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最新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方案继续教育作业(八篇)【精选推荐】,供大家参考。
为了确保事情或工作得以顺利进行,通常需要预先制定一份完整的方案,方案一般包括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工作重点、实施步骤、政策措施、具体要求等项目。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方案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方案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本节课在认识平均分与除法意义的基础上,结合“快乐的动物”这一具体情境,引导学生探究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倍”是一个生活中常用的概念,教科书没有给它下定义,而是通过“画一画、摆一摆、圈一圈”等具体的数学活动,让学生体会“倍”的意义。因此,教学时我会充分利用主情境图中提供的素材,给学生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让学生经历将一个具体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的过程,逐步形式对“倍”的认识。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初步理解了除法算式的意义,99%的学生会用2——5的乘法口诀求商,并理解乘法和除法之间的联系,98%的学生会用乘、除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倍”虽然是生活中常用的概念,但对于二年级的孩子来说“倍”这个概念还是比较抽象的,学起来还是有一定难度的。
二年级学生多以形象思维为主,爱玩、好动,接受新鲜事物快,又敢于挑战自己和他人。因此,教学时要创设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激活求异思维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有效地进行学习活动。
学习目标:
1、在比较小动物数量关系的过程中体会“倍”的意义,进一步理解除法的意义。
2、会用图形直观和除法竖式表示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
3、培养初步的观察、分析能力,发展数学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重点:
经历用图形直观和除法竖式表示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的过程,初步理解“倍”的意义。
学习难点:
理解“倍”的意义。
学习准备:
教师:课件、15个圆形磁扣。
学生:作业纸
学习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请同学们把手伸出来,我们一起玩个拍手游戏。
老师拍2下,请你拍出3个2下,要让老师一下就能听出你拍的是3个2下。
(拍完后师提问:你拍了几下?)
生:拍了6下。
老师拍3下,请你拍4个3下。
师:同学们敏捷的思维表现,迎来了许多快乐的动物,(板书:快乐的动物)它们想和同学们一起学习数学知识,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欢迎它们的到来。(生鼓掌,课件显示主题图。)
【设计意图:】学生的自主参与是《课标》关注的主要理念之一,遵循二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好奇、好动的特点,以“拍手游戏”的情境入手,通过拍出“几个几”,既复习了旧知,巩固了知识去,又激发了学生主动参与数学学习的兴趣;
改变学生学习枯燥乏味的思想,变为玩中学的理念,为后面环节的学习做良好铺垫。
二、自主参与,探究新知
1、观察情境图,寻找数学信息。
师:同学们快往这看,请按照从上到下,或从左到右的顺序仔细观察,
都来了哪些小动物?
生:鸭子、松鼠、孔雀、猴子、小鸟、和小鸡。
师:观察的真仔细,请认真的数一数它们各有多少只?并把数出的结果记录在书第70页“数一数,填一填。”相应的方格中吧。(课件出示“数一数,填一填。”相应的内容。)
学生开始统计动物的只数,老师巡视指导填写,指名汇报交流。
师:写完的孩子请用优雅、帅气的坐姿告诉老师。谁来说一说答案?
生:小鸭子有6只,小鸟有12只,猴子有3只,孔雀有1只,松鼠有2只,小鸡有8只。
学生汇报时,其他同学加以确认后教师板书动物的只数。
【设计意图:】通过“数一数、填一填”的形式,让学生进行有序的观察,培养学生收集信息、运用信息的能力。
2、体会“倍”的意义。
(1)画一画。
师:同学们数得非常认真!在这些小动物里就数猴子和鸭子最调皮、最机灵了,它们向同学们发起了挑战,敢于接受挑战的孩子请坐直。请看挑战内容。
(课件显示:如果3只猴子,用3个圆圈来表示,6只鸭子,用6个圆圈来表示,请试着画一画并且一眼就能让我们发现鸭子的只数和猴子的只数之间的关系。)
师:请同学们拿出本子动手画一画吧,比比看谁画的又快又明了。
学生在本上画,教师巡视并指导,同时找一名画的快的同学到黑板上画一画。
师:画完的同学请用坐姿向老师示意。请看我们班这位小老师画的,你认为他画的怎么样?
猴子:○○○
鸭子:○○○ ○○○
生:很清晰,整齐。
师:如果你也是这样画的请自己鼓鼓掌。谁能说一说鸭子的只数和猴子的只数之间关系?
生:鸭子的只数比猴子的只数多3只。
生:猴子的只数比鸭子的只数少3只。
师:你们可真是火眼金睛呀,鸭子的只数与猴子的只数除了有比多比少的关系外,还有一种神秘的关系。
(2)圈一圈。
师:同学们,看,猴子有3只,我们把它圈在一起(边说边在黑板上圈),看作1份,也就是几个几?
生:1个3;
师:鸭子有6只,6里面有这样的几份呢?请用你灵巧的小手试着圈一圈吧!
