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诚达文秘网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最新三步计算文字题(十六篇)

最新三步计算文字题(十六篇)

来源:公文范文 时间:2022-12-09 09:35:05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最新三步计算文字题(十六篇),供大家参考。

最新三步计算文字题(十六篇)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三步计算文字题篇一

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三步计算文字题的数量关系、分析的基本方法。提高学生迅速 解答文字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三步计算文字题的数量关系、分析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运算顺序的确定

教学用具: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列综合算式

课本第17页 练一练 第1题 用小黑板出示

要求学生 先计算再列综合算式

反馈:让学生自检运算顺序

二、把式题改写成文字叙述题

34x2-224/28 (240+160)/(72-22)

让学生用多种方法改写成文字叙述题

三、学习新课

1、例4学习

⑴出示例4 积加商,和是多少?

⑵要求学生根据积加商,和是多少?自己添上数字把文字题补完整。同桌可以互相讨论

⑶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文字题

如:25与20的积加2400除以80的商,和是多少?

同时提问:你是怎样想的?

学生选择其中的1题列式 ;
列式后要求学生自己检查运算顺序。

2、例5 学习

⑴教师出示 43与7 的差,乘它们的和,积是多少?

⑵学习独立分析、解答。

⑶反馈并提问:

这里要求积,必须先求什么?

这里为什么要添小括号?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归纳:在列式解答文字题时一定要注意运算顺序。

3、模仿性练习

⑴72乘8的积,减72除以8的商,差是多少?

想:积-商=差 72*8-72/8

⑵36与9的和,除以它们的差,商是多少?

想:和/差=商 (36+9)/(36-9)

⑶反馈并提问:

请你说说是怎样想的?

四、自编三步计算文字题

出示学生编的文字题让同学解答

五、课堂作业

课本第17页 第3-5题

三步计算文字题篇二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使学生初步掌握解答三步计算应用题的基本步骤,学会验算的基本方法,提高学生正确地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解答三步计算应用题的基本步骤

学会验算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验算的基本方法

教学用具:幻灯、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准备练习

先补条件再解答

生产小组要加工780个零件。

1、,实际用了多少天?

2、,实际每天加工多少个?

师:补条件应根据已知的条件和要求的问题来进行。

二、新课学习

1、出示例1:玩具厂要生产3000套电动智力玩具,计划用12完成,实际每天比计划多生产50套,实际用了多少天?

⑴默读题目,想一想题目告诉我们哪些条件,要求什么问题?

⑵通过读题你知道了什么?

⑶提问:要求“实际用了多少天?”需要知道哪两个条件?

(工作总量、工作效率)

这两个条件都知道吗?应先求什么?

(先求实际每天的工作效率)怎样求呢?

⑷学生列式计算并要求学生列出综合算式。

反馈:教师出示解答过程

请一位同学列出综合算式。

提问:这些应用题比较复杂,容易出错,所以要进行检验,你觉得如何来检验呢?

先让学生讨论方法:验算已知条件是否相同。

⑸让学生自主选择一种方法进行验算

反馈时让学生说清验算什么及每一步表示的意义。

2、试一试

要求学生先解答,再验算。

服装厂要生产1000套衣服,计划每天生产40套,实际比计划少用了5天。实际每天生产多少套?

反馈时着重让学生自己讲解题方法及验算的方法。

3、总结解答应用题的步骤

⑴学生同桌讨论解答应用题的步骤

⑵指名交流

在交流中逐步出示

课本第21页方框中的内容

三、巩固练习

1、先说解题思路再列式

⑴一本故事书有120页,计划每天读15页,实际每天比计划多读5页。实际用了多少天?

⑵一本故事书有120页,计划8天读完,实际比计划少用2天。实际每天读多少页?

⑶一本故事书有120页,计划8天读完,实际每天比计划多读5页。实际用了多少天?

⑷一本故事书有120页,计划每天读15页,实际比计划少用2天。实际每天读多少页?

2、课堂练习

练一练第2、3、4、5题

四、总结

这节课你学会那些新知识?

三步计算文字题篇三

加数+加数=和

被减数-减数=差

被乘数×乘数=积

被除数÷除数=商

例2 45与39的和,除以 45与39的差,商是多少?

被除数÷除数

45+39 45-39

(45+39)÷(45-39)

=84÷6

=14

三步计算文字题篇四

三步计算应用题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九册第45一46页例1、“做一做”、练习十二第1一4题。

教学目的:1.掌握解答应用题的一般步骤;

2.学会分析解答一般三步计算应用题,能正确列式解答;

3.初步掌握用倒推的方法检验应用题,培养学生自觉检验的习惯。

教学过程:

一、揭题

这一节课,我们一起学习应用题,在以前学习应用题的基础上研究解答应用题的方法。

板书课题:应用题。

二、准备

1.投影出示:一个服装厂计划做服装,已经做了5天,平均每天做75套。

提问:你能提出一个一步计算的问题吗?怎样列式计算?

2.复合投影:一个服装厂计划做660套服装,已经做了5天,平均每天做75套。

提问:请你提出一个两步计算的问题。要求还剩多少套,先求什么?怎样列式?

3.复合投影,如果再告诉你“剩下的要3天做完”,你可以提出一个什么问题?

