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读《教育奇迹》读后感合集(全文),供大家参考。
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父母。纵观有史以来的伟人和天才,他们有着这样或那样的缺点,倘若能给他们以再高明一些的教育,那他们一定会更伟大、更健康、更和善、更宽大、更出色、更聪明、更正直、更博学、更谦虚和更坚强。下面小编在这里为大家精心整理了几篇读《教育的奇迹》读后感,希望对同学们有所帮助,仅供参考。
最近读了《教育的奇迹》这本书,感想很多。接近十年的教龄,说来也不短,通过阅读,再结合现在的小学教学经验,感触颇多。
通过阅读这本书,才真正感觉到教育的无穷力量,要当一名好教师的职责与不易。本书共录入18个真实的故事,每个故事都让人刻骨铭心,让人感动不已。书中不管是家长也好、老师也好、还是学校的领导,他们都相信一条:教育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要相信孩子和学生,相信他们每一个人都能够书写自己的精彩;
就是要发现孩子与学生,发现他们的潜能与个性,让他们真正地成为自己。
那么作为一名普通的教师,我们该从中学习什么呢?书中提到了要“公平对待所有的学生”。看到这我不禁想起了刚刚工作的时候发生的一件事,至今难忘。
记得一天布置完锻炼任务后,其他学生都很快地进入角色练习起来,却见某某同学仍在傻傻地发愣。我不由得怒火中烧,因为这个学生本身体能基础就差,再加上比较懒惰,所以体育各个项目成绩很不理想。我厉声说道:“某某,你是不是又想偷懒,不愿意动了?”他轻声回答说:“我不舒服”。“你不要给我找借口了,不想动就让家长过来一趟,早点把你接回家。”说完我也不去看他,就去巡视其他学生做得怎么样。过了不多久,只听一个学生叫到“老师,某某吐了”。几乎所有的学生都把视线转向那里,我也赶紧走到他身旁,只见他脸色煞白,神情非常痛苦。我连忙让他休息,叫一个学生去弄点水给他漱口。此时我多想对他说声“对不起,老师错怪你了”。但却始终没有说出口,只简单地说声你休息一会,就走开了。
回到家我在想,如果那是一位乖学生,我会怎样去做。也许我会走到他身旁,仔细地询问他哪儿不舒服,或者伸出手摸一下他的额头是否发烫。但我不仅什么都没做,而且还粗暴地训斥了他,这所有的一切都只因为他平时是一个喜欢偷懒的孩子。
所有的老师都喜欢成绩好、听话的学生,不喜欢甚至讨厌成绩差、不听话的学生。其实越是成绩不好的孩子,他们更需要老师的关怀与爱护,他们的心更敏感。很多学生之所以会越来越差,跟他在学校老师对他的关心够不够,受到老师的漠视有着很大的关系。作为一名老师,只要你能做到公平对待所有的学生,甚至多关怀后进生,孩子们才会更亲近你。
之前粗略拜读了朱永新老师的《教育的梦想》,书中提出了朱老师的“新教育”思想,从不同的角度剖析了教育的本质以及启示我们教育工作者——教师教什么,怎么教,教得怎么样。当时看到这段文字的时候,我合上书本,闭眼冥思,我是一名体育教师,我应该教学生基本的生活能力和基本的运动技能,在有可能的条件下将带领一支队伍参与运动比赛,不说冲出苏州市,至少能在高新区崭露头角,但是面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怎么教,用什么方法和手段教,有没有系统性和连续性,教得怎么样,学生课后甚至毕业后能不能运用我教的运动技能进行自主性运动呢?想着想着,就陷入“死胡同”,不了了之,至今尚未解决心中谜团。