一生黑板圈一圈,其他生练习本上完成。
师指黑板图问:你圈出了几份?
生:我圈出了2份。
师:他正好圈出了2份,说明鸭子的只数里有二份猴子的只数那样多。也就是说6里面有2个3。(板书:6里面有2个3。)这时我们就说:6是3的2倍。
师:6代表什么?3代表什么?
生:6代表的是小鸭子的只数,3代表的是小鸭子的只数。
师边听汇报边板书。鸭子的只数猴子的只数
师:既然6是3的2倍,6又代表的是鸭子的只数,3代表的是小鸭子的只数,所以我们说鸭子数是猴子的2倍。(板书生齐读:鸭子数是猴子的2倍。)
师:我们刚才3个一份,3 个一份圈,实际上就是看6里面有几个3对不对?
生:对。
师:那我们怎么列式呢?
生:6÷3=2
师:2是指鸭子数是猴子的2倍,因为“倍”不是单位名称,它是表示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所以算式中的得数后面不写“倍”字。
师:你们知道除法算式里的6、3和2分别表示什么意思吗?谁想当个小老师,给大家讲一讲?
生:6表示鸭子的只数,3表示猴子的只数,2表示鸭子数是小猴的2倍。
生:6表示6只鸭子,3表示3只猴子,2表示鸭子数是小猴的2倍。
师:说得真清晰。同学们,鸭子的只数与猴子的只数之间这种神秘的关系,现在你们知道了吗?
师:对,它们的只数之间还有倍数关系,即:鸭子的只数是猴子的2倍。
【设计意图:】《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这一环节中,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在探究性学习中通过自主参与学习活动,获得亲身体验;
逐步形成善于质疑、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努力求知的积极态度;
通过“画一画、圈一圈”等活动,让学生感觉非常有趣,在一种兴奋、积极的心态下学习数学,激发他们探索、创新的欲望,从而在玩中初步理解倍的含义。
3、加深对“倍”的认识。
师;
松鼠和小鸡看到同学们这么聪明能干,它们想挑战同学们有关“倍数关系”的问题掌握得怎么样?有信心吗?
生;
有。
师:好样的!请看挑战内容,一起读一读。(课件显示:小鸡数是松鼠的倍。
请“画一画,圈一圈,填一填”)。
师:同学们请用你喜欢的图形画一画,圈一圈,填一填吧。完成后同桌两人1组,互相说一说做法。
学生动手操作后汇报交流。
师:谁愿意把你的方法介绍给全班同学听?
生1:我用2个圆片表示小松鼠的只数,用8个圆片表示小鸡的只数。我先把松鼠的两个圆片圈起来,然后再2个2个地把小鸡的8个圆片圈起来。我发现8里有4个2,所以我知道小鸡的只数是松鼠的4倍。
8÷2=4。
师:和他办法相同的同学请举手。谁还有不同的方法?
生2:我先画了2个星星表示小松鼠的只数,又画了8个小星星表示小鸡的只数。我把8个小星星每2个分成一组,我发现能分成4组,我知道了小鸡的只数是松鼠的4倍。
8÷2=4。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认识了新朋友“倍”,看,鸭子数是猴子的几倍?小鸡数是松鼠的几倍?我们是用什么方法解决的?
生:除法算式。
师:像这样,求“一个数是另一数的几倍”的问题,我们可以用除法算式来解决。同学们你们学会了吗?小动物们可不太相信,它们出了两道有关倍数的题想考考同学们,请看内容:(课件显示:“画一画,圈一圈,填一填”的内容。)
师:一起读一读要求和问题。同学们有信心做对吗?打开书第70页最下面动手开始吧!
学生独立完成后指名汇报交流。
师:谁来交流一下你的做法?
生:松鼠有2只,我画2个三角形,把它们圈在一起,看成1份,也就是1个2,鸭子有6只,我画6个三角形,2个一圈,圈了3份,6里面有3个2,
6÷3=2,鸭子数是猴子的2倍。
师:老师真佩服你的语言组织能力!掌声送给他!如果同学们也是这样想的请你这样坐(老师示范坐直的姿势)。
师:谁来说一说下一题的做法?
生:孔雀有1只,画1颗五星来表示,把它圈起来,看成1份,猴子有3只,画3颗五星来表示,1个1个的圈,圈了3份,3里面有3个1,,3÷1=3,猴子数是孔雀的3倍。
师:说得非常清楚,看来你已经和倍交成了朋友,如果你也是这样想的请为自己鼓鼓掌!
【设计意图:】在这一环节中,力求实现教学由“扶”到“放”的过程。为学生创造独立思考和解题的机会,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活动中加深对“倍”的认识,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合作交流的能力、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的能力。
4、寻找倍数关系,拓宽思维。
师:在这些小动物中,还有一些动物的数量之间也存在着倍数关系。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试着说一说。
生1:小鸟的只数是小猴子的4倍,12÷3=4。
师:你还能说出除法算式来,真了不起!