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例1。

三、新课

1.教学例1。

(1)学生自由读题,说出题中有几个已知条件,教师指出:我们可以摘录出条件和问题来帮助理解题意。

教师板书:

计划做660套前5天做好的 后3天要做的

每天75套 每天?套

师:我们还可以通过画图来帮助理解题意。

学生口述条件、问题,教师画图,指名学生看图复述题意

(2)师:根据已知条件和问题分析题里数量之间的关系,我们可以从问题出发分析。从图上可以看出:要求后3天平均每天做多少套,先要求出什么?要求后3天还要做多少套,又要先求出什么?

出示:要求__________________,

先求__________________;

要求__________________,

又先求__________________。

指名口述分析过程,同桌间互说,集体口述。

(3)指名说出每一步算什么,列式计算,教师板书。

学生在课本中列综合算式计算,教师巡视,指名板演。

(4)师:解答应用题,要进行检验。

学生阅读课本,说出课本中介绍了哪几种应用题的检验方法。

教师指出:这节课我们学习第二种检验方法。

①我们把得数“平均每天做95套”当作已知数(在线段图上用□95遮住“?”),再求服装广计划做的套数(用□?遮住“660”),看是不是660套,怎样算呢?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检验算式。

提问:通过检验,说明了什么?

②用这种方法检验时,我们把得数当作已知数,把题中任意一个条件当作问题。如果?quot;剩下的要3天做完“当作问题(在线段图上移动□?,遮住”3“),怎样列式检验?

③还可以怎样列式检验呢?是把哪一个条件当作问题?(根据学生的回答,在线段图上移动□?,遮住”5“或”75“。)

④小结检验方法,写出答语。

2.总结解答应用题的步骤。

(1)指名说一说解答应用题的步骤。

(2)学生阅读课本。

(3)投影出示:弄清题意一一分析--列式计算一一检验。

(4)学生在课本中批划解题步骤”关键词“。

四、练习

1.完成课本第46页”做一做“。

学生自由读题,口述分析过程,列式计算,指名板演。评析板演时提问:怎样列式检验?

2.选择。

明明看200页的”澳门的昨天、今天与明天“,前5天平均每天看20页,剩下的4天看完,平均每天要看多少页?

(1)200-20×5

(2)(200-20×5)÷4

(3)(200-20)÷4

学生举手用于势表示出所选择的答案后教师提问:算式(1)、(3)为什么是错的?如果是(3)式,那么怎样改编题目?

如果把题中条件”前5天平均每天看20页“改为”第一天看了20页,第二天看了40页",怎样列式?

五、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三步计算的应用题,会通过摘录条件和问题或画图来理解题意,会用倒推的方法进行检验,我们还总结了解答应用题的一般步骤。

六、作业

练习十二第1、2题。

三步计算文字题篇五

教学目标

(一)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四则运算的意义及顺序的理解.

(二)学会用综合算式解答三步计算的文字题,并能正确使用小括号.

(三)掌握文字题的分析方法,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学会用综合算式解答三步计算的文字题,既是教学重点又是学习难点.关键是要掌握解题思路,抓住最后求什么,从问题出发,寻找所需要的条件,最后列出综合算式,按照四则运算的顺序进行计算.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

我们已经学过两步计算的文字题.大家回忆一下,应该怎样分析才能列出综合算式?

1.出示复习题:

45加上39的和除以6,商是多少?(板演)

2.口答.(面向全班与板演同时进行)

35与43的和是多少?

67与35的差是多少?

25乘以4的积是多少?

80除以20的商是多少?

要想求出和、差、积、商,必须知道哪两个数?它们的数量关系是什么?

根据同学们的回答板书:

加数+加数=和  被减数-减数=差

被乘数×乘数=积 被除数÷除数=商

3.根据条件补问题,并且列出综合算式.

(1)36与44的和乘以5,(  )?(积是多少?(36+44)×5)

(2)25减去64除以8的商,(  )?(差是多少? 25-64÷8)

订正第1题时,要说明两步文字题列综合算式的思考方法及为什么使用小括号;
通过第3题补问题练习,进一步明确数量关系.

(二)学习新课

首先揭示课题,板书“三步计算的文字题”.

1.出示例2.

45与39的和,除以45与39的差,商是多少?

读题后与前面复习题1比较,题目条件有什么不同?

通过观察、对比,发现了复习题直接告诉了除数是6,而例题中的除数没有直接告诉,是用45与39的差来表示的.

那么在计算步骤上还能用两步解答吗?为什么?

共同讨论:

(1)这道题最后求什么?用什么方法计算?用关系式怎样表示?(求商.用除法计算,被除数÷除数)

(2)能直接算出来吗?必须先算什么?(不能直接算出来,必须先算出被除数、除数.)

(3)题中被除数、除数是怎样表示的?(题中被除数是45与39的和,除数是45与39的差.把45+39与45-39两式分别写在关系式的下面.)

(4)那么必须先算出什么?后算什么?(必须先算被除数是 45+39=84,除数是 45-39=6,后算商,84÷6=14.)

(5)怎样列成综合算式?把谁写在前面、后面?为什么?(因为要求的是商,所以被除数45+39写在前面,除数45-39写在后面.)

45+39÷45-39

(6)怎样表示要先算出 45+39和 45-39?(必须要加上小括号.)

(45+39)÷(45-39)

=84÷6

=14

想一想:你们是怎样列出综合算式的?解题思路是什么?

2.引申、变化.

如果把例2改成:45与39的和乘以45与39的差,积是多少?(投影仪出示)

这道题求什么?应该先算什么?后算什么?怎样列综合算式?

