了很多,有的学生写的很少,这就提醒我在教学过程中,在各组讨论中更要关注那些性格较为内向、较少参与讨论与发言的学生。
《<中国神话故事>与<希腊神话故事>比较阅读》
教材分析
《普罗米修斯盗火》是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一篇西方古代神话故事,记叙了普罗米修斯为了解除人类没有火种的困苦,不惜触犯天规,勇敢地盗取天火,从而给人类带来光明和智慧,并与宙斯进行不屈不挠斗争的动人传说,颂扬了普罗米修斯不畏强暴,不惜牺牲一切为民造福的伟大精神。
全文共有8个自然段,根据故事发展的顺序可分为“无火”、“盗火”、“受罚”、“获救”四段。故事情节曲折、生动、感人,语言准确,结构清楚,人物形象鲜明,使普罗米修斯的勇敢、宙斯的狠毒、赫刺克勒斯的英勇跃然纸上,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对于这课,我设计了两个课时,分别是针对本课课文的课内学习,以及针对《希腊神话故事》与《中国神话故事》的比较阅读。
在第一个课时中,主要实现以下目标:
1.
结合图片和字义,写好“啄”这个生字;
2.
抓住主要人物和事件,运用人物关系思维导图概括出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3.
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谈自己的体会,感受普罗米修斯的坚强不
屈、为民造福的人物形象;
4.
运用品味关键词、想象讲故事的方法将宙斯惩罚普罗米修斯这个事件生动地复述出来;
5.
运用本课学习到的“抓住人和事”、“品味关键词”、“想象将故事”等方法自主阅读课外古希腊神话,并将故事复述出来。
在第一课时中,主要分为以下几个环节:
1.
谈话导入:引出普罗米修斯
2.
初读课文:
(1)
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2)
主要讲解“普”和“盗”两个字的书写。
(3)
指导读音,并将几组词语按照类别进行归类:
如:宙斯
普罗米修斯
赫拉克勒斯
阿波罗
(4)
这几个人物之间主要发生了什么事情?谁来概括地说一下?
训练学生用表示人物关系的思维导图来梳理课文内容。
3.
精读课文
(1)
讨论印象最深刻的情节
如:预设宙斯惩罚普罗米修斯部分为学生最深刻情节。主要引导学生运用提取关键词的方法理解课文,如“沉重的铁链”、“锁”、“悬崖绝壁”、“烈日暴雨的折磨”、“凶恶的鹫鹰”、“啄食”等词体会普罗米修斯的勇敢,及为人类所承受的痛苦。
(2)
按照顺序,抓关键词复述课文。
(3)
点明普罗米修斯的信念:勇敢,坚强不屈。
(4)
得到火种后人类生活的改变。再次体会普罗米修斯的品质。
(5)
补充想象:受着炼狱般惩罚的普罗米修斯会说些什么?想些什么?
(6)
加入联想,再次联系复述。
4.
拓展阅读
运用抓关键词、加联想的方法读教师提供的两个片段故事,划出人物关系思维导图。
在第一课时学习的基础上,延伸到对整本书的阅读。这一单元主要以故事为主,《开天辟地》是中国神话故事,《普罗米修斯盗火》是希腊神话故事,《一路花香》是寓言故事。因为本篇课文出自《希腊神话故事》,加之学生从一年级到四年级,读过许许多多中国的神话故事,学生本身对于故事的理解,并不是教学的难点。考虑这个单元的人文要素,我们将《中国神话故事》与《希腊神话故事》推荐给学生,放在课下进行阅读。将不同国度的神话故事进行比较,能够更深入地去理解故事背后的文化意义。因此,我们选取了接力出版社的《希腊神话故事》与金盾出版社《中国神话故事》。
《希腊神话故事》是人类文化生活重要的精神遗产,是世界文学艺术宝库里魅力独具的伟大作品,它对西方世界文化、文学的发展进程有着深刻而久远的影响。这一版本的希腊神话故事主要围绕古希腊诸神、人间英雄的各种伟大创举和经典战争传说而展开。以通俗易懂
的讲故事的方法,为学生们展开了一扇了解古希腊乃至欧洲文化的窗子。
《中国神话故事》中记录了许多中国神话传说,那时还没有文字,中华民族的祖先在与自然搏斗求得生存的过程中战胜了干旱、洪水、疾病等重重困难,生存下来,发展起来,并创造了绵延至今的中华文明。走进这本美丽的神话世界,可以体会中华民族的勤劳勇敢与聪明智慧,看到远古时期中华民族的祖先与自然搏斗时激动人心的场面。这本书用通俗易懂的文字,描述了真善美的美好世界……这些都会给孩子们留下深刻印象。
故事是最能吸引孩子的,也是最能达到孩子内心的。由此展开的课程是学生喜欢的,也是极富兴趣的。
《中国神话故事》与《希腊神话故事》比较阅读
评测练习
同学们,经过一节课的学习,你肯定有不少收获吧!那你能不能完成下列练习呢?快来试一试吧!
