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数学年月日教学反思(十篇),供大家参考。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在本节课中:针对学生的课堂表现及时评价:开课前我通过脑筋急转弯的游戏,对答对的学生进行糖果(物质)奖励,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开课时说“听你们的数学陈老师说四一班的孩子善于思考”,这种具有导向性评价都为后面的学生学习中要求学生善于思考作具体要求。当学生通过对年历表观察、发现、汇报交流时,及时评价学生:“你观察得很仔细,表达得很清楚,会思考。”当学生帮老爷爷解决了第一个问题时,我说到“四一班的孩子就是这么热心,不仅帮助老爷爷解决了问题,还学到了知识。”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情感价值观的`正确引领。当学生在计算一年有多少天时,其中一位学生列出了:31×730×429,评价学生:“思路很清晰,表达很准确。”在记忆大月、小月方法时,一位学生用拳头记忆进行示范引领,评价学生:“非常好,请你来当小老师。这个小老师当得非常好,谢谢你,并附以掌声。”等。用来激励学生。
评价方式单一,针对性不强,有些评价用语不当,随意性评价较多,未能达到激发学生兴趣,启发学生数学思考,提升学生素养的效果。
如:在开课前,怎样让冰快速变成水,一位学生说到用火烤,我当时想评价,但没有想到合适的语言,便直接让他坐下。现在想来这样评价:“这也是你想到的一种方法,还有谁不同的方法?”
再如:学生在计算一年有多少天时,一位学生逐月相加算出一年的天数,我这样评价“你计算得非常好。”现在想来评价不到位的,应该说“你的计算结果正确,这么多数相加都没有出错,你计算能力一定很强,看来你是一个认真的孩子。”这样针对性更强一些。接着一位学生列出了:31×730×429,评价学生:“思路很清晰,表达很准确。”其中“表达得很准确”评价不当。像这种缺乏针对性的评价在课中还有多处,加之本节课评价方式单一,仅限于师生之间的评价。
恳请在坐的各位专家、各位老师提出指导性意见,能够让我在课堂教学中评价更有效!
昨天我在2班教学了《认识年月日》这一课,在课前我也认真钻研了教材,从整个教学过程来看我还是比较满意,感觉效果还是不错的。但课后练习中我无意中发现一位平时成绩还不错的同学不会看年历,我又找了2班的几个学生问了问,发现有些同学真的不会看年历。让我反思我设定的教学目标是否正确?学生年历都不会看,又怎么能发现年历中的规律呢?原来热闹的教室里竟然隐藏着这么大的问题,我总以为学生已经会看年历了,其实不然。于是我在3班干脆没上新课,而是重新设定了教学目标,将学会看年历做为第一目标,并在今天进行教学。指导学生学会看年历教学环节如下:
出示20xx年的年历,师:这是20xx年的年历,你能在年历上找到你的生日吗?圈划出来,看看这一天是星期几?看谁圈得又对又快(学生各自在年历上找生日并作圈划。)
圈好后,和你的同桌交流交流。
全班交流:请一个同学说一说自己是怎么找的?(师随着学生发言小结,先找月份,再找日期)
再说说是星期几?如何判断的?
看日期上方,指出:星期日是每个星期的第一天,所以把他排在第一个。看来只要把日期和星期上下对应着看,就知道是星期几了,你们会看了吗?请一个同学说自己的生日,其他同学根据他所说的日期找出这一天是星期几?
总结:我们先找月份,再找日期,上下对应着看星期几,就能很快圈出自己的生日了。
问:刚才一个小朋友的生日是在11月,老师的生日是在他生日的前一个月,
你知道是几月吗?他生日的后一个月是几月呢?那12月后面的一个月是几月呢?(一月)
小结:每年的十二个月就是这样连续不断重复着的。
问:同学们想知道老师的生日到底是哪一天吗?我的生日是10月的最后一天?你知道是几月几日吗?那我生日的`后一天是几月几日呢?