小组讨论.

通过讨论,明确题目最后求积.求积应该用被乘数乘以乘数,但这两个数都没直接给出,被乘数是45与39的和,乘数是45与39的差,所以应该先算出被乘数和乘数,最后用被乘数乘以乘数.因为要表示先算出被乘数和乘数,所以45+39和45-39必须加上小括号.

(45+39)×(45-39)(胶片)

=84×6

=504

师生共同小结:

通过分析、讨论可知:较复杂的文字题都是由几个简单的文字题组成,解答的关键是要弄清条件与问题之间的关系.从问题出发寻找所需要的条件,明确哪部分是直接给出的,哪部分是要先算的;
列式时哪部分要写在前面的,哪部分写在后面;
列出算式后,再按照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进行计算.综合算式中还要注意小括号的使用,同时要注意题目叙述过程中的变化,分清“乘以”和“乘”,“除以”和“除”,因此要认真审题.

(三)巩固反馈

第一部分:基本题.

1.口答.说出解题思路,列出综合算式.

(1)35与25的和,除以它们的差,商是多少?

(2)25与4的积,减去75除以5的商,差是多少?

2.笔答.(全班做在本上)

用169除以13的商,去乘99与88的差,积是多少?

第二部分:变式题.

根据算式选择合适的文字题,用线连起来.

(1)36×18-36÷18

(1)36乘以18的积再减去36所得的差,除以18,商是多少?

(2)(36×18-36)÷18

(2)36与18减去36除以18所得的差相乘,积是多少?

(3)36×(18-36÷18)

(3)18乘36的积,减去18除36的商,差是多少?

做完后引导学生把3个题进行对比,观察有什么相同及有什么不同,从而明确题中数据、符号以及排列顺序都一样,但由于加上小括号或小括号的位置不同,导致运算顺序不一样,结果也不同.由此看出小括号的重要作用.

第三部分:在□里填上适当的数,然后列出综合算式.

订正时说说怎样列出综合算式的?为什么第(2)题要用小括号?

第四部分:提高题.

根据四则算式的意义,把算式读出来.

(1)27×4+54×5(27乘以4的积,加上 54乘以 5的积,和是多少?)

(2)(72+28)×(72-28)(72与28的和,乘以它们的差,积是多少?)

(3)(45-15)÷(32-29)(45减去15的差,除以32与29的差,商是多少?)

(4)30+(96-12×5)(30加上96减去 12与 5的积所得的差,和是多少?)

(四)全课总结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知识?

列综合算式解答文字题的思路是什么?应该注意什么?

(五)作业

练习一第3~6题.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文字叙述题是计算题到应用题的过渡,通过文字题的教学,既可以加深学生对四则运算意义及运算顺序的理解,又可以培养学生列综合算式的能力.同时也为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打下基础,是提高分析能力的一个途径.本节课出现的三步计算的文字题是在已学过的两步计算的文字题的基础上进行的,其分析方法是一样的,只不过是多了一个间接条件,因此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学习方法,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通过观察、对比、讨论等方式总结出用综合算式解答三步计算文字题的解题思路及应注意的问题.为此,教案设计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是复习准备.首先通过解答两步计算的文字题,熟悉解题思路及数量关系,为新课铺平道路,同时通过复习四则运算的意义及根据条件给用两步计算的文字题补充问题的练习,学生掌握了两步文字题的结构,并进一步明确数量关系,为新课清除了障碍.

第二部分是在学习新课的过程中,多采用启发的方法,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使其达到掌握知识、提高能力的目的.学生通过对例题与复习题的比较,明确三步计算的文字题是两步计算文字题的扩展,看出新旧知识间的联系,知道新知识新在什么地方,懂得它们的分析方法是一样的,都是先抓住最后要求的问题,寻找所必须的条件,然后明确先算什么,后算什么.让学生在探究问题的基础上,总结出解答三步计算的文字题的思路和方法.

第三部分是巩固反馈.课堂上及时练习,可以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练习要围绕重点,形式多样.既有基本题,又有变化题,还设计了一定数量的提高题,使学生不仅能把数学语言用算式表示出来,还能用数学语言读出算式,这对学生理解文字题是很有益的.

板书设计

三步计算的文字题

加数+加数=和

被减数-减数=差

被乘数×乘数=积

被除数÷除数=商

例2  45与39的和,除以 45与39的差,商是多少?

被除数÷除数

45+39 45-39

(45+39)÷(45-39)

=84÷6

=14

三步计算文字题篇六

“三步计算应用题(一)”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使学生初步掌握解答三步计算应用题的`基本步骤,学会验算的基本方法,提高学生正确地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解答三步计算应用题的基本步骤

学会验算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验算的基本方法

教学用具:幻灯、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准备练习

先补条件再解答

生产小组要加工780个零件。

1、,实际用了多少天?

2、,实际每天加工多少个?

师:补条件应根据已知的条件和要求的问题来进行。

二、新课学习

1、出示例1:玩具厂要生产3000套电动智力玩具,计划用12完成,实际每天比计划多生产50套,实际用了多少天?

⑴默读题目,想一想题目告诉我们哪些条件,要求什么问题?

⑵通过读题你知道了什么?

⑶提问:要求“实际用了多少天?”需要知道哪两个条件?

(工作总量、工作效率)

这两个条件都知道吗?应先求什么?

(先求实际每天的工作效率)怎样求呢?