1.同学们,你最喜欢的神话人物是谁呢?请你写一写为什么喜欢他/她?
2.经过一节课的讨论,你认为《中国神话故事》与《希腊神话故事》还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呢?
《中国神话故事》
《希腊神话故事》
做回学生,与孩子共同成长
——执教《<希腊神话故事>与<中国神话故事>比较阅读》
一课收获与反思
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领域,也是学生、教师、文本间对话的过程。新《课标》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活动,学生要有对阅读的能力,要尝试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获得自己的阅读体验。然而,在当前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多起主导作用,涵盖内容主要为课本中的课文,而对学生的阅读实践指导仅停留于布置读书任务或是交流“你喜欢的人物、故事”这一层次,由此造成学生的阅读流于表面,阅读质量不高,缺乏对文章或书目探究性阅读的能力。为解决这一情况,我结合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神话的内容,在课本两篇文章的基础上,向《中国神话故事》与《希腊神话故事》延伸至完整的两本书,尝试运用比较阅读来探索中国神话与希腊神话的异同,以期让学生更加立体、深入地挖掘书中所包含的历史、文化,使学生习得读书的技巧。
“比较阅读”最早可以追溯到朱熹的《朱子语类·论读书》“将
经精义诸家说比并,求其是,更定有合辨处”,其中的“比并”既有放在一起进行比较的意思。其后的大教育家,如叶圣陶、谢切诺夫也多次论述过比较阅读的方法。通过“比较”引导学生阅读,不但可以加深对文本的理解,拓宽阅读的视野,而且给学生自主阅读的机会,为师生留下探讨的空间。在执教本课时,我主要采用的是将两种文体相似的书目进行比较,即来比较中国神话与希腊神话的异同之处,从而引导学生把握神话此类问题的共通之处。
然而在这一过程中,最为重要的就是选择比较点。将两个对象放在一起寻找二者之间的相似或不同之处,这个异同的部分就是比较点,也是比较阅读时的线索,或者说是阅读中需要解决的问题。比较阅读中最重要的也是对比较点的选择。“通过对文章进行比较得出本单元课文的共性。这个共性可以是共同的思想主题,共同的文章体裁,共同的表达方式等。把共性拿出来作比较,容易让学生深入体会人文主题,让学生清晰地了解不同题材文章的特点,能够对文章结构,作者的语言风格进行对比,并体会不同文章的表达方式。”借鉴初中语文教学的种种架构和尝试,我最终将比较点确定为体裁、人物、情节、文化,又将人物的讨论设置为人物外形与人物品格两个部分,虽然这对四年级学生看起来有点难,但是在实际的阅读中,完全可以从讨论中得以升华。
一、对教学设计上的反思
(一)从共同点引发的思考
从体裁出发,无论是中国神话还是希腊神话,其都具有共同的属
性——即“神话”,这必然会引发学生来关注神话的特点。首先,神话都是想象或幻想的。这是学生们在读故事时最先可以达成的,从可以上天入地的神,随意变化的事物,死而复生的情景,无所不能的本领……中,学生一下便抓住了神话最大的特点——想象。然而,在此时教师的引导需更进一步,让其来辨别想象的不同:因为神话往往是处于远古人类对于所观察或经历的自然界或社会现象的解释和说明,这其中的想象又大有不同,可分成四类:
第一类想象是古人对于未知事物的猜测,如:
女娲细心地把哪些小泥人在岸边排好,朝着他们吹了一口气,这些小泥人便被灌注了活力,立刻活了起来,变成了一群直立行走、能言会语、聪明灵巧的小东西,女娲称他们为“人”。
古代人对于人是如何而来的并不知道,所以他们将人的存在看成神的创造,这就是对于人存在的一种猜测。同样,古希腊人也有相似的猜测。
第二代天神克洛诺斯的提坦神哥哥普罗米修斯,参与了人的创造。他用地上的泥土造成了人的形状,把动物的善良、勇猛、温和以及贪婪和狡猾等都糅合在一起,放进人的心中。雅典娜把呼吸送给人,这批小泥人就活了,成为真正的人。
第二类是夸大的想象,如:
华胥国里的居民不仅拥有神力,可以在大地上行走,而且还能在天空中自由穿行;他们落入水中不怕淹,掉进火里也不怕烧;他们生活美满幸福,没有私欲,也不要首领来管理。