小结:同学们真聪明!看来我们看年历不仅要上下对应着看,还要前后联系着看。
……
教学反思:
在2班教学后学生还不会看年历,这不得不引起我的深刻反思,这节课我们的孩子首先要学会什么,促使我对教学目标进行重新设定,再次在3班教学后我又找了几个学生进行了解,发现他们真的会看年历了,能发现年历中的规律了。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即“以人为本”的人本思想,它倡导一切以学生的发展为目标,让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的主人。在这种新理念的指导下,我们的教学思想就必须发生一种根本性的变化,由“教师主体,以教定学”,向“以生为本,以学定教”转变。因此,课前预设教学也好,课堂生成也好,两者都要统一到“为了学生的发展”这个基点上,并将这一理念落实到教学实践中去。
本节课我努力为学生创造宽松、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组织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
片段一:了解有关年月日的知识
对三年级学生来说,?年、月、日?的知识绝不是一张白纸,再加上课前我已布置学生了解有关年月日的知识。因此,上课伊始,我就请学生交流对‘年、月、日’的了解:
生1:一年有12个月
师追问:每年都是吗?分别是……进行板书1月~12月。)
生2:有的月大,有的月小?
(师追问:我好像有点懂你的意思,但还不是很明确,同学们听明白他的意思吗?大多数人纷纷摇头)
生:12个月中大月,也有小月。大月有7个,小月有5个。
(师追问:确实如此吗?)
生:我会怎么记住大月和小月。
(师:真了不起,等我老师可能会请你来教大家一招,不过机会可是给上课认真听讲的孩子哦。(希望小家伙能憋得住、别太兴奋了))
生:一年有365天。
(师追问:真的都是这样吗?有些学生的眼神有些疑惑了,马上有孩子说还有的一年有366天呢。)
生:每四年中就会出现一个闰年。
(师:你真棒,还知道?闰年?呢,这个说法还有一点点需要补充的)
……
反思:学生们众说纷纭,无拘无束,为自主探究创设了良好的氛围。大部分孩子们对年月日的知识是有一定基础的,但又不是全然正确的,应该说这样的情况都在我的预设范围之内。几次追问让学生明确同学的交流有不足或错误,引发思考:?到底正确的应该是什么呢?? 探索的基础是发现,发现问题则可以激活大家的探索欲望,把学生引入问题思考的情境,使学生明确探索目标,给思维以方向。
片段二:熟记大小月。
师:怎么记住一年中哪几个月是大月,哪几个月时小月呢?
生1:我会用拳头来记。
首先请课始交流的孩子介绍自己的方法,再请另一个同学演示了一遍,再由老师带领大家一起用这种方法记忆。(小插曲:在巡视时,特别关注几个理解能力差一些的孩子,发现王咪竟然全部点在突起的关节处?一月大……四月小……?不管三七二十一的在数,真是服了她,也不知道咋听课的。没办法,只好个别指导了。)
生2:我就记:一、三、五、七、八、十、十二都是大月。
教师介绍口诀。
师:还有没有好办法记呢?
生:我发现7月和8月都是大月,7月以前都是单数月是大月,8月以后都是双数月是大月。
师:你的眼力真不错,这个发现很棒。(引导学生观察领会这个发现)
反思:没有直接把方法教给学生,而是组织学生交流,互相学习,让会的同学教
给不会的同学。这样做,既尊重了学生的认知基础,又使知识丰富的学生感受到成功的体验。可能让学生在小组内先交流一下,学生间的思维碰撞、接受效果会更好一些。
片段三:
师:请小组中每个同学拿出学具盒中有的年历卡(有20xx、20xx、20xx年),仔细观察,看大家有什么新的发现?(注意及时做好记录)
每个小组汇报反馈:
生:有的"月份有31天,有的月份有30天,2月份有28天,所以刚才有同学说?每月都有30天?是不正确的。
生:20xx年份中2月份是29天。
师:有31天的月份称为大月,有30天的月份称为小月,2月份既不是大月也不是小月?
生:除了2月以外,其他月份的天数每年都一样的。
根据学生的回答,整理思路。
师:每个月的天数我们已经知道了,那么怎样计算一年的天数呢?