最近有幸遇见《教育的奇迹》,看到一个个成功的案例,感觉好像找到了之前那个无解的答案。一个又聋又哑的海伦凯勒,连续考试不及格的愚笨儿爱因斯坦,不受老师欢迎的糊涂虫爱迪生,爱说谎的讨厌鬼达尔文,老师眼中的差生牛顿……他们被贴上了不可思议的标签“聋哑儿”“愚笨儿”“糊涂虫”“讨厌鬼”“差等生”,就看着这些标签,再怎么也不可能与世界伟人相联系起来,但是恰恰他们就是垂名青史的世界伟人。
我们不禁会想,他们这些“特殊儿”怎么就成功了呢,我想除了自身的努力以外,其中最核心的一点就是教育而且是爱的教育。这里爱的教育不仅仅是指教师,还包括父母,一个人的成功只依靠学校教师也是无法达成,虽然占了比较大的成分。《教育的奇迹》中书写了一名弱智儿——周舟,一听是弱智,我们第一感觉这个孩子这一生也就这样了,但我们都错了,他却成为一名世界唯一的顶级指挥家,他的成功,父母和老师的爱是关键的,在陪护中发现了周舟的音乐天赋,并为实现这个天赋而不断鼓励和激励,最终成就了我们常人无法理解的成功。
我、一名体育教师,爱的教育如何去落实,如何贯彻到日常教学过程中,是这几天一直思考的问题。爱的教育,不能只限于生活的照顾,还应该包含两个方面(个人观点):
1、学习过程中的鼓励与引导
试想我们在教学中,时而会遇到教了好几遍,说了很多次,但有点孩子还是做不到,学不会,很多时间我们就会火气飙升甚至“打”两下,“骂”两句,但这能解决问题吗,显然是不能的,我们可以静下心来,发现问题——为什么这个孩子学不会,做不到,根据问题我们再和孩子一起寻找方法,鼓励他一下,支持他一下,或许就有他会送给你意想不到的惊喜。
2、因材施教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质,都有自己的兴趣,都有属于自己的特长,我们本来就应该要求孩子都成长成同一个模样。比如我们在立定跳远的教学中,让每个孩子都跳2m,对于“小胖墩”真的很有难度,但他从原先的1m提升到1。8m难道不是成功?他立定跳远不能达到2m,但铅球却能全班第一,难道不是优势?所以作为教师要善于发现每个孩子的优势并帮助其发挥优势,虽有短板,能补多少就补多少而不是盯着短板一棍子“打死”。
《教育的奇迹》让我找了心中谜团的答案,怎么教,用爱心、耐心、恒心去教;
教什么,教如何去爱——学会爱自己、爱别人、爱生活、爱学习;
教得怎么样,尽自己之所能,与身边的教育工作者和家庭教育相融合,为了孩子的发展共同建造良好的环境。
《教育的奇迹》是一部平易近人的著作,他通过一些当代的人物曾经是父母、老师眼中的“差等生”“笨小孩”“问题孩子”、”残疾孩子等,但是,他们后来却成功了:牛顿——被人瞧不起的“差等生”、爱迪生——不受老师欢迎的“糊涂虫”、达尔文——爱“说谎”的“讨厌鬼”、爱因斯坦——连续考试不及格的“愚笨儿”,这些不好的“头衔”根本没有影响他们成才。这是为什么?显然,是教育在起作用。
教育家周弘说:“没有种不好的庄稼,只有不会种庄稼的农民。”仔细分析一下这些“笨小孩”“问题孩子”,我们就会发现,他们并不是一切都笨,一切都差,一切都有问题,他们身上也有“闪光点”。牛顿曾经是被人瞧不起的“差等生”,在牛顿的亲人中,除了年迈的祖母和改嫁的母亲外,还有一个亲舅舅。他叫威廉·艾萨库,毕业于剑桥大学,是一位牧师。班上的同学给牛顿起了个绰号,叫他“笨蛋牛顿”。威廉舅里对此很不满意。为了培养牛顿的学习兴趣,威廉经堂给牛顿买学习用品,课外读物笔。一有空闲,威廉就到农场给牛畅讲外面的世界。在舅舅的开导下,牛顿对读书有了一些兴趣。舅舅又给牛顿买来科学方面的书籍,对他进行有目的的引导。这些书都是关于数学、生物和科学简史等方面的。他想,读这些书也许能够培养牛顿对科学知识的兴趣。牛顿的成功是对威廉舅舅最好的回报。