⑷学生列式计算并要求学生列出综合算式。

反馈:教师出示解答过程

请一位同学列出综合算式。

提问:这些应用题比较复杂,容易出错,所以要进行检验,你觉得如何来检验呢?

先让学生讨论方法:验算已知条件是否相同。

⑸让学生自主选择一种方法进行验算

反馈时让学生说清验算什么及每一步表示的意义。

2、试一试

要求学生先解答,再验算。

服装厂要生产1000套衣服,计划每天生产40套,实际比计划少用了5天。实际每天生产多少套?

反馈时着重让学生自己讲解题方法及验算的方法。

3、总结解答应用题的步骤

⑴学生同桌讨论解答应用题的步骤

⑵指名交流

在交流中逐步出示

课本第21页方框中的内容

三、巩固练习

1、先说解题思路再列式

⑴一本故事书有120页,计划每天读15页,实际每天比计划多读5页。实际用了多少天?

⑵一本故事书有120页,计划8天读完,实际比计划少用2天。实际每天读多少页?

⑶一本故事书有120页,计划8天读完,实际每天比计划多读5页。实际用了多少天?

⑷一本故事书有120页,计划每天读15页,实际比计划少用2天。实际每天读多少页?

2、课堂练习

练一练第2、3、4、5题

四、总结

这节课你学会那些新知识?

三步计算文字题篇七

“三步计算应用题(二)”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课本应用题例2及练一练

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进一步促进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掌握用各种方法来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一般复合应用题的分析方法

教学用具:幻灯,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只列式不计算

⑴某毛纺厂有男职工25人,女职工的人数是男职工的4倍。

a.女职工有多少 人?

b.男女职工共有多少人?

c.女职工比男职工多几人?

(b、c两问要让学生思考用多种方法。让学生说说分析的思路)

⑵养鸡场有公鸡120只,母鸡的只数比公鸡的5倍多32只,

a.有母鸡多少只?

b.公鸡、母鸡共有多少只?

(让学生试试用线段图来表示题意)

二、创设问题情景

每年的“六一”节前怡园小学生都要向山区同学捐书,今年大队部对三、四、五年级捐书情况统计如下:

三年级说:“我班捐书36本。”

四年级想了想说:“我班捐书的本数是三年级的2倍。”

五年级大声说:“我班比三、四年级捐书的总数少8本。”

你们知道五年级捐书多少本吗?

三、解决问题

1、学生独立思考。

2、独立完成后同桌交流,看是否正确。

3、汇报、板演。

36x2=72(本) 综合算式:36+36x2-8

36+72=108(本)

108-8=100(本)

学生说理后再问:你还有其它的方法吗?

如:36x(1+3)-8

用线段图帮助学生理解:把三年级捐书的本数看作一份数。

四、应用及变式

1、说说解题思路,再列式。

⑴有红金鱼10条,黄金鱼的条数比红金鱼的2 倍多4条。两种金鱼共有多少条?

⑵有红金鱼10条,黄金鱼的条数比红金鱼的2 倍少4条。两种金鱼共有多少条?

⑶有红金鱼10条,黄金鱼的条数是红金鱼的2 倍。花金鱼的条数比红、黄金鱼总数少4条。花金鱼有多少条?

⑷有红金鱼10条,黄金鱼的条数比红金鱼少3 条,花金鱼的条数比黄金鱼的2 倍少4条。花金鱼有多少条?

让学生每两题一比较。

2、列式计算

课本练一练的第二题

五、课堂作业

课本练一练的第3-5题

三步计算文字题篇八

“三步计算应用题(三)”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课本应用题例3及练一练

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使学生在简单归一应用题的基础上,掌握较复杂的归一应用题的基本结构,理解较复杂的归一应用题的分析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解答。

教学重点:理解较复杂的归一应用题的分析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较复杂的归一应用题与简单归一应用题的`区别

教学用具:幻灯,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只列式不计算

1、同学们参加建校劳动,王刚4次搬砖20块。照这样计算,7次搬砖多少块?

教师出示基本的数量关系式:

每次搬砖的块数x搬的次数=搬的块数

2、一个造纸厂4小时粉碎稻草180吨。照这样计算,7小时可以粉碎稻草多少吨?

要求学生解答后说说这类应用题的一般的分析方法。

二、较复杂的归一应用题

1、出示例3既改编后的(1)

同学们参加建校劳动,王刚4次搬砖20块。照这样计算,他再搬3次,一共搬砖多少块?

⑴学生读题,讲条件和问题

⑵比较例3与(1)的相同和不同点

出示数量关系:每次搬砖的块数x一共搬的次数=一共搬的块数

前4次搬的块数+后3次搬的块数=一共搬的块数

⑶学生列式解答。

20/4x(4+3)20+(20/4x3)

⑷反馈讲评

要求学生说说每一步表示的意义。

比较在解法上异同:

⑴分析的方法基本一样

⑵一共搬的次数没有直接告诉我们,必须先求。

2、如果把问题改为:搬7次可以比原来多搬砖多少块?

学生独立练习

反馈提问:⑴你是怎样想的?

⑵与例题比一比,你有什么新的发现?

(多搬的块数其实就是3次搬的块数)

三、模仿性练习

1、做一做比一比

⑴珊珊看一本故事书,5天看了45页。照这样计算,8天可以看多少页?

⑵珊珊看一本故事书,5天看了45页。照这样计算,又看了3天,一共看了多少页?