人哪有这样的能力?可是神话故事里的人物却可以不怕水也不怕火,这就是极为夸大的想象。
第三类是基于自己生活合理想象,比如我们所读到的《燧人取火》《仓颉造字》,这是历史上有过记载的真人真事,而古人又在此基础上将其神化,赋予其传奇色彩。
第四类则是古人面对灾难、疾病时将希望寄托于神的美好期望。如《大禹与河伯》的故事,对于水患,古人的办法并不多,他们期盼有一位能够帮助他们治理水患的人出现。再比如:
当庄稼需要太阳照射的时候,炎帝就命令太阳发光发热,为植物提供能量;当庄稼需要雨水滋润时,炎帝就命令太阳躲到乌云后面,让雨水落入田间浇灌禾苗。炎帝带领人类发展了最初的农业,所以被人们称为“神农”,他又能自由支配太阳,也被尊为“太阳神”。
这也是人们祈求风调雨顺的一种美好的期盼,希望有这样一位神,可以帮助他们有良好的收成。
在想象基础上的分类提高,可以让学生对古人的生活状况和想法有更深一层次的理解。
表一:《希腊神话故事》与《中国神话故事》共同点探讨
共同点
比较点
体裁
特点
内容
想象:(1)夸大的想象(2)基于现实的合理想象
(3)古人对于未知事物的猜测
(4)古人面对灾难、疾病时将希望寄托于神的美好期望
结局
对于真善美的向往
归一法
探究方法
根据内容进行分类
接下来的探讨由故事的结局引出:
人们总是向往幸福与团圆:田螺姑娘和年轻人在一起幸福的生活了;梁山伯和祝英台虽然化蝶了,但他们终于在一起了;宙斯战胜了父亲,救出的兄弟姐妹;珀罗普斯通知了伊利斯全国,和妻子希波达弥亚过上了美好的生活。正义一定会战胜邪恶:《九色鹿》里的调达、虚荣的王后,臭名昭著的墨杜莎都得到了应用的惩罚。从结局引发的思考:学生进而体会到人们对于真善美的期盼,希望美好的情感永留人间。这不仅是古人的期待,也是现代人的盼望。对于人性的美,是人类永恒追逐的。这一点,其实可以由古至今,回忆现有的儿童文学,我们不难发现:其实文学的主旨是向善、是美好、也是思考……我们的孩子可以通过读文学作品陶冶情操,认识世界。
(二)从不同点引发的思考
不同点的比较点,我确定了三个:人物、情节、文化,由此引发出读书的三个技巧:补充资料或看插图、看目录,读序言。
不同点的讨论由人物引发,因为人物是直观形象的,加之书中的插图,这让学生更好的理解,从易入难。一组组图片的呈现:女娲、伏羲、神农、夸父、白蛇、龙王、孙悟空,包括我们熟知的猪八戒……中国的神大多都是半人半兽。而希腊神话中的神:宙斯、克洛诺斯、法厄同……他们和人类长得差不多。补充资料或者看插图就让阅读变得更形象。
由外在形象再深入人物的品质,读过故事后,学生们会轻易发现;中国神话中的神完美无缺,凡是神,品德高尚,力大无穷,充满神力,无私无畏;希腊神话中的神更近乎于现实的人,有缺点也有优点,这
点似乎是呼应了其造人的过程。比如宙斯,既残暴又顾念手足;代达罗斯,充满嫉妒,又热爱自己的生活。他们似乎是矛盾的结合体,人性的优劣皆有之。这一层次的挖掘较之外在形象又深了一层。
下一层级的讨论由读书方法——看目录引发,这也是对于人物这个点的发散,直至到全文内容。回忆各个故事,学生发现希腊神话多是描述战争的,而中国神话多是描写生活的。这就是情节内容上的不同,这又是一个表层的发现。进而我推进一个问题: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不同?这个层次是高于学生的发展区的,但却是鼓励其探求立体答案的把手。喜爱历史的孩子们有了答案:古希腊城邦各自为政,掠夺财富、资源,成为生存下去的必要。所以连神话中的情节都是战争,其中的英雄力大无穷,这就是古希腊文化中的“尚武”。而中国人则向往的是和平、富足的生活,所以神话中所祈求的是风调雨顺,人民幸福生活,中国的神品性高尚,这就是中国文化中的“尚德”。从人物、情节中所引发的是学生对于两个古国文化不同的思考,这样的讨论才有了深度。
学生的能力远远超过教师的想象,在对于不同点的讨论中:有的同学关注到文章在结构上的不同,如提出中国的神话故事大多之间没有关联性,各自成为一个故事,而希腊神话故事神与神之间具有一定的亲疏远近关系,具有故事的连续性。再如:有同学已深入挖掘情节上的不同,中国神话少有出海的内容,而希腊神化多出现出海征战之场景,其实这又是和地理学科整合的绝佳机会。因为地缘的不同,中国处于内陆,所以故事中少有提及“海”,而希腊绵长狭窄的海岸线
就造就了“海”的故事。其实,在讨论中,有很多是超越我的想象的,似乎是我给学生的预设太过狭窄。在这样的讨论中,我又深刻体会到那句: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只怪自己这桶水还不够多,能够顷刻所出的还不够。