生2:小鸭子的只数是孔雀的8倍,8÷1=8。
师:看到同学们敢于发言,善于提问的学习态度老师为你们感到高兴,这样,同桌2人一组,一个做老师提一个有关倍的问题,另一个做学生来回答,如果有困难请举手问老师,说完后请坐直,比比看哪一组的速度快!开始吧!
【设计意图:】本环节完全“放手”学生,以小组活动的形式让学生进行操作,向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让他们在充分的动手、动口、动脑的活动中揭示知识形成的过程,抓住了重点,突破了难点,让学生考学生,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的能力。
三、巩固练习,内化提高。
1、“练一练”第1题。
师:同学们出色的表现,又迎来一些小动物,我们一起去看看是谁来了?
(课件出示书第71页练一练的第1题。)
师: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生:第一幅图中有8只老鼠,4只小猫,求老鼠是小猫的几倍?
生:第二幅图中有4只蜻蜓,2只蝴蝶,求蜻蜓数是蝴蝶的几倍?
师:请同学们打开数学书第71页,看第1题,开动脑筋,试着填一填。
学生做完后指名汇报交流。
师:谁来交流一下你的想法?
(找2名学生交流,根据情况教师进行适当表扬。)
2、看星星,找倍数。
(1)总结各小组得星情况。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在短短的时间内已经和倍交成了知心朋友。小动物们可开心了,他们为我们送来了一份特殊的礼物,快来看看吧。
(课件显示以下内容:1、师生一起总结各小组的得星情况。2、同桌两人一组互相提出一道有关倍数关系的问题,让对方口头列式解答。3、完成后请坐直!比比看,哪个小组的速度快!)
(2)学生活动,教师巡视。
师:根据各组的得分情况,你能提出一个有关倍数关系的问题吗?
(3)全班交流。
师:哪个小组来说一说?(找2组同学来交流,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及时做出适当表扬。)
【设计意图:】本环节力求通过真实的学习生活情境,为学生提供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空间,使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的新理念;
通过练习体验,加深对“倍”的理解。尤其是“看星星,找倍数”环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课堂回顾。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一定掌握了一些有关倍数方面的问题,你能说说吗?你对自己这节课的表现满意吗?你想夸夸谁?
找3名学生全班交流。
师:同学们的收获可真是不少啊,老师真为你们感到骄傲。
【设计意图:】在学生谈体会,谈收获的同时,引导学生对自己及他人进行正确的评价,从而使学生能够正视自己的进步与不足,为学生的心理发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五、作业布置。
师:课下,找一找生活中有关倍数的问题,用你灵巧的小手在a4纸上写一写、画一画、算一算吧。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上册第84—86页。
1.知识与技能:
(1)探索并掌握三角形面积公式,能正确计算三角形的面积,并能应用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应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经历操作、观察、讨论、归纳等数学活动,进一步体会转化方法的价值,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初步的推理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在探索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探索并掌握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能正确计算三角形的面积。
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探索过程。
让学生经历操作、合作交流、归纳发现和抽象公式的过程。
课件、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纸片各一个,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各三组、剪刀等。
每组同学准备两个完全一样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各一个。
一、欣赏画面,导入新课。
展示图片,让学生找自己会算面积的图形,并说出计算公式。教师提问:你会计算三角形的面积吗?好,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三角形的面积计算。
关于三角形,你学过哪些有关的知识。学生回答,师展示。
二、分组操作和讨论,填写实验报告单。
(一)
1、上节课,我们是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来探索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的。大家猜一猜:能不能把三角形也转化成我们已学过的图形来求面积呢?
2、请同学们拿出你们课前准备的完全一样的两个锐角三角形、两个直角三角形、两个钝角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
3、按照你的想法,和小组内同学一起拼一拼,剪一剪,看一看,可以把三角形转化成哪些我们会求面积的图形。
4、学生小组合作,拼剪图形。教师巡视,帮助学困生拼剪。
5、各小组填写发现报告单,填写我们是用()拼或剪成了()。
6、小组汇报摆出的结果:
7、组织学生讨论。
第一种:一个平行四边形可以分成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其中一个三角形的面积是所在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
第二种: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可以拼出一个平行四边形。
那么,我们的平行四边形跟三角形有没有关系呢?
引导学生思考:
①两个三角形的面积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
②三角形的底和高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之间有什么联系?
③三角形的面积该如何计算?
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
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高等于()。
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底等于()。
每个三角形的面积等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
那么,我们刚刚得出的结论还可以怎样写?(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二)、课件演示:用旋转平移的方法将三角形转化成各种已学过的图形。
(三)、归纳公式
1、(屏幕显示提纲)学生根据实验报告回答。
a、三角形的底和高与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有什么关系?
b、怎样求三角形的面积?
c、你能根据实验结果,写出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吗?
