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地质灾害防治的经验及建议 **县地质灾害防治的经验及建议该县位于华蓥山、龙女寺、黄龙寨、金城山背斜之间向斜地带,地貌以丘陵为主,境内无完整山脉。地势由西北向东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县地质灾害防治的经验及建议 ,供大家参考。
**县地质灾害防治的经验及建议
该县位于华蓥山、龙女寺、黄龙寨、金城山背斜之间向斜地带,地貌以丘陵为主,境内无完整山脉。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渐次形成低山、中丘、平坝三种地貌类型,南北相对高差616.6米,坡度在3—60度之间,为滑坡、崩塌的发育提供了基本条件,较易形成地质灾害。全县地质灾害主要分布在山区丘陵,平坝区域分布较少。目前,该县共有地质灾害隐患点144处,地质灾害分布密度为9.88处/100平方公里。其发育类型主要有崩塌(危岩)、滑坡和不稳定斜坡,全县地质灾害以危岩、滑坡为主,不稳定斜坡较少,其中危岩65处,占45.13%;滑坡62处,占43.06%;不稳定斜坡17处,占11.81%。
一、该县地质灾害治理的主要做法
近年来,该县地灾防治工作长期推行避让与治理相结合的方针,建立健全了地质灾害防治体系和长效机制,全县地质灾害伤亡事故实现“零发生”。
(一)构筑全民防灾网。一是抓责任落实。成立由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国土、安监、水务、气象、通讯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做到了县级领导联系乡镇、乡镇领导联系村、村组干部联系户,形成了领导有力、责任明确、齐抓共管的防治工作新格局。二是普及防灾知识。充分利用“法制宣传日”、“土
地日”、“地球日”等活动,大力开展地质灾害防治宣传,通过发放“地灾防治明白纸”、悬挂宣传标语、上地灾防治安全课等多种形式,将防灾避险知识送进村组、送进校园、送进农户。三是注重教育培训。邀请地灾防治专家,组织乡镇领导、村组干部、隐患点监测人员进行集中培训,对如何识别地质灾害、应对地质灾害以及遇险中如何自救等重点知识进行了重点讲解。3年来,共培训人员3216人次,确保了每个乡镇、每个村组、每个隐患点有一批地灾防治工作“明白人”。
(二)紧绷汛期防灾弦。一是加强气象信息预警预报。组织国土、气象、通讯等部门合作,建立地质灾害手机短信预警预报平台,将各乡镇人民政府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国土资源所负责人、村组干部、隐患点监测人员纳入平台管理,当出现大到暴雨或持续降雨时,县国土资源局在收到气象信息5分钟内,就能向各乡镇、国土所以及隐患点监测人员发布地质灾害预警。二是全面开展地质灾害隐患排查。组织国土、安监、水务等部门对全县地质灾害隐患进行拉网式排查,对新排查出的隐患点,及时制定应急预案,落实监测人员,并列入数据库进行处置或搬迁。三是开展应急演练锤炼队伍。每年组织开展一次地质灾害应急演练,检验应急物资是否完备、应急队员是否拉得出、应急预案是否切合实际,进一步提高了群众防灾救灾意识,提升了应急队员的救援能力。
(三)夯实地灾隔离墙。一是开展全县地灾区域详查,绘制全县地质灾害预警图,按照无地质灾害区域、地质灾害易发生区域、地质灾害频发区域予以标注,要求各乡镇、基层国土所在农房建设选址过程中,严格按照地质灾害易发生区域慎批、地质灾害频发区域不批原则,堵住潜在隐患苗头,提前规避地灾风险。二是积极开展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对部分不适合治理的隐患点,通过财政资金补贴的方式,将地灾危及区域的群众住房予以整体拆迁,另行规划新址重建,提高了全社会防御地质灾害的主动性和自觉性。近5年来,该县共争取到省级避险搬迁资金531.2万元,完成避险搬迁437户。三是对重大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了及时治理,削弱了地灾发生频率。2012年,该县积极争取省级地灾治理专项经费858.5万元,先后启动实施重大地质灾害治理项目6处,其中2012年启动实施了罗渡镇马路街、河街危岩治理工程、普安镇狮子岩危岩治理工程、花板乡龙泉罐危岩滑坡治理工程、双鄢乡金竹沟滑坡治理工程,采取锚杆、凹腔封填、置主动网和清危等工程措施,对总计26.05万立方米的危岩滑坡进行了治理,使受威胁的768户1867人的生命财产安全得到保护。2013年,该县争取省级地灾治理专项经费100.22万元,现正对石鼓乡高屋基华口梯危岩、秦溪镇太阳岩滑坡进行治理,项目治理工作将于2014年8月底全面竣工,届时将消除受威胁的36户176人的安全隐患。2014年,该县又组织申报了重大地质灾害治理项目5处,其中秦溪镇猴子
