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教师如何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效率的方法经验策略分享 提升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方法的研究和探索,是适应当前历史教学新课改,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和内容。作为一线的初中历史教师,积极投身于这场新课改浪潮中,研究和探索新形势下的历史教学方法,责无旁贷。本文就如何提升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效率,谈谈认识。
一、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动者,成为课堂的主人 历史教学要努力改变“满堂灌”的传统做法,变课堂上信息的单向流通为双向流通,让学生在历史课堂中展开自主学习、认识、思考、探讨,教师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加以引导,这样学生真正成为课堂中“学习的主体”。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当学生体验到一种亲自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青少年特有的对知识兴趣的重要条件”,发挥学生强烈的参与意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个性,才能体现课改的价值。例如,在讲中国古代史第9课《秦统一中国》时,学生会遇到这样的题目:如何评价秦始皇,让学生自己查阅资料,搜集信息,给他们充分的时间讨论、研究,让学生在真正地“自主”体验中去感悟和发现,在相互的研讨中获得知识,获得进步。学生置身其中,并不是被动接受老师的理解,而是用自己的眼睛去审视,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问题,充分体现学习的乐趣。
二、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提高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流传在教学领域中一句名言。在历史教学中,教师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树立历史学科的学习兴趣,可以采用动画、视频、故事、成语典故等多种趣味教学的方式,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中国古代历史的夏商周章节的内容时,为了使学生更加明白西周灭亡的原因,了解周幽王的暴行,讲解“烽火戏诸侯”的典故,周幽王为博褒姒一笑,点燃了烽火台,戏弄了诸侯,褒姒看了果然哈哈大笑,幽王很高兴,因而又多次点燃烽火,导致诸侯们都不相信烽火,也就渐渐不来了,后来犬戎攻破镐京,杀死幽王,周朝灭亡。通过故事引发学生在学习历史教材的兴趣和思考,让学生从故事中更好地体会周幽王的昏聩,最终导致西周的灭亡。
趣味教学不仅可以历史事件的故事化,也可以是学生私底下安排一些历史剧目或是自编的历史小节目”,在课堂上进行表演,随之教师依据表演内容生动形象地进行讲授课本内容。在很大程度上,教学是双向互动的过程,因此,教师在进行趣味教学的过程中往往会注意到这一小技巧,更多地让学生参与教学互动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主动性。趣味教学的方式多种多样,教师在探索过程中要注意相关的了解和整合。
三、 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在课堂中的作用 在历史课堂教学中采用以教师为主导的直观形象的多媒体教学,是符合历史教材特点和学生心理特征的,也是新形势下对教师的要求,教师要能熟练掌握和运用多媒体技术为教学服务。例如,在学到《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时,通过多媒体播放有关长征中红军“飞夺泸定桥”、“翻雪山过草地”等短视频,使学生深切感受到红军所面临的困境,让学生更能体会到红军不怕艰难险阻、勇往直前、战胜一切困难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永不言败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实践证明,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不仅能使历史知识表象更能直观地跃入学生脑海,更能使学生获得明确的历史概念和清晰的记忆,有助于对所学知识的巩固和理解,形成完整而又全面的知识体系。
四、利用思维导图,构建历史学科的知识框架 在学习历史学科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引领学温故知新,不断总结,构建历史学科框架,从而不断将细小的知识点填充进去,构成一张完整的学科知识大网。构建历史知识框架不仅要求教师日常教学中以板书框架的形式进行,而且更要教师温故知新时不断总结,构建每一课、每一单元知识框架。例如,学到中国近代史《中国共产党诞生》这节课时,可以将课堂的内容概括为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条件、标志和意义,这样,学生可以更好地理清脉络,掌握知识,夯实基础。
五、专题训练,建立思维模型 教师利用课堂时间对学生进行辅导,不明白的耐心讲解,教给学生好的记忆方法,好的学习习惯,做到对所学知识巩固复习,及时查缺补漏。尤其教师在讲解材料题时,首先要让学生学会读题,理清题意,找到关键词句;其次,根据材料联系到所学知识,确定知识点;最后根据问题进行解答,答案要思路清晰,条理清楚,言简意赅,把握得分点。例如,讲解中国现代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材料题时,在“文革”结束之后,中国面临向何处去的重大历史关头,1978年12月18日在北京召开了一次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极为重要的会议……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重大的历史转折,开创了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时期。材料中所说的“极为重要的会议”是指哪次会议?会议作出了什么重大决策?学生通过读材料,找到“1978”、“北京”、“极为重要的会议”等关键词,可以判断出考查的知识点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然后学生具体问题具体回答。这样,学生通过不断地练习,能够熟练地掌握答题技巧,提高答题能力,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和总结能力,以便更好的应对学习。