生:把每个月的天数都加起来。(说算式,较多学生提出有意见)
生:因为有7个大月,4个小月和一个2月,所以用?31×7+30×4+28? 可以算出今年有365天。
生:用?31×7+30×4+29?,可以算出去年(20xx年)有366天。
生:我有更简单的计算方法,因为去年的2月多了一天,其他月份的天数和今年的一样,所以直接用365+1=366(天)。
生:我把每个月的天数都看成30天,7个大月中还多了7天,再加上7天,但是
2月只有28天,最后再减去2天就是今年一年的天数了。(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列式)
反思:老师让学生拿出年历卡,仔细观察,看看有什么新的发现?学生如鱼得水,激情高涨,因为他们从年历卡上发现了许多从之前并不清晰的知识。一节课,我基本上跟着学生的思路走,努力做到不把老师的想法强加于学生,又能在关键的时候适当拉学生一把,使孩子们的思维有机会得到最佳的展示。
整节课的启示:
学生在?做数学?的过程中,可以亲身体验获得知识的快乐。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独立探究:要给学生自由探索的时间和空间,不要将教学过程变成机械兑现教案的过程;
另外,要鼓励学生大胆猜想、质疑问难、发表不同意见,不要急于得到圆满的答案;
要给学生以思考性的指导,特别是当学生的见解出现错误或偏颇时,要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我矫正,将机会留给学生,不要代替学生自己的思考。
这节课上,学生的差异很大,比如曾立伟和新转来的双胞胎姐妹,对于平年、闰年的判断方法都比较熟悉,熊其瑞、何家骏等几个也不错;
但是王咪、朱越凡、陈雪琪等几个孩子,可能对这方面的知识有一丁点的了解,但是却不会看月历,特别是王咪,找哪个日期是星期几都有点困难。因此,这节课上,学生不仅要独立探索,还要有合作交流。在合作交流中学会相互帮助,实现学习互补,同时增强合作意识,培养听、说、交往等各项技能。在此基础上,老师适当的引导、总结会给学生醍醐灌顶的感觉,抓住了?领?,其他知识相应也就比较好理解了。在讨论的过程中,学生实际处于一种?放松的警觉状态?中,这种放松着的思考状态是学生思维最活跃、最便于激发学生灵感和创造欲的状态。
《年、月、日》这一单元是在学习了认钟表,时、分、秒,24时计时法等内容的基础上,再认识大月、小月和二月,掌握平年、闰年,了解季度等。年、月、日的相关知识都是学生日常生活中经常能接触到的。设计这节课时借助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和实际生活体验,把数学知识还原到生活中,让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方式掌握年月日的知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运用良好学习方法自主学习的能力。本节课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在活动中进行自主学习。有以下几点做法:
1.尊重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
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几乎天天接触年、月、日的有关知识,每个学生都有一定的知识积累。如学生说“我知道一年有365天。”“我不同意,一年有可能是366天。”“我认为一年有12个月。”“我认为一年有四季”,“我还知道一年的12个有时候是28天,有时候是29天,有时候是30天,有时候是31天。”这些都是孩子们已有的知识基础,但需要关注的是,不同的学生在这方面的积累是有差异的。而且,学生关于年、月、日的知识应该也是非系统的,模糊的、甚至也可能有错误的`理解,但是都为他们学习年、月、日打下了基础。因此在本节课的设计时,我首先安排猜谜,在年历卡上找生日的活动来引入新课,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接着让同学们交流自己了解的有关年、月、日的知识,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进一步学习年、月、日的有关知识奠定基础。
2.利用儿歌抓住重点。
本节课教学重点是认识年、月、日,并掌握它们之间的关系。教学难点是发现并掌握判断平年和闰年的方法,我让学生带着问题(一年有几个月?每月有几天?并把每月的天数填写在书上)自学,接着进行反馈,归纳出:一年有12个月;
一、三、五、七、八、十、十二月有31天,是大月,四、六、九、十一月是小月有30天。二月是平月有28或29天。大月和小月的记忆有一个拳头记忆法,这种方法虽然简单,但有些学生还是不感兴趣,于是我采用儿歌:一三五七八十腊,三十一天总不差,来帮助他们记忆,这一内容本来很枯燥,但通过朗朗上口的儿歌,学生很快就记住这一知识点,可见儿歌也是一种很有效率的教学手段,特别是对于中、低年级学生来说,更符合他们的年龄特点,因为儿歌记忆既轻松又便于记忆。
3.以“生活”为背景,优化练习。