岩滑坡、秦溪镇古佛寺滑坡和团结炎山沟滑坡3处治理项目,预计总投入资金350万元,治理项目竣工后将消除100户367人的安全隐患,现省国土资源厅已组织专家进行了初勘可研工作,正在等待省厅下达治理任务。省国土资源厅已对秦溪镇龙王庙4组大岩背滑坡和罗渡镇场镇危岩2处治理项目进行立项,正在进行初勘。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地质环境管理和技术支撑机构不健全。一是对地质灾害的鉴别、分析和现场勘查能力不足,虽然该县成立了地质环境监测站,但是无专业技术人才支撑,更多时候是借助省市专家的力量。二是虽然成立了汛期驻守督导工作组,但是无相关的配套经费支撑,不能充分发挥督导单位的技术优势,险情或灾情一旦发生时,无法及时开展应急调查工作。
(二)群众避险经验和防灾减灾意识不够强。该县地质灾害相对平稳,没有出现特大灾害,群众对地质灾害避险的认识,也仅来自于每年有限的地质灾害应急避险演练,应对能力不强,避险经验不足。同时部分群众对灾害的认识不够,抱有侥幸心理,认为灾害不可能年年有,防灾减灾意识不强。
(三)应急设施建设和基层防治力量还较弱。由于大多数地质灾害隐患点位于山区,受地势影响和资金制约,该县隐患点的避难场所以使用原来废弃的学校或者晒坝为主,缺乏配套的临时生活设施,还不能完全满足地质灾害受灾群众的生活所需。此外,各乡镇、村组虽然组建了应急救援队伍,储备了一些应急救援物资,但是从实际效果来看,目前各乡镇的应急救援力量以乡村干部为主,力量还很弱,储备的救援物资有限,且无大型救援设备,一旦突发重大地质灾害,基层救援力量难以难以应对。
三、有效治理地质灾害的建议
(一)进一步整合经费投入。2010年以前,省级避险搬迁的补助标准为8000元/户,2010年后,随着经济的发展,其标准提高到了1.6万元/户,但相比挂钩项目和征地拆迁中兑付给农户的标准来说,避险搬迁补助资金仍然偏低,农户新建房屋成本高,导致地灾危及区域的部分群众不愿搬迁。建议在省级避险搬迁补助标准基础上,进一步整合计生、扶贫、民政资金,将地灾危及区域的农户逐步迁出危险区域,彻底消除隐患。
(二)全面开展危险性评估。根据该县实际,要进一步把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制度从目前单一的农房审批拓展到各个领域,着力推进建设项目建前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通过“关口”前移,将被动的地灾治理工作积极引导到主动防御上来,确保新建项目能够主动规避危险区域,切实减少地灾隐患发生概率。
(三)加大地灾防治借力科技力度。目前,该县的隐患点监测基本上靠人力,耗费大、效率低,而发达地区早已经将裂缝报警器、滑坡伸缩仪等高科技产品运用到地灾防治工作中,大大节省了人力物力和财政支出。建议该县在重大地
质灾害防治项目中,逐步减少“人防”力量,增添“技防”器材,全面提升全县科技防灾水平。
(四)进一步加强工作督查。县委、政府要定期或不定期组织专门督查组到各乡镇进行防灾督查指导,检查汛期地质灾害防灾责任制落实情况、预案执行情况,指导险情排查工作,对重大地质灾害隐患点防治进行集体规划和研究等。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诚达文秘网 https://www.rk1k.cn Copyright © 2019-2025 . 诚达文秘网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诚达文秘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浙ICP备1904212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