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简短(7篇),供大家参考。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下面是发生在我本学期课堂教学中的一个真实情节:我教《再来一次》这篇课文,当分析到“垂头丧气”这个词时,一切都按我教学预设在顺利进行,在讨论完后,我说;
“接下来请一位同学上台来表演一下”。
我首先请同学主动参与,然后我请平时上课不爱举手的蒋同学上来表演,她极力反对“不行,我不会表演,我做不来。”在我邀请她之后,她显得有些害羞且有些犹豫,并没有走上讲台。我看时机成熟了,“同学们,我们掌声鼓励一下”,她终于慢慢地迈上了讲台,并且表演非常出色。“同学们,表演得非常好,大家掌声鼓励。”在一片掌声中,她满脸喜悦地跨下讲台,回到自己座位。
蒋同学在班级里是一个成绩偏差的学生,平时学习习惯也不好,特喜欢玩,对学习也就无所谓了。从此以后,她上课更加投入,发言更加积极,问问题更多,和我走得更近,更加喜欢语文了。
课后反思一下,学生上台表演,有很大很多障碍。首先是知识层次的原因,有的同学对课堂知识不理解,无法正确表达,蒋同学可能就属于这种。其次是心理障碍,害怕表达不好而受教师的批评、同学的笑话。还有不善于用语言和动作来表达、教师不给予表达的机会等等。
由此可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给学生充分发挥的机会,把握时机,适时给予学生掌声和鼓励,学生将会乐于表达、乐于表现,课堂教学将更加丰富多彩。当然,教师的掌声和鼓励不能毫无目的,泛滥成灾,否则起不到对学生的激励作用。
一位好教师,不一定要过多地表扬学生;
一堂好课,可以没有一句表扬的话。但我相信,在老师赞许的眼光下、在老师适当的表扬下、在同学的掌声中成长的学生将回更加健康、更加优秀,因为他们有爱!
老师们,给学生一点掌声吧,哪怕他(她)不是那么优秀!
1、认识生字11个。积累词语10个。
2、能正确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仿照课文的样子,编几句小诗。
4、让学生懂得给予别人希望与热情是一种美德。
告诉学生给予别人希望与热情是一种美德。
能仿照课文的样子,编几句小诗。
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
一课时
一、看实物说话、揭示课题
1、完成课后练习:红艳艳的露珠
痛苦的苹果
晶莹的病人
甜蜜的微笑
2、你能用“苹果”说一句话。
3、出示苹果,练习说话:
这是一只()的苹果
苹果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看得出,大家都十分喜欢苹果。这节课就让我们一块儿做个快乐的苹果,一同走进儿童诗《我是苹果》。
出示课题,齐读。学习生字“苹”(注意后鼻音)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标出小节符号。
2、课文中描述的是一只()的苹果呢?
出示第一小节,指名读,齐读。学习生字:艳
3、说话练习;
我是(),我是一只()的,()的()
三、朗读课文、理解内容
1、喜欢做这么一只苹果吗?那就读读第2节,说说你为什么而快乐呢?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试着提出问题。小组合作学习第2节
学习单:(1)合作朗读第2节。
(2)学习生字:饥、漠、恢、复、健、康
理解词语:充饥、恢复
(3)思考:苹果给()带来帮助。
2、苹果给那么多人带来了幸福,觉得很——快乐。那就让我们带着快乐的心情来朗读这一节。(指名读、小组读、齐读)
3、研读第4节:
(1)过渡:苹果为什么愿意做这一切?它在感谢谁?
请你读读课文第四小节,在不理解的地方也做上记号,试着提出问题。
(2)媒体出示第4节内容
(3)学习生字:共、凝、跃
(4)学生试着提出问题,交流。
*预设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
为什么说苹果是太阳和大地共同的女儿?
为什么说苹果是跳跃的希望和热情的火?