本课概念多,容易混淆,因此知识的记忆、巩固、深化还是有一定难度的,练习中还尽量优化了以“生活”为背景的数学内容,把生活素材、生活经验、生活情景作为重要资源,引进和提供给学生去理解去实践。很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教师还巧妙的引导组织学生自觉运用数学方法去分析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学生深切体验到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感悟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它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这样,既可以巩固课堂内学到的知识,又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增强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本学期在传授“年月日”教学时,我在教学中把数学知识还原到生活中,让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方式掌握年月日的知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运用良好学习方法自主学习的能力。备课时,从课的容量上来看,量确实较大,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要在40分钟内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知道平年、闰年的知识和判断方法,会计算全年天数等,存在着一定的困难。通过上这节课,我觉得本节的目标定位准确,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在活动中进行学习,课堂设计落在实处。
在本课中,我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创设情境问题,通过猜谜语引出课题。出示日历,引导学生观察,读出今天的日期,从而引出课题。并提出教学目标。让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此时巧妙引导开始本课的学习。在练习环节出示问题。举世瞩目的第29届北京奥运会已经圆满结束了,你知道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是什么时候?如此贴近学生认知经验的引入一下子勾起了学生对2008年8月8日这个历史意义的日子的记忆火花,并借机练习大月小月等几个知识点,既渗透了爱国教育又加强了练习。最后知识拓展环节出示以全班集体照为背景的月历,让同学们兴趣再一次提高期待一次的数学课,制作月历,为下节课知识作铺垫。
在教学大小月之后,我安排了数学小游戏:听老师报月份,男女生分别起立。当最末老师报出2月时,有趣的场面出现了:有的起立又坐下,有的东张西望在观望他人的动态,学生此时耐不住了,有些面面相觑……我笑着问:大家想站又不想站的,为什么?这些正好是这节课的重点,这一刻,不正体现了学生思维的过程吗?在平闰年的教学时,我先出示了几个常规年份让他们分组判断,学生很快用除法判断出来,之后我又出示1900年,学生判断后全部表示是平年,我不给出答案而是出示课件让学生自主学习(课件播放音频400年又闰的资料)听、看了视听小知识后,,让学生自己进行判断验证,利用这种好奇心,我实时点拨:为什么会这样呢?学生们释然了。可见在教学中利用学生的好奇心,采用他们感兴趣的教学方法是很重要的。大月和小月的记忆有拳头法和儿歌:一三五七八十腊,三十一天总不差,来帮助他们记忆,这一内容本来很枯燥,但通过动手数一数和朗朗上口的儿歌,学生很快就记住这一知识点,可见这些是很有效率的教学手段,特别是对于中、低年级学生来说,更符合他们的年龄特点。
本课概念多,容易混淆,因此知识的记忆、巩固、深化还是有一定难度的,我采用的方法是,总结提炼出消化本节内容所要用到的数学方法,即:猜测观察——推理验证——得出结论,把枯燥的数学知识融方法性、趣味性、探究性为一体,设计了每种算法后隐藏一题,调动学生运用良好的学习方法来内化知识的拓展性练习。练习中还尽量优化了以“生活”为背景的数学内容,把生活素材、生活经验、生活情景作为重要资源,引进和提供给学生去理解去实践。很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还巧妙的引导组织学生自觉运用数学方法去分析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学生深切体验到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感悟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它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这样,既可以巩固课堂内学到的知识,又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增强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这节课的不足之处是:对学生自主学习的要求指导还不够,探究学习时对学生的组织还做的不够,再就是课的容量大,拖了堂。在以后的教学中,要合理调控时间,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自己去发现,真正把学习的权力还给学生。驾驭课堂的能力还需锻炼,对教学方法还需要摸索。