2、如果用s表示三角形面积,用α和h分别表示三角形的底和高,那么你能用字母写出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吗?结合学生回答,教师板书s=ah÷2
3、进行爱国教育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吗?今天我们一起动手推导出来的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很早以前,我们的祖先就已经发现了,
请看屏幕。(多媒体出示p85页的你知道吗?),学生阅读后,汇报知道了什么。
三、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两个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2)三角形的面积是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一半。()
(3)三角形面积是s=ah。()
2、课件出示例2
红领巾的底是100cm,高33cm,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师:请同学们算一算。(一生板演)集体订正。
你认为计算三角形的面积,什么地方容易出错?(强调“÷2”这一关键环节)
3、完成做一做。
4、联系生活,做课本86页的练习第1题。课件出示下图:
师:你认识这些道路交通警示标志吗?知道它们的具体含义吗?交通标志对于维护交通安全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请大家算一算,这个标志牌的面积大约是多少?(教育学生要遵守交通规则,注意交通安全,接着让学生口头列算式,不用计算。)
5、拓展题。
四、作业:
p86—3、4
五、回顾总结,深化提高: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今天我们分小组通过动手操作,相互讨论、交流,用摆拼等方法将三角形转化成学过的图形推导出了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这种“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能帮助我们找到探究问题的方向,相信同学们今后能应用这一数学方法探究和解决更多的数学问题,但请大家仔细想想,这节课,你们还有什么问题吗?
六、板书设计:
三角形的面积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三角形面积=平行四边形的面积÷2
三角形面积=底×高÷2
三角形面积=底×高÷2
s=ah÷2
课题名称《认识钟表》
移秀兰 溱潼中心小学
·小学数学一年级
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84、85页一课时 · 认识时针、分针、整时、大约几时 · 认识钟表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1、知识与技能:
初步认识钟面,会看钟面上的整时和大约几时
2、过程与方法:发展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概括能力和合作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建立时间观念,从小养成按时作息和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初步的数学应用意识。
本单元在学生掌握20以内数的基础上,联系日常生活的需要认识钟表面上的整时和接近整时。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时间既熟悉又陌生。有些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认识钟表的经验,但他们认时间、看钟表的方法是零碎的、不具体的;也有些学生在学习与生活中时间观念差,对钟表的知识感到陌生。这就需要在老师的引导下,提升、概括科学地认识钟表的方法,同时,对学生进行珍惜时间的教育,培养学生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设计理念:设计本课时力求把新的教学理念融入课堂教学之中,整堂课都以学生自主探究和活动为主,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亲自体验,认识钟表。拟在本课教学中体现以下几点:
(一)知识呈现生活化:“数学的生活化,让学生学习现实的数学”是新课程理念之一。新知从生活中自然导出,使学生初步感知“数学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使数学课堂回归儿童的生活世界。
(二)学生学习自主化: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认识钟表面、认识整时刻、判断大约几时等,都是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在充分的动口、动手、动脑的探索过程中自主获得。
(三)学习过程活动化:新课程以学生主体活动为主要方式,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
恰当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丰富多彩的活动情境,激起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与欲望,使学生总能处于一种新奇、兴奋、快乐的活动氛围中,亲自实践,大胆探索。
教学准备:课件,钟面模型等。
一)导入
1、(滴嗒滴嗒,滴嗒滴嗒??会走没有腿,会说没有嘴,它会告诉我们,什么时候起,
什么时候睡)。师:猜猜它是谁?
教师通过猜谜语,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兴奋感,营造了积极活跃、向上的学习气氛。
2、课件出示一些漂亮的钟,教师提问:你们喜欢它们吗?为什么?
学生回答后,教师揭示课题:是啊,钟表不仅外型漂亮,还可以告诉我们时间,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有关钟表的知识。
(二)动手操作,交流,探究知识 1、认识钟表
设计这一环节时,我注重给学生提供观察与思考,发现与表达的空间,注重给学生提供动手实践、自主探索的机会,我这样设计的目的是激发学生自主参与的意识,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先让学生观察钟面,看看钟面上有些什么,然后小组交流
学生汇报观察结果,教师板书:时针 分针 12个数 2、教学整时
这一环节在教学形式上应重视学生的独立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有机结合,因此在课堂中我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思维方式去探究、去发现、去再创造,使每个学生都有一块属于自己的思维拓展空间。
出示3时的.钟面,让学生说说表示的是是什么时刻?你是怎么知道的?
再出示1时、4时、6时的钟面,让学生说说是什么时刻,然后再提问:1时、4时、6时的钟面上,都有什么共同的特征?分针都指着什么数?你能用一句话说说看整时的方法吗?