……
*教师随机指导并板书:
(a)是太阳、大地、叶子、花儿一起造就了苹果的生命。大地给苹果生长的地方,太阳给了苹果温暖,在叶子、花朵的共同努力下,才能结出苹果。
(b)苹果像月亮、星星、珍珠、贝壳一样美好、可爱。
(c)苹果的生命还是农民辛勤劳动赋予的。苹果想给大家带来更多的希望和快乐。
(5)师:苹果在广阔、和谐的环境下孕育生命,缺少了任何一个条件都很难生长结果。苹果非常感谢大家,想给人们带来更多的希望和快乐。让我们用感激的心情读一读这一节。(齐读)
(6)小结:是啊!无论是苹果还是大地、太阳、叶子、花朵和劳动者,他们都有奉献自己的美好精神。他们深深懂得——板书:给予是一种美德(7)齐读课文。
学习生字:共、凝、跃
4、朗读全文。
5、挑选你喜欢的句子,背一背。
四、仿照课文,说几句话。
1、分层练习:
(1)以“我是苹果,我是一只小小的,红艳艳的苹果”开头,说几句赞美的苹果的话。
(2)仿说练习,例:我是月亮,
我是一轮弯弯的、小小的`月亮。
我给在夜路行走的人们带来光芒,
我给远行的游子送去故乡的问候;
……
32、我是苹果
快乐和满足大地
带来生存和希望感激太阳
身心的健康叶子
花朵
给予是一种美德
学习本课时,我给予学生一定的时间阅读课文第四节,然后让学生提问。由于先前让学生读文时间较充分因此孩子提出了一个个问题,如:为什么是大地和太阳共同的女儿?为什么是叶子和花儿合唱的歌?为什么是凝固的汗水和结晶的露珠?……我没有马上去回答学生所提的问题,而是因势利导,让孩子小组讨论,看看你自己能解决哪个问题?等学生们讨论完毕后,我进行了交流。师:为什么感谢太阳?生:因为太阳给了我们温暖。生:太阳给了我充足的阳光。生:应该感谢大地,大地让我安了家。生:大地给了我水份,让我快乐地成长。生:应该感谢叶子和花儿。师:说说你的理由。生:叶子把养份输送给我。生:叶子还随着风儿唱歌给我听,天天陪着我,没有花儿就没有我。师:难怪说你是叶子和花儿合唱的歌啊!生:没有农民伯伯辛勤的劳动,就没有我现在这样红艳艳的果实。生:果农伯伯天天起早摸黑,精心照顾我,我才长得那么好。师:是啊!苹果们,是大地给了我们生长的地方,是太阳给了我们足够的温暖,有了叶子和花朵的共同努力,才有了我们如月亮、星星、珍珠和贝壳般美好、可爱的小小身躯,我们的身上凝聚着农民伯伯辛勤的汗滴,是他们用劳动创造了我们,是他们用汗水浇灌了我们,我们要用自己小小的身躯给大家带来更多的希望和快乐!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了自己提出的问题,他们内心是非常高兴,成功的喜悦溢于言表。下课后,有孩子还特地跑来对我说,老师,刚才你让我们自己提问,自己解决问题,当我能自己回答同学提出的问题时,我觉得很快乐,有种优越感,成就感。
《画风》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十五课。课文主要讲述了三个小学生一起动脑筋想办法,把无形的风生动地展现在画纸上的故事。本文贴近儿童生活,语言简单朴实。在教学中,我主要抓住以下几方面展开教学: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习的先导,有了兴趣就有了学习的动力。上课伊始,我出谜语让学生猜,学生在猜出谜底收获成功快乐之时出示课题,让学生结合课题质疑,唤起了求知的积极性。接着告诉学生答案就在课文中,学生想一探究竟,迫不及待捧起书,教室响起了朗朗读书声。
语文来源与生活,反映生活,生活本身又蕴涵着丰富的语文知识。“语用”生活与课堂密不可分,让学生在生活中识字是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增加识字量,巩固在课堂上所学生字的有效途径。当学生读一遍课文回答:“谁在画风?”时,我出示文中插图,采用与他们打招呼交朋友的方法,记住“宋、涛、”等六个字。学生在问好中认识了生字后,小组开火车检查生字读音。熟悉的生活情景,轻松愉快的识字氛围,学生学得快,记得牢。
《画风》一课,内容浅显,课堂上我引导学生充分的读,在读中理解、感悟、思考。以“三个小朋友是怎样画风的呢?”为主线,学生带着问题读,并动手划出相关句子。通过飘动的旗子、弯弯的小树、斜斜的雨丝,让学生去感悟风的存在,找到风的影子。并相机指导朗读,读出赵小艺的自信,陈丹、宋涛的兴奋、惊奇。在多次阅读中,让学生理解宋涛、陈丹、赵小艺动脑筋学画风的过程。认识到风与其它事物之间的联系,懂得遇到问题要善于动脑、学会合作、勇于创新。这一过程提高学生阅读的积极性,让学生有更多的学习空间。