总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是时代赋予我们的艰巨任务,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优化学生的学习氛围,给他们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自己去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并解决问题,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今后,我还要在教材的研究上深钻,下大功夫,在新课程的改革的带动下,转变教育思想,改变教学模式,实施主体性的教学,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努力成为一名新型的研究型教师。
“年、月、日”是小学三年级的内容,教学重点是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并掌握它们之间的关系,教学难点是发现并掌握判断平年、闰年的方法。在设计时,我注意运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组织学习内容,安排教学环节,并用课程标准的基本观念指导整个学习过程。这节课有以下几个特点。
1.注重导入环节的设计。用与学生谈话的方式,引出年、月、日,并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基础,让学生说一说关于“年、月、日”都知道些什么,从学生的陈述中了解他们的已有基础,来确定教学的起点。
2.注重让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本课中,多次提供给学生充分的学习探索材料(如对大月、小月的探索,对平年、闰年的探索等)。并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基础上,与同伴进行交流。通过合作学习,充分发挥整体的优势,在小组中,每人都有交流、表达的机会。让每个学生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和提高。学生经历了完整的学习过程,获得了深刻的体验,使学习活动成为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3.练习的设计更突出人文化。在学习了“大月、小月”之后,让学生说说老师生日的月份和自己生日的月份是大月还是小月,这样的练习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学生喜欢做,还及时巩固了“大月、小月”的知识。学了“平年、闰年”后,让学生看申奥成功的.片断,引入判断20xx年是平年还是闰年,设计自然,并对学生进行了爱国主义教育。
4.计算器的使用。因为学生未学过一位数除多位数的除法,为了判断方便,便在课堂中使用了计算器,突破了学生不会计算除法的难点。
5.课外知识的引入。课前我布置学生查找有关年、月、日的知识,学生课下通过多种方式收集了许多材料,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锻炼了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本课也有一些不足之处,在学生根据年历卡填写表格的环节上,教师引导、铺垫不到位,学生独立观察年历有困难,部分学生不知如何去做,影响了之后的观察、讨论、发现规律等环节的完成。课后,我反思自己的设计,觉得,如果能将第一个表格的设计稍加改变,让每位同学只填写一年各月天数的统计,再和小组的同学合作,将大家填写的合在一起看,不仅更容易操作,还能更好地促进合作意识的发展。
本节课的内容年、月、日对于三年级学生并不陌生,虽然学生没有在课堂上系统学习过,但是因为年、月、日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学生已经积累了很多经验。本着“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的教学理念,安排了谈认识→齐验证→生疑惑→同探索→新发现→最后解决问题的学习过程。
首先让孩子谈一谈自己对年、月、日已经有哪些认识,并借助年历加以验证,在2月这个天数不固定的特殊月上产生疑惑,并经历借助月历卡填写表格的探索过程,小组自主研究,集体讨论,一起发现2月与平、闰年的变化规律,并尝试用规律去解决问题,当再次遇到疑惑时(百年不闰),老师加以指导,最终解决疑惑,并能利用所学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具体情况如下:
1、能有效的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设计教学过程,运用学生已用的数学知识让学生自己或合作或独立思考去发现年月日的知识,充分的发挥了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提高了学生学习自信心,使学生的得到了学习成功的体验。
2、灵活的处理和运用教材,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课前布置学生从熟悉的寻找挂历入手,使学生觉得很亲切,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掌握好了数学知识还能帮我作很多事。如此导入不但激发学生学习热情,还体现出了新课改新理念:数学无处不在,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
3、适当及时的.多种评价手段拉进了师生之间的距离,在学生心中老师是一个与他们一起学习一起探索知识的好朋友,并非是威严的长者!平等的师生关系和教师课堂的幽默的教学风格消除了学生对数学的陌生感,恐惧感。精彩的动画课件和课堂游戏活动改变了数学学习在学生心中的枯燥乏味的片面认识。寓教于乐,使学生在愉悦轻松的氛围下学习知识,增强能力!