小组讨论看整时的方法,通过讨论发现学生个性化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连一连:学生口头回答钟面时间,巩固看整时的方法
说一说:将整时融入小明一天的作息时间里,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将钟表知识与实际生活自然地结合起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教学大约几时
出示7时、7时不到和刚过7时三个钟面 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三个钟面的时间
小结:一个是7时不到,一个是刚过7时,我们把它们都叫做大约7时 师追问:这两个都是大约7时,有什么不同呢? 生:一个是7时未到,一个是刚过7时 说一说:让学生说出钟面上大约是几时 (三)巩固练习
1.画一画:先让学生通过观察判断出缺少的是时针还是分针,再借助直尺画出钟面上缺少的针,这里还要提醒学生注意画时针和分针的区别。
2.掌握用上午、下午这些词语表示时间
这一环节通过让学生发现、思考、讨论有挑战性的问题,了解时针每天要在钟面上走两
圈,所以一天要走两个10时,拓展了学生的视野,使所学知识融会贯通,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出示两幅表示10时的图,让学生观察,看能提出什么问题?通过观察学生发现两个都是10时,但不一样,一个是上午10时,一个是晚上10时。
提问:一天有几个8时,几个9时?
3.拨一拨:学生在钟面上拨出自己起床和睡觉的时间,然后同桌的同学说一说,要求说完整。教学这一环节时,教师顺势教育学生要合理安排好自己的作息时间,养成按时起床按时睡觉的好习惯。
4.说一说:让学生说说自己的一天是怎样安排的?
根据儿童的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特点,如几时起床,几时睡觉,丰富了学生对时间的感性认识,使学生 充分感受时间就在身边的生活中,逐步建立了学生对时间的观念,联系了学生生活实际,突出了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四、全课小结。
教学内容与
教师的活动
媒体的运用
学生的活动
教师进行逻辑选择
本节课利用多媒体组织教学,有效突出了重点,分解了难点;多媒体介入了学生感兴趣的钟面,激起了学生说的欲望。课堂效果显示学生能较灵活地运用自己小结出的方法进行练习。课后反馈反映出学生通过语言项目的学习,对认识钟表已经基本理解,包括认识整时和大约几时大多数学生掌握良好,由练习反馈也可知。
教师的作用就在于引导学生如何更有效地学习新知,尽可能将学生的学习效率最优化;同时教师还需创设有利于学生学习的环境,如借助生动形象的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观察、思考、交流、比较、总结,从而更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新知。
为推进常州市教科院新版“中小学教学建议”(小学数学)的学习与实施细化,积极探索“创造适合每一位学生的数学教育”的学科追求,不断提高乡村学校数学教师课堂教学能力及课程实施水平,促进乡村数学学业综合质量提升。近日,常州市小学数学乡村骨干教师教学研修暨“解决问题的策略”专题在线教研活动如期举行。
线上教学研修现场
据介绍,本次云教研受到了广大一线数学教师的关注,百余所学校教研组集中线上观摩,近20_人围绕小学生“问题解决能力”,从“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本质”“策略如何内化”等,展开在线研讨,以实践智慧碰撞,探寻提升学生问题解决意识与能力,促进学科关键能力发展。活动由市教科院小数教研员蒋敏杰老师主持,市级学科中心组及学科教研员全程参与本次线上教研。活动共分课堂展示、互动评课、总结提升三个环节。
活动首先进行在线课堂观摩,三位来自乡村的一线教师同题异构,以不同的思路展开不同时段的策略教学。新北区孟河实验小学的陈雨老师执教三年级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从条件想起)》,陈老师注重学生体验,让学生主动建构解决问题策略的一般步骤;
常州经开区横山桥中心小学蒋文老师执教三年级下册《解决问题的策略(从问题想起)》,蒋老师充分预设,精编习题,重视对学生困难的指导,引发由问题架构条件的思路;
溧阳市燕湖小学的彭琪老师执教四年级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灵活选择)》,彭老师注重学生不同思维路径的引导,让学生逐步掌握和接受策略。
线上教学研修现场
研讨环节,三位乡村教师结合课堂观察,进行主题评课。新北区孟河中心小学的张思月老师以“厘清解题思路,促进思维提升”为主题,天宁区郑陆实验学校恽洁老师以“理解解题思路,促进思维提升”为主题,溧阳市河心小学的王佳玲老师以“经历体验,感悟提升”为题进行了互动评课,三位老师围绕“策略”学习中儿童的学习心理及思维过程,以课堂教学组织的视角,阐述了对学与教,思维迁移内化的理解。
其后,在线研讨开启互动环节,老师们针对每一节课的具体环节,展开了具体而准确的评析思考,不时还提出自己的疑问以供专家解答。从视频中可见了,有的学校年级备课组围拢,有的则以学科组为单位,边听边想、边听边研、边听边议,研讨氛围异常热烈,研究效果非常好。
江苏省特级教师溧阳市教师发展中心苏瑜老师上线交流。她指导大家思考以下问题,并给出了实施建议:如何理解这三节课在策略教学中的价值,如何帮助学生形成策略,如何依据教材特点建构解决问题的教学框架。她强调教师应重视“策略的形成”而不是“具体的问题解决”。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潘小福副院长围绕解决问题的策略“教什么,怎样教”展开论述,他强调教师应重视策略教学的一般结构:“产生策略需求——明晰策略步骤——灵活运用策略——内化掌握策略”。同时,潘院长还对我们这次线上专题研讨的模式提出表扬,他鼓励常州市各小学创新教研模式,多加展开专题研讨,形成自己的教研成果,为创造“适合每一位学生发展的数学教育”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第43页例2及练习十一。
1、使学生根据简单的统计表求平均数。
2、让学生体会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作用。
3、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
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和求法。
1、出示两个篮球队的身高统计表,让学生根据统计表说一说谁最高,谁最矮。
2、如果两个篮球队进行身高比较,你认为哪个队队员身高高些?