重点在于比较,弄清内在联系。

2、独立练习

一个造纸厂4小时粉碎稻草180吨。照这样计算,再用7小时一共可以粉碎稻草多少吨?

你能把“再用7小时一共可以粉碎稻草多少吨?”用另一句话来说吗?

四、加深练习

1、4台抽水机每小时能抽水60吨,照这样计算,增2台同样的抽水机,每小时一共能抽水多少吨?

2、a、b两城相距45千米,一辆汽车从a城去b城,前20分钟行了30千米,照这样计算,汽车还要几分到达b城?

五、总结全课

六、课堂作业

练习六第一题的1、2小题第2题

三步计算文字题篇九

“三步计算应用题(四)”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使学生在简单归总应用题的基础上,掌握较复杂的归总应用题的基本结构,理解较复杂的归总应用题的`分析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解答。

教学重点:

理解较复杂的归总应用题的分析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较复杂的归总应用题与简单归总应用题的区别

教学用具:

幻灯,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只列式不计算

1、四年级同学排队做操,每行排12人,正好排4行。如果每行排8人,可以排多少行?

2、小红和小芳同住一个院子。她们从家里出发,小芳每分钟走70米,6分钟走到学校。小红小芳每分钟走60米,走到学校要几分钟?

要求学生说出这类应用题的特点,一般都是先求什么?

二、较复杂的归总应用题

1、改变1成为例4 :四年级同学排队做操,每行排12人,正好排4行。如果每行少排4 人,可以排多少行?

⑴学生读题,讲条件和问题

⑵比较例4与(1)的相同和不同点

出示数量关系:四年级的总人数/每排人数=排数

⑶学生列式解答。

12*4/(12—4)

⑷反馈讲评

要求学生说说每一步表示的意义。

比较在解法上异同:

⑴分析的方法基本一样

⑵每行排的人数没有直接告诉我们,必须先求。

2、如果把问题改为:要想多排2行,每行应排多少人?

学生独立练习

反馈提问:⑴你是怎样想的?

三、模仿性练习

1、做一做 比一比

⑴一个修路队修一条公路,计划每天修320米,24天完成。实际每天修480米,实际多少天完成任务?

⑵一个修路队修一条公路,计划每天修320米,24天完成。实际每天比计划多修160米,实际多少天完成任务?

⑶一个修路队修一条公路,计划每天修320米,24天完成。实际提前4天完成任务,实际每天修多少米?

重点在于比较,弄清内在联系。

2、独立练习

⑴王师傅加工一批零件,每天加工12 个,10天可以完成。如果每天多加工3个,几天修完?

⑵小王看一本故事书,每天看12页,8天可以看完。如果想用6天看完,那么每天要多看多少页?

四、加深练习

把只列式不计算的第2题,改变一个条件成为一道较复杂的归总应用题。

五、课堂作业

练习六第1题的2、3两小题。第3、4、5题。

(如果要创设情景的话就可以用服装厂接订单,要提前交货该怎么办?)

三步计算文字题篇十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四则运算的意义及顺序的理解.

2、学会用综合算式解答三步计算的文字题,并能正确使用小括号.

3、掌握文字题的分析方法,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教学重点

学会用综合算式解答三步计算的文字题.

教学难点

学会用综合算式解答三步计算的文字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出示复习题:

45加上39的和除以6,商是多少?

2、口答:

35与43的和是多少?

67与35的差是多少?

25乘以4的积是多少?

80除以20的商是多少?

3、根据条件补问题,并且列出综合算式.

(1)36与44的和乘5,( )?

【积是多少?(36+44)×5】

(2)25减去64除以8的商( )?

【差是多少?25-64÷8】

二、学习新课.

(首先揭示课题,板书“三步计算的文字题”.)

1、出示例2.45与39的和,除以45与39的差,商是多少?

集体讨论:

(1)这道题最后求什么?用什么方法计算?用关系式怎样表示?

(求商.用除法计算,被除数÷除数)

(2)能直接算出来吗?必须先算什么?

(不能直接算出来,必须先算出被除数、除数.)

(3)题中被除数、除数是怎样表示的?

(题中被除数是45与39的和,除数是45与39的差.)

(4)那么必须先算出什么?后算什么?

(必须先算被除数是45+39=84,除数是45-39=6,后算商,84÷6=14.)

(5)怎样列成综合算式?把谁写在前面、后面?为什么?

(因为要求的是商,所以被除数45+39写在前面,除数45-39写在后面.)

45十39÷45-39

(6)怎样表示要先算出45+39和45-39?(必须要加上小括号.)

(45+39)+(45-39)

=84÷6

=14

2、引申、变化.

把例2改成:45与39的和乘以45与39的差,积是多少?

教师提问:这道题求什么?应该先算什么?后算什么?怎样列综合算式?

(45+39)×(45-39)

=84×6

=504

三、巩固反馈.

1、口答列出综合算式.

(1)35与25的和,除以它们的差,商是多少?

(2)25与4的积,减去75除以5的商,差是多少?

2、连线.

3、列综合算式.

4、根据四则算式的意义,把算式读出来.

(1)27×4+54×5(27乘4的积,加上54乘5的积,和是多少?)

(2)(72+28)×(72-28)(72与28的和,乘它们的差,积是多少?)

四、全课总结.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知识?列综合算式解答文字题的思路是什么?应该注意什么?

五、作业.

列综合算式解下面各题.