比较点
人物外形
人物品格
情节
文化
中国神话
半人半兽
神化
战争
尚德
希腊神话
与人相似
人化
生活
尚武
探究方法
配图
补充资料
批注提炼
看目录
学会看序
人物
不同点
这是一节阅读课,而非对于一篇课文的深层次发掘;这是一节讨论课,而非传统意义上的教师将授课。这是一节思考课,关注的是“广度”与“深度”,也许这样一堂课你并不能抓住多少切实的知识点,但我相信却可以让学生们在记忆中留存许久,这种观念、方法的渗透,会让学生有长远的受益。
而于我,最大的收获莫过于:要相信学生永远要比你想象的聪明。教师所做的就是引导与陪伴,直到那一刻的觉醒。
二、对于比较阅读反馈形式的反思
对于比较阅读的反馈形式,我也有一点思考。目前,比较阅读的反馈形式主要以听、说形成呈现的,口头比较分析为主,没有很好把握知识的呈现逻辑和学生的认知规律之间的联系。这节课在比较阅读的反馈形式上:我主要呈现的是说不同、画不同、选不同,其实呈现
形式可以再丰富一些:
(一)图表对比
用直观、形象、清晰的图表形式进行反馈,有助于学生理清作者的思路,形成不同观点之间的对比,建立自己的监督体系,将比较过程从简单的聆听中剥离出来,在参与比较的过程中做到心动、手动、眼动,从而极大地挖掘学生的记忆、创造、语言等各方面的潜能,提升学习能力,达到深层次意义上的高效要求。这种呈现可以待读完整本书,对于中国的神与希腊的神进行统计,进而分析。还可以使用大数据,将神话内容分类来看,多涉及什么内容,进行比较,也可发现异同。
(二)读写对比
读写结合是阅读教学中常用的方法,借助于文本语言的范式,以读促写,以写促读,以提高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和表达能力。例如借助比较阅读进行有效的读写对比,将进一步提升学生思维的深度与广度。读,还是需要服务于写。之后,编写神话的训练是很好的点。
(三)辩论对比
辩论是训练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口头表达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的有效方法。阅读教学中如能抓住矛盾点、空白点、悬念点进行辩论对比,很容易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
必须强调的是,阅读过程中的比较阅读只是一种方法,而不是最终目的。所以,我们必须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地、适度地运用比较阅读,掌握比较的深度,探准比较的精度,保证比较的权度,才能让比
较阅读的魅力尽情绽放。
(三)对于引导学生读书的思考
执教本课的前期准备是最为耗时耗力的,一方面是自己要阅读大量的相关书籍和资料,另一方面就是如何引导学生保质保量地完成阅读,饶有兴趣地思考并讨论其中的问题。为此,我们实行了一系列的保证措施:
1.建立微信读书小组,明确组内成员任务
学校阅读时间有限,所以我们将阅读由课内延伸至课外,由组内共同制定阅读交流时间。鉴于许多学生在放学后是有课的,还要保证学生的睡眠时间,我们不强行规定必须在某一时刻在线,但看到留言后,可以在方便的时间发表自己的见解。因为本课的需要,我们开始所制定的讨论时间为隔天晚7:30。在本课结束后,我们班将阅读讨论纳入常规,每组制定每周一小时的交流时间,多定于周六晚7点开始。讨论的深度与发表见解的积极性,又和每周的小组分数相挂钩。这样,就形成了加分约束,组长催促,老师参与,具有时间保证的阅读讨论模式。同时,组内每位同学除了完成读书任务,进行批注外,都有一定的任务。分别为:(1)组长:维持秩序,发布每天的读书任务,调控时间。
(2)中心发言人:发起每周讨论话题,中心发言人需在每周六前确定三个讨论话题,并与教师确认讨论话题的合理性。
(3)资料补充员(两人):将书中出现的比较陌生的词语或典故,讲给大家。
(4)积累员(两人):分享书中的好词佳句。
(5)记录员:将一周的读书讨论进行整理,将要点记录下来形成文字。
组内任务为循环担任,中心发言人和组长通常为班级内能力较强的孩子,是常任性的。但同时这五类职位必须轮任,以期保证每个孩子都能得到锻炼,发展组织能力、资料查找能力、汇总文字书写能力、批注阅读能力、表达能力。
2.