低年级的孩子,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对直观事物感兴趣,喜欢每天拿着笔描描画画。在拓展延伸、启发联想环节,我把绘画引入语文教学之中,以此激情、领悟、延伸、拓展,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想风、说风、画风、写风相结合。当学生理解了文中三个小朋友是怎样画风后,我这样引导:“我们班有爱动脑筋思考的孩子吗?有爱画画的孩子吗?如果让你也来画风,你会画什么?”学生思维非常活跃:有画气球、画柳枝随风舞动、画风筝飘荡、画树叶飘落、画晒在竹竿上的衣服等等。同时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画写几句话,积累语言,更是培养了学生写话的兴趣。
本节课加强了知识与生活的联系,使同学明白要注意观察生活,生活中有许多需要我们掌握的知识。同时注重朗读的训练。但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让学生说自己怎样画风时,面不够广。后来巡视中学生画的多,但让学生表达的机会却少。同时发现有时问题问得太琐碎了。针对自身的不足,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不断学习进取,使自己的教学工作更趋完善。
《画风》这篇课文以一个有趣的题目,引起了课文中小朋友的思考,也引起了我们的思考。风看不见,摸不着,怎么画呢?课文中的三个小朋友一起画画,互相启发,互相激励,用不同的办法画出了风。与以往所学课文相比,本文人物多,对话多,又是三个人的相互交流,学生不易理清课文中人物的态度、观点、做法。起初读到这篇课文,我觉得文章比较琐碎,都是一些对话,看似比较难上,但是细读之后,我想到每个小朋友画的风生动有趣,跟学生的生活贴近,因此我创设了生活化的情境,抓住“风是怎么画出来的?”这个问题,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充分调动了孩子们的积极性,课堂氛围较好。
激励性的恰当的评价,使学生产生前进的动力,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为培养学生终身学习奠定了基础。如:当学生提出“是谁在画风呢?”“为什么要画风呢?”“怎样画风呢?”我评价道:“你们真是爱动脑筋的好孩子,刚才大家提出的问题都很有价值”;
在识记生字时,采用与他们打招呼的方法,激发学生兴趣。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此外,把绘画引入语文教学之中,以此激情、领悟、延伸、拓展,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课堂上学生思维非常活跃:有画气球、画大海中的惊涛骇浪、画柳枝随风舞动、画风筝飘荡、画树叶飘落、画小草点头、画晒在竹竿上的衣服……等等,孩子的想象能力不亚于文中的小朋友。
本文紧扣“欢乐”记叙了居住在西双版纳的傣族人民欢度泼水节的情景,初步进行尊重各民族风俗习惯的教育,全文有三个自然段,第一自然写凤凰花开了,一年一度的泼水节到了,第二自然段是全文的重点部分,这有五句话,具体生动地写了泼水节的欢乐场面,第一、二句写人们做的准备,第三、四句写泼水的场面,第五句点出了泼水的象征意义,第三自然段略写了泼水节的其他活动。其中第二自然断是重点段落。
在教学中觉得以下几点处理得较为满意。
一、交给方法,自主学习。