(1)82与15的差,乘32与18的和,积是多少?

(2)1650除以5的商,加上16与8的积,和是多少?

(3)25与16的积,减去756除以4的商,差是多少?

(4)720与160的和,除以84与40的差,商是多少?

板书设计

探究活动

看谁算得快

活动目的

1.使学生在活泼的气氛当中进一步巩固混合运算的顺序.

2.培养学生团体合作精神,增强集体荣誉感.

活动准备

将一道三步混合运算题,按班级小组数,分别写在几张大号卡片上.

活动过程

1.每组选出三名代表,每人做一步式题,将一道题共同完成.

2.哪一组最快、准确而且书写工整,就是赢家.

算术连环桥

游戏目的

使学生在游戏过程中熟悉混合运算顺序.

游戏准备

投影片或大挂图(如下图).

游戏规则

从数字“1”开始,按顺序经过每一座桥,每次在每座桥都要选用一种运算符号(可使用括号),使整个算术桥畅通无阻.

三步计算文字题篇十一

小学四年级数学的三步计算的文字题教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四则运算的意义及顺序的理解.

2、学会用综合算式解答三步计算的文字题,并能正确使用小括号.

3、掌握文字题的分析方法,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教学重点

学会用综合算式解答三步计算的文字题.

教学难点

学会用综合算式解答三步计算的文字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出示复习题:

45加上39的和除以6,商是多少?

2、口答:

35与43的和是多少?

67与35的差是多少?

25乘以4的积是多少?

80除以20的商是多少?

3、根据条件补问题,并且列出综合算式.

(1)36与44的和乘5,( )?

【积是多少?(36+44)5】

(2)25减去64除以8的商( )?

【差是多少?25-648】

二、学习新课.

(首先揭示课题,板书三步计算的文字题.)

1、出示例2.45与39的和,除以45与39的差,商是多少?

集体讨论:

(1)这道题最后求什么?用什么方法计算?用关系式怎样表示?

(求商.用除法计算,被除数除数)

(2)能直接算出来吗?必须先算什么?

(不能直接算出来,必须先算出被除数、除数.)

(3)题中被除数、除数是怎样表示的?

(题中被除数是45与39的和,除数是45与39的差.)

(4)那么必须先算出什么?后算什么?

(必须先算被除数是45+39=84,除数是45-39=6,后算商,846=14.)

(5)怎样列成综合算式?把谁写在前面、后面?为什么?

(因为要求的是商,所以被除数45+39写在前面,除数45-39写在后面.)

45十3945-39

(6)怎样表示要先算出45+39和45-39?(必须要加上小括号.)

(45+39)+(4539)

=846

=14

2、引申、变化.

把例2改成:45与39的和乘以45与39的差,积是多少?

教师提问:这道题求什么?应该先算什么?后算什么?怎样列综合算式?

(45+39)(45-39)

=846

=504

三、巩固反馈.

1、口答列出综合算式.

(1)35与25的和,除以它们的差,商是多少?

(2)25与4的积,减去75除以5的商,差是多少?

2、连线.

3、列综合算式.

4、根据四则算式的意义,把算式读出来.

(1)274+545(27乘4的积,加上54乘5的`积,和是多少?)

(2)(72+28)(72-28)(72与28的和,乘它们的差,积是多少?)

四、全课总结.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知识?列综合算式解答文字题的思路是什么?应该注意什么?

五、作业.

列综合算式解下面各题.

(1)82与15的差,乘32与18的和,积是多少?

(2)1650除以5的商,加上16与8的积,和是多少?

(3)25与16的积,减去756除以4的商,差是多少?

(4)720与160的和,除以84与40的差,商是多少?

三步计算文字题篇十二

文字题教学三法

一、用缩句法判断运算顺序

数学和语文两学科既有各自的特点又有密切的联系。在解答文字题时,可根据文字题中的语法结构,分清主语、谓语、定语和宾语,并运用语法知识把文字题进行缩句,突出基本数量关系,判断运算的先后顺序,正确列式解答。缩句时,先把题中带有“的”的定语成分找出来,暂略去。剩下主语,谓语,宾语部分(既所求问题)。再看主语、谓语部分的数是否已知。如果是未知数,就要先求出来(在这儿可以考虑是否要用括号改变运算顺序),变为已知数后方能继续计算。如:“18与24的和除以34与27的差,得多少?”可先将带“的”的定语部分暂略去,缩句成:“和除以差,得多少?”由于“和”与“差”都是未知数,运算顺序是先求“18与24的和”,“34与27的差”,最后求“‘和’与‘差’的‘商’”。如果在求“和”与“差”的算式部分不加上小括号,那么按四则运算顺序就要先算除法,不符合题意,所以要在求“和”和求“差”的`算式部分加上小括号,列式为(18+24)÷(34-27)=6。

二、根据文字题的问句判断运算顺序

文字题的结构与应用题的结构基本相同,具备已知条件和问题两部分。在判断运算顺序时,可看问题出现的是“和”、“差”、“积”、“商”中的哪个字,那个字在问题中出现,有关这个字的运算就是本题计算的最后一步。如:

(1)12加18减去7,差・是多少?

(2)12加18减去7,和・是多少?