王强是欢乐队中最高的队员,我们能不能根据这个信息就下结论欢乐队总体身高比开心队高吗?为什么?
3、讨论:怎样比较两支球队的整体身高情况。
1、合作学习
让学生自己进行平均数计算。
2、提问:142厘米表示什么?它是指欢乐队某个队员的身高吗?
3、144厘米表示什么?它是指开心队某个队员的身高吗?
4、你能告诉我们两个队的总体身高比较情况吗?
虽然欢乐队中的王强是两个队中最高的,但欢乐队的总体身高情况不如开心队,体会平均数是反映一组数据总体情况的一个很好的统计量。
说一说我们在生活中哪些地方也需要运用“平均数”知识来解决问题?
师:看到你们这么勤奋好学,又学得那么有水平。老师今天也特别高兴,我相信你们以后会发现和自学到更多的数学知识。其实“平均数“的知识还有很多,在生活实际中应用也很广,你们回忆得起来吗?
对我们上课的评分,也可以来比较,哪一周课堂得分高、哪一周课堂得分低?我们也可以进行比较
出示上两周课堂评分。
[板书:
100分 98]
[板书:
99分 99]
[板书:
98分 99]
[板书:
100分 100]
[板书:
96分 98]
[板书:
98分 100]
你们认为第一周课课堂评分肯定比几分多,比几分少?
师生共同演算:
平均分是多少?
课本练习十一。
第五课时 练习十一练习题
一、练习内容:第44页至第45页的练习。
二、练习要求:运用本单元所学过的知识灵活运用到练习中,不明白的可以互相讨论。
三、练习题:
第一题,是一道实践活动题,要让学生在进行实际调查的基础上,再估算平均身高和平均体重。每个小组计算完了以后,再在小组间对比一下,并和第39页中国10岁儿童身高、体重的正常进行比较,看看能发现什么信息。
第二题,先让学生根据图中的温度记录理解什么是最高温度,什么是最低温度,再把统计表补充完整,最后计算出一周平均最高温度和一周最低温度。
学生了解最高温度、最低温度、一周平均最高温度、平均最低温度等概念后,再让学生实际记录本地一周的气温情况,再计算出一周平均最高温度和平均最低温度。学生记录气温的方式可以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获得信息。
第3题,也是一道实践活动题,通过收集、整理数据、计算平均等过程,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统计能力。
第4题,让学生根据甲乙两种饼干第一季度的销量统计图,先比较他们第一季度月平均销量的多少,然后分析一下乙种饼干销量越来越大的原因,让学生初步体会统计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挖掘数据背后隐藏的现实原因。第三小题是开放题,让学生根据统计图进一步发现信息,如学生会发现两种饼干二月份的销量是相同的,但甲种饼干的销量逐月下降,乙种饼干的销量逐月上升,也可以预测一下两种下个季度的销售情况。
第5题,让学生明确,王叔叔走的路程分为4段,一共骑了3天,而所求的是平均每天骑的路程,所以除数应是3而不是4。
在新课程标准理念指导下,构建一套有助于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提高、有助于教师数学教学能力的提高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方案是一项艰巨而又有意义的工作。有了一套完善的可操作的评价方案,将对广大一线数学教师起到导向、激励、促进的作用,同时还能为教学管理提供更准确的评价数据。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指出:“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强调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分析与反思,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使教师从多渠道获得信息,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纲要》还指出:“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
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这就是说,科学的评价需要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个方面构建新的评价体系,一方面从教师教学活动的过程、绩效、情感、方法等进行评价,另一方面从学生参与活动的态度、过程、方法、投入程度等进行评价。
研究并实施课堂教学评价是教学研究、教学指导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深化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为了使教学评价起到指导、推动教学的作用,确定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指标应遵循以下原则:
1、方向性原则
从素质教育的内涵来分析课堂教学目标体系,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确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堂教学评价的总体思想,制定课堂教学评价标准。
2、全面性原则
要从课堂教学的整体效益进行评价,应观测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包括教学中每一环节的设计、实施和效益,以及各个环节的相互联系所取得的总体效果。全面观测课堂教学情况,包括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动性以及师生之间相互交流的氛围。总之,应对课堂教学进行全面、客观、公正的评价。