《新课标》指出:“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创造民主、平等的师生交往和生生交往的新型关系。为学生搭建一个自主、体验、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平台,给学生充足的自主学习时间,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强化了教师的主导作用,能让学生真正感受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为此,第二课时的教学过程中,我紧扣“欢乐”,让学生边读边想,从哪句话感受到人民泼水很快乐的。把它找出多读几遍。随后交流句子,说说从句中的哪些词语体会到欢乐。交给学生抓住重点词句来理解课文的学习方法。例如学生从第三句:开始泼水了,大家互相追赶,你拿瓢往我衣领里灌,我端盆向你身子上泼。体会到欢乐。我就跟着学生的发言,相机出示该句内容,让大家一起读读。然后请学生想一想,哪些词让你体会到人们的欢乐?然后和学生一起品词,感情朗读。整个过程老师始终是跟着学生在学。
二、创设情境,体验情感
针对低年级儿童形象思维占主导,活泼好动的年龄特点,课上注意给学生创设情境,发挥想象,朗读感悟。如抓住“提、端、滴、撒”这些动作,让学生读读做做,学生兴趣十足,感悟到文章用词的精当,感受泼水的快乐。当学生对泼水的场面有了一定的画面基础后,我饶有兴趣地问:假如我们就在泼水地现场,你会把水泼向哪些人?祝福他们什么?这可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发言踊跃,祝福的语言让人感动。
三、训练语言,丰富积累
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语言是语文教学的根。离开了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语文教学也就彻底地偏离了轨道。因此,语文教学要紧紧凭借教材这个“例子”,为学生搭建语言实践的平台,引导他们在实践中内化语言,运用语言,从而升华他们的人文内涵。
在学生熟读表示人们泼水动作的句子,感受到泼水的热闹场面和人们的欢乐后,出示插图,看看还有哪些不同方式的泼水?,指导学生仔细观察,出示文本句式“你______往我_____;
我____向你______。”把话说具体,说形象,积累语言,学会表达。在了解清水的象征意后,引导学生用句式“清水是吉祥如意的象征,泼向,祝福。”引导说话。但是这堂课上还有很多不足,例如指导不够细致,对文本的挖掘不够深入,教学的方法还需进一步锤炼
。以后要多学习,勤思考。
《三个儿子》是一篇生动感人的生活故事。课文通过三个妈妈对自己儿子的夸奖和三个儿子妈妈面前的具体表现的对比叙述,揭示了一个深刻而又厚重的道理。即:儿女应该以实际行动为父母分担生活重担。课文内容浅显,语言通俗,人物对话较多。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觉得不必给二年级的孩子讲多少孝敬父母的大道理,也不必逐字逐句地深挖细抠文章的思想内容,只要在引导孩子们读书的基础上,抓住三个母亲对儿子不同的评价来引导孩子们去读书,读出神,读出味。
1、阅读教学生活化。在阅读教学中,教学应该是一种“导体”,让文本与学生的感受、理解、体验发生“碰撞”,产生火花,从这个角度看,它就是生活。因此,阅读教学生活化要求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注入生活内容,进行生活教育,让学生明白“生活与教育是一个东西,不是两个东西”。在学习语文的同时学习生活并磨砺人生。比如:在开始引入朗读时,让孩子们回忆“你的妈妈是怎么样夸奖你的,她的动作和表情是怎么样的?”从而导入课文“这里也有三个妈妈在夸奖自己的孩子,你去读一读”。这样的阅读教学贴近生活,并营造了一个民主的教学环境,充分挖掘了学生的潜力(敢想、敢说、敢做),使学生对文本有了独特的理解。
2、阅读教学自主化。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具有自主性.能动性和创新意识,创新精神,通过自读自悟,提高自主学习的效率,而交流研讨是培养和考察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主要途径。其目的在于引发学生交流研讨的兴趣,培养学生交流研讨的能力。因此,在每次安排自读自悟的环节以后,我都要设计一个交流的环节,用教师生动有效的课堂评价,学生充满个性化,充满生命活力的的语言,挖掘学生心灵深处想法,对文本的`主题进行升华,把课堂教学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自由支配时间,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