《年月日》是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的教学内容。时间单位是较为抽象的计算单位,学生在前面已经掌握了时、分、秒,并在实际生活中积累了年、月、日方面的感性经验,有关年、月、日方面的知识,也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他们的生活和学习内容中,有了形成较长时间观念的基础,本单元就是在此基础上向学生介绍有关年、月、日等时间单位和24时计时法等方面的知识。本课是让学生借助观察年历来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的,然后介绍平年、闰年的判断方法,以及拳头记忆法和大月歌诀记忆法,平年、闰年的判断方法。
我的课题是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针对我的课题,我首先想谈一谈备课时的一些想法和感悟。
《认识年月日》是一节概念课,知识点比较多。怎样有条理地教学这么多新的知识点呢?该以怎样的方式呈现给学生呢?怎样让学生有效的.掌握教学重点:认识年、月、日,并掌握它们之间的关系呢?怎样让学生有效的突破教学难点:发现并掌握判断平年和闰年的方法呢?带着这样的思考,我对本课进行了两次教学设计。导入部分:按照教材的设计通过情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植树节、奥运会开幕、儿童节等有意义的日子让学生初步认识年月日并感受数学知识和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可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保护环境的意识。我精心准备了图片和精彩的语言,准备一开课就抓住学生的心,为后面的学习奠定好基础。通过第一次教学我发现导入的时间过多,学生自主探究的时间被挤占了。为了将宝贵的时间留给了学生自主探究中,我在第二次教学中大胆了舍弃开课的3幅情境导入,只用奥运会开幕的时间导入新课。
通过这个改变使我感悟到有效教学要舍弃花哨的外表,要把时间花在刀刃上,舍得拿时间让学生自主探索.
我设计了两次探究活动。第二次探究活动是本课的难点内容:发现并掌握判断平年和闰年的方法。
第一次教学时我是这样设计的:让学生在小组讨论:
①年份与4有什么关系?
②怎样判断19xx年是平年还是闰年?1840年呢?2100年呢?(可以使用计算器)
可是通过教学发现,对于这个难点我过高估计的学生的学习能力,学生根本无法自己理解年份与4的关系,整个讨论过程流于形式,草草收场,没有实效。
第二次教学时我从新对此进行了改进。过程如下:
师:请同学们大屏幕上的万年历,把1993—2004年中2月份的天数记录在下面的表格里。
师:根据2月份的天数查一查1993—2004年这些年中,哪几年是闰年?
师:闰年的出现是有规律的,同学们仔细观察老师的演示,看能发现什么规律?
引导学生得出:每4年里有3个平年,1个闰年。(你表达得这么清晰流畅准确,真棒!)
师:按照这样的规律请你推断一下,2008年是平年还是闰年?2008后下一个闰年是几几年呢?
师:每4年里有3个平年,1个闰年,这些闰年的年份与4到底有什么关系呢?
我们把这些年份都除以4,看一看能够发现什么?
教师出示计算结果:
1993÷4=498……1
1994÷4=498……2
1995÷4=498……3
1996÷4=499
1997÷4=499……1
1998÷4=499……2
1999÷4=499……3
2000÷4=500
2001÷4=500……1
2002÷4=500……2
2003÷4=500……3
2004÷4=501
通过计算引导学生发现“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的一般是闰年。”
教师的有效引导,带领学生突破了教学难点。
通过这个改变是我感悟到把握学生的学习起点、学生实际学习能力是有效教学的前提。
在练习的设计上我始终把握有效,比如,第一关采蘑菇,目的是判断平年闰年,我以前的设计是把历史知识和数学知识整合。将鸦片战争,抗日战争、抗战胜利、新中国成立、香港回归等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让孩子们判断是平年和闰年。点子很新颖,很容易吸引孩子们和听课老师的注意力,可我第二次教学时还是把他们舍弃了。原因是孩子们被这些新鲜的历史事件吸引了,却没有投入到数学思考中了。所以被我舍弃改成了采蘑菇,将年份放在相应平年闰年篮子里.这样一改,孩子们都在积极思考.