如果每以为父母和老师都能像牛顿的舅舅那样,耐下心来,仔细地观察自己的孩子和学生,总会惊喜地发现,孩子身上具有许多优点,也许他调皮好动管不住自己,但他心地善良、乐于助人、热爱劳动,喜欢帮助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也许他可能学习成绩并不好,但是,他非常喜欢唱歌,画画,画的作品非常有新意。每个孩子都有着自己的强项和自项,他们都会以自己独特的方式来展示自己特有的天赋,因此,名家观空孩子,从中发现孩子的智能结构特点,进行话当、有针对性地指导和训练,使每个孩子的天赋潜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在孩子上身上其实有着异乎寻常的潜能,关键是父母和老师们如何去挖掘。如果我们每一位老师和父母能够带着常识的眼光去看待孩子,总会发现,其实我们的孩子就是一个天才孩子。
“教育”不仅仅是教师的职责,更多是父母、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甚至还是舅舅、姑妈、后妈等人的责任!总之,无论是来自哪一个人的有效教育,它都能不同程度上创造真正的奇迹。而这一个个奇迹的背后,无时无刻不在显示人性的爱!是爱,各种各样的真爱,让这一切成为可能!
人的潜力是巨大的,要相信每一个人都应该而且可能做得更好。公平对待所有的学生,其实越是成绩不好的孩子,他们更需要老师的关怀与爱护,他们的心更敏感。在阅读的过程中,作为一名教师,特别是小学教师,我一直在思考:教育需要奇迹吗?教育需要怎样的奇迹?儿童情绪越来越被大众所关注等等。
在我现在的学校就有个四年级的男孩子,性格出奇地执拗。他看似讲道理看似又毫无道理。他会因为一点小事而控制不住自己从而大发雷霆,甚至会出现打骂学生及与老师大声争执的情况。他经常说的一句话是:我就是当时真的很生气,没有办法控制脾气。情绪障碍,这样的例子在现在却是十分常见。
很多学生之所以会越来越差跟他在学校老师对他的关心够不够,受到老师的漠视有着很大的关系。对待学生,特别是小学生,我们应该有亲切的语言,温暖的笑容和恰当的包容,孩子的成长过程需要我们的包容与鼓励,多点包容,多点鼓励,孩子的进步就会很大很快。和成人相比,孩子的思想是不定向的,他们不受束缚,无章可循,无法可依,心上很少受概念的约束。因此,他们不可能去认真思索一个问题,注意力也不可能长久地集中在某一件事物上。这反而使孩子能无拘无束地想他们所想,超出成人的想象,创造出令人惊异的场景。
不同能力,不同个性的孩子,在教育方法上也应该有所区别,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对于乡下的孩子,发展特长更要从孩子的实际情况出发,因势利导,扬长避短说得简单,可实际操作比较难。在与孩子的交流中。我们父母和老师一定要避免使用一些不良的语言和态度,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父母和老师。虽然不是绝对,但也父母和老师的教育会对孩子起着绝对的作用。老师、家长们应该学习各种教育理论,帮助孩子成长,创造我们每个孩子独一无二的教育奇迹。
父母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一个聪明的孩子,老师也希望自己的学生个个是天才。但是,什么样的孩子才算是聪明的孩子呢?在这个寒假,我阅读了《教育的奇迹》这本书,感悟很深,下面就从以下几个方面简单说一下我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书的基本内容
《教育的奇迹》这本书向我们介绍了把“笨小孩”培养成天才的12种方法。书的前言部分告诉我们:没有一个孩子是“笨小孩”。造成笨小孩的责任在家长和老师,“笨小孩”并非真的笨,在他们身上也有着异乎寻常的潜能,并且潜能是呈多元化的,关键是父母和老师如何去挖掘。带着欣赏的眼光去看待孩子,你就会觉得你的孩子就是一个天才。