课堂既是学生智慧的形成和发展的场所,也是学生情感世界发展和完善的场所,这要求教师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全身心融入其中,进行研究和探索,选择正确适当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主动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发展学生智力,完成教学目标,达到提高历史教学的效率。
仅供参考 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 2022 解读体会 新修订的《艺术课程标准(2022 版)》正式发布,我们在绵阳市张晓蓉名师鼎兴工作室的组织下展开了新课标学习和思考。学习新课标,感觉较之旧版相比,有很大变革,我的主要的体会如下:
一、强调核心素养。
首先新课标对教学提出了新要求,目标重在关注素养的培养和提高,而不是单纯的知识点的学习。注重培育学生终身发展和适应社会所需要的核心素养,特别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就要求我们在今后的备课设计中不仅要注意阶段性知识目标,更要深入思考在整个学习阶段中,该堂课能提升学生的哪些素养?怎样的学习方式和教学策略能达到最好效果?知识领域间有哪些联系?又通过什么有效方式更客观、多层面检测学生的学习达成情况。
二、内容扩大、综合性增强。
高中美术学科的五大核心素养是图像识读、美术表现、创意实践、审美判断、文化理解。义务教育阶段综合为艺术学科四大核心素养,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创意实践、文化理解。去掉了图像识读,将其包含在美术表现里面。美术表现改为艺术表现,更宽泛包含了音乐、美术、戏剧、舞蹈以及影视。审美判断改为了审美感知,更加突出了本次课改更注重感受和体验的特点。“综合” 是这次艺术课程改革的精彩亮点。艺术课以人文主题式学习方式为主,课程综合了音乐、美术、戏剧、舞蹈以及影视,多种艺术综合共生互生。通过听觉 + 视觉 + 知觉,促进通感能力,体验 + 情感+思维提高艺术修养,完善人格。这些让我认识到我们要从一个美术教师的角色努力向着合作型教师、创新型教师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养,才能适应发展的要求,做一个合格的艺术教师。
三、学习方式的转变。
改变往昔以师为主生为辅的教学模式为以生为主、师为辅的过程,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帮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自主,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和增强学生主体人格。而美术学科本身的性质决定了本学科更适合学生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在教学活动过程中,我们首先要尊重和爱护学生的差异性以及表现的多样性。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老师作为主导,起向导,顾问作用,指导学生快乐地学习。
四、明确学业质量要求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艺术课学业水平考试与评价结果纳入中考。艺术课的学习成绩评价涉及到学习态度、过程表现、学业成就等多方面,贯穿整个学习过程和教学各个环节。这就要求我们做好过程评价方式的设计,选择科学、实效的方式,客观地体现学生学习过程中艺术素养的发展。
总之,这次学习是一次很好的 “充电” 机会,让我对未来的美术教学有了全新的目标和方向,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及时更新观念,调整方式方法,做成长型教师,迈向新的征程。
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 2022 解读体会 1、适应学生发展,分段设计课程 义务教育艺术课程分阶段设置:
第一阶段(1~2 年级〉以艺术综合为主,体现从幼儿园综合活动到小学分科课程的过渡衔接;
第二阶段 (3~7 年级)以音乐和美术为主,有机融入姊妹艺术,为学生掌握较为全面的艺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奠定基础;
第三阶段 (8~9 年级)开设艺术选项,帮助学生掌握 1 一 2 项艺术特长,与高中模块化教学相衔接。
2、聚焦核心素养,组织课程内容 聚焦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创意实践、文化理解等核心素养,围绕欣赏(欣赏 · 评述)、表现《造型 · 表现)、创造(设计 · 应用)和联系、融合(综合 · 探索)4 类艺术实践活动,以任务驱动的方式遴选和组织课程内容。
课程内容坚持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主体,讲好中国故事,吸收、借鉴人类文明优秀文化成果,追求精神高度、文化内涵、艺术价值相统一。
3、体现艺术学习特点,优化评价机制 围绕学生艺术学习实践性、体验性、创造性等特点,将学生的课程学习与实践活动情况纳入学业评价。
明确评价依据,改革创新评价的任务设计、题目命制、评价方式;
强调评价的统一要求,重视艺术学习的过程性、基础性考核与评价;
尊重学生艺术学习的选择性,以学定考,根据学生的选择进行专项考核,体现教、学、评一致性。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诚达文秘网 https://www.rk1k.cn Copyright © 2019-2025 . 诚达文秘网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诚达文秘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浙ICP备1904212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