3、主体性原则
构建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参与的程度,使学生在教师引导下人人都有参与的机会,学会自己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有争论,有发现,有创新。课堂教学评价要以评“学”为重点,以此来促进教师转变观念,改进教学。
4、开放性原则
课堂教学具有丰富的内涵,学生、教师、教学条件诸方面的不同,会使课堂教学情况千变万化。确定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既要体现课堂教学的一般特征,又要为不同师生和不同条件的课堂教学留有可变通的余地。提倡创新,鼓励个性化教学。要以发展性评价促进教师不断提高教学水平,不以一节课就把教师的教学能力作出定论。
5、可行性原则
可行性是实施评价的前提。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要符合当前课堂教学改革的实际,评价标准是期待实现的目标,但又必须是目前条件下能够达到的,以利于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
评价要点必须是可观察、可感受、可测量的,便于评价者进行判断;
评价办法要力求简单、易于操作。
本方案中课堂教学评价指标共设置2个评价项目,8个评价要点。现对各评价要点描述如下:
1、学生学习
(1)参与状态
学生是否全员全程参与学习,是否能自主学习、积极学习。
(2)交往状态
生生之间是否有友好、有效地合作学习,是否能相互给予指点帮助或大胆发表与众不同的见解,学生与教师进行交流是否充分。
(3)思维状态
学生的思维是否流畅有条理,是否善于解释、说明、表达所学知识,是否能独立思考、主动探究、善于质疑,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并展开激烈的争论,学生的见解是否有自己的思想或创意。
(4)生成状态
学生是否伴有满足、成功、喜悦等体验,并对后续学习更有信心,是否能总结学习所得,是否能得到相应发展。
2、教师教学
(1)教学思想
教学目标明确具体全面恰当。关注学生主体意识、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能面向全体,兼顾个体差异。采用小组讨论,合作等多种学习方式。提供充分的学习材料与探究时空,为学生提供“做数学”的机会,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数学和经历数学。善于创设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
(2)教学设计
联系学生经验,创造性运用教材,优化内容。积极开发和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充分估计教学的起点,把握重点,突破难点。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景。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暴露思维过程。有一定的练习时间和练习量。
(3)教学技术
重视反馈,把握教学契机,及时调整教学过程,应变能力强。合理引导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经历研究、探索的过程。合理组织学生充分交流、合作与互动。恰当运用现代教学技术手段。
(4)个人素质
有良好的基本功,如:板书、口头表达能力等。有丰厚的数学功底,课堂用语规范、科学。能充分挖掘教材蕴涵的数学思想方法等。有较强的驾驭现代教学技术的能力。语言生动准确,教态亲切自然。
略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66—67页的内容。
:
:在实际情境中,让孩子建立一分钟和一秒钟的概念,知道1分=60秒,体会分与秒的关系。
: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1分钟的长短,并感受时间的意义培养学生的估测能力、及学生的动手、动口、动脑的能力和合作精神。
:让学生充分感受生活中生活和数学的密切联系。教育学生从小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好习惯
: 建立一分钟的概念。
: 对一分钟的感知
:学具袋、、秒表、篮球、跳绳。
:
师:同学们,我们放松一下唱首歌曲《时间像小马车》
师:刚才我们唱首歌曲用了一分钟,那一分钟还能干什么呢?今天我们来看看一分钟能干什么。
板书:一分能干什么
师:首先我们来认识钟面上的指针,前几节课我们学习时针和分针,那钟面上还有一根指针很特别,他叫什么名字呢?有什么特点?
师:秒针走一小格是一秒,一秒到底有多长,ppt看大屏幕看两遍
师:你可以用动作或声音来表示吗?
师:你真是个爱动脑筋的孩子!
师:我们知道了秒针走一小格是一秒,也通过这么多方法我们记住了一秒。
师:秒针如果走一圈,是多少秒呢? 生齐说:60秒
师:你们是怎么知道的?
师:秒针走一小格是一秒,秒针走60个小格就是60秒,那么当秒针走一圈时,分针又走多远呢?
师:是啊!秒针走一圈的同时,分针走一小格是一分钟ppt,那你觉得他们俩是什么关系?(板书1分=60秒)
我们知道1分=60秒,看来一分钟真的很短暂,
师:那大家来猜猜一分钟究竟能干什么呢?
师:老师位同学们准备了10钟不同的活动体验一分钟,现在我们体验一分钟到底能做什么呢?能做多少
师:谁再来说一说,你都做了什么?
师:同桌互相说说你一分钟做了多少?
师:太了不起了,一分钟做了这么多事请,看来我们要珍惜每一分钟,做更多的事
实际上一分钟除了能做这些事以外,在我们生活的各个领域里还能做很多的事,发生很多的事(ppt)
师:看到这些你想说点什么?
师:是啊,一分钟能做很多的事,也会发生但很多的事,所以我们要把握现在,珍惜生命中的每一分钟啊!