善用阅读期待,促使积极阅读
学生的阅读期待,很大程度上决定阅读是否深入。在教学中,我们可以看到这样的现象:学生预习课文比精度课文更有兴趣,课外阅读比上语文课更有兴趣。阅读期待的心理取向是重要原因。小学生喜欢情节、喜欢形象,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的孩子喜欢看漫画、看故事情节强的书。如果此时老师不能调整学生的阅读期待,学生对进一步的学习就会失去兴趣。所以,阅读点的设计就尤为重要。这就要求作为老师,我必须通读全书,然后找出这些有意义,能够激发学生兴趣的阅读点,而且要学会示弱。如读《希腊神话故事》第一章时,我给各小组就发出这样的信息:SOS第一章怎么人物那么多?太混乱了,请求各组帮助。随后组内同学们开始讨论怎么帮助他们的老师,个个精神饱满,献言献策。其中有三个小组将数学的思维导图迁移运用到第一章的阅读中,在无老师指导的情况下,完成了最原始的人物关系图。刚开始的图只标注了人物及其关系,但是在随后的讨论中,学生们又将关键事件加入,十分自豪地讲给我听。另外还有三个小组他们没有
利用图片,而是运用关键词梳理的方法,把重点内容全部罗列出来,极大地锻炼了信息的提炼能力。还有两个小组则将一章内容缩为一段内容,这不就是我们在练习的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吗?虽然呈现的方式不同,但我不能不为此窃喜:在思考的过程中,孩子们其实已经在整合,在迁移运用,综合能力不断提高。
3.
教授读书方法,做好引路人
兴趣虽然是人们从事活动的动力,但是只凭兴趣而毫无目的,依然不能达到很好地效果。如果仅是推荐一些适合学生阅读的书籍,那也是远远不够的,还需我们教师巧妙地进行读书方法的引导,懂得积累知识,吸取技巧,运用到写作上。作为读书的指导者,我们应该向学生介绍一些行之有效的读书方法。
比如:
4.
学生要会朗读、默读、选读和精读等方法。
朗读就要动情地读书。默读要做到注意力集中,不动指、不动唇、不回视,抓住主要内容等。选读法。这种方法的运用一般是学生在课内学习或写作上产生了某种需要,有选择地阅读有关书报的有关篇章或有关部分,以便学以致用。所谓精读法,就是对于某些重点文章,大家的作品,集中精力,逐字逐句由表及里精思熟读的阅读方法。它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最主要最基本的手段。学生在课外阅读时,要引导有重点地选择一些与学习密切相关或自己最感兴趣的章节进行精读,读的时候边读边想,在文章紧要处、感触最深处圈点勾画。教师指导学生精读,要求学生全身心投入,调动多种感官,做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边读、边想、边批注,逐渐养成认真读书的好习惯。
5.
指导学生做读书笔记,做到读写结合。
每学习一篇新的课文时,我都会引导学生去找出这一课里的好词佳句,去品读,然后摘抄到读书笔记本上。如词语摘抄一些成语,句子摘抄一些运用各种修辞手法的句子:拟人句、排比句、比喻句……段落摘抄一些层次清楚的段落,如总分结构的段落等,让学生在课堂上学会什么样的词语、句子才是好词佳句,有了分析鉴别能力,才能在阅读课外书籍时有的放矢地去摘抄对自己有益的句子。在课本中学到的阅读方法,也能学以致用地运用到课外阅读中去。
在读课外书籍时,要求学生在读书时,可边读边画,把书中的好词、好句、精彩片断摘录下来,以便重点学习,还可以在一旁写上自己的体会和认识。为了让学生积累写作材料,提高学生的理解、鉴赏能力,要求学生大量写读书笔记,做到每读必写。读书笔记的写作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循序渐进,由易到难。低年级可以以摘抄型为主;中年级可以以提纲型和仿写为主,可写简单的读后感;而高年级可以以感想型为主,鼓励创造型写作,从而促进学生的有效阅读。
6.