第(1)小题的问题是求差,运算顺序是先求12加18的和,后求差,列式是12+18-7。第(2)题的问题是求和,运算顺序是先求18减7的差,后求和,列式是:12+(18-7)。以上两题的已知条件相同,但问题不同,因此,运算顺序、列式都不相同。

三、根据题目中的“再”字判断运算顺序

“再”应理解为一个动作发生在另一个动作结束之后,表示又一次怎么样。如果文字题中出现“再”字,在判断运算顺序时,“再怎样”就是后边计算的步骤。如:“18加9再除以3,得多少?先要求“18+9”的“和”,再计算‘和’除以3的商”。列式为:(18+9)÷3=9。

三步计算文字题篇十三

(例1——例4)

教学内容:练习六

教学目标:

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一般复合应用题的解题思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一般复合应用题的解题思路

教学用具:幻灯,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看问题想条件

1、  奶糖和水果糖区有多少盒?

1        还剩多少数学题没有做?

2        每只垒球需要多少元?

3        实际比计划节约用电多少度?

二、根据条件可以求出哪些问题

4        买了5顶帽子,每顶5元,                  ?

5        3小时行了45千米,                ?

三、只列式不计算

1、工厂要生产1200个零件,已经生产了5天,每天生产146个,还要生产多少个才能完成任务?

2、小明买了7本练习本,每本5角,现在还剩1元5角。小明一共带了多少钱?

3、小红5分钟做口算150题,照这样计算,做450题要几分钟?

4、工厂运进一堆煤,计划每天烧4吨,可以用15天;
实际用了20天,实际每天烧煤多少吨?

5、同学们做了12朵黄花,做的红花的朵数比黄花的3倍多4朵。做红花多少朵?

6、同学们做了12朵黄花,正好是红花朵数的3倍,红花做了多少朵?

要求学生说出基本的数量关系式。

四、解决问题

问题:

某粉笔厂接到一份订单:彩色粉笔86000盒,10天交货。如果不能按时交货,将厂方赔偿一切由此造 成的损失。

生产情况如下:4天已经生产了3盒。

请问按这样的生产进度能按时交货吗?

等学生得出结论后再出示:

请你提出解决的方案 。

主要是复习归一应用题和验算方法。

五、独立计算

1、今年是一丰收年,王大爷家用大麻袋装麦子,一共装了12袋,每袋80千克。如果改用每袋装比大麻袋少装20千克的小麻袋,那么需要这样的小麻袋多少只?

2、长江全长6300千米,比珠江的2倍还多1900千米。长江比珠江长多少千米?

六、课堂作业

练习六   第7——12题。

三步计算文字题篇十四

一、指导思想:

根据《体育与健康标准》的精神,体育课教学要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重在培养学生参与活动的意识,让学生在活动中挑战自我,体验成功,享受体育运动带来的快乐,同时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

二、教材分析:

篮球是很多小学生喜爱的一种体育运动,它能很好的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促进学生的协调性,灵活性的发展,提高反应能力。但同时,篮球也是技术性要求很强的教材,特别是三步上篮,它综合了运球和投篮的技巧,讲究步法,要目测距离,还要求上肢力量足够,这对于小学生来说还是较难掌握的。

三、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加速期,这个阶段的学生好动、好强、好胜,富于想象力和创造力,喜欢上篮球课,又比较愿意挑战自我,为了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我选择了这一内容。

四、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初步学会三步上篮的基本步法

教学难点:动作的协调、连贯性

五、教学流程:

(一)导入:5分钟

1、通过课堂常规,快速进入课堂,能形成良好的教学习惯,提高课堂效率。

2、通过慢跑热身和各种准备活动,使学生的各个关节得到充分的活动,注意运动保护,体现体育教学的指导思想。

(二)目标实施:25分钟

1、在上一节课的基础上复习三步上篮的步法是本节课的主要学习内容。通过指出上节课存在的问题和正确的示范、讲解来进行整体的全班教学。

2、通过分组练习、教师指导、学生互教,可以发现各个学生存在的问题并及时地进行纠正,从而达到具体的个别教学的效果。

(三)游戏:7分钟

“两人背球”的游戏,可以使学生在紧张的练习后得到放松,还让学生有自我表现的空间,培养团结合作的`精神,享受体育运动带来的快乐,这也体现了“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四)放松总结:3分钟

1、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进行“闭目养神”的放松练习,使学生的身心得到良好的恢复。

2、教师做本课小结,组织学生收器材。

六、教学反思:

通过教学,基本达到教学目的,学生初步学会三步上篮的基本步法,最重要的是使学生增强了参与活动的意识,学生在活动中敢于挑战自我,体验成功,享受到体育运动带来的快乐。

不足之处在于:一些学生运球不够熟练,导致上篮动作的协调、连贯性不够,今后还要加强运球方面的训练。

三步计算文字题篇十五

教学难点:

按顺序正确计算。

教学准备:

情境图、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教师:为纪念国际奥林匹克日,青岛举行了全民健行活动。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出示情境图

从图画中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先想一想,然后在小组内说一说。

设计意图: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在情境中让学生发现信息,提出问题,感受数学知识与生活的练习,激发学习的兴趣。

二、探究学习。

1、出示问题。

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下面的问题

(1)小丽一家已经走了多少米?

(2)小强一家已经走了多少米?

(3)现在小强比小丽多走了多少米?

(4)老爷爷还要走多少米才能走完10000米?

2、解决问题。

(1)教师:上面哪个问题可以一步算出来?哪个问题不能一步解决?