3、平等和谐的课堂气氛。合作在课堂教学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通过同桌之间的相互合作,我主要想让孩子们亲身体验角色,对感情朗读课文有不可忽视的作用。自由朗读以后,请三个小组来表演,让大家都来体会别人是怎么读的,自己还有什么不足的地方。
当然,教学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有的环节的设计值得商榷,如识字教学不够扎实;
指导朗读时,教师的引导、点拨还不够到位等等。
第二次讲这一课了,还记得第一次讲《葡萄沟》后马老师对我要加强对文章整体的把握,理解文章的写作目的,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你的教应配合学生的学,而不应使学生的学来配合你的教,使学生从内心感受到葡萄沟的葡萄真好。今天又一次讲了《葡萄沟》,我将阅读的重点放在了这些地方:
我班学生不太爱说话,上课时思维并不活跃,属于填鸭式被动学习状态。在这节课上,我充分运用学生创新欲望和探求新知识的心理需求,放下老师的架子,作为学生的“大朋友”参与到课堂学习活动中,真挚、坦率地与学生平等相处,互相交流思想,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为他们创设一种畅所欲言、勇于思考、敢于创新的开放性教学情境。阅读教学过程中我选用了可以用来激励学生的语言,如“谁最聪明?”“谁最棒?”“谁的答案更好?”“谁能把老师问倒了……”“我们一起来尝试一下!”“同学们,这么‘一大串一大串’‘水灵灵’的葡萄,就摆在你的面前,什么想法?想吃不?谁来用声音表达一下?还有谁更想?”“你认为这句话应该怎样读?请你给大家读一读行吗?”这样,让他们敢于直接表达自己的见解,敢于与老师、同学一同表现,建立自主学习的激励氛围。
“没有疑问的学习就像一潭平静的死水。”在这节课中,我根据我班学生的实际,选用恰当的诱导方式,并相机进行调控。抓住文中的重点句,从文章的重点、难点处发问。“葡萄一串一串地挂在绿叶底下,……五颜六色,美丽极了。”这句话这样写如何?与书中比较有什么不同?哪个写的更形象,更生动呢?学生带着问题,自己去寻求答案,兴趣浓、效果好。而且不但深刻理解词语的意思,对文中的句子也做到了较好的掌握与理解。
在教学过程的开始,即学生在初读课文的过程中,我就让学生思考“葡萄沟是一个怎样的地方?”带着这个问题初读课文,学生很快被课文中描绘的葡萄沟的景色所深深吸引。他们有的认为“葡萄沟是一个非常美丽的地方”;
有的认为“葡萄沟是一个有很多水果的地方”;
还有的认为“葡萄沟是一个非常有名的地方”;
“葡萄沟是一个好地方”……然后,根据同学们的回答,提炼出本课的重点问题,即“为什么说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让学生再次进行深入的学习与思考,并且在默读的过程中用直线划出相关的语句,进而要求同学在小组内进行交流和讨论,最后请同学把各自的学习情况进行汇报。同学们在汇报的过程中,基本上说清了因为葡萄沟盛产各种水果、葡萄沟的`葡萄又多又好、葡萄沟的老乡热情好客、葡萄干儿颜色鲜味道甜这几方面内容,所以说葡萄沟是一个好地方。通过同学们的小组学习以及汇报,可以明显地感受到,用一个大的问题来统领全文,有利于学生深入地思考,准确把握课文内容,也有助于培养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他们感受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他们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学习。这样的教学设计,较之传统的根据课文内容逐段进行讲授的教学模式,更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培养他们对课文的整体感受和把握。
(四)重视创设情境,使学生与文本进行深层次的对话。