本书通过十二个所谓的笨小孩,把他们培养成天才的事例,介绍了培养天才的十二种方法。根据我粗浅的理解:
第一、以被人瞧不起的“差等生”牛顿为例,讲了要培养孩子的创造力,创造性是天才的特征;
第二、以爱“说谎”的“讨厌鬼”达尔文为例,讲了要培养孩子的想象力,想象力会成就天才;
第三、以不受老师欢迎的“糊涂虫”爱迪生为例,讲了要用爱来培养天才;
第四、以笨拙、反应迟钝的希尔伯特为例,讲了要培养孩子的专注力,天才的表现是专注;
第五、以被人称为“愚笨儿”的爱因斯坦为例,说明用音乐也能培养天才;
第六、以被人看作“小呆子”的阿蒙森为例,说明要培养孩子的兴趣,兴趣是天才的老师;
第七、以特别好动的差孩子丘吉尔为例,讲要按孩子的天性来培养天才;
第八、以阅读失常的巴顿为例,说明自信能铸就天才;
第九、以被老师判定为低能儿学生的肯德尔为例,告诉我们要培养孩子不断进取的精神,天才就是不断地进取;
第十、以被人们视为“白痴”的卡尔·威特为例,告诉我们欣赏孩子会造就天才;
第十一、以让父母伤心的背榜生苏步青为例,告诉我们老师要为学生树立远大的志向;
第十二、以又盲又聋又哑的残疾儿海伦·凯勒为例,告诉我们感官教育也能使盲人聋哑人成为天才。
二、在爱的环境中学习是孩子的一种幸福
书的第三章介绍了爱迪生的故事,爱迪生曾经是个不受老师欢迎的“糊涂虫”,一年级读了三个月就被恩格尔老师撵出了校门。但在母爱的情感中成长为一名出色的发明家。所以我想爱的力量是巨大的,在爱的环境中学习是孩子的一种幸福。作为一个老师应该热爱自己的每一个孩子,不能只爱德才兼备的优等生,还应该爱平平常常的中等生,更应该爱智力落后的后进生。我想既然我们选择了教师的职业,就应该热爱每一个孩子,热爱孩子应该是教师的天职。
三、良好的习惯是成功的希望
书的最后一章讲述了海伦·凯勒的故事,莎莉文老师为了改变海伦·凯勒吃早饭时的不良习惯,与海伦·凯勒进行了一场较量,老师终于胜利了。我觉得好习惯是孩子一生的财富。培养孩子的好习惯,做老师的就是孩子的一面镜子,身教胜于言教。老师在做出榜样的同时,还要让孩子在思想上有所认识。有句名言说:要注意你的思想,因为思想会产生行为;
要注意你的行为,因为行为会养成习惯;
要注意你的习惯,因为习惯会形成性格;
要注意你的性格,因为性格会影响你的一生。对于今天的孩子来说,除了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以外,还有文明行为习惯,卫生习惯,劳动习惯,健康习惯,合理安排时间的习惯。我觉得合理安排时间对我们的工作和学习确实是一件很重要的事,如果做得好,将为我们赢来双倍的生命。
“教育”不仅仅是教师的职责,更多是父母、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甚至还是舅舅、姑妈、后妈等人的责任!总之,无论是来自哪一个人的有效教育,它都能不同程度上创造真正的奇迹。而这一个个奇迹的背后,无时无刻不在显示人性的爱!是爱,各种各样的真爱,让这一切成为可能!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诚达文秘网 https://www.rk1k.cn Copyright © 2019-2025 . 诚达文秘网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诚达文秘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浙ICP备19042126号-1