通过这个改变是我感悟数学课着力体现的应该是数学味。
在全校的实验老师评课会上,老师们给我提了很多中肯的意见,有些看法还和我的相反,这也让我领略到了不同思想碰撞的魅力。
1、数学内容生活化 年、月、日是常用的,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时间单位,也是来自学生自身和现实生活,教学时,我把教学内容纳入现实生活情境中,将学生置身于一种动态、开放、主动、多元的学习环境中。上课时,师生先交流此时激动和高兴的心情,再让师生一起记住这难忘的时刻:20xx年4月2日上午8时31分6秒。师问:这句话里有哪些表示时间单位?师:时、分、秒是我们已经学过的表示较短的时间单位,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表示较长的时间单位,年、月、日,这样很自然地引出课题。同时,也使学生感到,要学习的知识就在他们身边,接着借助课件演示讲解,年、月、日的概念,老师再用生活中经历的一些事情,描述一年、一月、一日有多长,使学生初步体会年、月、日的时间概念,接着让学生说出课本中四幅有意义的日子发生在什么时间,这样,再一次将“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这一思想在学生头脑中明朗化。最后让学生在猜迷语的愉悦的气氛中,师生共同进入新课。
2、充分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数学〈〈新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教学活动中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因此,在整个课堂中,我努力创设一个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始终以“导”的`姿态,让学生富有兴趣去观察、探索、发现新知。即新知的教学中,我指导学生仔细观察年历,让学生尝试回答问题:一年中有几个月?每个月的天数一样吗?等问题,通过这样教学,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
接着在师生共同的游戏中引出二月这一特殊月份,教学时通过设计一张1988—20xx年中各年份中二月份的天数,让学生自己观察、探索,发现四年一闰的规律,教师再用课件上的算式说明判断平年、闰年的方法。这样教学很好地体现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这一教学原则,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判断推理能力。完成创新教学模式中的探究过程。
3、留给学生充分思考问题的时空 在教学中,教师要留给学生自主探索、思考问题的自由空间和时间,这样教学、学生才会放飞思维,张扬个性,但是,在教学中,由于内容比较多,时间安排不够合理,所以后面判断平年和闰年这个环节中讲得比较快,加上没有足够的时间进行练习深化新知,导致有些学生吃而不消,这就是这节课留给我的遗憾。
以后在教学中,我必须认真反思,争取在不断的反思中,走出疑惑,在不断的挫折中,完善自我.
年、月、日是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时间单位,也是来自学生自身和现实生活,所以,在本单元教学时,我把教学内容纳入现实生活情境中,将学生置身于一种动态、开放、主动、多元的学习环境中。上课时,我利用课件,为学生出示了大量的有意义的历史时刻的图片。使学生感到,要学习的知识就在他们身边,接着借助课件演示讲解,年、月、日的概念,接着再用生活中经历的一些事情,描述一年、一月、一日有多长,使学生初步体会年、月、日的时间概念,接着,让学生补充还有哪些有意义的日子。这样,再一次将“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这一思想在学生头脑中明朗化。2、充分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数学新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教学活动中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因此,在整个课堂中,我努力创设一个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始终以“导”的姿态,让学生富有兴趣去观察、探索、发现新知。在新知的教学前我先让学生抄写了年历,并说明有些孩子如果觉得年历太长,抄写有困难,可以选择抄写几个月的。这样开放式的作业,使得班里所有学生都完成了,有些程度弱的孩子,也抄写了一个月的月历。在课上我指导学生仔细观察年历,让学生尝试回答问题:一年中有几个月?每个月的天数一样吗?等问题,通过这样教学,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接着让学生自己观察、探索,在一年的12个月里,有什么特别的地方。为学生出示近10年的2月月历。学生发现有些2月是28天,有些是29天。最终由我指导学生发现四年一闰的规律,用课件上的算式说明判断平年、闰年的方法。这样教学很好地体现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这一教学原则,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判断推理能力。完成创新教学模式中的探究过程。
本单元教学完后,我将学生抄写的"年历重新整理收集,并请一些做的好的同学对自己的作业加以完善。将本次作业作为资料进行保存。
在教学中,我留给学生许多自主探索、思考问题的自由空间和时间,这样教学、学生才会放飞思维,张扬个性,但是,在教学中,由于内容比较多,时间安排不够合理,所以后面判断平年和闰年这个环节中讲得比较快,所以又安排另外的时间加以练习,时间安排不够合理,这是本单元教学的一些不足。
以后在教学中,我必须认真反思,争取在不断的反思中,走出疑惑,在不断的挫折中,完善自我。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诚达文秘网 https://www.rk1k.cn Copyright © 2019-2025 . 诚达文秘网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诚达文秘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浙ICP备1904212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