在学习第二自然段的过程中,当有的学生说:“因为葡萄沟的老乡们非常热情好客,所以我认为葡萄沟是一个好地方。”我马上利用这个契机创设了真实的情境,让学生与文本进行深层次的对话。我说:“热情的主人,你想对我说些什么吗?”学生们沉浸在角色扮演中。这样的环节,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热情与积极性,更重要的是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与掌握,使他们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由于小学生缺乏生活体验,不知“梯田”、“阴房”是什么样子的;
茂密的枝叶怎么会搭起一个个绿色的凉棚;
五光十色的葡萄又是怎样的。此时我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手段,将山坡上一层层的梯田,阴房的外观,墙四壁的小孔,阴房内的木架及挂钩,绿色的凉棚,五光十色的葡萄,运用动画形式展示给学生看,很好的突破了教学重难点。
然而,课堂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回顾整个教学过程,感到课堂上仍存在几点不足:
1、好文章要三读:初读读通——细读读懂——品读读美。应该放手让学生自主读书,在“放”中让学生主动融入阅读情境,感受语言的魅力,得到美的享受,情的熏陶。遗憾的是我没有很好地让学生的读书,稍显粗糙、匆忙了点。
2、此外,在把握课堂机制上,课堂每一环节再紧凑方面尚需努力。
3、学生对词语的积累不够扎实。这节课上,我并没有对学生积累词语提出明确的要求。这提醒我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要继续加大同学们对课文中词语的积累,丰富他们的词汇。
《找春天》是一篇描写春天的优美的,整篇课文读起来给人一种奋发向上的活力。课文中通过写几个孩子寻找春天的过程以及找到春天的结果,让学生有一种感同身受的,讲述这篇课文时,对于识字写字我采用部分生字随文识字,大部分生字将课文后集中识字。课文讲解中主要有以下几点。
首先,我创设情境,把学生引入初年这个美好的季节,虽然现在的天气仍然给人一种冬天的气息,但是学生通过仔细的观察还是可以找到春天的迹象的:河里的冰融化了,枯草下面探出了嫩芽,迎春花也绽放了……孩子们已经感受到春天来了。所以学生在欣赏课文中优美的句子的同时,在大脑中也播放着自己找到的画面。
其次,抓住课文中的一个比喻句,让学生感悟春天的特点,正因为春天像个害羞的小姑娘,好像跟孩子们捉迷藏,孩子们才需要仔细地找到了春天的迹象。
再次,通过让学生表演的方式理解新词语的意思,比如说“害羞、遮遮掩掩、躲躲藏藏”等词,在理解词的同时学生也加深了对新字词的记忆。
此外,除了让学生欣赏春天的美景,掌握要求会认会写的.生字,通过最后一段,我还为学生的写话训练做出了指导。课文最后一段中写到“我们看到了她,我们听到了她,我们闻到了她,我们触到了她。”这个句子中的四个动词“看、听、闻、触”,告诉我们描写事物可以通过多种感官获得信息,这样面对写话,学生才能有话可写。
讲授这篇课文时,虽然抓住了重点,对教学目标也进行了落实,但在课堂中缺乏了“多读”。这么美的课文应该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地读发现美。课堂中的失误,也印证了那句话“课堂是一门遗憾的艺术。”通过课后的反思,我找到了自己教学中的不足,这将使我在以后的教学中不断去改进,使课堂不断地去完善。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诚达文秘网 https://www.rk1k.cn Copyright © 2019-2025 . 诚达文秘网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诚达文秘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浙ICP备1904212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