设计展示平台,提升自信
当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被激发起以后,为了稳定和保持这种兴趣,也为了使获取他们课外阅读的反馈信息,结合学校的活动,我们开展“阅读达人”“故事大王”等阅读活动,让学生将课外阅读中的收获说出来,写出来,展示出来,鼓励学生们把自己的读书心得、收获展示在网上,做资源共享。在这个平台上,体验阅读带来的成功和喜悦,从而激起对书的渴望,形成与书交朋友的强烈愿望。
要想指导学生读书,我想:教师自己首先要爱上读书,与学生同读一本书,这样才能充分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之中,做好学生的引路人。
比较阅读的方法不仅可以运用于不同国家神话故事的比较,还可以用于语文教学的方方面面,如诗词教学、科普文的教学。在比较与深度讨论中所收获的,比教师单纯教授,方向单一的传授的更加牢固、多元化。而这一切又要求教师自身素质的不断提高,所以从此刻,我们教师所要做的就是不断丰富自己、汲取各方的知识,待有一天,有某一时刻,你可以源源不断给学生他们所渴望的知识。当下,只想告诫自己的是:不断学习吧,把自己也当作学生一般的学习吧。
《<中国神话故事>与<希腊神话故事>比较阅读》
课标分析
首先,从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来看:
其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其二,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其三,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其四,努力建设开放而又活力的课堂。
本课的构建便基于这四个理念。
首先,本节课的设计最重要的目标是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从本课的三个目标来看。第一个目标:借助课内学习到的阅读方法,阅读
《写给儿童的中华经典:神话故事》和《希腊神话故事》两本书,初步了解中国神话故事与希腊神话故事。这是对学生语言积累上的一种训练。第二个目标:通过比较阅读,了解神话中所蕴含的道理,理解中国神话故事与希腊神话故事中包含的丰富多彩的文化,体会民族精神,初步感受神话的起源对于现代人的影响。这是文化素养的积淀。第三个目标: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引导学生掌握读书方法。这是对学生学习习惯的要求。
其次,本节课的课堂实现的过程也是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是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
真正的对话是在民主与平等的前提下,师生双方精神敞开后的互动交流。民主与平等包括知与情两个方面:从知的角度而言,教师与学生只是先知与后知的关系,不存在施恩者与受恩者的关系,不存在尊卑关系;从情的角度而言,教师与学生一样,拥有独立的人格,拥有自由意志,拥有丰富敏感的内心世界,拥有舒展生命、表达自己的空间。师生关系只有民主平等、亲密无间,如形与影的自然亲和,似声与响的相得益彰,教学对话才能在心灵的层面上真正地进行。在这一课的教学设计中,从学生运用思维导读呈现故事,复述故事便是学生习得知识的展示。由此进入之后对于中西神话异同的讨论,教师也完全与学生平等对话,在学生阅读体验的基础上,通过组内交流,师生共学获得体验与提升。这个过程是一个持续的动态生成过程。教师只是一个话题的提供者,对话环境的创设者,对话教学的主持人,学生们在对话的场景中,由于充分展开了思与思的碰撞,心与心的接纳,情与情的交融,每一个学生都能感受到自主的尊严,感受到独特存在的价值,感受到精神相遇的愉悦,感受到心灵成长的幸福。
第三,充分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注重体验”是《语文课程标准》重要的教育理念之一。在“前言”的“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中明确指出:“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在“总目标”中,则把“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列为其中一项;在“实施建议”中又强调“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可见,“注重体验”不仅是语文教育的“特点”,而且是语文教育的“目标”,是语文教育的实施方法。“体验”是一个过程,它从亲历的实践开始,进而获得认识,形成情感,最后产生感悟,并且逐渐积累成为最可宝贵的精神财富,并以此作为今后生命之旅的底蕴。体验的这种特性,全面关联着语文课程、教材改革的新理念、新精神。阅读的体验都是个性化的,因此,教师所创设的环境,无论是课下的讨论群,还是课上的公开发言,在尊重学生的基础上,给予其充分发表自己观点的机会,形成了开放而有活力的课堂。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诚达文秘网 https://www.rk1k.cn Copyright © 2019-2025 . 诚达文秘网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诚达文秘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浙ICP备1904212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