师:刚才我们一直是在钟表的帮助下来认识一分钟。可是如果没有钟表,你能用什么方法来估计一分钟有多长呢?老师请小组的同学互相说说,我们比一比哪个小组想出的办法最多。(小组合作,师到小组中参与合作)
师:都找到好办法了吗?哪个小组先把他们的好办法和大家交流一下?
师:看来大家都找到好办法了,老师要看看你们的方法灵不灵。现在老师要播放音乐,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法估计老师是不提醒的,听明白了吗?预备——开始!
师:我们学习了这么久,大家放松一下,老师请大家听一首歌,不过可是有要求的:请你用最喜欢的方法估一估这首歌大约多长时间。准备好了吗?开始!(播放音乐)
师:想好了吗?这首歌大约用了几分钟?
师:估计得很准确,我来考考大家!
72秒=( )分( )秒 你是怎样算的
师:当秒数超过60时,就可以把60秒变成1分钟,再把多出的秒数写在后面就可以了,所以72秒就可以等于1分12秒。85秒=()分()秒 100秒=()分()秒
120秒=()分()秒
巩固练习
师:分和秒是我们常用的时间单位,下面是小明写的一篇日记,请同学们看一看他写得怎么样?改一改
师:想必大家累了老师播放一分钟动画片,但是要闭上眼睛仅仅等待一分钟,等老师说好了,再睁开眼睛,能做到吗?
师:好了,同学们看得意犹未尽,那么你们觉得,等老师弄和看动画片同样是一分钟说说你有什么样的感觉?
师:同样是一分,如果做自己喜欢的事就会觉得很短暂,做自己不喜欢的事就会觉得很漫长。
师:这节课上到这儿已经过了将近40个1分钟,这40个1分钟,你觉得是短暂的还是漫长的呢?为什么?
师:珍惜每1分钟有时会让你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在今后的日子里,希望你们能珍惜我们生命中的每一分!让我们共同来读一句有关珍惜时间的话来共勉吧: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最后在《时间像小马车》的音乐声中结束今天这节课!
板书设计:
一分钟能干什么
1分=60秒
1、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通过动手操作的实践活动,使他们发现间隔 数与植树棵数之间的关系;
2、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在理解间隔数与棵数之间规律的基础上解决简单 的植树问题。
1、使学生经历感知、理解知识的过程,培养学生从实际问题中发现规律, 并应用规律来解决问题的能力;
2、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培养学生借助图形解决问题的意识;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养成良好的交流习惯。
1、通过实践活动激发热爱数学的情感;
2、感受日常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验学习成功的喜悦。
学习者特征分析(结合实际情况,从学生的学习习惯、心理特征、知识结构等方面进行描述):
通过平时的观察,我发现四年级学生的思维仍以形象思维为主,但抽象逻辑思维有了初步的发展,具备了一定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归类梳理的数学活动经验。但这种能力不是那么强,在学习中很难独立的完成学习任务,但学生的合作意识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能在学习中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参与学习,完成学习任务。适当的鼓励是激励学生学习,克服困难的最好方法。在生活经验方面,学生们看到过“道路两旁每隔一定距离会种有树”,但是,在这样的现象中包含哪些数学概念他们是不清楚的,需要教师针对此予以明确;
在数学知识方面,他们知道“依此类推”和“除法的意义”,像“100米的小路,每隔5米栽一棵”,他们可以通过计算和画图的方法解决,只是对这些量之间存在的数量关系还有待进一步探究。
1、猜谜导入揭题
师:“两棵小树十个杈,不长叶子不开花。能写会算还会画,天天干活不说话。”(手)
师:对,我们都有一双灵巧的手,请你们伸出右手,五指张开,用数学的眼光看一看,你发现了什么?
数一数,5个手指之间有几个空格?在数学上,我们把空格叫做间隔,也就是说,5个手指之间有4个间隔?间隔数为4。(师伸出4根手指、3根手指、2根手指)现在有几个间隔?
师:生活中“间隔”随处可见,比如,每相邻两棵树之间的距离,也是一个间隔,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和解决一些简单的、与间隔有关的问题——植树问题。(板书课题:植树问题)
【设计意图】以学生熟悉的手为素材,初步感受手指数与间隔数有的关系,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在不知不觉中展开对数学问题的探索,激发探求植树问题的欲望。
1、激趣引入,启发探究积极性
(课件出示)出示江口小学为绿化环境的招聘启事及设计要求
招聘启示
学校将进行校园环境美化,特诚聘环境设计师一名。要求设计植树方案一份,择优录取。
江口小学
20xx.6
设计要求:
在一条长20米的小路一边等距离植树,两端要栽。
【设计意图】通过招聘启示让学生设计植树方案的出发点是让所有参与者都能平等的、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学习的全过程中,在参与中学习和构建新的知识、形成能力。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诚达文秘网 https://www.rk1k.cn Copyright © 2019-2025 . 诚达文秘网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诚达文秘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浙ICP备1904212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