学生思考回答。

学生独立解决前两个问题。

板书算式

5247=2444(米)

5047=2350(米)

设计意图:一步计算的问题是学生能够独立进行解决的问题,让学生独立解决,既进一步感知有关路程的数量关系,又为下面解决复合型题目做好准备,降低解决问题的难度。

(2)现在小强比小丽多走了多少米?

这个问题该怎么解决呢?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内说说自己的想法,尝试列出算式。

学生可能出现的算法

5247-5047 (52-50)47

根据题目,看算式说说每一步计算的意义。

观察算式:说一说,每个算式的运算顺序,根据题目的数量关系理解:混合式题中有减有乘,要先算乘再算减,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像上面的算式:5247-5047 减号两边的乘法可以同时进行计算。

设计意图:由一步计算问题到复合问题的解决,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数量关系,在具体问题中明确混合运算的计算顺序。

(3)解决老爷爷还要走多少米才能走完10000米?的问题。

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小组内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学生尝试解决,出示不同的算式

7030=2100(米)

10000-7030-6030

6030=1800(米)

=10000-2100-1800

10000-2100-1800=6100(米)

=7900-1800

=6100(米)

10000-(7030+6030)

10000-(70+60)30

=10000-(2100+1800)

=10000-13030

=10000-3900 =10000-3900

=6100(米) =6100(米)

观察上面的算式,说说每一步计算的含义?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同桌间相互说一说。小结运算顺序,明确:在括号中如果有加有乘,也要先算乘再算加,括号里的运算计算完之后再把括号去掉。

设计意图:混合运算的计算顺序要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让学生理解,这里借助具体问题,让情境中理解多步混合运算的计算顺序,特别是括号中有两三步运算的该怎么计算,进一步掌握运算顺序。

三、自主练习。

1、自主练习第1题。

分组完成:学生分为两组,先说说运算顺序,然后独立进行计算,指名板书订正。

2、自主练习第2题。

比赛练习,订正交流,说说自己是怎么计算的。

3、自主练习第3题。

独立思考解题,订正交流时说说每步计算的含义,然后说说还提出了什么数学问题。

设计意图:自主练习较好的检测了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和计算能力,同时,通过学生自主解决问题,发展了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哪些收获?混合运算式题的运算顺序是什么?学生互相说一说。

三步计算文字题篇十六

三步计算的混合运算的教学反思

核心提示:非常巧合四年级上学期我所上教研课的内容也是《混合运算》,感觉这两节课在编排上有许多的类似之处:从生活情景入手理解混合运算的顺序、试一试、改错中体会混合运算的注意点、对比练习中明白运算符号不一样引起运算...

非常巧合四年级上学期我所上教研课的内容也是《混合运算》,感觉这两节课在编排上有许多的类似之处:从生活情景入手理解混合运算的顺序、试一试、改错中体会混合运算的注意点、对比练习中明白运算符号不一样引起运算顺序的不一样、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现混合运算的价值等等。明显感觉四下的混合运算虽然计算的步数比较多,但是学生有递等式书写格式和两步计算的经验,新课学习非常轻松。

教学中我从复习两步计算的混合运算入手,让学生说出熟悉的两步混合运算的顺序,为教学三步计算的混合运算扫清知识障碍。然后直接出示一道三步的混合运算,让学生观察与原先的算式有什么不一样,该怎样算?这一环节让学生体会到新学习的三步计算的混合运算与两步计算有着内在的联系,可以把三步运算转化为两步运算;
直觉意识到三步计算的混合运算与两步计算的混合运算都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不含括号)。

教材中新课的学习研究就是从商店购物这一学生熟悉的场景开始的。中国象棋每副12元、围棋每副15元,李老师买2副中国象棋和3副围棋一共用了多少钱?教材中只给了一个问题,多数学生列出12×2+15×3后能够结合情境理解计算的顺序,但是这时候引导学生总结计算的顺序感觉特别地单薄,所以我又增添了两道混合运算:12÷2-15÷3、12×2+15÷3这两道算式,并给学生提供了多条信息:中国象棋每副12元、围棋每副15元、中国象棋一共12元、围棋一共15元、买2副中国象棋3副围棋。让学生根据算式选择合适的信息,看看能够解决什么问题。学生能够很快说出每道算式先算什么,但是通过讨论才比较勉强地说出了算式的`含义。一方面感觉学生的问题意识不强,另一方面觉得这样的设计是不是徒增了学习的困难,如果没有丰富的素材该怎样引导学生来总结运算的顺序? 从学生的练习情况来看,没有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先乘除后加减的顺序基本都掌握。想想做做的第一题有4小题,学生出现的典型错误是第4小题,当三步计算转化为两步计算后出现了“减在前、加在后”的情况,学生习惯于加减的口头表达顺序,计算时不由自主地就先算加后算减了。

课中我没有完成书中的改错题而是结合学生此处的错误进行了重点评讲。

这一环节我还引导学生做了一个梳理,不含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按什么步骤来解答:

一、看(观察算式中有哪些运算)

二、画(把先算的一步画出来)

三、写。不能让学生的观察流于形式,一定得让他们经历这样一个画的过程,久而久之学生才能养成认真审题的好习惯。

家庭作业中发现学生的错误比较多,计算的顺序不存在问题,多数是一步计算或口算不过关,与众多的计算教学一样的,需要在提高计算的正确率上下功夫。

诚达文秘网 https://www.rk1k.cn Copyright © 2019-2025 . 诚达文秘网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诚达文秘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浙ICP备19042126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